福建茶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福建茶叶杂志 省级期刊

Tea In Fujian

  • 35-1111/S 国内刊号
  • 1005-2291 国际刊号
  • 0.3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福建茶叶是福建省茶叶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学术期刊。福建茶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别报道、综述、技术研究、市场·贸易、经济管理、保健·旅游茶馆·茶艺、教育实践等

福建茶叶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福建茶叶杂志综述
低碳经济与安溪茶叶机械发展2-4

摘要:本文重点阐析安溪县的茶叶机械研发现状。从清洁化、节能、高效等方面,就今后茶叶机械在选材、微波、远红外、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综合运用和茶叶机械科技园区建设等方面提出探讨,旨在引导茶叶机械行业进行科技创新,使乌龙茶生产顺应低碳经济的时代要求。

茶树硒元素的研究进展5-7

摘要:本文综述了硒在茶树体内的分布规律、茶树累积硒的动态分布以及硒对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影响,硒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决定富硒茶的主要因子和茶叶富硒的不同途径的研究成果,为更合理、更科学地开发富硒茶提供理论依据。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8-11

摘要:红茶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本文综述了发酵过程中多酚类、香气等主要物质的变化和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及时间等主要技术因子对发酵的影响及发酵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红茶发酵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进行了相应探讨。

萎凋、发酵等关键工序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的生产实践与研究进展11-14

摘要:本文根据“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分析工夫红茶鲜叶萎凋、发酵等关键技术要求,总结工夫红茶萎凋、发酵等生产实践和相关研究进展情况,为提高工夫红茶品质、保证质量稳定、促进发展提供参考。

福建茶叶杂志试验研究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咖啡碱含量的变化研究15-17

摘要:设置30%潮水量处理,探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咖啡碱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咖啡碱的含量呈增加趋势。与原料相比,发酵20天后咖啡碱含量达到最大,咖啡碱含量为:4.41%,增幅为:21.82%。发酵20天到30天期间,咖啡碱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咖啡碱含量下降到3.80%。说明在微生物的参与下,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咖啡碱的含量具有先增后减的起伏趋势。

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的调查及品系分类研究18-21

摘要:龙岩斜背茶是历史名茶,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梅花山深处海拔1000m以上的新罗区江山乡老寨、新寨、背洋等村。茶叶品质特殊,深受当地群众和广大闽西老同志及华侨的喜爱。我国茶叶泰斗——张天福老前辈曾于1964年对斜背茶进行了考证。斜背茶作为中国名茶被写入《中国茶经》,并于2008年与铁观音等一同被列入福建省首批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名录。

“紫娟”茶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22-24

摘要:为了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功能性茶树品种资源、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的综合价值,充实对“紫娟”茶中花青素的研究,本试验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到“紫娟”茶中花青素最佳的醇提工艺条件是:70%乙醇溶剂、回流提取30min、回流温度80℃、料液比1:10。

福建茶叶杂志思考·探索
实行农资准入报备制度,提高茶产品质量安全25-27

摘要: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农资管理机制,实行农资产品准入审查登记报备的监督管理制度,创建“安溪县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以便执行农资产品追溯程序;同时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农药质量抽检力度和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检工作,以达到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

三明茶业“十一五”发展回眸27-30

摘要:进入新千年,三明茶业通过“十五”、“十一五”两个周期的品种与茶类结构优化调整,增强了市场应变能力,拓展了市场空间,强化了茶文化功能作用,使茶产业得到了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三明茶产业仍将是三明市城乡经济发展最强势的产业之一,市政府把茶产业列入“重大农业特色产业项目”,本文就三明茶业“十一五”作回顾,旨在更好地开创未来。

茶叶采摘问题的经济学分析31-34

摘要:本文通过手采茶成本、机采茶成本、消费者认可价格随时间变化的三条曲线,对名茶、优质茶、出口茶未来采摘问题的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认为对机采的实现不应理解为由于高效率、低价格的某一机型采茶机最终研制成功,更可能的情况是手采成本的快速上升而造成的倒逼机制;从手采到机采不仅仅是采茶方式的改变,而应看作包括肥培管理的茶叶耕作方式的改变。

福建茶叶杂志生产技术
德化县发展高标准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34-36

摘要:德化是泉州市产茶的小县,茶园面积不及2.5万亩,茶叶产量不上800吨,单产不到45kz/亩。左邻右舍都是泉州的产茶大县,安溪是全国第一产茶大县,永春是佛手、闽南水仙与铁观音的三大良种的风水宝地。德化虽然茶叶不多,但却是闽南瓷都,茶叶的包装,泡茶的器具都离不开德化的瓷器。德化山多地肥气候宜人,发展高标准生态茶园潜力巨大,只要引进开发商,茶业发展前景无限。针对德化县的自然环境和宜茶条件,怎样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提出如下技术措施,以供各地参考。

景宁白茶建园和苗期管理实践技术37-38

摘要:景宁白茶由于其对生长环境、建园要求及苗期对光照强度与普通绿茶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生产实践,建园应选择500m~800m地段更能体现品种特性,种植前须进行土壤深翻并充分熟化,开种植沟,施足底肥;茶行布置以单行条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便于生产管理,行距1.4m~1.5m。苗期采用30%~50%的黑色遮荫网进行遮荫与早期种植豌豆(毛豆)、玉米等植物来降低光照强度,可有效调控光照强度,促进生长。

福建茶叶杂志良种良法
武夷岩茶当家品种——水仙39-43

摘要:据史料记载,最早发现水仙茶树品种是在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水仙原产于建阳小湖乡大湖村,无从考证何时辗转来到武夷。因武夷山环境优美,移居后的水仙非但没有落到“桔逾淮而化枳”的悲局,反而更能发挥其天赋,胜过乃祖乃宗;

福建茶叶杂志技术标准
太姥银针农业技术规范44-46

摘要:“太姥银针”是宁德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提升宁德茶叶的知名度,打造宁德茶叶精品品牌,而整合推出精品白茶品牌。在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期间采取统一名称、统一标准、统一简介的方法整合推出“太姥银针”,在广告宣传上采取了无处不在、举目可见的视觉、听觉的冲击力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大提高了我市茶叶知名度。

福建茶叶杂志历史·文化
茶烯([土冨]、埠)考47-49

摘要:建阳是福建省五个最古老的县邑之一。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东汉建安十年(205)始置县。

似茗苦涩的皋芦——古荣书解读之九50-51

摘要:陆羽《茶经·七之事》引《桐君录》:“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笔辈。”

梁章钜的武夷茶情52-52

摘要:前不久到福州,正在摄制福州“三坊七巷”的外甥女吴咂带我再次游览这方名胜。这次重游,让我特别高兴的是身临了清人梁章钜的故居——黄巷小黄楼。这方占地3000多平米的建筑,不但气势恢宏,而且布局奇特、构件精美、做工精细,足见这位文化高人的睿智和情操。至今建筑行家们还是赞赏不绝。由此,使我想起这位达官文士对武夷茶的情结。

红色茶栈数生顺53-54

摘要:福州解放前销售茶叶的商铺名称繁多,有的叫茶店,有的叫茶庄,有的叫茶行,有的叫茶栈,各式各样,但都是做茶叶买卖的。福州是全国闻名的三大茶市之一。自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以来,福建以花茶饮誉海内外。省内茶市以福州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