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传播视点

融合新闻:“两会”报道“新常态”

摘要:2015年的"两会"报道发生了明显的系统性变化,融合新闻成为媒体运作的主流和内容形式的主体。随着融合新闻平台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融合报道技术对受众互动体验的刷新,以及融合报道样态对时政报道范式的变革,中国时政新闻进入了"新常态"。
1-3

都市报“两会”报道的全媒体模式探析——以《新京报》为例

摘要:2015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上,都市报26年来首次获得提问权,标志着以《新京报》为代表的都市报主流时政报纸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同时,在媒体融合的发展大势下,《新京报》在2015年的"两会"报道中,改变了纸媒以纸质报为核心的传统媒体融合的思路,既注重内容的独家、原创和与受众的关联性,又构建出全媒体化的报道体系,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H5动态新闻等多种方式复合报道"两会"。本文将以《新京报》的"两会"报道为例,对其全媒体、全平台传播的新模式进行研究,为传统纸媒的媒体融合提供借鉴。
4-5

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网络视听媒体行业一体化管理思路初探

摘要:网络视听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也深刻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网络视听媒体的快速发展与加强行业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媒体融合发展下,政府主管部门如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一体发展,实现在管理方面的深度整合,需要大胆创新管理思路和方式。
6-8

“新闻联播”如何立足全媒体

摘要: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指出:"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1]。在传媒界里,"全媒体"、"媒体融合"已然成为了热词。那么,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全媒体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是极致的"内容为王";具体到"新闻联播"类的时事政治新闻栏目,则是对专业的"严肃新闻"价值的重新定义。
9-10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从台湾电影产业的发展轨迹看台湾电影产业的未来趋势

摘要:台湾电影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期间因为政治原因,电影工业并非以纯产业的方式发展。日据时代,台湾电影是由日本人引进及控制的,其目的除了娱乐大众之外,更具有加强统治和意识灌输的目的。国民党撤退台湾之后,虽然台湾电影享有短暂的自由发展空间,但是在民生凋敝,社会动荡的环境下,难有重大建树。随后进入的国民党台湾当局主导时期,电影在政治管制和资金投入的制约下,主要朝意识形态宣传和乡土纪实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多元化的脚步,从学生电影开始,台湾电影进入"新浪潮电影"的时代。不过,在香港及欧美电影的压制下,台湾电影始终难有突破。近年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风潮及两岸四地关系的改善进程中,台湾电影无论在题材发挥、资金投入、演员来源、目标市场等方面,都产生较为巨大的变化。不过,与世界一流国家的电影产业相比,在各个方面都仍然还有巨大的差距。
11-15

我国电影产业“走出去”国际国内关联规制绩效反思与政策优化

摘要:我国电影"走出去"工程和产业化改革十多年来,内地市场强劲增长,海外扩张乏力,"走出去"工程脱节于国内市场发展。政府规制政策的主轴,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多元化资本进入,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辅以强制性的市场保护。然而,政府产业政策在电影制作环节、发行放映环节和"走出去"环节的国际国内关联规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灵,这加剧了我国电影产业国际国内两极化发展态势。如何构筑起我国电影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动力机制和能力体系,关系着我国电影产业的理性发展。对于以西方市场为目标的产制战略来说,均衡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吸引力,对政策实行分类补贴,将是未来电影"走出去"政策体系优化的方向。
16-20

文化共处与华莱坞电影武侠类型片的传播观

摘要:武侠片是华莱坞电影独具文化个性的类型。香港武侠电影传播了中华文明的侠义、仁义、正义等优秀传统和特殊的精神价值,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的成功传播为华莱坞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借鉴。作为现代武侠电影的类型,喜剧武侠电影的出现是华莱坞电影人顺应媒介的时代变化做出的理性选择,消解了全球的文化同质化,也把传统的中国功夫和现代社会法制意识结合在一起,对传统文化做出了反思。香港武侠电影建构的中国文化的想象共同体构成了文化共处的一极。
21-25

超越他者的想象:“华莱坞”电影对中国城市文化的建构与认同

摘要:生活在别处的人们和他们所处的城市是怎样一种情态?我们对于一所陌生的城市总有着不同的"想象",而"电影"能够很好地化解不合理的"想象",是我们观看城市的全景天窗。城市与电影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赋予电影想象力,并激发它的活力,而电影则可以用独特的视角去认识、理解并剖析城市文化。学者和艺术家们曾从文化、交往、艺术、空间等角度思考过城市化发展如何给人类自身带来重大影响,而"华莱坞"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的生产和制作、华语电影理论研究等打开了新的思考之门,鼓励国产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华莱坞"电影对于中国城市文化的建构与重现,是世界了解中国城市的另一扇窗口,透过电影展现文化的方式来让全世界华人乃至其他国家的人了解中国的城市文化、中国文化,可以很好地弥补文化断裂所带来的缺憾。
26-30

外聚焦和内聚焦:华语电影关于“残酷青春”的两种叙事模式——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

摘要:本文在梳理"残酷青春"的基本涵义的基础上,选择《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案例,以叙事聚焦作为切入点分析归纳"残酷青春"题材电影的两种叙事聚焦模式:旁观者姿态下以写实理性的外聚焦模式和内置角色视角下以主观感性为视听特征的内聚焦模式;并分别提炼出完成外聚焦叙事和内聚焦叙事的视听语言使用特征。
31-34

好莱坞与华莱坞父子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当幸福来敲门》和《海洋天堂》为例

摘要:电影承载着文化;好莱坞电影和华莱坞电影作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直观象征符号,即使表现相近的主题,也会存在较大的社会文化差异。本文以父子关系为视角,通过对《当幸福来敲门》和《海洋天堂》两部影片的比较研究,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研究发现:影片都热衷于塑造"母亲"退场语境下的"父亲"形象,重点刻画坚强和富有责任感的父亲精神,并常常以"父亲用美丽谎言保护孩子"的情节深化主题;然而,两类影片分别以欧洲文化和儒家文化为主导,在父子相处模式、教育方式和情感表达方面都体现出较大的旨趣差异;此外,跨出"父子"的主线,进行文化延伸,依旧可以看到"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梦"和"强调集体互助"的"社会扶持"之间的文化差别。
35-37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建构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面孔、中国功夫、中国自然山水等元素频繁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掀起了中国元素热潮。入世之后,随着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以及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角色地位形象也开始由原来的负面配角向正面不可或缺的角色演变,这一方面是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扩张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为进入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好莱坞文化工业采取的商业策略。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好莱坞电影对中国文化的解构中存在误读,因此活跃在国际影坛中的电影人应该为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传播树立榜样,创作出既有中国民族精神又具有世界格调的优秀作品使中国文化得到正确、有效、正面的传播。
38-42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传播学的形成

摘要:人类的信息传播与人类的历史一样长久,但对传播现象的专门研究,即使算上近期理论的准备阶段,也不过百年。传播学形成的社会背景在于19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现在则进入了信息社会,传播学成为显学。传播学的理论准备虽然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但较为直接的理论准备一般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的芝加哥学派,随后是40年代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论")以及60年代的欧洲人文主义。实践准备则是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战。作者认为,传播学应该是最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学科,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共同构成了它的学科背景和理论基础。
43-46

在理性批评中提升文化使命感——对部分青年导演电影作品被批评的反思

摘要:2014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了什么是好的影视作品。当今中国电影发展出现部分青年导演作品票房不俗、文化口碑欠佳甚至遭遇恶评的现象。有批判针对的是年轻导演面临市场和文化双重选择时的立场。还有批判反对青年影人作品张扬地表现消费文化,及对消费意识形态的推波助澜。青年导演和批评者们都需以提升为目的面向未来。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需要年青导演的才华和批评家们中肯意见的良性互动、结合。
47-49

跨文化视角下的海外华文媒体中国形象建构研究

摘要:本文就海外华文媒体及国家形象的概念进行阐释,从客观的角度说明了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的历程及在世界传媒领域中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详细阐述了海外华文媒体在跨视觉下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50-53

大众传播媒介对甘南弹唱音乐的影响——以田野调查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娱乐文化的繁荣,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受到了现代文明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甘南弹唱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下,其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乃至其艺术性质本身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立足于本雅明的"光韵"理论和麦克卢汉的媒介论,从发展变迁的视角论述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变革,和现代媒介技术对甘南弹唱艺术及其传播效果带来的影响,并对民族传统文化如何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以拓展其发展空间作出一些建议。
54-56

IPTV竞争态势下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策略研究——基于IPTV与有线电视SWOT比较分析

摘要:在中国,IPTV的发展过程比较曲折,直到2010年才得到政策明确许可,但发展势头迅猛,2014年,IPTV的用户规模便跃居全球首位。IPTV的发展对有线电视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不仅分流了有线电视用户,而且加剧了电视市场的竞争。我们借助SWOT分析工具,对IPTV和有线电视进行比较,力图为有线电视找出应对IPTV竞争的有效策略,以期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57-60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以郑州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处于由专到本的过渡期,办学条件同老牌本科不尽相同,其学生的媒介素养特点也不同。本文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和老牌本科高校存在差异。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建设、增加学生的媒介实践机会、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等途径提高学生媒介认知能力。
61-62

大学生自学能力与网络媒介素养研究

摘要:互联网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为自主学习理念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有利条件。但在现实中,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差距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之间网络媒介素养的差异。研究从理论层面分析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与网络媒介素养的内在关系,研究如何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