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学术前沿

世界已经进入全民传播时代

摘要:传统新闻媒体是无法自己完成可能危及自身利益的改革和创新的.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和不断进步,犹如在传播世界点燃了燎原大火,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格局,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媒介融合、媒介生态友好和全民传播的新世界.
1-2

论书籍的未来命运——基于莱文森媒介进化论的解读

摘要: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书籍有了纸质、电子和DNA书籍之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阅读方式的流行使人们担心纸质书籍的命运.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的“完成任务程度决定存活程度”、人类感觉的“即时/永远”轴线、“特定领域生存”和人性化趋势理论指出了三种书籍的未来命运.三者在与语词的关系、与“太阳光”和“电光”之间的依赖关系及传播效果的物质场所感等方面各有优劣势,决定了纸质书未来将与人类相伴.三种书籍各具不同的“即时”“永远”传播特性以平衡人类感觉,未来都将在人类社会中有属于自己的领地.
3-7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西学东渐”历程——一种与经验学派相比较的视角

摘要:在传播学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其实有着两种不同的引进路径,而且批判学派内部不同理论范式的引进也遭遇了不同的境遇.本文拟对照经验学派的西学东渐史讨论批判学派的引入过程及遇到的问题,为批判学派的本土化发展和自主性创造提供借鉴.
8-11

从“沉默的螺旋”理论看外国宗教信徒的群体认同——以群体传播的视角

摘要:宗教与群体传播密不可分.宗教沟通了人神关系的同时,也建构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群体的宗教融合了作为个人的宗教和作为组织制度的宗教所呈现出来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作为诞生于传播学领域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其对分析信徒群体的宗教认同及其情感依附的过程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宗教组织正是利用了其所掌控的“舆论”的螺旋来对信徒群体进行意识形态化的舆论控制,促使其信徒对于宗教产生无可争议的信从与依从,即群体认同.这种认同如果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一旦这种认同被不当利用,便为群体极化打开了大门.
12-14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策划

“海峡传播”:概念、范畴与研究空间——两岸学者关于“海峡传播”的学术笔谈

摘要:近年来,《东南传播》杂志立足于海峡西岸,致力于打造一份在海峡两岸都有显著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同时也建构起一个有效的学术沟通和交流平台。基于此,《东南传播》杂志设立了“海峡传播”专栏,并努力推广和完善这一具有某种地缘特色和现实意义的概念。在此,我们邀请了海峡两岸的传播学者,主要包括大陆地区的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台湾地区的台湾传播管理研究协会等学术机构,参与了本组笔谈。本组笔谈的目的在于梳理“海峡传播”这一概念的学术内涵和研究范畴,使之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和传播。
15-17

台湾报业的“苹果化”

摘要:2012年黎智英有意要退出台湾传媒业,但是此事引发了“反媒体垄断运动”并遭到台湾各界的批评和街头抗议,使该计划在最后告吹,壹传媒在2013年3月表示“壹传媒将在台湾正常运营”.自2003年5月2日创刊起,黎智英的台湾《苹果日报》进驻台湾已经十余年了,这十余年台湾《苹果日报》给台湾的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台湾的报业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台湾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从而对台湾《苹果日报》这十年来给台湾报业带来的“苹果化”现象进行阐述,旨在讨论台湾报业自台湾《苹果日报》到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8-20

浅谈广播节目对台青年影响力提升路径

摘要: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广播电台成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基于此,对台广播节目效应一直是对台广播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对台广播节目因未能抓住年轻人的收听特点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而趋向于效应低迷化.如何提升对台广播节目的活力,是摆在对台广播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新形势下,台湾青年是对台广播节目的“主流听众”,有效扩大对台广播节目在台湾青年中的影响力,是增强对台广播节目活力的重要路径.
21-22

幸福感视野下观影养心的相关理论及动态模型探析

摘要:由媒介带来的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引起了传播学及心理学的广泛兴趣和关注.观影养心致力于关注观看影视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共振及情绪共鸣的现象,探讨观影养心这个话题会使生活变得富有意义.本文先从静态的观影养心的结构及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然而观影养心作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以动态的观点阐述其机制对于研究媒介幸福感是十分必要的,重新建构观影养心的结构性成分,进而改变促发媒介幸福感的条件,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可以在量化研究及跨文化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
23-26

武侠电影的叙事符号及价值表达

摘要:针对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叙事及价值传递问题,本研究选取了1970年至今的61部具有代表性的武侠电影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复仇”、“争霸”和“奇情”是武侠电影中呈现最多的叙事符号;同时,武侠电影叙事符号在不同的时代也存在变化,总体趋势是“复仇”下降,“奇情”和“争霸”上升;武侠电影比较倾向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播,普世价值表达不够;武侠电影的叙事符号及内在逻辑也导致其在价值传递方面不易表现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符号;如若提升中国武侠电影价值表达的普世性,还要着眼于故事的叙事逻辑及其叙事方式.
27-30

功夫电影的符号、哲学及民族想象——从李小龙的电影谈起

摘要:在如今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能指”,不仅传递着各民族异彩纷呈的文化“所指”,而且使这些文化在不同的地域被接收和解释后得到了更有效的交流和传播.本论文选择由李小龙主创的功夫电影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其中蕴含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传达出的民族想象.
31-34

论中国音乐电影市场的空白和发展前景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从音乐电影的产生到现代音乐电影的现况,音乐电影是以音乐为题材的一种电影艺术形式,它是由普通电影和音乐糅合而成的电影表现形式,音乐片现展为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歌舞片.本文通过对好莱坞、宝莱坞音乐电影的对比,分析我国音乐电影的市场空白和发展现状,最后基于我国国情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今后我国音乐电影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35-37

“中美电影新政”实施后的若干思考

摘要:2012年2月,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此举一出,引起了业内外的强烈反响,当时一批专家、学者纷纷撰文,一批专业期刊甚至开辟专栏,从多方面对“中美电影新政”进行解读,对其将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展开预测,同时很多人也积极提出政策建议.而时至今日,“中美电影新政”实施已一年多,回头看来,学者们当初所作的预测有应验也有失算.那么,在好莱坞的新攻势下的中国电影在发展中究竟有什么新特点,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呢?着眼于中国电影发展的长远目标,下一步我们究竟该如何有效应对?
38-43

试论浙江海洋影视基地集群建设——以浙东海洋文化产业带为例

摘要:产业集群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浙江是文化产业大省,影视产业发达,影视基地数量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浙江海洋资源丰富,海洋影视基地发展状况良好,涌现出宁波、舟山、温州、台州等一批海洋影视基地,具有打造海洋影视基地集群的可能性.本文从产业集群概念出发,在梳理浙江海洋影视基地的现状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提出打造部级海洋影视基地的构想,阐述了海洋影视基地集群的发展模式与目标定位,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44-49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列宁论苏维埃新闻传播事业

摘要: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苏维埃报刊工作论述的重点,迅速从政治论战转到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他在1918-1920年错误地实行取消商品交换的共产主义劳动公社制度,要求报纸上的新闻减少到1/100,这种以否定报纸基本职能来达到国家行政目的的思想,显然是不正确的.1921年以后实行新经济政策,他承认报刊的经济性质是商品,报刊可以有经营活动.20世纪初,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研制用于通讯和广播的无线电技术,列宁对此非常关注.他关于广播的论述以宣传为主,而认为电影可以承担宣传、娱乐两方面功能.
50-54

论我国国家治理理念的十大内容

摘要:文章把国家治理理念作为一个整体性的范畴来分析,主要论述国家治理理念的十大内容:即,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协同地发挥治理作用;采用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治理手段和方式;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同时作为国家治理的主要工具;社会的再组织化是国家治理的主导机制;建立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国家治理结构;国家治理过程以互动、协商与合作为主;强调公民权利的同时强调国家的权威或政府的权力;国家治理的目标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不仅都有秩序而且也都有活力;强调国家治理的整体性和长远性;强调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55-58

美丽河南网络形象建构研究

摘要:美丽河南网络形象是展现“软河南”影响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塑造形象凝聚人心,引导广大网民形成保护生态、爱护家园的共识,积极投身到美丽河南的建设,其构建路径包括:通过加快制度建设、生态省建设,打造美丽交通和美丽乡村来加强河南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宣传教育、网络影像、广告战略、网络问政等多维角度推动网络形象塑造.提升美丽河南网络形象有助于展现河南的实力、美丽和魅力,提高旅游、投资、务工和定居的吸引力,优化河南的生态、发展环境,加强与兄弟省市、国内外就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交流和借鉴,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59-60

传统文化视阈下国家政治智慧探析

摘要:传统文化是国家政治智慧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基石,弘扬中华精神、引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世化,是国家政治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国家政治智慧传播进行探究,即从更深层的文化根源上对国家政治传播的原因及意义进行把握.
61-63

流行色中的身体与视觉研究——以2013年流行色宝石绿为例

摘要:色彩是视觉元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视觉时代”,色彩的运用更是不可阻挡地成为了时尚与流行的关键所在.流行色不再单纯体现在单个商品上,而是朝着与人身体肤色相融合的趋势发展,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引领新的流行思潮.本文首先提出流行色的定义,并分别描述不同时期流行色的具体表现;其次以流行色宝石绿为例,从社会环境、视觉传播、心理因素、地域肤色四个方面来阐明流行色与身体肤色相融合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最后从视觉角度来预测流行色的变化趋势以及明晰时尚的新概念.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