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杂志社
分享到:

东南传播杂志

《东南传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国际刊号:1672-9579
  • 国内刊号:35-1274/J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3
  • 综合影响因子:0.1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东南传播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东南传播杂志理论前沿

论未来媒介对人类三个方面的延伸——以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延伸理论”为视角

摘要:与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相伴的是人类对媒介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除麦克卢汉持有著名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论断外,媒介环境学家苏珊·朗格、刘易斯·芒福德、保罗·莱文森、德里克·德克霍夫等均有媒介延伸思想.他(她)们的思想中包含有“媒介是生命的延伸”、“媒介是媒介的延伸”、“媒介是世界的延伸”三个论断,这三个论断指出了未来媒介对人类三个方面的延伸趋势.未来大数据的意义在于分析、转化数据为这三个方面的延伸服务.媒介技术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媒介延伸理论所具有的指引未来意义.
1-5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摘要:当前围绕公共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的热点之一,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往往突出了我国当前公共领域发展的成绩,却忽略了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所具有的特殊历史性.本论文旨在对我国公共领域研究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建构、本土化以及本土化的适用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最后指出当前我国要在考虑自身具体国情的前提下发展公共领域,以更为理性的态度对待公共领域本土化的问题.
6-8

互联网:言论自由的迷思

摘要:言论自由,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口号,到逐渐被写入各国宪法,一路演进发展总是交织着权利与权力的纠缠,进而引发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的热烈讨论.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言论自由已经延伸到网络平台.本文重在探讨互联网条件下的言论自由,通过分析其概念、利弊博弈,对实名制、公共领域等进行了反思,试图廓清网络言论自由的一些迷思.
9-11

我国985、211高校传播学专业培养方案分析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设计蓝图,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本文以梳理我国985、211高校传播学本科培养方案为主、研究生培养方案为辅,总结传播学的主要培养对象、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发现其培养方案的不足,为该学科培养方案的差异化制定和人才培养提出些许建议.
12-16

基于微博、QQ群的网络学习社群实证研究

摘要:本研究报告是一个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后的反馈调查报告,反映了学生在网络学习社群模式引导下开展网络社群学习小组,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本报告通过各种量化和有形指标的收集和统计,评估了该学习模式产生的效果和无形价值.本研究报告为新媒体时代传播人才掌握有效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可借鉴数据.
17-19

舆论监督报道中弱势群体的角色偏差与改进

摘要:舆论监督是对社会不良行为和权势人物的监督,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弱势群体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常常作为“道德高地”,在与强势群体的二元矛盾中处于“天然正确”的一方,或作为“被揭黑者”,变成舆论监督对象、又或是作为“被消费者”,在监督强势的报道中充当“卖点”角色.因而在这类报道中,记者必须坚守专业主义和客观精神,将弱势群体“去天然正义化”;坚持舆论监督的人民性,强化弱势群体的主体角色;坚守新闻工作的人文情怀,强化弱势群体的受保护角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报道更好地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进行维护.
20-23

“图像景观”时代危机初探——以图片分享社交网站Pinterest为例

摘要:人类凭借现代化的电子传播技术,通过对原始图片的机械式复制再生产,继而形成了由海量图片建构而成的“图像景观”,而人们也步入“景观社会”.本文拟从视觉传播角度入手,通过对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探讨这种爆炸式的图片流背后所隐藏的潜在问题,以及在现阶段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的同时,人们对图片流的轰炸式传播应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
24-25
东南传播杂志特别推荐

列宁的生平及党报党刊活动

摘要:列宁是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国际的领袖,而就他的职业而言,他始终是政论家和党报党刊的编辑.十月革命后他在表格中关于自己职业写的是“著作家”,加入的工会写的是“记者工会”.列宁的革命理论被许多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革命者所接受,列宁的党报思想,也通过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对各国共产党产生很大影响,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宣传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6-29

凝聚两岸学者智慧繁荣“海峡传播”研究——两岸学者谈本刊“海峡传播”栏目学术意义和未来发展

摘要:《东南传播》学刊是福建省惟一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深受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各位教师、学者的重视.欣闻学刊计划于近期诚邀两岸学者共建“海峡传播”研究专栏,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从事台湾媒体研究的几位教师以及经常合作的一些台湾学者就“海峡传播”研究的今夕与未来进行了讨论,祝愿《东南传播》学刊把这一专栏办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社会价值的两岸学术交流平台,大家讨论的意见由我总结整理如下.
30-31

台湾消费文献研究综述

摘要: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对台湾消费的研究,大陆最早,台湾当地其次,最后是国外;国外和台湾本地区研究更纵深,从年龄、品类等方面细化研究,研究方法多为实证,大陆研究着眼宏观层面,研究方法多为思辨;国外研究注重台湾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相互比较,大陆研究注重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的两两比较,台湾注重以台湾消费为主体的研究,对比较研究关注较少.
32-34

大陆与台湾音乐选秀节目的差异性分析——基于《超级星光大道》与《中国好声音》的比较分析

摘要:台湾中视的《超级星光大道》和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两档音乐类综艺选秀节目都曾经创造过很高的收视纪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节目内容、风格和商业运营模式进行对比,指出二者的成功之处和缺陷不足,为未来大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出建议.
35-38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海外传播影响力研究

摘要:“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一项旨在宣传中国国家形象和提高汉语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国际中文比赛.本文主要研究问题是国家汉办网站在海外传播上与国内外其它有关网站有何差距以及如何提高“汉语桥”的海外传播影响力.论文首先分析了与网络传播影响力相关的研究,提出了基于Alexa搜索引擎统计的到访量和浏览页面数计算的网络传播当量和传播影响因子表示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方法,然后选择了多个国内外相关网站,通过对比研究方法分析了“汉语桥”海外传播的现状和不足,并针对“汉语桥”未来的宣传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其海外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方法和措施.
39-43

港台流行歌曲对天津高校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笔者以天津高校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做了港台流行歌曲对天津高校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港台歌曲在高校学生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高校学生对港台歌曲的接受受大众传媒影响极大;高校学生喜欢的港台歌曲多是情歌和励志歌曲;港台歌曲对高校学生提供的主要是正面影响,起到了娱乐身心、审美熏陶的作用;高校应重视港台歌曲的影响力,引导学生的文化活动.
44-48

微博时代的“文化自弃”——微博中和文化投降主义的倾向成因简析

摘要:微博为民众提供了即时性的互动网络平台,微博具有的即时性、随意性、理想化特征,常使微博这个公共信息平台被网络土的水军利用.水军运用专业性传播手法,在微博上宣扬和文化投降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引控社会舆论的能力.正是某些西方势力通过其掌握的文化霸权,不断运用新的传播手段达到对非西方国家民族文化的控制,不断削弱这些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使民众对本民族文化产生文化离心力.只有分析出微博上“文化自弃”的深层原因,才能坚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反对微博上出现的和文化投降主义的思想倾向.
49-51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新媒体的普及与发展,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面对新媒体,高职学院应从传播的角度,加强新媒体建设和新媒介建设,建立完整的新媒体传播系统,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52-54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政策取向差异分析

摘要:媒体政策把传统的新闻媒体视为上层建筑、国家事业的组成部分,而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一开始就以生产力角色登场,在新闻原发等方面受到政策钳制.不同的政策取向,给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走向融合道路设置了制度障碍.大力发展传播业,解放新闻生产力,应正视媒体政策存在的冲突,消除体制性矛盾.
55-57

3G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及发展探析

摘要:近年来,3G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加速了以手机移动终端等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更迭及各类新兴媒体所承载的应用的开发.报纸、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新兴手机媒体,三者均依靠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出版领域占有相应的用户市场.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手机媒体及其特性,而后通过比较手机媒体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所拥有的优势,预测这三者在未来的关系是融合的,而不会是“一家独大”的,出版业将要迎来的是一个时代上的颠覆.
58-60

汽车社会背景下的移动广播受众调查与思考——基于西安市的调查数据

摘要:我国已于2012年正式迈入汽车社会,汽车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广播媒介的又一次复兴,广播受众的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对西安市各区车载移动广播受众的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收听广播的时间段、收听偏好等情况的调查,全面分析了车载移动广播的受众构成及其特征,以期对汽车社会下广播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考.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