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社
分享到: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学术研究、研制与开发,工程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讨论园地、微文等。
  • 主管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0-1026
  • 国内刊号:32-1180/TP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40
  • 创刊时间:197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65
  • 综合影响因子:4.2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运行可靠性与广域安全防御

轨迹断面特征根对受扰轨迹最远点及动态鞍点的诠释

摘要:对于任何复杂模型,通过仿真得到特定扰动下的受扰轨迹后,就可沿轨迹将系统模型等值为分段定常的线性系统。轨迹断面特征根法采用的假设与欧拉积分法完全相同,即系统在且仅在单个仿真步长内被定常线性化。因此,在每个积分步内,不但可用静态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法分析该轨迹断面上的能量稳定裕度(轨迹断面能量),也可用平衡点特征根技术分析该轨迹断面上的振荡阻尼与瞬时频率,而将断面处的不平衡功率与动能视为初始扰动。完整的受扰轨迹成为大、小扰动稳定分析的共同基础,断面特征根可反映复杂因素对振荡特性的影响,而EEAC可反映复杂因素影响同步稳定性的本质。引入"轨迹断面虚拟平衡点特征根序列"的概念,以计入断面处动能对滑步失稳的影响,并将滑步失稳与振荡失稳两者的机理相关联。据此考证最远点(FEP)和动态鞍点(DSP)处的振荡阻尼与瞬时频率,揭示大、小扰动失稳的内在联系。
1-7

考虑饱和环节影响的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域

摘要: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由于受物理结构限制,励磁电压的输出含有饱和环节(限幅环节),其具有非线性特征。针对计及励磁饱和环节的最优励磁控制系统,提出了以椭球吸引域体积为指标确定小扰动稳定域边界的新算法,计算了定义在注入空间的小扰动稳定域。研究表明:当椭球吸引域体积指标较小,即可镇定的扰动较小时,获得的小扰动稳定域与采用Hopf分岔获得的小扰动稳定域基本相同;当椭球吸引域体积指标较大,即可镇定的扰动较大时,其小扰动稳定域将减小。该方法可将小扰动稳定域大小与可镇定的扰动大小建立联系,因此扩展了小扰动稳定域的研究范畴。
14-17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学术研究

低碳电力调度方式及其决策模型

摘要:低碳要素的引入将为传统的电力调度方法带来新问题和新挑战,在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之外,还应进一步关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CO2排放。文中深入剖析了低碳电力调度的提出背景和内涵,定义了科学、高效的低碳电力调度方式;分析各类低碳电源的技术特性,建立了近零碳排放电源、普通化石燃料类电源和碳捕集电厂3类不同电源的电碳调度特性;将CO2排放作为一类可调度资源,在综合考虑低碳电力技术、碳成本和碳约束等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低碳电力调度决策的初步模型,以协调电力调度中的"电平衡"与"碳平衡"。基于实际算例,分析了各类低碳要素的引入对于最优发电计划决策的影响。
18-23

考虑小干扰稳定约束的有功优化调度

摘要:传统的有功优化调度由于没有考虑小干扰稳定的影响,优化后的发电机出力方案虽然经济,但是在运行条件紧张的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系统小干扰稳定的要求。文中研究了考虑小干扰稳定约束的有功优化调度问题。在传统有功优化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计及小干扰稳定约束的有功优化调度新模型,提出采用连续线性规划法作为该模型的求解方法,求解该模型所得的发电调度方案能够满足设定的小干扰稳定指标的要求。4机系统和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的算例实现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4-28

综合考虑节点重要度和线路介数的网络重构

摘要:网络重构阶段是电力系统黑启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针对网络重构阶段最优目标网架的确定问题,基于复杂网络的静态拓扑连接特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线路介数和节点重要度的骨架网络重构策略。该策略以节点重要度和线路介数作为确定目标网架的指标,实现有针对性地对网络中的节点和线路进行筛选。进一步,采用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的骨架网络重构能够确定覆盖大部分枢纽节点和关键线路的最优目标网架,对大停电后快速、有针对性地重建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9-33

分区电网限流运行方式的综合决策方法

摘要:提出一种分区电网限流运行方式的综合决策方法。首先简化寻优,在尽量保持电网结构完整的前提下,以加权短路电流灵敏度系数为判据,快速寻找较优的限流运行方式可行方案集;然后细化评价,考虑短路电流水平与系统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基于网络分析法建立分区电网限流运行方式的评价模型,通过模糊综合评价从可行方案集中确定最佳限流运行方式。综合决策优先度考虑了短路电流水平、暂态电压安全和静态潮流分布的影响,对分区电网限流运行方式作出了系统、全面、定量的决策。以济南电网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4-38

基于初始站址冗余网格动态减少的变电站规划

摘要:针对变电站规划中初始站址对规划结果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自动寻找优良初始站址的简捷有效的新算法。首先,根据可能的变电站个数对规划区域进行冗余网格划分,并以各网格中心作为候选变电站初始站址;然后,基于变电站就近供电原则和舍弃小负载率变电站方法,动态减少变电站个数,找出对应不同变电站个数规划方案的初始站址;最后,引入距离权重因子以便考虑负荷分布不均对变电站负载率的影响,运用交替定位分配法求解各规划方案的站址和站容,并从中选择优化的变电站规划方案。算例表明所述方法可以稳定快速地得到合理的规划结果。
39-43

少环配电网短路故障计算新方法

摘要:通过网络变形,构造出对环网解环及短路故障进行模拟的新端口,给出了环网解环及短路故障模拟的统一方法。以新端口为边界,将故障后的少环配电网分解成辐射状对称网络和模拟环网解环及短路故障的不对称网络2部分。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边界端口注入电流的计算公式;基于辐射状网络节点注入电流、支路电流及节点电压间的关联关系,完成了非故障处支路电流、节点电压的计算,提出一种少环配电网短路故障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环网解环及短路故障的模拟方法统一,可以方便地模拟任意复杂故障,包括两点接地故障;利用辐射状网络的支路阻抗参数完成故障计算,故障计算效率高;能够自动适应网络操作;非故障处的支路电流、节点电压的计算简单直观。算例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44-47

考虑用户不同需求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

摘要:从电力用户的需求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不完全的语言评价信息来描述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各技术指标的重视程度和对监测点各指标的优劣评价,然后将这些语言评价信息作为证据,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证据合成以确定各用户对各监测点的评价信息,最后对所有用户的评价信息进行整体评价并确定各监测点电能质量的优劣及等级。在整体评价过程中,利用冲突度指数来描述用户间的需求冲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用户在整体评价中的权重。所提出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既能体现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不同需求,又能体现多数用户的评价意愿。算例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48-52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研制与开发

双向互动的省地协调电压控制

摘要:设计并实现了双向互动的省地协调电压控制系统。以"互动化"为核心理念,提出了双向互动的省地协调电压控制模式。引入省地协调控制,构造分布式协调电压控制多智能体架构。选择省地关口无功和关口电压作为协调变量,将省地协调控制转化为对省地关口运行状态的协调控制,省调生成关口电压控制能力约束和关口无功控制需求约束,地调生成关口无功控制能力约束和关口电压控制需求约束,协调综合考虑各提出的控制能力约束和控制需求约束,生成协调控制策略,供省、地各级执行。该系统已在江苏电网投入运行,并取得了明显的控制效果。
53-57

适用于串联电容补偿线路的距离保护新原理

摘要:以串补电容安装于线路末端的运行方式为例,定义保护与串补电容之间的线路末端的计算电压为补偿电压,分别分析了在串补电容前和串补电容后故障时补偿电压的不同特征。在串补电容前故障时,补偿电压和保护安装处的电压反向,在串补电容后故障时,补偿电压和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相位接近。据此提出了串联电容补偿线路故障点位置识别的方法,配合传统的距离保护形成新的适用于串联电容补偿线路的距离保护新原理。串补电容前故障距离保护动作情况完全由阻抗继电器决定,无需考虑串补电容影响。新原理能可靠防止距离保护的超越问题,且灵敏度基本不受串补电容的影响。EMTP仿真验证了新原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61-66

应用低次谐波无静差消除策略的三相并联型APF

摘要:基于αβ坐标系,应用变步长自适应滤波算法对非线性负载的无功电流及谐波电流进行检测。通过将各低次谐波幅值也作为权值加入至自适应迭代算法中,有效地消除了低次谐波对步长收敛值及权值收敛值的影响,保证了检测算法的稳态精度。基于PI控制器设计了比例谐振控制器的参数,将谐波检测算法获得的各次谐波指令分别通过相应的比例谐振控制器进行控制,即可实现对基波无功及25次以下各次谐波的无静差跟踪。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及设计的有效性。
67-71

基于IEC 61850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方案设计

摘要: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的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变化,从信息采集方式、控制方式、通信方式等方面说明了数字化变电站安全稳定控制技术与传统变电站的不同,并根据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和要求,详细介绍了基于IEC 61850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系统的构架、硬件平台和软件结构,并对稳定控制装置采用的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高实时性电气量算法进行了描述。试验结果证明:这种电气量算法的实时性和精度高于传统方法,特别在频率偏离工频时基波有效值计算有明显的精度优势,能够满足数字化变电站安全稳定控制的要求。
72-75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行业信息

南瑞连续4届入选中国自主品牌软件十强

摘要:2010年5月2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辽宁沈阳召开第9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家企业”暨“中国自主品牌软件收入前十家企业”(第4次评选)揭晓授牌仪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荣登双榜,名列2010年中国软件业收入前百家企业第12位和2010年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前十家企业第2位。这是南瑞集团连续9届进入中国软件企业百强,连续4届进入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十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迎建参加了授牌仪式。
84-84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绿色电力自动化

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在微网中的应用

摘要:由于微网中含有发电单元输出功率与负荷功率2组不相关随机变量,储能需要频繁吸收(发出)有功功率以维持微网的稳定运行,这对传统蓄电池储能的工作状况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缩短了其使用寿命。文中提出了适用于微网的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混合储能结构,采用统一建模方法进行了建模,并采用小信号分析方法推导了储能的稳定条件。针对该混合储能结构,采用多滞环调节控制策略提高了储能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利用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的优点,通过控制双向DC/DC变换器实现对蓄电池充放电过程的优化控制,可以避免蓄电池单独储能时的容量浪费,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储能的技术经济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混合储能结构及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