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社
分享到: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学术研究、研制与开发,工程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讨论园地、微文等。
  • 主管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0-1026
  • 国内刊号:32-1180/TP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40
  • 创刊时间:197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65
  • 综合影响因子:4.2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专家论坛

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碳捕集技术及其带来的变革

摘要: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是当前最为关键的低碳技术之一,协调了化石燃料利用与碳减排之间的矛盾,从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全面介绍了当前碳捕集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施情况,描述了碳捕集电厂的发展前景,并结合电厂运行、电网运行、微观个体电厂投资与宏观整体电源规划中的实际需求,阐述了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碳捕集技术将面临的主要挑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了碳捕集电厂对于电力系统接纳大规模风电的促进作用,揭示了碳捕集技术的引入对于电力系统所带来的重大变革。
1-7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学术研究

基于轨迹特征根的机组分群方法

摘要:在轨迹特征根思路的启发下,建立了故障后系统的泰勒展开模型。通过对大故障后系统泰勒展开模型的研究,初步得出可用泰勒展开一次项的系数矩阵来预测系统状态量的动态特性。沿着故障后系统的轨迹,逐个断面分析系统的泰勒展开一次项系数矩阵,计算该矩阵的特征值,分析实部为正的特征值所对应的右特征向量以及发电机在该模式下的参与程度,结合当前断面发电机功角大小推断发电机的分群情况。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识别各个时段系统状态量的变化趋势,并能有效地预测发电机的分群情况。
8-14

基于标准传递函数的励磁系统聚合

摘要:在电力系统动态等值中,如果各发电机励磁系统模型相同,则等值励磁系统的模型可以采用单机励磁系统模型,其等值参数可以采用加权求和法方便地获得。文中针对各发电机励磁系统可能多种多样的情况,提出采用统一的标准传递函数作为等值励磁系统模型的结构,采用分段线性多项式函数(PLPF)法来获得等值励磁系统模型的参数。仿真算例结果表明,聚合前后励磁系统的频率和时域特性都非常接近,由此验证了所述励磁系统等值模型和聚合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15-19

转移潮流法拓扑错误辨识

摘要:电网拓扑错误会影响状态估计的精度,甚至会使状态估计不收敛。文中提出了转移潮流法拓扑错误辨识法,利用当前时刻的遥测数据与基态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到转移潮流。通过分析转移潮流与网络拓扑变化的关系以及不良数据的影响,给出了单一支路的拓扑错误和多不良数据的辨识方法,从而可以提高状态估计的精度。文中给出了一个实际电网的计算实例。
20-24

基于PMU实测数据的输电线路参数在线估计方法

摘要:准确的电网参数是形成准确的电网模型,进而进行状态估计、潮流计算、网损分析、故障分析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等电力系统计算的基础。文中基于均匀传输线方程和Ⅱ形精确等值电路,给出了在两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已知的情况下,输电线路分布参数和精确等值参数的计算方法。基于相量测量单元(PMU)实测数据和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理论,给出了输电线路参数的在线估计方法。基于华北电网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准确可靠。
25-27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能量保护

摘要:在分析±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雷击等暂态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能量保护新原理。该原理根据各种暂态过程中线路两侧低频能量差值的故障特征,实现了区内故障及其故障极的快速准确识别。基于PSCAD/EMTDC的大量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保护原理简单、可靠、实用性强,具有绝对的选择性,不受雷击干扰、两极线路电磁耦合和换相失败的影响,高阻接地故障仍具有足够的灵敏性,能满足特高压直流线路对保护性能的要求,可在当前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硬件条件下实现。
28-31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研制与开发

暂态稳定预防控制及极限功率集群计算

摘要:为了解决大规模电网暂态稳定预防控制和极限功率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满足在线计算要求的集群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计算机组参与因子,按多故障裕度加权并计及控制代价得到控制性能指标,将机组排序后首尾配对依次参与控制,形成多个调整方案后并行计算。极限功率计算中按临界群参与因子大则优先增加、余下群参与因子小则优先减少的原则调整机组出力,枚举可能功率挡位后并行计算。华北、华中和川渝联网数据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32-35

调度大屏输电网潮流图自动生成(二)自动布线

摘要:调度大屏输电网潮流图布线阶段除了考虑线路的走线外,还要考虑线路名称、断路器、实时潮流量以及显示各类设备状态挂牌等局部布置,从而突出其可读性。文中介绍了顺序走线、优化布线2个阶段的自动布线步骤。顺序走线包括廊道宽度设置,变电站出线布置,线路顺序走线,断路器图元、线路名称、潮流、设备状态挂牌标识布置及调整4个步骤;优化布线包括拆线重布线、整体均匀走线调整2个步骤。在拆线重布线阶段,提出了保护性拆线和非保护性拆线2类拆线策略,作为搜索引擎优化算法的策略库,来最小化布线线路的交叉。所提出的布线算法考虑了较深入的细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6-40

同塔四回线电流差动保护的电容电流补偿分析

摘要:电流差动保护应用于超高压输电线时主要受线路分布电容电流的影响。同塔四回线由于线路回数多,分布电容的加大导致电容电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更为复杂。基于线路的π形等效模型,结合四回线母线的连接形式,利用六序分量法对同塔四回线电容电流补偿式进行解耦,提出适合于同塔四回线的时域电容电流补偿方案,最后利用PSCAD/EMTDC建立同塔四回线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此电容电流补偿方案能有效提高电流差动保护的性能。
46-50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行业信息

《电力系统自动化》和吴根范分别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

摘要:为表彰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期刊领域对国家科学技术、文化、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期刊开口期刊人,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评选活动。
50-50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研制与开发

距离继电器正序极化电压

摘要:用电压相量图法讨论距离继电器的正序极化电压。针对长距离大负荷线路,分析比较了各种不对称故障前后的母线电压和母线正序电压相位变化情况,提出采用母线正序电压作为距离继电器的极化电压,在靠近距离继电器整定点以外附近处,发生经过渡电阻故障时,可有效减少和避免距离继电器超越动作范围。
51-54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铁磁谐振与单相接地辨识技术

摘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零序电压长时间升高的现象,与单相接地故障现象类似。传统选线装置仅依靠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启动,不能有效辨识铁磁谐振,容易造成误动。重点分析了基频铁磁谐振的特征,详细对比了铁磁谐振与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三相电压及零序电压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零序电压和三相电压综合对比的铁磁谐振辨识技术。通过现场实际运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选线装置的动作可靠性,满足实用要求。
55-58

特约主编寄语

摘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分布式供电大有燎原之势,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保障这一新的发电方式可靠入网、有效利用,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期间安排了一批重点攻关项目。“微网技术体系研究”作为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组织了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专家共同研究。
59-59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智能电网研究—微网技术专题

中国发展微网的目的方向前景

摘要:从中国能源利用和电网建设的背景出发,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可再生能源利用、农村电气化、用户电能质量需求、电力系统抗灾能力以及与智能电网的关系等6个问题阐述了中国发展微网的目的。分析了发展微网应以包容性、灵活性、定制性、经济性、自治性作为基本方向。指出了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框架下,微网在中国具有广阔的技术前景和应用前景。
59-63

发达国家微网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根据国家的能源政策,分布式发电和微网将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而有效的政策是确保其有序发展的前提。在广泛搜集并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文中对发达国家的分布式发电和微网政策进行了概括总结,包括微网政策的国外研究现状、微网的准入、微网并网标准、微网并网收费、微网电量的上网政策。在参考发达国家政策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发展微网的政策建议。
64-68

中国微网标准体系研究

摘要:关于微网运行标准,国内外目前尚无正式版本。文中主要研究分析国外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国内电能质量相关标准、配电网相关标准以及光伏和风电并网标准,根据微网的典型特征和运行特性,给出了建立国内微网标准体系的一些建议,供今后微网并网和孤岛运行参考。
69-72

含光伏阵列及燃料电池的微网建模与仿真

摘要:为了能够对微网的运行特性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有必要建立微网的仿真模型。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建立了光伏阵列、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2种常见微电源的仿真模型,同时结合无差拍(deadbeat)控制的单相并网逆变器,构建了简单的微网模型。算例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89-93

微网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及其测试平台

摘要:微网的运行控制是维持微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可分为局部的分布式电源控制和系统级的综合运行控制2部分。文中将微网内分布式电源分为主控型和功率源型2类,分析并阐述了2类分布式电源的控制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即插即用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接口。在系统级的综合运行控制方面,选择集中式的运行控制体系,提出了联网运行控制和无缝切换控制策略;同时针对运行控制关键技术测试的需求,设计、开发了微网运行控制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对电源控制和无缝切换控制等技术进行了实验,表明该平台能够很好地完成微网运行控制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测试工作。
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