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草业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rataculturalScience

  • 62-1069/S 国内刊号
  • 1001-0629 国际刊号
  • 1.9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草业科学是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草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草业琐谈、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业界信息、动物生产层、后生物生产层

草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草业科学杂志前植物生产层
白三叶覆盖厚度对苹果园垄沟中土壤肥力的影响1933-1939

摘要:为明确不同覆盖厚度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降解对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在果树行间垄沟中分别覆盖5、10、15和20 cm厚苹果园刈割的新鲜白三叶,以不覆草的垄沟为对照,研究白三叶降解6个月后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苹果园覆盖的白三叶降解后,能提高0-20 cm垄沟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的含量,且对0-10 cm土壤养分的影响较10-20 cm的大。覆草厚度小于15 cm时,随覆草厚度的增加,土壤中各养分含量增加。但是,覆草厚度达20 cm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含量却较覆草15 cm的处理低。说明覆盖的白三叶降解可以提高苹果园土壤肥力,而此增肥作用和覆草厚度、土层深度密切相关,降解6个月时,覆盖15 cm白三叶的垄沟中土壤肥力最高。

紫色土侵蚀区柑橘园套种印度豇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1940-1944

摘要:本研究针对紫色土侵蚀区山地果园开发易造成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等问题,引进豆科牧草印度豇豆(Vigna sinensis)套种于柑橘(Citrus reticulata)园,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和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评价印度豇豆对柑橘园土壤肥力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印度豇豆套种有利于提高紫色土的土壤肥力,使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63.64%、20.90%、93.43%和166.57%(P〈0.05)。与清耕相比,果园套种印度豇豆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其中土壤团聚体以〉0.25 mm粒级为主(56.31%),还能促进〉5和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显著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使水稳性团聚体比例(R(0.25))和平均重量直径分别显著提高了25.22%和35.90%(P〈0.05),几何分形维数显著降低了5.17%(P〈0.05)。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侵蚀区柑橘园套种印度豇豆可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是一种可持续山地农业发展模式。

封育年限对伊犁绢蒿荒漠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1945-1952

摘要:以新疆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封育年限对草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0-5 cm土层,土壤碳密度呈封育9年〉对照〉封育1年〉封育6年,易氧化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为封育9年〉对照〉封育6年〉封育1年,且封育9年土壤碳密度显著高于封育6年,相对增加了36.51%,而其易氧化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增加了35.81%-84.89%、35.83%-93.96%;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分别与土壤易氧化活性有机碳、碳库活度、碳素有效率、氧化稳定系数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易氧化活性有机碳与群落生物量的灰色加权关联度高于土壤有机质和碳密度。土壤碳库活度指数、碳库管理指数能较为敏感地指示土壤碳与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变化。

青土湖水面形成区土壤颗粒组成与化学特性变化1953-1959

摘要:青土湖输水作为石羊河流域治理的一项关键措施,对保护湖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距青土湖水面边缘东南方向0-450 m的10个样点中分3层取0-60 cm土样,测定土壤粒径的质量百分比与全氮、全磷、全钾和电导率,分析青土湖水面形成后土壤颗粒组成与化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离水面边缘距离的增加,土壤颗粒与化学特性呈有规律的增减变化,土壤粘粉粒组成与其全磷、全钾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青土湖水面形成加剧了距水面边缘0-150 m处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土壤细粒及养分出现富集,分别在距水面边缘100-150 m和300 m处达到最大值。因此,土壤养分与土壤细物质的良好相关性表明,土壤粘粉粒变化可作为反映该区域土壤性状变化和评价衡量水面形成后土壤恢复程度的定量指标之一。

芦苇和白刺空间格局对青土湖生态输水的响应1960-1968

摘要:石羊河尾闾湖——青土湖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是阻隔两大沙漠合围的生态屏障。自2010年开始连续5年向青土湖进行生态输水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水面,对促进区域植被恢复和保护民勤湖区绿洲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研究选用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同时结合研究区的实地调查资料,对形成人工水面的面积和输水前后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5年连续输水形成叠加效应,水面面积成倍增加,芦苇相对频度逐年增加和白刺相对频度逐年减少,芦苇群落(Form.P.australis)面积增加了8.43倍,临接水域和水域中的白刺群落(Form.N.tangutorum)消失,白刺面积减少了68.00%。人工输水促进了芦苇群落依水蔓延,镶嵌于水域成片分布;距水面50 m范围的白刺群落由连续成片成点状。输水促进了湿生植物生长,导致荒漠植物种退化。

基于长时间序列NDVI资料的我国西北干旱区植被覆盖动态监测1969-1979

摘要:植被是表征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气候变化对植被具有显著影响。虽然MODIS NDVI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时间序列长度有限,在年代际尺度的变化趋势研究中,仍然需要对AVHRR NDVI数据集进行时间序列的扩展和完善。本研究通过建立MODIS NDVI与AVHRR NDVI逐月线性回归模型,生成了长时间序列(1981-2013年)NDVI数据集;并以NDVI作为植被活动的指标,分析研究了近33年来西北干旱区的植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MODIS NDVI与LTDR NDVI数据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两者之间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在0.7以上;2)近33年以来,西北干旱区的植被活动均呈现出增强的态势,其中稀疏植被区的植被活动在持续增强,植被整体状况在好转,而草地区的植被活动较为稳定,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3)西北干旱区的气候呈现出暖湿化的特点,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NDVI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青海省干旱指数时空变化特征与气候指数的关系1980-1987

摘要:基于青海省29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的实测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空间分析、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青海省干旱指数的时空变化、影响因素及其与北极涛动(A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等气候指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53年来,青海省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49,整体呈现出波动降低趋势,其线性降低速率为-0.03·10 a-(-1)(α=0.01),表明青海省气候有变湿的趋势。研究区年内干旱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8月,最大值出现在12月。最高值出现在西北部的茫崖镇与中北部的格尔木市和诺木洪乡,最低值出现在中南部的曲麻莱县和东南部的久治县。青海省干旱指数与日照时数(P〈0.01)和风速(P〈0.05)总体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和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此外,研究区干旱指数与北极涛动(A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指数存在多尺度的显著相关性(a=0.05)。

甘肃省草原产草量动态监测模型1988-1996

摘要:利用MODIS数据和地面实测资料,研究了甘肃省不同草原区的最适草原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并反演了甘肃省2005-2009年的草原产草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和反演模型类型存异,其中河西走廊高平原荒漠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是RVI、模型类型为对数模型,甘南高原草甸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是EVI、模型类型为指数模型,而黄土高原温性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是NDVI、模型类型为二次多项式模型。甘肃省2009年草原总产鲜草3 718.30万t,整体呈现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变化过程,形成3个高产中心,分别是甘南高原、祁连山北麓中东段和陇南南部。与1985年相比,2005年草原明显减产(相对变化率V=19.34%),但2005-2009年间甘肃省草原产草量有总体上升的趋势。

青海高原禾草内生真菌资源的调查和分离1997-2007

摘要:青海高原的高寒特性决定其生境内禾草植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然而有关青海高原地区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青海高原地区48个样点内禾草植物内生真菌带菌率和内生真菌分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平均感染率低于50%,而12种植物内生真菌平均感染率大于50%。其中,缘毛鹅观草(Roegneria pendulina)、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微药羊茅(F.nitidula)、毛稃羊茅(F.kirilowii)和紫羊茅(F.rubra)的平均带菌率均超过80%。同时,同属禾草植物内生真菌带菌率存在差异。禾草内生真菌分离率较低,其中紫花针茅、麦宾草(Elymus tangutorum)、光稃早熟禾(P.psiolepis)和异针茅(S.aliena)内生真菌在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上存在差异。可见,青海高原禾草内生真菌带菌率较高,同时不同禾草内生真菌可能存在多样性。

松嫩盐碱草地26种植物根围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2008-2020

摘要:为阐明松嫩盐碱草地主要盐生植物根围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多样性,本研究于2013年7月在黑龙江省肇东市西南部松嫩盐碱草地采集了11科26种植物根系和根际土壤,分离出5属40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为优势属,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为优势种。蔓委陵菜(Potentilla flagellaris)根围孢子密度最大,达986.0 cfu·kg-1,扁蓄蓼(Polygonum aviculare)根围孢子密度最低,仅有452.3 cfu·kg-1。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根围AM真菌种类最丰富,Shannon-Weiner指数(H)达到1.43。p H值与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度均表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量与孢子密度、物种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Shannon-Weiner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全磷量与孢子密度、物种丰度和Shannon-Weiner指数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复合基质对7种草本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2021-2027

摘要:以泥炭、蛭石和珍珠岩按不同比例配制成复合基质,研究了其对7种草本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栽培基质,为7种草本花卉的育苗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种草本花卉在栽植环境中生长发育良好,能够表现出各自的优良观赏性状,最佳观赏花期在28.7-93.7 d,绿期在178.3-246.3 d;复合基质(泥炭∶珍珠岩∶蛭石=7∶2∶1)普遍适于7种草本花卉的生长发育,优雅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cv.Grace)和紫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 cv.Purple)的出苗率显著好于对照(P〈0.05),均达到94.4%,红帽大花飞燕草(Delphinium grandiflorum cv.Red hat)和水晶美女樱(Verbena hybrida cv.Crystal)的株高、根长和分根数显著增加(P〈0.05),其他草本花卉的生长发育状况均较好。

采煤沉陷区苦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竞争机制2028-2036

摘要:采煤活动所致的动态沉陷湿地具有动态性、高潜水位和生态脆弱性等特点,探明此类人工重构湿地的水生植物群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竞争机制,有助于为采煤沉陷区湿地水生植物群落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淮南潘集区人工构建的苦草群落(Ass.Vallisneria natans)为例,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苦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其他水生植物的竞争机制。结果表明,1)沉陷区苦草的生物学特性与浅水湖泊较一致。主要表现在苦草的繁殖方式、传粉方式、生活史方面,但研究区苦草以有性繁殖为主。2)沉陷区苦草能与以种子萌发形成的水烛群丛(Ass.Typha angustifolia)共生,但生物量低;在与形成两年以上的水烛群丛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水烛群丛盖度达到90%时苦草逐渐消失。3)沉陷区苦草在与浮叶植物莕菜群丛(Ass.Nymphoides peltatum)、苹群丛(Ass.Marsilea quadrifolia)竞争中处于弱势,其盖度、株高、生物量等指标都明显下降。4)沉陷区苦草在与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群丛(Ass.Potamogeton malaianus)竞争中处于劣势,苦草与沉水植物黑藻群丛(Ass.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群丛(Ass.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大茨藻群丛(Ass.Najas marina)、金鱼藻群丛(Ass.Ceratophyllum demersum)占据不同水层空间,种间竞争不强烈,能较好地共存。总之,苦草较之于相似生长型的植物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对于具有不同生活型,尤其是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处于竞争劣势。

内蒙古自治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问题与对策2037-2046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公众健康及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汇总和对比分析,以明确内蒙古自治区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发生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畜牧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内蒙古自治区外来植物入侵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外来入侵植物已达45种,其中分属16个科36个属。入侵植物以一、二年生草本为主,占总入侵植物的79.5%,入侵来源以国内其他省区传入和国外直接传入两种途径实现;入侵植物有19种原产自美洲,占入侵植物总数的42.2%,欧洲次之,为18种。虽然内蒙古自治区外来植物入侵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整体上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相关法制法规不健全、监管脱节、投入不足,评估与预警机制不健全、相关研究滞后等问题。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防范意识,建立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早期预警监测体系,提升科研能力和监测技术水平,构建信息平台,加强对外交流,从而保障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草业科学杂志业界信息
2015年11月国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2046-2046

摘要:11月国际饲料价格和畜产品价格均普遍下降。一、玉米、大豆、菜籽、高梁、棉籽饼、苜蓿粉市场价格下降,豆粕、豆粉市场价格持续下降11月份玉米、大豆、菜籽、高梁、棉籽饼、苜蓿粉市场平均价格分别为144.21、323.61、429.49、122.42、329.88、259.00 USD·t-1,环比分别下降4.36%、1.55%、1.12%、4.66%、2.39%、2.26%。

草业科学杂志植物生产层
柱花草DUS测试标准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2047-2056

摘要:为建立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DUS测试标准品种DNA指纹图谱数据库,实现柱花草品种的快速、准确鉴定,利用筛选到的25个SSR标记对15份柱花草DUS测试标准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25个SSR标记共产生132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可产生3-9个等位基因,平均5.280个;各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93-0.847,平均为0.638。利用这25个SSR标记构建的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15份柱花草DUS标准品种,并为每份标准品种建立了QR二维码图谱,为SSR标记技术在柱花草DUS测试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草业科学杂志业界信息
2015年11月国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2056-2056

摘要:2015年11月猪肉价格虽然持续下降,但随着生猪供应减少和终端消费慢慢回升,猪肉价格从11月下旬开始上涨;国内市场供应趋紧导致牛羊肉进口维持高位,国内牛肉价格仍呈小幅上涨,但国内羊肉价格受部分地区旱情与突发的小反刍兽疫影响从3月开始持续小幅度下降。由于寒冬交通阻碍和年末需求增大,鸡蛋价格小幅回升,但鸡肉价格从10月开始持续下降。

草业科学杂志植物生产层
二倍体棱叶蒜花粉活性的变化特征2057-2063

摘要:以分布于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二倍体棱叶蒜(Allium caeruleum)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开花物候期的花粉寿命和活力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植物资源的迁地保护提供指导。结果表明,联苯胺α-萘酚染色法、TTC法、醋酸洋红法、I2-KI法、孢粉染色法和红墨水法均无法有效检测,而MTT法和离体萌发法适合二倍体棱叶蒜的花粉活力测定,适宜的离体萌发法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0 g·L^-1+硼酸80 mg·L^-1。不同开花物候期的花粉寿命均在60 h以内,存在两个活力高峰,4 h时活力最强。处于同一开花物候期的二倍体棱叶蒜的花粉活力和花粉萌发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变化规律一致,花粉均可育,为短寿命花粉。

艾丁湖盐角草种子异型性及萌发特性2064-2070

摘要: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为藜科(Chenopodiaceae)盐角草属(Salieornia)植物。本研究以吐鲁番艾丁湖盐角草种子为对象,通过野外采集,室内试验的方法,对种子形态、散布方式、变温萌发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角草存在3种类型的种子(简称A型、B型和C型);A型种子主要分布于穗状花序的中央花位上,有翅状附属物,直径为(2.496±0.264)mm,种子容易从母体上脱离,可随风传播到较远的距离,具有相对较宽范围的萌发温度,萌发率高(超过80%);B型种子分布于穗状花序的边花位上,有翅状附属物但较为短小,直径为(1.709±0.181)mm,种子较易从母体上脱离,脱落后散布于母体附近或可随风传播至较远的距离,萌发率和萌发速度略低于A型种子;C型种子随机分布于植株中下部穗状花序的边花位上,直径仅为(1.115±0.085)mm;C型种子不易脱落,只能散落在母体底部或是附近,萌发率低(低于10%),种子休眠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