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Publishing Research

  • 11-1537/G2 国内刊号
  • 1001-9316 国际刊号
  • 0.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出版发行研究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出版发行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市场与营销、出版法苑、期刊研究、编辑理论与实践、走出去、出版史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卷首语
为有源头活水来——简谈全民阅读十年的几点变化及发展1-1

摘要:经过十年的努力,全民阅读已成燎原之势,变化很多,变化很大,各种场合、多位专家谈得也不少。这里笔者想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个变化是全民阅读由最初11个家部门的倡导已经和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标志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决议,十八大报告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列入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要求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对全民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且《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法规正在修改和完善中。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科研报告
我国国民阅读发展趋势研究——基于1999—2015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5-9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13次调查数据,从各媒介阅读率、阅读量和阅读时长等方面综合分析后发现,17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状况发生了诸多变化,总的趋势是,除纸质图书阅读保持平稳增长外,纸质报刊的阅读呈下降趋势,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移动阅读在内的数字化阅读方式飞速发展,微信阅读成为表现最突出的新兴阅读方式。尽管数字化阅读的迅猛发展在不断挤压纸质阅读的空间,但从长远来看,纸质阅读将和数字化阅读长期共存。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本期专稿
线上线下互动互补 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10-12

摘要:2006年4月,、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倡议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团体,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推广活动,鼓励读者积极参与"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的征文活动。之后,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经过十年的时间,一个"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正在中华大地上逐渐形成。同时,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本期关注
论出版“供给侧改革”的愿景及其进路13-17

摘要:出版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在于解决图书市场供需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它对出版伦理在生产、流通与消费诸领域的价值重构提出了要求。当今,互联网成为重要的生存阵地,经济文化"广义虚拟化",大数据分析成为重要决策机制,出版供给侧改革的良序发展在此基础上能够校准供需关系,化解出版伦理失序问题。

略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17-19

摘要: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领域存在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供给侧的问题,但实际上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本文从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需求侧的层次与结构入手,探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需求侧对供给侧的"绑架"与制约,以及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理论探索
中国期刊数字传播转型的认知起点和可能的实践路径20-23

摘要:期刊和数字期刊是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和数字传播时代两类不同的信息与知识传播媒体,各有不同的核心技术、媒介特征。和期刊不同,包括数字期刊在内的数字传播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为核心,摆脱了对出版物生产、流通的依赖与被钳制,传播周期在时间维度上极度压缩,而读者对象和范围则又在空间维度上无限放大,因而带来了传播过程、传播对象的泛时间性、泛空间性以及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这种由核心技术引致的不同媒介、不同传播方式及其效果差异,是中国期刊数字传播转型的认知起点。网络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交汇将是中国期刊数字传播转型的实践路径。

媒介融合视域下编辑客体论24-27

摘要:媒介融合的到来,使得整个编辑实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引发编辑主体重构,也给编辑客体的发展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编辑客体的形态日益从单一符号模式走向多元符号模式;编辑客体的传播方式从整体流通转向单篇传播;编辑客体的生产方式从专业生产到协同生产转型;编辑客体价值实现方式,也将从"二次售卖"转向"增值服务"模式。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产业论坛
大数据驱动出版业生态系统的机理及因应政策28-31

摘要:大数据已经成为出版业生态系统演进的技术新样态与发展新动力,认识其本质及特征是新常态下科学制定产业政策的前提。出版业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结构体系、要素生态位与运行规律,大数据驱动出版业生态系统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激活生态要素,我国的因应政策应包括大数据集成、开放、扶持、利用措施。

资源服务商:教育出版社的转型之道32-34

摘要:本文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为例,指出教育类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中应该定位于数字资源服务商,形成"资源建设为本,产品多元扩张"的发展格局,同时以自适应学习为突破口,通过教育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全新的数字教育服务。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数字出版
“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出版的平台性优化——基于深化B2O模式初探35-38

摘要:在传统数字平台售卖力达到瓶颈之时,基于平台优化的B2O融合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会呈现出覆盖的无边际化及平台的嫁接化现象,并从技术、渠道、运营三个方面来呈现出提升平台影响力的具体方式,表明该模式的深化会对现有的数字平台具有商业盈利、数据规制、借力运营、认知传播的观照性启示。

电子书内容加工模式问题与对策39-41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电子书内容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出版思维滞后于阅读思维,提出了内容的多媒体、多格式展现,内容的二次加工以及增加私人订制等应对策略。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市场与营销
新华书店的“诚品模式”探析42-44

摘要:在阅读方式与购买方式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实体书店市场一度冷却,但拥有独特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的诚品书店却脱颖而出,甚至成为台湾的文化地标。诚品书店早已超出了一般书店的意义而成为一家复合经营的文化企业。"诚品模式"对于实体书店尤其是新华书店进行经营之道的改革与突破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新媒体观察
流动性:屏读时代书籍的新特征45-47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是一个屏读时代。流动性的现代语境和传媒技术的支撑是屏读产生的两大背景。屏读时代书籍的主要特征是流动性,这种流动性颠覆了书的概念和功能:书是流程而非制品;书是社交工具;伴随文本凸显其重要性。同时,它也必将引发出版实践理念的更新。对此,本文提出出版业应在可寻性、即时性、实体化这三方面有所作为,这样才能顺势而为,出奇制胜。

AR技术关照下的儿童书籍设计新形态48-50

摘要:AR技术是实体与虚拟相结合,实现定向增强的技术。嵌入AR技术的儿童图书产品设计打破传统图书形态,模拟三维动态视景,定向增强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感官系统,用互动、沉浸式的阅读体验重塑儿童图书的媒介形态和知识传播格局,有效地推动了出版业向智能化、技术型发展。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期刊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51-54

摘要:高校学报和学科建设彼此相互依托,两者之间存在内部共生关系。由于高校学报和学科建设之间缺乏良好的创新互动机制,高校内部各个单位之间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学报与学科建设脱节,科研转化率低。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在人才、科研、学科创新等多方面可以进行协调发展,具有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的可行性。通过整合资源,多方协调合作,积极探索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创新发展的策略。

优秀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的统计与分析——以《林业科学》为样本55-57

摘要:本文选择《林业科学》为研究对象,对其2011—2015年刊载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作为我国林业优秀期刊,《林业科学》引文率100%,篇均引文量远高于国内期刊篇均引文量;引文类型是期刊、学位论文和图书等,期刊类引文占比最大;英文引文在逐年增加;引文中期刊类的来源前8位均为国内优秀期刊。分析表明,优秀学术期刊引文量大、质量高,重视引文,刊发文章信息量大,信息价值高。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编辑理论与实践
深切怀念我刊编委、北京大学教授肖东发先生57-57

摘要:我国著名编辑出版学家、图书馆学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出版发行研究》编委会委员肖东发先生因心脏病突发于4月15日在海南逝世,享年67岁。《出版发行研究》全体员工为失去这位可敬的师长和朋友而深感悲痛!肖东发先生生于1949年11月28日,祖籍天津。197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留校任教。

谈引进版科技类图书的编辑加工重点58-59

摘要:近年来,引进版科技类图书成为图书业务增长的新爆发点,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优秀的引进版科技类图书代表着国际前沿科技发展水平,引进出版此类图书,对推进我国相关学科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同一般书稿相比,引进版科技类图书在编辑加工方面,有专业性强、难度大、语言水平要求高等特点,涉及专业学科知识、政治素养、规范文字、名词术语、计量单位、图表公式、数字、字体、参考文献规范等问题。本文从八个方面阐述了引进版科技类图书的编辑加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