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国际进展速递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部分淋巴瘤治疗迎来一个崭新时代: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1-2

摘要: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了有关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部分淋巴瘤的多项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多靶向于B细胞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关键靶点.尽管这些靶向药物单独应用并没有提高CLL的疗效,但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明显提高了CLL的疗效及延长了CL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因此,专家们认为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和序贯治疗将开启一个CLL治疗的新时代.文章仅就这些最新进展与国内读者共享.

下一代测序技术引领下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研究新进展: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3-4

摘要: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最大亮点是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引领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断、发病机制、疗效评价、预后分析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等领域出现一系列革命性进步.文章仅将第55届Best ASH中应用NGS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的7篇论文介绍给国内读者.

T细胞输注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感染: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7-8

摘要:在免疫缺陷的患者如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病毒感染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供者的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输注已成为重建病毒免疫的一个方法,CTL能够预防及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已有超过20年的使用经验.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了关于制备、应用CTL的基础及临床试验,并且总结了大量评估其疗效的试验,为将来治疗HSCT后病毒感染提供了新思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靶向药物治疗进展: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9-11

摘要:随着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异质性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加深,诞生了许多新型的分子靶向药物,并且早期研究显示临床获益.DLBCL的治疗靶点主要包括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B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微环境.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报道了多项关于靶向治疗DLBCL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现结合第55届ASH年会上的最新报告,对DLBCL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现状及重要进展进行阐述.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2014年请登录中华医学会网站向本刊投稿11-11

摘要:为顺应期刊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刊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改用中华医学会稿件远程管理系统。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国际进展速递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中停药问题及根除慢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治疗选择: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12-16

摘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使众多CML患者从中获益,TKI治疗后达到长期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MR)的患者停药是否安全,目前仍有争议.TKI治疗后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防止CML复发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CML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应用研究可能有望使CML患者达到长期无病生存,甚至治愈,因此成为人们近年来关注的重点.文章就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关于TKI停药选择以及清除CML干细胞的研究相关进展进行报道.

霍奇金淋巴瘤研究进展与热点: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17-19

摘要:放疗在霍奇金淋巴瘤(HL)治疗中的地位备受争议,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和年轻患者.如何在获得更好的疗效时承受更少的毒副作用,基于中期PET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模式的临床试验有望解决这一难题.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WGA)、高通量测序分析(NGS)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等新型技术的运用,更深层次的论证了HL中的NF-κB、JAK/STAT和PI3K通路异常,同时也为新药治疗靶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领域新进展:5-氮杂胞苷和地西他滨疗效及治疗方案评述20-21

摘要:介绍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研究领域对5-氮杂胞苷和地西他滨的评价和展望.除了较年长的女性患者,自2004年5-氮杂胞苷问世以来,MDS患者的生存期未有明显延长.但是,临床和试验数据提示,随着5-氮杂胞苷和地西他滨应用的不断扩展,会对MDS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这些药物是相对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的成功范例,其为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方法.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cl11a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26-29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Bcl11a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0例初治AML患者及16例对照组Bcl11a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特征及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初治AML患者Bcl11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0.039(0~ 0.504)比0.014(0.002 ~ 0.086),P=0.004].以80例初治AML患者Bcl11a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作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Bcl11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各40例.Bcl11a低表达组AML患者中位年龄低于高表达组患者(29.5岁比41.0岁),而初治AML患者在不同分层的性别、FAB分型、外周血象、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遗传学危险度分层、免疫分型CD34表达间Bcl11a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cl11a基因低表达组患者完全缓解率高于高表达组[90%(36/40)比53%(21/40),P=0.000],中位生存时间延长(268.0d比101.5 d,P=0.042).结论 Bcl11a基因表达水平和AML患者年龄、疗效和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Bcl11a基因高表达的AML患者预后较差.

Hepcidin-25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30-32

摘要:目的 探讨Hepcidin-25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不同疾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临床诊疗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54例MM患者Hepcidin-25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研究Hepcidin-25的动态变化与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MM患者Hepcidin-25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58±0.19比0.08±0.03,P=0.001),其蛋白质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2±11.9)ng/ml比(22.5±7.1)ng/ml,P=0.019)].对MM患者随访发现,治疗后缓解患者(17例)的Hepcidin-25水平为(26.4±7.3) ng/ml,较其治疗前的(33.4±7.4) ng/ ml降低(t=5.312,P=0.021).而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患者(37例)的Hepcidin-25水平为(55.9±12.7)ng/ml,较治疗前的(39.1 ±9.9)ng/ml增高(t=2.811,P=0.037).治疗缓解组与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缓解患者的血红蛋白(Hh)水平为124g/L,较治疗前的102 g/L升高(t=2.113,P=0.035),与Hepcidin-25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535,P=0.002).而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患者的Hb水平为46 g/L,较治疗前的73 g/L降低(t=2.730,P=0.036),与Hepcidin-25呈负相关(r=-0.642,P=0.001).结论 MM患者的Hepcidin-25表达量较高,与慢性病贫血密切相关.较高水平的Hepcidin-25表达量对临床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与MM患者疗效、预后有密切关系.

沙利度胺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观察33-37

摘要: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1例初治的老年AM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沙利度胺联合CAG方案治疗组26例、CAG方案单用对照组25例,评估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诱导缓解治疗2个周期后,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为61.5%(16/26),对照组为48.0%(12/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4).治疗组1年CR率为53.8%(14/26),对照组为24.0%(6/25)(P=0.045);治疗组2年CR率为42.3%(11/26),对照组为12.0%(3/25) (P=0.027);治疗组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73.1%和46.1%,对照组分别为52.0%和24.0%;随访2年,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对照组为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两组患者诱导死亡率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恶心、呕吐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疗效理想,患者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流式细胞术在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38-40

摘要:目的 分析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持续高热、肝脾进行性增大、血三系细胞减少,骨髓中可见不典型细胞,FCM检查示骨髓中NK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83.3%,免疫表型为CD34-、CD2+、CD7+、CD3-、CyCD3+、CD5-、CD16+、CD56+、CD30-、CD4-、CD8-、CD117-、CD11c-、CD19、CD45++、SSC+-++,TCR、IgH基因重排阴性,染色体正常,诊断为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结论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疾病进展迅速,早期容易误诊,FCM免疫分型结合骨髓细胞学涂片具有简便、快捷、可行、创伤性小的优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作为首选检测手段.

IAG方案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41-44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糖胞苷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成的IAG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AML患者在采用IAG预激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效果.IAG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5 mg,静脉滴注,隔天1次,共7~8次;阿糖胞苷每12 h 10 mg/m2,皮下注射,第1天至第14天;G-CSF每天200 μg/m2,皮下注射,用药前一天至第14天.结果 化疗后总有效率80.0%(20/25),完全缓解(CR)率60.0%(15/25).初诊17例患者中,9例CR,4例部分缓解(PR);复发难治患者8例中,6例CR,1例PR.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AML7例中,5例CR,2例PR;≥50岁的11例患者中,8例CR,1例PR.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无早期死亡病例.结论 IAG预激方案是治疗AML(包括高危AML)的较有效、安全的方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45-47

摘要: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特点、有效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HIV感染合并APL及1例HIV感染合并CML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患者为26岁男性,彝族,同时诊断HIV感染合并APL,采用亚砷酸诱导缓解治疗,在治疗第8天因脑功能障碍死亡.另一例患者为45岁男性,汉族,同时诊断HIV感染合并CML,采用羟基脲及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病情进展至急变期,进行联合化疗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后期死于肺部多重感染(真菌合并卡氏肺囊虫)、呼吸衰竭.结论 HIV感染合并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并发感染重.

青海地区淋巴瘤253例临床特点与预后因素分析48-52

摘要:目的 分析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青海地区253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不同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生存期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53例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6∶1,中位年龄为48岁,发病年龄高峰为40岁和60岁左右.结内起病(56.13%)较多,结外起病常见部位为鼻咽部和胃肠道.病理类型为霍奇金淋巴瘤40例(15.81%),非霍奇金淋巴瘤213例(84.19%).前者以结节硬化型(72.50%)最多见;后者中B细胞淋巴瘤148例(69.48%),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9.91%)、滤泡细胞淋巴瘤(12.21%)及周围T细胞非特殊型淋巴瘤(9.3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国际预后指数(IPI)及治疗方案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密切相关(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IPI及治疗方案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青海地区淋巴瘤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结内发病高于结外,B细胞淋巴瘤多见,IPI分组适用于该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评估,并可作为其独立的预后因素.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以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二例并文献复习53-55

摘要:目的 探讨以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2例以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结果 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分别以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脾脏动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分别随访观察35个月和1个月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数异常增多,JAK2V617F突变型均为阳性,口服羟基脲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未发生其他部位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结论 不明原因血栓形成可能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首发表现,需加强随访观察,经骨髓涂片和JAK2V617F突变型检测诊断后主要依据危险分层进行治疗.

以黄疸、肝大起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55-57

摘要:目的 探讨以肝大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黄疸、肝大为首发症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以肝大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羟基脲降白细胞数量,糖皮质激素退黄疸等对症支持治疗,继以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血象改善且肝大明显消退.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确切.

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57-59

摘要:目的 深入认识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NK)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观察1例确诊的CLPDNK,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呈惰性临床经过,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脏损害及贫血,根据血象及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及病程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患者对激素治疗效果好.结论 CLPDNK是罕见的NK细胞疾病,以外周血成熟NK细胞慢性扩增为特点.外周血和骨髓可见到大颗粒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提示:sCD3-CD56+/-CD16+,且无TCR重排,临床呈惰性病程,预后较好,但有转变为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