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0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专家讲坛
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症的支持治疗707-709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症状繁多,常见的有骨病、肾功能不全、感染、贫血和周围神经病变等,并且常伴有浆细胞瘤和淀粉样变性等疾患。MM出现这些临床症状是进行抗骨髓瘤治疗的重要依据。文章重点介绍MM常见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和治疗进展。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710-713

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与健康供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MM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骨髓获得MSC(MM-MSC或ND-MSC),ELISA检测细胞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Annexin V-FITC/PI检测凋亡.两组MSC分别加入DC、T细胞及U266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比较MSC对DC介导的T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 MM-MSC比ND-MSC分泌转化生长因子-1(TGF-1)水平更高(P<0.05).MM-MSC具有更强的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和杀伤功能以及促进T细胞凋亡的能力(P<0.05).MSC与DC共培养时,能显著抑制DC成熟分化,并显著减少DC细胞白细胞介素-12分泌(P<0.01).DC与T细胞及U266细胞共培养时,加入MSC后,U266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MM-MSC的抑制作用更强(P<0.01).结论 与ND-MSC比较,MM-MSC表达TGF-1较高,对DC的分化、成熟和细胞因子分泌及对T细胞活化及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抑制更强,并可明显抑制DC辅助T细胞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骨髓微环境中MSC可能在MM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研究714-717

摘要: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2004年10月至2008年12月治疗的72例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各临床因素与a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 32例患者发生Ⅰ~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44.4%.其中Ⅰ度8例(11.1%),Ⅱ度13例(18.1%),Ⅲ度7例(9.7%),Ⅳ度4例(5.6%).单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种类、抗人类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的应用、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供者类型、供受者血型不合、回输CD34+细胞数量、移植早期感染以及HLA配型均与aGVHD的发生有关(均P<0.1).多因素分析(COX regression)确定不含ATG的GVHD预防方案(HR=2.94,P<0.001)、HLA配型不合(HR=2.58,P<0.005)以及无关供者(HR=1.97,P<0.01)是发生aGVH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aGVHD是allo-HSCT的重要并发症,HLA配型不合以及无关供者是aGVH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单倍体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718-720

摘要:目的 分析单倍体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术后1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可能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2004年2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36例进行单倍体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有6例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16.7%,死亡4例,病死率66.7%,其中脑梗死3例(8.3%),脑软化2例(5.6%),颅内出血1例(2.8%),癫痫1例(2.8%).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最短时间12 d,最长时间286 d.患者年龄、疾病状态、病死率与未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移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倍体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疾病状态、年龄偏大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流式细胞术检测亚砷酸、硼替佐米对淋巴瘤细胞株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721-723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亚砷酸(As2O3)、硼替佐米(BOR)单用及联合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梯度As2O3、BOR单用及联合应用对Raii细胞作用后,不同时间(24、48、72 h)G1、S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以及凋亡率.结果 FCM检测细胞周期显示:As2O3使Raii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使G1期细胞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明显增高,S期明显减少,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效应(P<0.0001),并出现明显凋亡峰.BOR对Raji细胞G1、S期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药联合组与单用As2O3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药联合组凋亡率由16.98%提高到45.84%.结论 As2O3通过阻抑细胞周期G1期来对Raji细胞发挥作用,与BOR两药联合促凋亡作用增强.

马钱子碱经死亡受体途径诱导人类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凋亡724-727

摘要:目的 探讨马钱子碱诱导人类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RT-PCR法检测及形态学观察马钱子碱诱导人类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株凋亡的途径.结果 马钱子碱诱导U266的凋亡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48 h IC50 0.16 mg/ml.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明显的凋亡小体.Rhodamine 123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马钱子碱不同浓度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到马钱子碱作用12、24、48 h后Caspase-3表达量增加,其灰度值(0.2597±0.020)、(0.5488±0.016)、(0.6205±0.006)、(0.6533±0.009)(P>0.05);分别加入Caspase-8与Caspase-9的特异抑制剂z-IETD-fmk、z-LEHD-fmk后检测Caspase-3的表达变化,其灰度值分别为(0.7118±0.006)、(0.2637±0.003)(P<0.01);(0.7182±0.004)、(0.7195±0.003)(P=0.836),提示Caspase-8被激活.结论 在0.4 mg/ml浓度范围内,马钱子碱具有诱导U266细胞凋亡作用,激活Caspase-8经死亡受体途径诱导U266细胞株凋亡.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61例疗效分析728-731

摘要: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994年4月至2008年8月对6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61次AHSCT治疗,移植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5例,霍奇金淋巴瘤(HL)3例,浆细胞瘤3例.ANLL采用预处理为MAC方案:美法仑(Mel)160mg/m2×1次,阿糖胞苷(Ara-C)2.0 g或2.5 g×2次,环磷酰胺(Cy)1.8 g/m2×2次;淋巴瘤以及浆细胞瘤采用预处理方案:全身照射(TBI)+Cy,单次照射8~10 Gy,剂量率5 cGy/min,Cy 1.8 g/m2×2次.或在以上方案基础上进行修改.结果 所有患者造血重建,1例患者移植过程中心脏衰竭死亡,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6%.60例患者长期随访,1例失访.移植组中位随访期为52(2~211)个月,复发13例(21.3%),复发中位时间为18(2~77)个月.死亡14例(23.0%),现生存47例(77.0%),中位生存时间为66(15~211)个月.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7.5±5.5)%,比同期单纯接受化疗者的(31.6±7.3)%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HSCT移植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多种造血细胞因子在人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的意义732-734

摘要: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MSC)细胞因子分泌特征,探讨其在造血中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采用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人羊膜MSC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体外传代培养的人类羊膜MSC能表达LIF、SCF、M-CSF、G-CSF、GM-CSF、IL-3、IL-6、IL-11等多种重要的造血细胞因子且比骨髓源MSC表达的造血因子更丰富.结论 人类羊膜MSC可以分泌丰富的造血细胞因子,可能在造血支持和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环氧合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735-738

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体外处理HL-60细胞,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ting、ELISA等方法,检测尼美舒利对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细胞周期、COX-2、前列腺素E2(PGE2)、bax、bcl-2、c-myc的影响.结果 尼美舒利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可诱导细胞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至G1期.尼美舒利作用HL-60细胞48 h后,细胞COX-2表达下调,100、200、400μmol/L尼美舒利处理组与对照组HL-60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24.97±6.36)%、(34.22±5.76)%、(44.59±6.69)%及(4.1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60细胞合成PGE2减少,同时bcl-2、c-myc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尼美舒利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与抑制COX-2表达,减少PGE2合成,阻滞细胞周期和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c-myc、bax的表达等有关.

多发性骨髓瘤57例疗效分析739-741

摘要:目的 研究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和MPT方案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7例患者接受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化疗(硼替佐米组),中位治疗3个(1~5个)疗程,30例患者接受MPT方案化疗(MPT组).采用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工作组(EBMT)及WHO标准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硼替佐米组:1个疗程后有效21例(77.8%);治疗结束后有效24例(88.8%),初治组及复发/难治组有效分别为15、9例,总有效率(ORR)分别为94.0%、82.0%.MPT组:治疗结束后有效15例(50.0%),初治组有效12例(44.0%),复发/难治组有效3例.治疗结束后硼替佐米组对初治及复发/难治患者的ORR优于MPT组(P<0.05).硼替佐米组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及Ⅲ~Ⅳ度血小板减少10例(37.0%)、7例(26.0%)、10例(37.0%),高于MPT组,但MPT组Ⅲ~Ⅳ度贫血21例(70.0%),高于硼替佐米组.硼替佐米对于肾功能异常及肾功能正常患者疗效相近,各种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MPT组4例肾功能异常患者,3例在5个周期治疗后血清肌酐水平降至正常.结论 以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相对MPT方案治疗MM更为有效,初治、复发/难治及肾功能异常患者均可受益,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

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药耐药蛋白在淋巴结与骨髓液中表达的实验研究742-745

摘要:目的 探讨初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液和淋巴结活组织两种标本中多药耐药蛋白的表达及临床价值评估.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活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41例初治NHL淋巴结活组织中和37例骨髓液中瘤细胞多药耐药蛋白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mdr-1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分期、恶性分级、乳酸脱氢酶(LDH)异常增高等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标本中三种耐药基因单独及联合过度表达率无明显差异;淋巴结组织中,P-gp阳性表达在Ⅰ~Ⅱ期和Ⅲ~Ⅳ期之间有差别(P=0.046),与LDH异常增高相关(P<0.05),与恶性度分级无关(P>0.1);肺耐药蛋白(LRP)与三者都存在明显相关(P<0.05).而骨髓液中仅LRP与恶性分级和LDH异常增高明显相关(P=0.01),并未显示P-gp表达在不同分期的差异性;淋巴结中P-gp(+)的CR率低于P-gp(-)(37.5%比84.8%)(P<0.01);LRP(+)与LRP(-)的CR之间亦存在差别(53.3%比88.5%)(P<0.01).结论 用淋巴结活组织进行耐药蛋白检测比骨髓检测能提供更准确的临床信息,且在肿瘤尚未发生骨髓转移时,取淋巴组织亦能进行耐药蛋白检测,及早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

急性髓系及混合型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结果746-747

摘要: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在急性髓系自血病(AML)及混合型白血病(MAL)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四色FCM对52例AML和7例M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52例AML患者以系列专一表达为主,主要表达CD13(94.2%),CD117(90.4%),cMPO(90.4%),CD33(86.5%),CD34(57.7%),HLA-DR(53.8%).7例MAL中髓系/B系(M/B)混合3例,均表达CD13,CD34,CD117,CD10,CD19,cMPO,cCD79a髓系/T系(M/T)混合2例,均表达CD13,CD117,CD33,CD34,CD5,CD7,cMPO;B系/T系(B/T)混合2例,均表达CD5,CD7,CD10,CD19,CD20,CD34.且与形态学和组织化学诊断具有高符合率.结论 FCM能够提高AML和MAL的确诊率,对该类白血病的明确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五例748-749

摘要:目的观察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例双克隆型MM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9~76岁,中位年龄72岁。其中IgG+IgA型3例,IgM+IgG/A型2例。结果本组患者中诊断时均为DS分期Ⅲ期,4例治疗者中,2例达到部分缓解(PR),1例为稳定(SD),1例为进展(PD),无达到完全缓解(CR)的病例。结论双克隆型MM较为罕见,目前对此型MM的诊断和治疗尚缺乏更深刻的认识,需要更多病例的分析。

全环境保护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术支持下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749-751

摘要:目的探讨全环境保护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支持下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缓解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对26例确诊为AML并经治疗而取得完全缓解的患者在全环境保护下经PICC大剂量Ara—C方案进行巩固强化治疗,监测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血象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8。64个月),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化疗,3年持续缓解率46%,3年总生存率57%,3年无病生存率42%,感染发生率81%。结论全环境保护经PICC支持下大剂量Ara—C治疗AML,给药方便,疗效肯定。

多发性骨髓瘤的肾功能改变751-753

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肾功能与血红蛋白(Hb)或骨髓浆细胞比例的相关性.方法 对39例经骨髓象确诊的MM患者的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M患者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酸(UA)均数分别为(9.50±5.68)mmol/L、(165.86±114.48)μmol/L及(548.29±198.03)μmol/L,其中位数分别为8.00 mmol/L、112.46μmol/L及515.76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BUN、Cr及UA与Hb或骨髓浆细胞比例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M患者肾功能不全可能主要与轻链型MM等有关,与肿瘤负荷并无肯定关系.

CT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65例753-755

摘要:目的 分析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18例NHL住院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Kamofsky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和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评价标准,分析比较近期采用CTOP方案[THP 4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CTX)7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新碱(VCR)1.4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泼尼松(Pred)1 mg·kg-1·d-1,口服,第1天至第5天]和以往采用CHOP方案[多柔比星(ADM)4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CTX 7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VCR 1.4mg/m2,静脉滴注,第1天;Pred 1mg·kg-1·d-1,口服,第1天至第5天]治疗NH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CTOP方案组(65例)和CHOP方案组(53例)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5.4%、52.8%,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3.1%、8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发生率CTOP方案组为6.2%,CHOP方案组为2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发发生率CTOP方案组为13.8%,CHOP方案组为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CTOP方案组为58.5%,CHOP方案组为3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NHL疗效相近,但CTOP方案组心脏毒性和脱发发生率明显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综述
人类羊膜上皮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756-758

摘要:成体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年研究显示,人类羊膜中也存在两种干细胞:羊膜上皮细胞(HAEC)和羊膜间充质于细胞(hAMSC),由于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在细胞移植中表现出免疫调节等作用,且可作为细胞组织工程种子,正逐渐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现就两种羊膜细胞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机制以及临床运用的潜在价值进行综述。

骨髓显像及其在血液系统中的应用758-760

摘要:骨髓显像是利用骨髓中单核吞噬细胞可吞噬经静脉注射的胶体显像剂,而红骨髓中的造血细胞与单核吞噬细胞分布具有一致性,可间接观察红骨髓分布情况的一种显像技术。因其克服了传统穿刺活组织检查只能局部取材的缺点,提供全身有功能骨髓的影像,简单、无创,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