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专家讲坛
外周T/NK细胞淋巴瘤治疗的进展65-67

摘要: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异质性非常明显的淋巴瘤,起源于成熟T淋巴细胞,对传统化疗反应不佳,大部分患者预后差。对复发难治患者的治疗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前正在进行一些新的临床试验,探讨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如第一次缓解后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治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以及denileukin diftitox或者CD52单抗(alemtuzumab)等靶向治疗药物与化疗的联合等。文章对外周T/NK细胞淋巴瘤的流行病学、预后因子和目前的治疗进行了探讨。

自身免疫病相关性淋巴瘤的研究现状68-70

摘要:近年来自身免疫病相关性淋巴瘤的研究和报道越来越多,包括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经证实和淋巴瘤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而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则可能会增加发生淋巴瘤的危险性。文章从自身免疫病相关性淋巴瘤的特点、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作一介绍。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bcl-2蛋白对胃肠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意义71-74

摘要: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原发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以及原发结内DLBCL中的预后提示作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血液病理研究室确诊为DLBCL,且非利妥昔单抗化疗的患者9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CD10、bcl-6、Mum-1表达情况。随访全部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采用SAS9.1统计学软件对所得资料行χ2检验、生存曲线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原发于胃肠道DLBCL46例。bcl-2(+)病例26例,完全缓解(CR)8例;bcl.2(-)病例20例,CR10例。两者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1852),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4663)。原发于淋巴结DLBCL47例。bcl-2(+)病例30例,CR8例;bcl.2(-)病例17例,CR10例。两者CR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293),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470)。结论bcl-2蛋白对原发淋巴结内DLBCL有预后提示意义,而在原发胃肠道DLBCL中无预后提示意义。

硼替佐米与吡柔比星协同抑制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增殖的体外研究75-77

摘要:目的探讨硼替佐米(BTZ)对人类皮肤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及其与吡柔比星(THP)联合应用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MTF法观察BTZ、THP单药及两药联合不同给药顺序对Hut-7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中效方程分析两药是否存在协同效应。结果BTZ、THP单药均能有效抑制Hut-78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培养48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8.53nmol/L和2515.27μg/L。两药联合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当增殖抑制率〉50%时,THP序贯BTZ呈现拮抗效应,而BTZ与THP同时及BTZ序贯THP均具有协同效应,后者的抗肿瘤作用更为显著。结论BTZ单药及其与THP联合体外可有效抑制T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BTZ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靶向药物,为BTZ与THP联合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的病理学观察78-81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侵犯骨髓的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4例DLBCL侵犯骨髓的骨髓活检HE染色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20例免疫组化(IHC)法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将其中10例髓外部位原发的NHL患者的骨髓与髓外部位瘤细胞的形态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DLBCL侵犯骨髓的方式依次为:弥漫型14例,间质型6例,混合型2例,结节型1例,窦内型1例。侵犯程度为重度15例,中度4例,轻度5例。瘤细胞形态学类型为中心母细胞型21例,免疫母细胞型3例。瘤细胞表达CD20、CD45RN、Pax5等一种或多种B细胞的标记。不表达CD3、CD4580、CD5、CD10、TdT、CyclinD1、CD38、CD68、MPO。10例髓外原发淋巴瘤患者的骨髓与其髓外部位瘤细胞形态一致。结论DLBCL侵犯骨髓多具有特殊的骨髓病理学特点。少数轻度、间质型浸润以及混有较多小淋巴细胞者,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骨髓活检对于DLBCL侵犯骨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对照研究82-83

摘要: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在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52例侵袭性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CHOP组:环磷酰胺600mg/m2静脉注射第1天;表柔比星50mg/m2,静脉注射第1天;长春新碱1.4mg/m2,静脉注射第1天,泼尼松50mg/m2,口服,第1天至第7天。沙利度胺组:化疗方案同CHOP组,加用沙利度胺,200mg第1天至第14天,口服,第2个疗程剂量增加为400mg,第1天至第14天。结果CHOP组CR7例(26.9%),PR12例(46.2%),CR+PR19例,总有效率为73.1%;沙利度胺组CR9例(34.6%),PR14例(53.8%),CR+PR23例,总有效率为8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沙利度胺组1年生存率(OS)92.6%,2年OS为83.5%,CHOP组分别为90.8%、68.8%,两组1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组外周神经毒性、便秘、疲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HO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NHL,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且在缓解率及生存期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组。

人类生存蛋白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在淋巴瘤细胞中的转录活性研究84-87

摘要:目的克隆人类生存蛋白(Survivin)核心启动子,研究Survivin启动子在人类淋巴瘤细胞Ramos和健康人肝脏细胞ChangLiver中的转录活性。方法以人类肠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Survivin启动子987bp片段,将其通过酶切位点连人pGL3-Basic载体构建pGL3-Survivin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Ramos和ChangLiver细胞,通过检测荧光素酶表达水平,比较Survivin启动子在这两种细胞中的转录活性。结果成功克隆出987bp的Survivin启动子;双酶切、PCR检测和DNA测序证实pGL3-Survivin载体构建成功;荧光素酶活性检查显示:Survivin启动子在Ramos细胞中的转录活性为阳性对照CMV启动子活性的4.5%,明显高于在ChangLiver细胞中的0.19%,在淋巴瘤细胞中具有较高特异性,且在淋巴瘤细胞中的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pGL3-Basic的0.086%。结论Survivin启动子在淋巴瘤细胞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作为淋巴瘤细胞基因转染的肿瘤特异性启动子使用。

GDP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8-90

摘要:目的探讨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复发和难治性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用GDP方案治疗的32例复发和难治性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性NHL20例,难治性NHL12例。结果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GDP方案化疗总的客观有效率59.4%(19/32),完全缓解率21.8%(7/32),其中B细胞NHL有效率为60.8%,T细胞NHL有效率为55.5%。全组总的1年生存率为43.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31.1%,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8.6%,恶心呕吐反应较轻微,经过治疗均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GDP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中高度恶性NHL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值得在更多病例中进一步研究。

流式细胞学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91-93

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的MDS诊断流式细胞学评分系统,以提高MDS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运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确诊MDS组和对照组CD刍细胞和各分化阶段细胞免疫表型的异常,建立MDS诊断的流式细胞学评分系统;应用该评分系统对37例临床疑似MDS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筛选出12个对MDS诊断有贡献的干细胞或分化阶段细胞抗原表达异常作为MDS流式细胞学诊断的积分指标,根据其在MDS中出现的特异性分别给予1分和0.5分,建立了MDS诊断的流式细胞学评分系统;37例试验组中确诊为MDS的患者评分均〉2分,确诊为非MDS的患者评分均〈5分,当以积3分为截断值时,诊断MD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分别达到94.1%和80.1%。结论建立流式细胞学评分系统能有效地辅助MDS的早期诊断和准确诊断。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多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94-96

摘要:目的探讨CHOP、CTOP和CTOPL方案以及干扰素治疗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效果。方法用三种化疗方案治疗T细胞NHL40例,CHOP方案治疗15例,CTOP方案治疗18例,CTOPL方案治疗7例,用干扰素治疗皮肤T细胞NHL6例。结果CHOP方案组化疗后CR10例(66.7%),PR2例(13.3%),PD3例(20.0%)。CTOP方案组CR13例(72.2%),PR3例(16.7%),PD1例(5.6%),早期死亡1例(5.6%)。CTOPL方案组CR5例(71.4%),PR2例(28.6%)。三组之间CR,PR和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治疗组病情均完全缓解。CHOP方案化疗长期生存2例,CTOP方案4例,CTOPL方案3例,干扰素治疗长期生存4例。结论CTOP和CTOPL方案是目前临床上治疗T细胞NHL较好的方案,但如何克服T细胞NHL的耐药性仍需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第51届美国血液学年会速递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第51届美国血液学年会热点97-102

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成年人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近20年来,有关AML的发病机制和预后研究都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明显提高,但仍然只有1/3成年AML患者可以达到治愈,难治、复发、老年AML仍是当前临床治疗的难点。我们依据第51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2009)的最新资料,对AML治疗的最新进展及新药应用作一介绍。

2009年美国血液学年会难治性淋巴瘤治疗进展的热点简介102-103

摘要:2009年12月5日至8日,第51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在美国南部城市新奥尔良召开,来自全球68个国家的两万余名血液学临床医生和学者云聚一堂,其中有我国的三百余名医生参加了本次大会,堪称盛况空前。难治性淋巴瘤是历届会议讨论的热点,现就本届年会关于难治和(或)复发淋巴瘤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复发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新药研究103-105

摘要: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少见的肿瘤,2008年美国新增病例8220例。尽管其治愈率很高,但是对于那些用一线、二线治疗和干细胞移植不能治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少于3年。由于HL发病率相对较低,治愈率高,所以开发针对复发性HL的新药极具挑战。实际上,30年来FDA从未认证过治疗HL的新药,该领域亟待发掘。

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化治疗105-107

摘要:霍奇金淋巴瘤(HL)为高度可治愈性疾病,多数病变局限。进展期HL(瘤体积〉10cm,B症状,Ⅲ/Ⅳ期)使用葸环类为基础的多药化疗失败率高达30%~40%。已有多项研究系统评估了多药联合化疗和巩固化疗方案,旨在改善疾病控制。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CT)显示,二线化疗后加自体干细胞移植已成为复发、难治HL的标准治疗方案,而对移植前及非移植患者的解救方案仍缺乏共识。

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108-111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据国外文献统计,MM确诊的中位年龄为70岁,35%的患者小于65岁,28%为65~74岁,37%为75岁以上。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数目随之增加,MM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选择:来自2009年美国血液学年会的报道111-113

摘要:2009年12月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中,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相关的文章有30篇,其中,基础研究有11篇,临床研究有19篇。与APL治疗相关的文章16篇: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常规化疗为主的有6篇,以ATRA+三氧化二砷(ATO)为主的有3篇,以ATO为主的有4篇,对上述3者进行比较的1篇,与造血干细胞移植(SCT)相关的有2篇。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及个案报告
第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二例113-113

摘要:例1 患者,女,72岁。患者5年前在某三级医院诊断为“乳腺癌”,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并行化疗6次,4.5年前停止治疗。本次因“发现右顶部颅骨突出2个月,左侧肢体乏力1个月”入院。入院体检:神志清醒,心肺体检无异常,肝、脾不大,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侧额纹略少于右侧,左侧鼻唇沟略浅,左侧口角下垂;左侧肢体浅感觉略弱于右侧;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TAG预激方案治疗成年人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18例114-115

摘要:目的观察TAG预激方案治疗成年人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18例患者均接受TAG预激方案化疗:阿糖胞苷(Ara.C)10mg/m2.每12h1次,皮下注射,第1天至第14天;吡柔比星(THP)10mg/d,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8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每天200μg/m2,皮下注射,第1天至第14天。如果第一疗程未取得完全缓解(CR),则接受第二疗程的化疗,方案同前。结果CR11例,部分缓解(PR)2例,未缓解(NR)5例,总CR率为61%,总有效(CR+PR)率为72%。结论TAG预激方案治疗成年人难治性、复发性AML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