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基础研究
霍奇金淋巴瘤细胞转染mtrⅡ基因后CD30表达的意义129-130

摘要:目的探讨CD30在转染mtrⅡ基因后的霍奇金淋巴瘤(HL)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将mtrⅡ转染人类HL细胞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染前后CD30的表达情况。结果未转染mtrⅡ基因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的CD30阳性率为(1.2%),转染mtrⅡ基因后阳性率为(26.8%),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rⅡ基因可能参与了HL细胞恶性转化的过程。

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对白血病细胞K562/A02多药耐药的影响134-136

摘要:目的研究K562细胞株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02 NF-κB活性的差异性表达,探讨白血病多药耐药(MDR)发病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K562/A02的耐药倍数,观察细胞生长的形态学变化,PI单染法检测K562/S、K562/A02细胞周期分布,并用RT—PCR方法检测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P糖蛋白(P-gp)表达及其功能,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核NF—κB p65表达,比较K562与K562/A02白血病耐药细胞株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与K562细胞不同,耐药细胞株K562/A02细胞生长特性发生改变,呈半贴壁生长,与K562/S细胞相比,K562/A02细胞的G0/G1期、S期比例增高,G2/M期细胞比例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检测到mdr1 mRNA及细胞膜P-gP表达增高以及细胞核内NF-κB p65表达明显增加。结论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即NF-κB p65细胞核内转位可能参与了白血病MDR的形成。

锌指蛋白KLF4在K562细胞株中的表达和作用137-138

摘要:目的研究锌指蛋白KLF4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的表达,探讨KLF4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KLF4 mRNA、KLF4蛋白在K562细胞株和健康人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KLF4在K562细胞株中表达,KLF4 mRNA表达量为0.02±0.01,与其在健康人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0.43±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LF4蛋白在K562细胞株中的表达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KLF4在K562细胞株中呈低表达,提示KLF4可能具有肿瘤抑制因子作用,但其对白血病的增生、凋亡及耐药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临床研究
脾边缘区淋巴瘤一例随访16年并文献复习146-148

摘要:目的探讨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详细报道1例随访16年的SMZL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SMZL临床以脾大为特征,常累及脾门淋巴结、外周血及骨髓,可发生结内及结外转移。形态学上肿瘤细胞小到中等大小,染色质较疏松,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sIgM(+)、CD20^+、CD79a^+和bcl-2(+);CD3^-、CD5^-、CD10^-、CD21^-、CD43^-和CyclinD1(-)。结论SMZL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脾脏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起病潜隐,进展缓慢,但可向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脾切除和化疗有一定疗效,但不易治愈。

NF-κB p50亚基在原发结内的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149-151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结内的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核转录因子(NF-κB p50)的表达与其复杂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结内PTCL-U患者病理组织的NF-κB p50、p170糖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特征、治疗效果、预后的关系。结果51例患者中NF-κB p50和p170糖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6%(11/51)和60.8%(31/51)。NF-κB p50和p170糖蛋白的表达和一般行为状态差(PS〉2分)及首程治疗不能完全缓解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459、0.313、0.284;P=0.001、0.025、0.044)。NF-κB p50表达阳性组总的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显著低于阴性组(P=0.045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一般行为状态差(PS〉2分)、Ki-67高表达为PTCL-U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NF-κB p50尚不能作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NF-κB p50的表达和原发于结内的PTCL-U的耐药性和不良预后有关。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152-154

摘要: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利妥旨单抗在DLBCL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中的应用。方法DLBCL患者21例,IPI评分低危和中低危(0~2分)14例,中高危和高危(3~5分)7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4~8个疗程,其中有5例接受APBSCT,动员方案为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加依托泊苷,预处理方案为CBV(环磷酰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方案。结果21例患者中CR13例(61.9%),总有效率90.5%(19/21);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69.74±10.43)%,2年总生存率为(84.44±8.35)%。IPI评分0~2分患者CR率92.9%,总有效率100%,3~5分患者CR率0,总有效率71.4%,IP10~2分患者CR率高于3~5分患者(P〈0.01);5例接受APBSCT的患者采集的中位单个核细胞(MNC)为7.34×10^8/妇,中位CD5细胞为8.82×10^6/kg,造血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9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12天;主要不良反应是输注相关的不良反虚(14.3%)以及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疔治疗DLBCL疗效满意,IP10~2分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3~5分患者;利妥昔单抗不影响外周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及造血重建;利妥昔单抗应用安全性较好。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VEGF表达与IPI的关系155-157

摘要:目的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分析VEGF与国际预后指数(IPI)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26例初诊DLBCL患者和9例复发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收集26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按IPI评分分成低危组(IPI〈2)和中高危组(IPI≥2)。选取健康体检人员25名为健康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诊和复发DLBCL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CHOP或R—CHOP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CR)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差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部分缓解(PR)和不缓解(NR)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与CR组化疗前比较明显升高。高危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低危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DLBCL发生、发展有关,其测定可与IPI一起用于DLBCL的预后判断。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更正157-157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临床研究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158-159

摘要: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LCL的临床、病理形态学资料和免疫组织化学,CD30,ALK、CD43、CD45RO、EMA和TIA-1检测结果。结果19例均为原发系统型ALCL,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71岁,平均26岁。16例(84.2%)出现B症状,14例(73.7%)结外侵犯。肿瘤细胞沿淋巴窦生长或散在分布,均可见标志性肿瘤细胞,CD30^+19例(100%),ALK(+)15例(78.9%),EMA(+)10例(52.6%),TIA-1(+)14例(73.7%),ALK、EMA和TIA-1同时阴性2例(10.5%)。重新诊断17例(89.5%)正确。结论ALCL表现多样,大部分患者经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标记特征综合判断可作出相应诊断,CD30、ALK、EMA、TIA-1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结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伴有单克隆IgM增高两例并文献复习160-162

摘要:目的分析结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NMZL)伴有单克隆IgM增高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例NMZL病例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综述。结果惰性B细胞淋巴瘤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最常见的两种病理类型为NMZL和B—SLL/CLL。NMZL主要累及淋巴结、脾脏、骨髓,60%发病时为进展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高危,诊断主要依据淋巴结病理,单核样B细胞增生及分布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Ⅰ和(或)Ⅱ期化疗疗效好,进展期疗效差。结论NMZL主要累积淋巴结、脾脏、骨髓,可伴有单克隆IgM增多,发病时多处于疾病进展期,预后不佳。

吡柔比星联合COP四周方案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163-165

摘要: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联合COP4周方案(CTOP-28)诱导缓解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近期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初治侵袭性NHL骨髓浸润患者65例,比较CHOP3周方案(CHOP-21)和CTOP-28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CHOP-21方案:环磷酰胺750mg/m^2(第1天)、长春新碱1.4mg/m^2最大量2mg,第1天)、多柔比星50mg/m^2(第1天)、泼尼松100mg(第1天至第5天);CTOP-28方案:环磷酰胺750mg/m^2(第1、15天)、长春新碱1.4mg/m^2(最大量2mg,第1、8、15、22天)、吡柔比星25mg/m^2第1、2、15、16天)、泼尼松40mg/m^2第1天至第28天)。结果CHOP-21方案组30例完全缓解12例(40%),CTOP-28方案组35例完全缓解28例(8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CTOP-28方案Ⅲ、Ⅳ度血液毒性的发生率(100.0%)显著高于CHOP-21方案(50.0%)(P〈0.05);CTOP-28方案心脏毒性发生率(8.57%)与CHOP-21方案相当(10.0%)(P〉0.05),均为Ⅰ、Ⅱ度毒性;胃肠毒性和肝肾脏毒性两种方案相当,均为Ⅰ、Ⅱ度;两种方案均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结论THP联合COP4周方案是治疗初始侵袭性NHL骨髓浸润的高效、安全的方法。

《中华糖尿病杂志》创刊暨征稿启事165-165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及个案报告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一例168-168

摘要:患者男,27岁,2006年6月无诱因发现胸壁及上腹壁肿块,自服中药,胸腹壁肿块逐渐增大,胸壁两个,大小为5cm×5cm,腹壁为8cm×10cm。发病初患者盗汗明显,体重下降约5kg,无发热、疼痛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等。2006年11月首次到我科诊治,患者入院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9℃~40℃)、盗汗,肝功能异常、肝脏增大,乳酸脱氢酶增高。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临床经验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6例169-170

摘要: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ALCL的发病情况、临床分期、病理及免疫分型等临床和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病年龄3.5~68岁,〈18岁11例,中位年龄22岁。原发淋巴结21例,结外起病5例,结外侵犯18例,浅表淋巴结肿大23例,肝脾大8例,20例有B症状。Ⅰ期5例、Ⅱ期1例、Ⅲ期12例、Ⅳ期8例。T、B免疫分型检查23例,T细胞型17例,非T非B细胞型5例,TB双表型1例。CHOP方案化疗11例,缓解9例,缓解后复发2例,死亡4例,失访2例;4例接受化疗的儿童患者缓解3例,死亡1例。结论ALCL以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多见,结外侵犯较多,T细胞型多,中晚期及有B症状比例高,完成化疗疗程者和儿童患者预后较好。

猫抓病疑诊为淋巴瘤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170-172

摘要:目的探讨猫抓病(CSD)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复习文献,结合近年收治的3例CSD疑诊为淋巴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SD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易误诊为淋巴瘤。结论CSD是一种自限性感染性疾病,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和淋巴瘤的鉴别。

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胃恶性淋巴瘤七例172-173

摘要:目的观察动脉化疗治疗胃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对7例行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完全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3年和5年无瘤生存者分别为6例和5例,7例患者至今全部生存。结论动脉化疗治疗胃恶性淋巴瘤效果好,不良反应轻。

EPOCH方案治疗复发及耐药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173-174

摘要:目的观察EPOCH方案治疗复发耐药的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复发及耐药的NHL患者20例,应用EPOCH方案化疗:依托泊苷(VP16)每天50mg/m^2、多柔比星(ADM)/吡柔比星(THP)每天10mg/m^2、长春新碱(VCR)每天0.4mg/m^2同时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24h,第1天至第4天;环磷酰胺(CTX)750mg/m^2,静脉滴注,第5天;泼尼松每天60mg/m^2,口服,第1天至第5天;21d为1个疗程。结果20例患者总有效率60%,完全缓解(CR)率25%,部分缓解(PR)率3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EPOCH方案是复发耐药NHL的有效解救方案,持续静脉滴注可加强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不良反应小,方便经济,值得推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会议速递
2008年美国血液学年会非霍奇金淋巴瘤报告概述175-177

摘要:2008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于12月6日至9日在美丽的海滨名城——旧金山市召开。每年的ASH都会吸引全球数以万计从事基础与临床的血液学工作者参加,虽名为美国血液学年会,实际是国际血液学界的一次盛宴,人数之众、信息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报告之精彩,领域内其他会议恐难与之比肩。本届大会又适逢成立50周年,为此会议邀请了在血液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世界知名学者,回顾了他们毕生的工作,使得这次会议更加引人注目。此次大会可谓全世界血液学基础与临床工作者的一次“大餐”。现就大会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关的报告进行概述,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