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社
分享到:

博览群书杂志

《博览群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化地理、域外书谭、书人志、推介、著者译言、书人茶座、经典重读、怀念等。
  • 主管单位:光明日报社
  •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社
  • 国际刊号:1000-4173
  • 国内刊号:11-1091/G2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868
  • 创刊时间:199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7
  • 综合影响因子:0.03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博览群书 2015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博览群书杂志学术·社会

那些聚会的风景总是难忘——读王泉根随笔记略

摘要:北京是一座大城,地铁立交桥穿越在红墙与摩天楼之间,无尽的喧闹的缝隙里,偶尔也嵌入若干僻静的场所,这些场所,除了置身高楼丛中那些盆景似的公园,便是类似公园的那些浓荫覆盖的大学校园了。说北京有一个大的“学术气场”,此话不假。我揣摩,这些气场的核心应该是在大学校园。大学校园宛若一块块磁铁,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向往者,他们在这里汇聚,汇聚碰撞出火花,从而构成了这座大城急匆匆的喧腾之外的静谧的风景一人们注意到,这就是所谓的北京的“学术气场”了。
5-7

连环画中的抗日战争

摘要:抗日战争的故事是连环画的重要题材领域之一,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每年出版的成千上万的连环画品种中,抗日题材的作品都占据半壁江山。这给当时的小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鬼子捉汉奸的战斗故事一向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而小兵张嘎、李向阳、肖飞、马英、杨子曾、魏强等形象也都是他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几代人之间,
8-13

抗战家书:烯火岁月的浓浓家国情

摘要:“我们无法想象战争,却在一封封信笺里触摸到了历史。”当我翻阅着这本收录了中国抗战全过程的《抗战家书》时,不禁这样想。
14-16

历史不容忘记——写在《神圣抗战》纪念版出版后

摘要: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抗日战争,是对中国历史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事件,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人,尤其是孩子们已经不再了解那段历史,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抗战的印像多停留在课本里的一些片段以及许多“抗目神剧”的娱乐化场景。如何让今天的人们,尤其是今天的孩子了解那段历史?
17-19

写在《第21次是国家公祭》出版之前

摘要:终于完成了这部特殊而有意义著作的写作,也算是完成了我的一桩心愿:向广大读者报告20次地方性公祭变为国家公祭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断地成长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的经历。
20-23

反法西斯战争与俄语文学

摘要:俄罗斯民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俄罗斯文学也是一种擅长描写和再现战争的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历史中,俄罗斯文学大约是在战争题材方面最有建树的民族文学之一.从古代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到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战争与和平》,从肖洛霍夫的史诗长篇《静静的顿河》到瓦西里耶夫的悲情中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无数以战争和战争中的人与事为表现对象的文学名著脍炙人口,彪炳史册。而在俄罗斯的战争文学中,以20世纪中叶那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为对象的文学更是建树颇丰,蔚为大观。
24-31

长剑横九野 壮士唱大风——读司马迁《史记》中的军人传记

摘要:人类发展史充斥着战争,充斥着流血的政治。时至今日,战争的阴影仍远未消除,永久和平的年代仍远未来到。既然战争与人类历史的发展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既然春秋时人孙武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早已成为共识,也就毫不奇怪作为我国第一部通史的《史记》,会格外青睐战争行为的主体——军人,
32-35

三种学问,两种问题——谈谈研究艺术的方法

摘要:艺术是人类社会的反映,是一种符号。艺术符号的出现,要较文字符号为早,要较数学符号为早。文字符号是具象化的语言符号,数学符号是抽象化的逻辑符号;而艺术符号,是直接触动心灵的官能符号(以眼耳为主要感受器官)。前两种符号的沟通方式,基本上是理性的。而官能符号必须以感性做为桥梁,也要以心灵共鸣作为基础。
36-38

反腐败的制度形态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大大加强了打击腐败的力度,各项重要规定接连出台,一批高官被查处。这些工作已经收到了效果,腐败官员受到很大震慑,官场风气有明显的改善。之前结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是一个开启建设法治国家道路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学术界探讨反腐败问题的新的思考起点。
47-51

惟善为宝 止于至善

摘要:2015年4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隆重而热烈的盛会,就是星云大师任总监修的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献给旅行者们365日》一书的会。我有幸参加了这场文化盛会,也聆听了星云大师的开示。
52-53

看75后学者谈共产党与社会主义

摘要:《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是几位年轻学者(鄢一龙、白钢、章永乐、欧树军、何建宇)近年来认真思索的结晶。它充满着真知灼见,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读后给我的感觉是:“横空过雨干峰出,大野新霜万叶枯。”如果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几个年轻人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好书。
54-57

树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时间标杆

摘要:由山东大学王学典教授主编,陈峰、姜萌、郭震旦三位年轻干将编撰的《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成果,2014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在新书会上,颇受学界好评。
61-63

《古诗考释》:诗史互证的新成果

摘要:邓小军教授的《古诗考释》,共收录30篇文章。作者的研究不局限于某一朝代、某一作家的专门研究,而是涵盖了从《诗经》到现当代古典诗词整个文学史上诸多重要问题,且始终以历史文化价值为旨归,提出了很多具有创建的学术观点。
64-65
博览群书杂志艺术·生活

潘懋元:师之大者

摘要:6月的济南,松青柳绿。 95岁的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登上讲台。因为场合的重要性,总是一袭白衬衫、灰西裤的他,罕见地穿上了一套正式的西装。可言语间,还是一如既往的谦逊,“我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但即便作为这个符号,我还是既荣幸又惭愧,因为我没有完成我应该完成的、哪怕是很粗糙的基本工程。”接下来的整整5分钟,先生更是一句自我表扬都没有,全是对当下最前沿的高等教育研究和教学的反思。
71-75

成中英:世界要靠儒学重新掌握存在的意义

摘要:作为海外儒学研究代表人物的成中英,常年致力于在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哲学。70年代曾为台大哲学系教授兼主任,自1983年起,执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同时兼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他致力于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并做出巨大贡献,
76-81

文学与影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摘要: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恐怕是当前艺术门类里关系最密切,但又一直是众说纷纭又没有一定答案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四大名著影视改编兴起,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在国内浮出水面,形成第一次思潮。之后,随着文学改编的不断出现,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就不断被提起,但影响不大,没有形成一定的社会效应。直到21世纪初,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热的盛行,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再度兴盛于大众媒体。但遗憾的是,随之而来的红色经典改编的负面影响,使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探讨随之搁浅,没能继续深入开掘。2008年,
85-88

久未再版的郭沫若译作

摘要:郭沫若被誉为中国现代著名翻译家,可是近年来只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新时代》《生命之科学》和《鲁拜集》出版发行,仅仅只有这么几部作品可能很难将郭沫若与翻译家的称号联系起来。特别是随着8卷本《鲁迅译文全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和11卷本《周作人译文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等现代文学作家翻译作品集的陆续出版发行,
94-99

师生两代作家梦

摘要:作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多么美好而崇高的称号!20世纪新文化运动以来,唤起和筑就了多少文学爱好者的梦想和理想,其中有不少如痴如醉、不离不弃,执着地朝着这座文学殿堂跋涉、追求,不达目标,决不止步。《文坛艺海录》一书作者张兴渠老师与和平中学的几位学生,就是一些追梦者。
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