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 34-1067/R 国内刊号
  • 1000-2200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是蚌埠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蚌埠医学院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成人大脑颞平面的三维重建及三维可视化421-424

摘要:目的:建立健康成人活体MR图像的大脑颞平面三维可视化模型,探讨颞平面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颅脑薄层MR扫描数据并导入Able Software 3D-Doctor软件,用手动分割方法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对相关结构赋予不同标记颜色。结果:成功构建大脑颞平面的三维可视化模式图,成功显示大脑颞平面、侧脑室及脑表面的立体形态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结构关系。结论:大脑颞平面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对颞平面解剖结构的识别和脑立体定向手术设计有重要价值。

大脑中央后回前壁三维空间定位及非对称性研究425-428

摘要:目的:探讨大脑在侧别和性别上的差异。方法:选取42名右利手健康成年志愿者颅脑MRI薄层扫描的横、矢及冠状位图像,对中央沟、中央后回MRI进行识别、观测和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性别和侧别比较结果显示,女性左侧中央后回前壁相对更接近中线,男性右侧中央后回前壁外侧缘更远离中线,男性左侧中央后回前壁相对靠前,男性中央后回前壁高于女性。结论:中央沟区形态的侧别及性别的差异性可能与相关脑功能的性别差异有关。

64排螺旋CT肺动脉联合支气管动脉双期增强扫描方案研究429-432

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PA)联合支气管动脉(BA)双期增强扫描的成像技术。方法:收集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120名病人,设置固定延迟法和团注示踪法两种扫描方案。固定延迟法设置3组实验。A组:注入对比剂80 m L,PA期延迟14 s扫描,BA期延迟20 s扫描;B组:注入对比剂80 m L,PA期延迟14 s扫描,BA期延迟22 s扫描;C组:注入对比剂70 m L,PA期延迟12 s扫描,BA期延迟22 s扫描。团注示踪法:对比剂注入量70 m L,在注射开始后延迟3 s行同层跟踪扫描,感兴趣区放置在主肺动脉干分叉处,当感兴趣区CT值超过100 Hu后开始扫描。评价靶血管强化值,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固定延迟法C组PA期及BA期PA/降主动脉(DA)强化差值分别为(243±111)Hu、(248±73)Hu,密度差异明显高于A组和B组;PA期:C组PA/DA的差值高于A组和B组(P〈0.05和P〈0.01),B、C组上腔静脉(SCV)的CT值高于A组(P〈0.05和P〈0.01),C组升主动脉(AA)和DA的CT值低于A组和B组(P〈0.05~P〈0.01),C组左心房(LV)的CT值低于A组和B组(P〈0.05);BA期:SCV、PA、LV、AA的CT值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SCV、LV和AA的CT值均低于A、B组(P〈0.05~P〈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团注示踪法PA期及BA期PA/DA强化差值分别为(241±97)Hu、(234±60)Hu,与固定延迟法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利用经验延迟法及团注示踪法均可在一次检查中获得良好的CTPA及CTBA图像,能够提供一种辨识PA和BA密度差异的双期成像技术。在精确个体化差异中,团注示踪法比固定延迟法更有优势。

正常青年人左心室形态与功能的性别差异的超声心动图与核磁共振成像研究433-436

摘要:目的: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心脏核磁共振成像(CMR)研究正常青年人左心室形态与功能的性别差异,并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高校男生、女生各15名,按性别分为2组。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与CMR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体表面积校正后,二维超声心动图与CMR检查结果均显示男性组左心室EDV高于女性组(P〈0.05),2组间ESV、SV和E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影像学方法测量的左心室EF、EDV、ESV呈正相关关系(P〈0.01);Bland-Altman分析提示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EDV、ESV、SV低于CMR检测值。结论:正常青年人左心室形态与功能存在性别差异。对于左心室形态与功能的研究,超声心动图与CMR具有相近的价值,但两者并非完全等价。

急诊PCI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室功能的影响437-439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左心室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作AMI且发病24 h内未行静脉溶栓病人43例,其中行急诊PCI病人29例(急诊组),择期PCI病人14例(择期组)。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1、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2组病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各指标前后变化。结果:2组病人PCI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1、3个月急诊组的LVEDD、LVESD、LVEDV、LVESV指标均下降(P〈0.05~P〈0.01),LVEF明显升高(P〈0.01);择期组LVEDD、LVEDV、LVESV均下降(P〈0.05~P〈0.01),LVES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明显升高(P〈0.01)。2组病人术前LVEDD、LVESD、LVEDV、LVE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病人术后1、3个月的LVEDD、LVESD、LVEDV、LVESV均低于择期组(P〈0.05)。结论:急诊PCI可改善AMI病人左心室重构,抑制左室收缩功能进一步降低,对AMI有显著疗效。

MSCTA三维重建技术对肾动脉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440-443

摘要: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三维重建成像技术,找寻肾动脉的解剖及变异规律,为肾脏手术提供有意义的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动脉MSCTA检查且泌尿系统无重大病变50例病人的影像学资料,观察肾动脉起源位置与椎体的位置关系,对比左右肾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及肾动脉变异情况。结果:97%的肾动脉开口于第一腰椎椎体上1/3至第二腰椎椎体下1/3。伴有副肾动脉的主肾动脉直径测量值明显小于单支肾动脉的测量值(P〈0.01)。左侧θ夹角明显大于右侧θ夹角(P〈0.01)。50例中有24例(48%)出现肾动脉变异情况,左右侧出现肾动脉变异例数相当。变异肾动脉32支,起源于腹主动脉23支,肾动脉门前分支9支。结论:MSCTA检查能立体直观地显示肾动脉解剖及其变异情况,根据其影像检查结果能为肾脏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房颤大鼠心房纤维化的影响444-449

摘要: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大鼠心房颤动模型心房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蛋白、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p-ERK1/2)蛋白、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敏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L组)、对照DHA处理组(DHA组)、房颤组(AF组)和房颤DHA处理组(DHA+AF组),各20只。观察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房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应用Real-time PCR法测定大鼠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第10、17天,DHA+AF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AF组(P〈0.01)。与CTL组比较,AF组大鼠心房肌间质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心房纤维化程度高;DHA+AF组大鼠心房肌间质可见少量胶原纤维增生,心房纤维化程度较AF组降低。与CTL组比较,AF组大鼠P-ERK1/2与ERK1/2比值升高(P〈0.05),DHA组比值降低(P〈0.05),而CTL组与DHA+A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F组比较,DHA组和DHA+AF组与P-ERK1/2与ERK1/2比值均降低(P〈0.05)。与CTL组比较,AF组和DHA+AF组大鼠心房组织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与AF组比较,DHA+AF组大鼠心房组织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DHA具有改善SD大鼠房颤模型心房纤维化的作用,此作用与其抑制心房组织ERK1/2通路的活性进而下调心房组织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AMPK激动剂AICAR抑制糖氧剥夺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及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450-453

摘要:目的:探讨AMPK激动剂AICAR对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后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对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构建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OGD模型,在正常培养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加入对照溶剂和AICAR(0.5 mmol/L),后给予OGD处理,在复氧第12小时通过ELISA检测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磷酸化p38的蛋白表达;再将上述对照组和AICAR组OGD处理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液,加入OGD损伤后的原代培养神经元中,通过LDH检测及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AICAR对缺糖缺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在原代培养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OGD损伤模型中,与对照组比较,AICAR组显著地降低了OGD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1β(P〈0.01),抑制p38磷酸化,且明显降低了缺糖缺氧造成的神经元损伤(P〈0.01),促进损伤的神经突起修复。结论:AICAR抑制OGD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释放,对OGD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多聚赖氨酸表面改性后同种异体骨的骨传导能力研究454-458

摘要:目的:探讨多聚赖氨酸表面改性兔同种异体骨后骨传导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冻干法,将多聚赖氨酸覆盖在实验组兔同种异体骨的微孔表面,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未经表面改性的同种异体骨设为对照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种植于2组的微孔表面,进行培养,并向成骨方向诱导。采用扫描电镜观察、MTT法检测BMSCs在同种异体骨微孔表面黏附、增殖情况,检测2组细胞表达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将2组复合自体BMSCs的同种异体骨回植入兔双侧桡骨缺损处,1、2、3和4个月后分别对标本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新骨生成情况。结果:实验组中BMSCs在同种异体骨微孔表面黏附、增殖以及表达碱性磷酸酶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兔桡骨缺损处的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种异体骨经多聚赖氨酸表面改性后,其在体内和体外的骨传导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在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458-461

摘要: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兔膝关节软骨细胞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原代体外培养软骨细胞,6孔板内制备细胞损伤模型。显微镜观察正常细胞和划伤后1、3和7 d的软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软骨细胞和损伤后1、3和7 d MMPs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关节软骨细胞,原代培养后成功建立细胞损伤模型。MMP-2 mRNA表达水平在损伤后1、3、7 d比正常组均升高,其中损伤后7 d最高(P〈0.05~P〈0.01)。MMP-3 mRNA表达水平在细胞损伤后1、3、7 d与正常组均明显下降,损伤后7 d最低(P〈0.01)。MMP-9 mRNA表达水平在损伤后1、3、7 d均比正常组升高,划伤后3 d最高,随后开始下降(P〈0.01)。结论:MMPs在细胞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表达不同,可为调节细胞外基质基因治疗关节软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116441例普查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情况分析462-467

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闵行区116 441例普查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分析HPV基因分型及其在宫颈病变病人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14种高危型HPV和2种低危型HPV。结果:成功检测115 463例,HPV感染率11.18%,高危型HPV感染率10.93%。≤25岁组HPV感染率(15.90%)最高,多重感染以〉60岁老年妇女为主。普通人群感染率前5位的为HPV52、58、16、68、18型;多重感染占21.02%,感染型别最多六重。宫颈癌和癌前病变208例,97.60%HPV感染,CINⅢ和宫颈癌病人都有高危型HPV感染,HPV感染率前5位的为HPV16、52、58、18、31型,HPV16居首位,且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而升高。结论:HPV16、52、58、18型持续性感染是闵行区女性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原因,HPV16型的致癌性最强。普查后需严密随访和管理HPV16、52、58、18型感染者,尤需关注合并HPV16型多重感染的老年妇女。

Sox4和E-cadher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467-470

摘要: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ox4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60例CSCC定义为观察组,28例癌旁组织定义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验2组Sox4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Sox4在观察组阳性率为63.75%,高于对照组的39.29%(P〈0.05),E-cadherin观察组阳性率为35.00%,低于对照组的64.29%(P〈0.01);Sox4与Ecadherin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s=-0.54,P〈0.01);且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和FIGO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与病人年龄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Sox4可能通过下调E-cadherin促进CSCC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联合检测二者可为CSCC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不同程度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病人凝血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的作用471-47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病人凝血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操作的老年病人15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稀释程度不同分为红细胞比容30%组(A组)和红细胞比容25%组(B组),比较术前(T0)、血液稀释后(T1)和手术结束时(T2)2组病人的凝血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情况。结果:2组病人T2时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均较T0明显降低(P〈0.01),T1时凝血酶原时间均高于T0和T2(P〈0.05~P〈0.01)。B组T2时血红蛋白明显低于A组(P〈0.01),T1和T2时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A组(P〈0.01);2组各时点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T1和T2时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心房利钠多肽水平均高于T0(P〈0.05~P〈0.01),而肺顺应性均低于T0(P〈0.05~P〈0.01)。B组T1和T2时IL-1β和肺顺应性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1),T2时心房利钠多肽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病人的凝血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影响不同,较低程度的稀释可能会对病人内脏氧合造成影响,降低凝血功能,使全身炎性反应加重。

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两种消化系统重建的疗效分析475-477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oux-en-Y Uncut型吻合(Uncut型)和Roux-en-Y吻合(R-Y型)两种消化系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86例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中胃-空肠消化系统重建方式的不同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胃-空肠Uncut型吻合,对照组采用胃-空肠R-Y型吻合。对比2组病人在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肛门通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术后Roux潴留综合征(RSS)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总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总出血量、术后肛门通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术后RSS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胃-空肠Uncut型吻合较R-Y型吻合可减少术后RSS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短,近期疗效确切,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鼻内镜下3种手术路径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比较478-480

摘要:目的:比较鼻内镜下3种手术路径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ntrochoanal polyp,ACP)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ACP病人,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路径结合鼻动力系统清除病变,A组21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路径,B组15例经下鼻道开窗路径,C组15例经犬齿窝处开窗路径。结果:3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均高于C组(P〈0.01),随访12~48个月,3组间病情完全控制和病情部分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病情未控制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1和P〈0.05)。术后A组2例出现鼻腔粘连,B、C组均无并发症出现,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4例,B组复发1例,C组无复发,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有效控制ACP复发率,下鼻道开窗及犬齿窝路径可使ACP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犬齿窝处开窗路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获得较好的视野。

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481-484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的疗效。方法:行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50例(微创组),同期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0例(后路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变化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6.17±6.72)m L和(10.28±1.37)d,均明显小于后路组的术中出血量(387.13±104.39)m L和住院时间(13.86±2.51)d(P〈0.01));微创组术后2周、3周及6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后路组(P〈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当日、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s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能有效固定伤椎,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减轻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痛苦。

青年人群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485-487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人群脑梗死的常见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段首发脑梗死病人197例,分析青年人群的常见脑梗死高危因素。结果:青年组病人男性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中、老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病人肥胖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1),中、老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吸烟、饮酒、高血压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两指标均为老年组最高,中年组次之,青年组最低(P〈0.01);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两指标均为中、老年组大于青年组(P〈0.01),中、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多见于男性病人,与血压升高、抽烟、个人饮酒等因素有关。规范降压治疗,戒除不良烟酒嗜好,将有助于防范青年人群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488-490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肺炎患儿47例,根据病情分为MPP组24例和细菌性肺炎(BP)组23例,另收集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2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并将MPP组患儿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PCT和CRP水平。结果:MPP组和BP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P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MPP组(P〈0.01)。MPP恢复期患儿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性期(P〈0.01)。血清CRP水平为18.95 mg/L时,诊断MPP的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66.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43;血清PCT水平为0.36 ng/m L时,诊断MPP的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83.3%,AUC为0.752;二者联合诊断时,诊断MPP的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87.5%,AUC为0.881。结论:MPP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可作为MPP病情评估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