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 34-1067/R 国内刊号
  • 1000-2200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是蚌埠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蚌埠医学院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2种建立慢性肾脏衰竭合并肾性贫血大鼠模型的方法比较1293-1297

摘要:目的:比较5/6肾切除和腺嘌呤灌胃2种方法建立慢性肾脏衰竭(肾衰)合并肾性贫血模型对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1、2、3组,各5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灭菌蒸馏水灌胃,每天2 mL。模型1组采用5/6肾切除法制作大鼠肾衰模型,肾切除采取Platt法。模型2、3组均采用腺嘌呤灌胃法造模,模型2组给予大鼠腺嘌呤200 mg·kg~(-1)·d~(-1)灌胃2周,第3周开始隔天灌胃,共计4周;模型3组予腺嘌呤300 mg·kg~(-1)·d~(-1)灌胃10 d,第11天起改为250 mg·kg~(-1)·d~(-1),连续灌胃11 d,共计21 d。实验第8周末,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血压和血红蛋白及肾功能指标,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骨桥蛋白和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模型2、3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模型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血肌酐和尿素氮均升高(P〈0.05~P〈0.01),模型3组血尿酸水平亦升高(P〈0.05)。肉眼可见各模型组大鼠肾脏形态及色泽改变。且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各模型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骨桥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亦均升高(P〈0.05~P〈0.01)。结论:5/6肾切除法和腺嘌呤灌胃法均可制作慢性肾衰合并肾性贫血大鼠模型,可根据研究内容选择合适方法和造模药物剂量。

GPR30、ERα与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1298-1301

摘要: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雌激素受体(ER)α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76例PTC病人术后石蜡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PTC中GPR30、ERα、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阳性表达率相互之间的差异及其与病人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RP30、ERα、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76.3%、78.9%,癌旁正常组织未见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病人GRP30、cyclin D1表达率均高于无转移者(P〈0.05和P〈0.01),二者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MACI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ERα表达率女性病人高于男性(P〈0.01),肿瘤直径≥2 cm病人高于〈2 cm病人(P〈0.01),而与病人年龄、淋巴结转移、MACIS评分无关(P〉0.05)。PTC中GPR30、ERα、cyclin D1两两之间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GPR30、ERα与雌激素结合后共同影响PTC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潜在的临床诊疗靶点。

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大鼠肺内分流及肺组织HO-1表达的影响1302-1304

摘要: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大鼠肺内分流及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300~3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_i=12):双肺通气组(C组)、单肺通气组(O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V组)和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组(I组)。C组气管插管后行双肺通气1 h,潮气量10 mL/kg,通气频率60次/分,呼吸比1∶2;O组、V组及Ⅰ组气管插管后行右侧单肺通气1 h,潮气量5 mL/kg,通气频率80次/分,呼吸比1∶2。V组于术前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μg/kg后,以2.5μg·kg~(-1)·h~(-1)的速率输注至实验结束,Ⅰ组采用自制装置氧气驱动术前10 min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0.1μg+0.9%氯化钠溶液4 mL,氧流量为2 L/min,气管插管后持续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1μg;C组及O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于机械通气前(T0)、机械通气结束时(T1)、机械通气后30 min(T2)时采集动脉血样,检测动脉血气,计算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肺内分流(Qs/Qt)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ELISA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HO-1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C组比较,O组、V组和I组肺组织TNF-α、IL-6、IL-10含量及W/D升高,HO-1表达上调,T1、T2时RI升高,OI降低,Qs/Qt升高(P〈0.05~P〈0.01);与O组比较,V组和I组肺组织TNF-α、IL-6含量及W/D降低,IL-10含量升高,HO-1表达上调,RI降低,OI增高,Qs/Qt降低(P〈0.01),病理学损伤减轻,V组和I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其机制与其上调肺组织HO-1的表达、降低肺内分流有关。

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灌胃四物汤后血清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1305-1308

摘要: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鼠灌胃四物汤后血清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24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四物汤低、高剂量组,各8只。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四物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生药含量0.3 g/mL和0.6 g/mL的四物汤,灌胃体积为10 mL/kg,连续灌胃7 d。于最后一次灌胃1 h后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进行HPLC分析,紫外波长230 nm处检测。结果:阿魏酸和芍药苷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019 0X-0.031、Y=1.026X+0.091,r值分别为0.999 8、0.999 7,线性范围分别为0.62~18.03μg/mL、0.32~5.11μg/mL;精密度、专属性、稳定性和提取回收率考查均符合要求;四物汤高剂量组血清中的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均明显高于四物汤低剂量组(P〈0.01)。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同时测定大鼠灌胃四物汤后血清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

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及HIF-1α/VEG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1309-1313

摘要: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及缺氧诱导生长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组,每组24只,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术前、术后、给药7 d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微血管密度,RT-PCR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HIF-1α mRNA和VEGF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给药7d后黄芪注射液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微血管密度、HIF-1α mRNA和VEGF mRNA表达水平、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HIF-1α/VEGF信号转导通路。

表面标志物Cripto-1表达对食管癌干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1313-1317

摘要:目的:探讨表面标志物Cripto-1(CR-1)的表达对食管癌干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自食管癌Eca109细胞中分选Eca109干细胞,提取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和Eca109细胞、Eca109干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CR-1表达水平;构建CR-1基因沉默载体CNE2/CR-1~-及过表达载体CNE1/CR-1~+,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CNE2/CR-1~-和CNE1/CR-1~+分别转染进Eca109干细胞中,并设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CR-1表达;MTT法检测对照组、CNE2/CR-1~-组、CNE1/CR-1~+组Eca109干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ca109干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ca109细胞及Eca109干细胞中CR-1表达均明显高于HEEC(P〈0.01)。RT-PCR结果显示,CNE2/CR-1~-组CR-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NE1/CR-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T结果显示,CNE2/CR-1~-组细胞增殖明显低于对照组,CNE1/CR-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NE2/CR-1~-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NE1/CR-1~+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CNE2/CR-1~-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CNE1/CR-1~+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Akt蛋白表达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CR-1作为潜在的食管癌干细胞标记物,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食管癌干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乳腺癌病人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1318-132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外周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癌病人60例,在新阶段治疗前采集病人外周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流式细胞术法检测CTCs,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HER-2、p53、Ki-67表达。同期选取2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观察组CTCs阳性表达率为38.3%(23/60),对照组均未检出CTCs阳性表达,2组CTCs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类型病人间CTCs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病人CTCs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性乳腺癌病人CTCs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性病人(P〈0.01)。不同ER、PR、HER-2、Ki-67表达病人的CTCs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分型病人间的CTCs阳性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s与乳腺癌TNM分期及肿瘤细胞转移有关,对指导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1321-1323

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早产儿BP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胎龄〈37周且存活≥28 d的早产儿共986例,将其分为非BPD组和BPD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动脉导管闭合情况、呼吸机相关肺炎、肺出血、贫血、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986例早产儿中,诊断为BPD共138例,发生率为14.00%。非BPD组和BPD组患儿母亲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胎龄、出生体质量、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特征早产儿间的BPD发生率比较显示,不同性别、有无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胎龄和是否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污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合、早产儿贫血及机械通气早产儿间的BP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羊水污染、动脉导管未闭合和机械通气均为早产儿BP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BPD发生率的因素较多,在胎龄〈30周的早产儿中,避免羊水污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合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减少早产儿BPD的发生。

耻骨后顺行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比较1324-1326

摘要:目的:比较耻骨后顺行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2种手术方式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P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耻骨后顺行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2种术式治疗局限性PCa各35例,比较2组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Gleason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分期、术后随访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最大尿流率、术后性生活恢复例数、生化复发时间和生化复发例数。结果:2组均无死亡病例。2组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术后最大尿流率、术后性生活恢复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化复发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顺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局限性PCa术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P〈0.01),最大尿流测定时间、生化复发时间均短于逆行根治性组(P〈0.05~P〈0.01)。结论:耻骨后顺行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均是治疗局限性PCa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顺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局限性PCa比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

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技巧探讨1327-1329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数字化成形钛网治疗202例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恢复良好,复查头颅CT钛网与颅骨均紧密贴合良好,头部外观满意。病人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202例发生头皮下积液6例,局部感染1例,脑内小血肿2例,术区硬膜外小血肿3例,分流术后病人并发大量硬膜外血肿2例,术后癫痫大发作2例。无钛网外露、松动、变形,无咀嚼疼痛、张口受限等不良反应。结论:提高手术技巧可降低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手术并发症。

诱骗受体3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1330-133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诱骗受体3(DcR3)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A病人60例(RA组),并按照疾病活动指数≤2.6分或〉2.6分将病人为RA低活动组和RA活动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DcR3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RA组病人血清DcR3、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活动组、低活动组和对照组血清DcR3、IFN-γ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A活动组血清DcR3、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RA低活动组和对照组(P〈0.01),RA低活动组IFN-γ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病人血清DcR3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DcR3在RA病人血清中表达增高,且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可能参与RA的发病过程,与RA病情活动度有一定联系,可辅助判断RA的病情活动度。

microRNA-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1333-1336

摘要:目的:研究microRNA-106b(miR-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活力、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q RT-PCR检测3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106b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中转染miR-106b类似物或miR-106b抑制物,采用MTT、Brd U-ELISA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及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Rb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miR-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miR-106b表达与视神经浸润有关(P〈0.05)。miR-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Y79及HXO-Rb44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ACBRI-181中的表达水平(P〈0.01)。miR-106b抑制物明显降低HXO-Rb44细胞中miR-106b的表达水平(P〈0.01),并导致细胞活力降低(P〈0.01)、增殖能力下降(P〈0.01)及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miR-106b类似物明显增加Y79细胞中miR-106b的表达水平(P〈0.01),并导致细胞活力增强(P〈0.01)、增殖能力增强(P〈0.01)及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P〈0.05)。同时,降低HXO-Rb44细胞中miR-106b水平显著增高细胞内Rb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Y79细胞中miR-106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内Rb1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miR-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miR-106b可增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减少细胞凋亡,并可降低细胞内Rb1蛋白表达。miR-106b可能在视网膜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1337-1339

摘要: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900例具有完整产科资料的妊娠女性作为受试对象,依据孕前的体质量指数(BMI)的不同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20 kg/m~2)、正常组(20 kg/m~2≤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依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的不同,将孕妇分为:〈15 kg组、15~20 kg组和〉20 kg组。观察孕前不同BMI和体质量增加的不同程度对产妇最终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3组孕妇顺产率依次降低,剖宫产率依次升高(P〈0.01)。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升高,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均呈升高趋势(P〈0.01)。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检出率依次升高(P〈0.01);肥胖组孕妇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逐渐升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出血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结论: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多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发病风险,亦可显著增加剖宫产率、巨大胎儿率、不良妊娠结局如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风险。

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1340-1343

摘要: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病人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分别检测34例AML病人(AML组)和22例非恶性肿瘤的缺铁性贫血病人(对照组)骨髓标本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半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2组标本中CDH13 mRNA相对含量。AML组病人随访2年,统计总体生存时间。结果:AML组标本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61.76%,高于对照组的27.27%(P〈0.05);AML组CDH13mRNA相对含量为0.355±0.1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45±0.271(P〈0.01)。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临床分型AML病人的CDH13基因甲基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的AML病人总体生存时间为(12.4±3.3)个月,明显短于甲基化阴性病人的(18.6±4.1)个月(P〈0.01)。结论:AML病人中存在CDH13基因甲基化现象,检测CDH13基因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AML病人预后。

FMNL2、RA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1343-1346

摘要:目的:检测FMNL2及RAC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FMNL2及RAC1 mRNA及蛋白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中FMNL2及RAC1 mRNA表达均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FMNL2和RAC1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1.7%、68.3%,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中20.8%和31.7%(P〈0.01)。FMNL2及RAC1蛋白表达均与结直肠癌细胞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而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及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FMNL2的表达与RAC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95,P〈0.05)。结论:FMNL2与RA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特别是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对预测肿瘤转移、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纤溶酶对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手术治疗病人炎性因子的干预研究1347-1348

摘要:目的:纤溶酶对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手术治疗病人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但未行冠脉介入治疗的病人80例(治疗组)及体检正常者40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2组血清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再将80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纤溶酶治疗组,观察纤溶酶对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手术治疗病人炎性标志物hs-CRP、TNF-α、IL-6表达的影响。结果:入院时,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IL-6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纤溶酶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TNF-α、IL-6明显降低(P〈0.01)。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涉及免疫炎症损伤,纤溶酶可以抑制免疫炎症因子表达。

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透析病人炎性因子与红细胞免疫的影响1349-1352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推注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炎性因子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MH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3次,每次4 h,观察组在每次透析结束前5 min静脉推注左卡尼丁注射液,每次1 g,治疗1个月、3个月后,2组采外周血检测炎性因子与红细胞免疫指标。结果:伴随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逐步下降,对照组下降不明显;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上述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治疗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百分比、CD35阳性RBC百分比、超氧化物歧化物水平逐步上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百分比逐步下降;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百分比、CD35阳性RBC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治疗1个月、3个月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百分比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MHD治疗的DN病人补充外源性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病人微炎性反应状态,同时能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

血清glactin-3、HMGB-1和TSGF联合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1353-1355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血凝素-3(glactin-3)、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癌病人60例、甲状腺腺瘤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甲状腺组织正常的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血清中glactin-3、HMGB-1和TSGF水平,比较三项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率。结果:甲状腺癌组病人血清glactin-3、HMGB-1和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P〈0.01),而甲状腺腺瘤组三项指标水平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甲状腺癌组glactin-3、HMGB-1和TSGF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1),甲状腺癌组三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亦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1)。与单项检测相比,血清glactin-3、HMGB-1和TSGF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癌效果最佳,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和93.3%、91.7%。结论:血清glactin-3、HMGB-1和TSGF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诊断率较高,敏感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