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 34-1067/R 国内刊号
  • 1000-2200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是蚌埠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蚌埠医学院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改建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兔关节软骨的可行性研究981-984

摘要:目的: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改建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兔关节软骨的修复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只股骨髁关节损伤的青紫蓝兔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各20只。首先制备PRP,再分离BMSCs,并进行体外培养,接种于ADM支架上。研究组培养基添加10%PRP,其他条件同对照组,空白组兔不做任何处理。将BMSCs-ADM复合物植入兔关节缺损处,在1、2、3个月末对构建的软骨组织进行免疫力学、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测,比较PRP-BMSCs-ADM联合修复关节缺损的效果。结果:随着培养时间延长,BMSCs的细胞数目显著增多,呈现S形生长曲线,第3天后进入对数期,第9天后进入平台期;从第3天开始,细胞数目OD值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标本软骨样细胞数目增多,软骨陷窝逐渐成熟,软骨表面逐渐光滑,IRCS宏观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均呈现增长趋势(P〈0.01),标本压力弹性模量有上升趋势(P〈0.05);同时期研究组标本评分与压力弹性模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3个月后,研究组软骨缺损修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结论:自体PRP联合BMSCs复合改建ADM修复兔关节软骨的修复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瘫大鼠脑内定植和存活能力的研究985-987

摘要:目的:通过侧脑室注射,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RCs)在脑瘫(CP)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分化情况。方法:用腹腔注射脂多糖方法制作CP大鼠模型14只,将标记过的MSCs经侧脑室注射到12只CP大鼠脑内,观察在注射1-4周后MSCs在脑内存活、迁移、分化情况;2只不进行注射的CP大鼠作空白对照。结果:腹腔注射脂多糖方法成功制作CP模型;MSCs鉴定成功;MSCs经侧脑室注射能在CP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并分化成神经细胞,随移植时间推移,有减少趋势(P〈0.01)。2只未注射模型大鼠未检测到MSCs阳性细胞。结论:MSCs能在CP大鼠脑内定植,随着时间推移,数量明显减少。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七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相关指标的影响988-991

摘要:目的:观察七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例。S组采用主动脉开放时经体外循环机空氧混合器给予2.0%七氟烷,持续15 min,C组无以上处理,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1)、3 h(T2)、24 h(T3)采集颈内静脉血,离心10 min,上清液置于EP管于-20℃保存。检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 Tn 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并对术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T1、T2和T3时间点血清c Tn I、CK、CK-MB和LDH水平均较T0明显升高(P〈0.01)。S组患者c Tn I水平在T3时间点明显低于C组(P〈0.01),CK在T2和T3时间点均低于C组(P〈0.01和P〈0.05),CK-MB在T1时间点显著低于C组(P〈0.01),LDH在T1、T2和T3时间均明显低于C组(P〈0.01);2组患者手术中的一般情况及术后使用多巴胺的总量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以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992-994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超声或CT引导行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患者37例,比较穿刺前和穿刺后第3天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临床和检验指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穿刺后第3天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临床和生化指标及腹腔内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其中3例(8.1%)患者发生穿刺相关性损伤,2例(5.4%)引流过程中发生导管阻塞,3例(8.1%)发生导管易位,1例(2.7%)发生导管脱落,所有患者均无肠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腹腔或胰周积液的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术可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腹腔内压力并改善临床和检验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意义995-999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及干扰素-α(I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60例(SLE组)和正常健康人30名(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 DC在各组的相对计数;ELISA法测定血清中INF-α的浓度。结果: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明显低于稳定期患者(P〈0.01)。抗ds 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p DC的相对计数低于抗ds DNA抗体阴性的患者(P〈0.01);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与ds DNA定量和ANA定量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在P0抗体、抗U1RNP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SSA/Ro52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变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低于阴性组患者(P〈0.01);血液系统损害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低于血液系统阴性组患者(P〈0.01);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在颊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补体3、补体4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均无相关关系(P〉0.05)。SLE患者血清中IFN-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显著降低,SLE的p DC相对计数与病情相关,检测p DC相对计数可作为临床判断SLE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化疗中的抗病毒作用研究1000-1002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化疗期间抗病毒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NHL合并HBV感染患者50例,化疗前HBV DNA水平2×10^3-2×10^4IU/m L,6周期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强的松方案化疗同时服用替比夫定600 mg/d或恩替卡韦500 mg/d抗病毒治疗,对2种抗病毒药物间HBV再激活、病毒突破相关性肝炎突发、原发性无应答、肝衰竭、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替比夫定或恩替卡韦均有轻微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原发性无应答与肝衰竭发生;2周期化疗及4周期化疗后2组HBV再激活率及肝炎突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期化疗后,服用替比夫定组HBV再激活率为28.0%,肝炎突发率为32.0%,服用恩替卡韦组HBV再激活率为4.0%,肝炎突发率为8.0%,2组肝炎突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L合并HBV感染化疗前HBV DNA水平2×10^3-2×10^4IU/m L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对预防原发性无应答及肝衰竭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都有较好的药物安全性,但多次化疗后恩替卡韦比替比夫定有更低的肝炎突发率。

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中应用逆行肾盂灌注冰水联合肾周冰水降温保护肾功能16例1003-1006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逆行肾盂灌注冰水联合肾周冰水降温低温保护状态下行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RLNS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患者行持续逆行肾盂灌注冰水联合肾周冰水降温低温保护状态下行RLNSS。其中肾脏恶性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11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行肾脏肿瘤剜除术5例。术前先取截石位,输尿管镜下患侧输尿管内留置F6输尿管导管,改健侧卧位,采用四孔法建立腹膜后腔,第四孔术中置入吸引器,用于注入及吸出冰盐水用于肾周冰水降温。术中通过输尿管导管持续逆行肾盂灌注4℃冰盐水协同肾周冰盐水降温,同时行RLNSS,术中阻断肾动脉。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低温保护下RLNSS。平均手术时间95(85-160)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为42(29-55)min,平均失血量80(60-150)m L,术中平均皮肤温度降低0.8℃,平均肾脏表面温度降低11.5℃,平均肿瘤表面温度降低10.2℃。患者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占总GFR的比例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而术后2周术肾GFR与术后3个月术肾GFR及其占总GFR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结论:持续逆行肾盂灌注冰水联合肾周冰水降温低温保护状态下行RLNSS降温效果确切,可延长肾脏缺血时间,有效保护肾功能,特别适用于孤立肾或估计肾动脉阻断时间较长的肾脏肿瘤患者。

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与Chiari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短期疗效比较1006-1008

摘要:目的:比较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与Chiari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短期疗效。方法:将34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给予Chiari截骨治疗,观察组给予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中心边缘(CE)角和髋臼(Sharp)角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JOA评分、CE角和Sharp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CE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Sharp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短期疗效更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脑电双频指数评价2种剂量纳洛酮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治疗价值1009-1011

摘要:目的:观察2种不同剂量纳洛酮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探讨2种不同剂量纳洛酮的临床疗效,以及用BIS评估重度颅脑损伤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55例成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小剂量纳洛酮组(A组,18例)和大剂量纳洛酮组(B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纳洛酮0.1 mg·kg^-1·d^-1,B组给予纳洛酮0.4 mg·kg^-1·d^-1,治疗14 d,3组在此期间持续监测记录BIS值;在治疗1个月末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入院治疗第14天时BIS值均较入院第1天显著升高(P〈0.01)。B组患者入院第14天BIS值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1)。A组和B组治疗1个月末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B组患者治疗1个月末GO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3组患者入院第14天BIS值与GO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3组患者治疗1个月末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可保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但不能降低病死率,BIS对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效果良好。

阜阳市912例产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分析1012-1013

摘要:目的:了解阜阳市产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于阜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于分娩后6-8周复查的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共912例。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产妇产后SUI发生情况,并分析孕产妇相关因素对产后SUI发生的影响。结果:阜阳市产后妇女SUI的患病率为39.5%。随产妇年龄增高,SUI患病率增高(P〈0.01);孕20周体质量指数越大,发生SUI风险越大(P〈0.05);剖宫产产妇SUI的患病率显著低于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产妇(P〈0.01)。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高龄是产后SUI的危险因素,相对于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剖宫产可降低SUI的发生风险(P〈0.01)。结论:产后妇女SUI的发生受年龄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咪达唑仑致浅镇静状态对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影响1014-1016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致浅镇静状态对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咪唑组,各30例。咪唑组予以咪达唑仑0.03 mg/kg(1 mg/m L),对照组予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3 s内匀速静脉推注,120 s 2组均后予芬太尼3μg/kg(50μg/m L),3 s内匀速静脉推注。观察并记录给药后120 s呛咳的发生率和程度、静脉推注芬太尼时的麻醉/意识深度值及改良OA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咪唑组患者的呛咳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呛咳程度显著加重(P〈0.01);麻醉/意识深度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为浅镇静状态。静脉推注芬太尼时咪唑组的改良OAA/S评分均≥4分。结论:小剂量的咪达唑仑致浅镇静状态时,静脉推注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发生率增加、呛咳的程度加重。

关节镜下保留与清除断裂前交叉韧带残端重建术后疗效比较1017-1020

摘要:目的:对比关节镜下保留与清除断裂前交叉韧带(ACL)残端重建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的ACL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清除残端重建ACL,观察组35例采用保留残端重建ACL,比较2组患者术后关节稳定性、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7个月。2组患者术后关节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节镜下保留与清除残端重建ACL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恢复关节稳定性;但保留残端手术更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的恢复。

医用胶联合微钛板在上颌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1020-1022

摘要:目的:观察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手术中应用医用胶联合微型钛板进行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3例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口内前庭切口联合睑缘下切口,复位眶骨下缘、上颌骨额突、颧突,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上颌窦壁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医用胶修复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3例患者术后均愈合良好,显效26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治愈率93%。术后三维CT显示面部左右对称,骨折部位外形恢复良好,畸形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6个月,均未遗留明显面部畸形,咬牙合关系正常。结论:医用胶联合微钛板修复上颌骨粉碎性骨折复位效果稳定可靠,操作过程简单安全,经济实用,适宜临床推广。

p27蛋白在不同分型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1023-1025

摘要:目的:分析P27蛋白在不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的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探讨不同分型腺性膀胱炎的恶变可能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5例腺性膀胱炎组织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2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类型的腺性膀胱炎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程度,并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采集及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临床分型的腺性膀胱炎组织中,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的P27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而慢性炎症型和滤泡型腺性膀胱炎的P27蛋白阳性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的腺性膀胱炎组织中,肠化生型和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的P27蛋白阳性表达均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1),而移行上皮型腺性膀胱炎的P27蛋白阳性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型中,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可能为癌前病变;病理分型中,肠化生型和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可能为癌前病变。对于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伴有肠化生或前列腺上皮化生者,癌变可能大,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抗肿瘤药物膀胱灌注,并密切随访。

腹腔镜下经腹腔、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效果观察1026-1028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0例肾囊肿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组行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B组行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C组行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对3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P〈0.01)。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亦明显少于B组(P〈0.01)。A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B组和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6.67%;3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和尿潴留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相对于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手术耗时更短,并发症更少。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阻滞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1029-1032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阻滞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联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比较2组术后疼痛、镇静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总体镇痛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4、12与24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4、12与24 h的镇静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24 h内头晕、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尿潴留等并发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体镇痛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能更加有效发挥镇痛与镇静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

Lichtenstein术与Rutkow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1032-1034

摘要:目的:比较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术)和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搜集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行单侧开放性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共11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ichtenstein术组和Rutkow术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合并症、疝类型、疝分型、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是否需镇痛、术后恢复时间、阴囊肿胀、手术部位感染、复发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术组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异物感均低于Rutkow术组(P〈0.05和P〈0.01)。结论:Lichtenstein术费用低、术后异物感轻、慢性疼痛发生率低,且在复发率、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方面与Rutkow组无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基层医院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1035-1037

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心源性脑栓塞后1周内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非出血转化组和出血转化组,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面积、血脂分析、入院时脉压差、随机血糖、肌酐、治疗方案(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等资料,将单因素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患者100例,34例发生出血转化(34%),非出血转化组与出血转化组年龄、随机血糖、梗死面积、治疗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越大、梗死面积越大、入院时随机血糖越高,出血的可能性越高(P〈0.05-P〈0.01)。结论:高龄、梗死面积大、随机血糖高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是否发生出血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