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 34-1067/R 国内刊号
  • 1000-2200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是蚌埠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蚌埠医学院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三羟异黄酮对丙烯酰胺致小脑神经元凋亡的影响1-4

摘要: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对丙烯酰胺引起小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丙烯酰胺诱导的小脑神经细胞凋亡模型,观察自主性行为;测定氧化应激功能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脂质(MDA),电镜观察神经元细胞的变化,并观察三羟异黄酮的保护作用。结果:染毒组自主性行为的活动次数明显减少。生化指标染毒组大鼠的小脑组织中GSH、SOD与对照组比较含量减少(P〈0.01),MDA含量增加(P〈0.01)。电镜下,神经元细胞水肿,线粒体空泡样改变,出现凋亡小体,三羟异黄酮(50、100 mg.kg-1.d-1)能够使GSH、SOD含量增加,MDA减少,细胞形态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三羟异黄酮能够抑制丙烯酰胺诱导的小脑神经细胞凋亡。

转染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5-8

摘要:目的: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上调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水平,探讨R I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R I基因转入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高表达R I的亚克隆细胞系MDA-MB-231/pLNCX-R I。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鉴定R I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R I的亚克隆细胞系MDA-MB-231/pLNCX-RI;MTT结果显示,转染的R I基因能抑制细胞恶性增殖(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转染的R I基因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R I能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恶性增殖。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蚌埠医学院学报》征订启事8-8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扩张皮瓣下自体耳廓软骨移植的实验研究12-14

摘要:目的:探讨扩张皮瓣对自体移植软骨生长及组织学形态的影响。方法:在10只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背部预制扩张皮瓣,取幼兔耳廓中部相对应的两个1 cm×1 cm的软骨(分别用于测量和观察)置于扩张皮瓣下(实验组),左侧背部未扩张区域(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移植软骨,每周采集1次观察软骨标本,共8周,作组织学观察,第8周末取出测量软骨进行面积测量。结果:实验组软骨增长了76.27%,对照组增长了52.95%(P〈0.01)。镜下观察:实验组软骨前2周软骨活力下降、基质分泌减少,第3~8周软骨活力增强,第6周达到高峰,以后软骨活力逐步下降,但仍高于移植前软骨。对照组软骨第1周软骨活性略有下降,第2周软骨形态基本和移植前软骨一致,第3~8周软骨活力增强,在第5周为高峰期。结论:幼兔耳廓软骨自体移植于扩张皮瓣后成活良好,生长呈曲线过程,实验组软骨增长较对照组快。

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表达及其意义15-17

摘要: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观察地塞米松(DX)、卡介苗(BCG)干预对哮喘小鼠表达IP-10、Mig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分为哮喘组、DX组、BCG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哮喘组分别于实验第1、3、5、7、9、11、13天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10μg致敏,第21天起予1%OVA5 ml雾化吸入30 min,每天1次,连续7天,激发哮喘。DX组在雾化吸入前30 min,按2 mg/kg腹腔注射DX溶液。BCG组在致敏前7、3、1天分别皮内注射BCG 0.025 mg。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各组小鼠于末次雾化吸入24 h后,制备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P-10、Mig表达。结果:哮喘组IP-1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DX组明显降低(P〈0.05),BCG组IP-10表达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Mig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DX组和BCG组增加(P〈0.05)。结论: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IP-10表达增加,Mig表达降低;DX可以下调IP-10、上调Mig的表达;BCG上调Mig的表达,但对IP-10作用不明显。趋化因子IP-10、Mig参与哮喘发病过程,DX与BCG可不同程度干预IP-10、Mig的表达。

四逆汤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组织损伤的影响18-20

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汤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心肺复苏组(CPR组)、四逆汤组(SND组)。大鼠颈外静脉内快速注入2%氯化钾,致呼吸、心跳骤停,6 min后复苏;60 min后,取大脑皮层制备10%组织匀浆,测LDH活力、MDA含量。C组动物术前用生理盐水(0.1 ml/100 g)灌胃3天后,仅完成所必要的手术操作,不做任何处理;SND组动物术前用四逆汤灌胃(0.1 ml/100 g)3天。结果:SND组脑组织匀浆LDH活力显著高于CPR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CPR组(P〈0.01),但SND组的LDH和MDA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四逆汤对心肺复苏后脑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细胞膜来实现的。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郑重声明20-20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大学生科技园地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支原体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21-22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支原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状况,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ycoplasmaIST试剂盒,对21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并同时进行9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在不同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培养24 h共检出80株解脲脲原体(Uu)和12株人型支原体(Mh),9例为两种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培养的总阳性率为43.81%。培养48 h共检出95株Uu和32株Mh,26例为两种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培养的总阳性率为60.48%。Uu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24 h分别已达52%和31%,培养48 h分别达到83%和63%;Mh也呈同样趋势。交沙霉素和普那霉素的抑菌能力最强,其耐药率Uu为1%,但普那霉素毒性较大。结论: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应在培养48 h报告,交沙霉素应作为目前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CD3700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异常提示与镜检结果对比分析22-24

摘要:目的:探讨CELL-DYN3700型血细胞分析仪(CD3700)对形态异常白细胞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名健康人体检时仪器检测有未成熟粒细胞(IG)/杆状核粒细胞(BAND)、原始幼稚细胞(BALST)、异形淋巴细胞(V-L)提示和184例白血病等患者仪器检测时有上述异常提示的标本分别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形态学分析。结果:仪器自动化分析体检标本异常提示与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白血病等疾病标本的异常提示有高度特异性,并且与显微镜形态学分析结果高度符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700作血细胞分析时,对正常体检标本常有假阳性提示;对白血病等疾病虽然有较符合的阳性提示率,但提示结果的百分比可信度不高,仍需结合显微镜检查进行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短篇报道
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24-24

摘要:患者23岁,GIP1。2004年10月足月剖宫产一女婴,节育环避孕。因“停经54天阴道少量出血9天”,于2007年5月21日17时入院。停经45天查尿hCG阳性,未行B超检查。9天前门诊查血hCG8 728 mIU/ml,B超提示子宫内不均质团块,立即行诊刮取环术。病理提示:子宫内膜高分泌反应,间质蜕膜样变。入院查体:T37.0℃,P80次/分,BP120/70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子宫颈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Ⅰa1期子宫颈癌99例分析25-28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Ⅰa1期子宫颈癌诊治中的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99例CIN2~3级及Ⅰa1期子宫颈癌患者采用冷刀或电刀锥形切除子宫颈的治疗方法,分析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CIN2级患者锥切术后有20%(6/30)升为CIN3级。锥切术后发现CIN3级合并早期浸润癌者占8.96%,锥切术前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2.73%。单纯行子宫颈锥切术的92例患者随访至2007年1月30日无一例复发。术后早期出血发生率18.48%,晚期出血发生率9.78%,感染发生率4.34%。术后成功妊娠分娩率44.0%。结论: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子宫颈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仍有不同;对子宫颈病变范围较大,阴道镜诊断不满意的CIN2级患者行子宫颈锥切术,既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又可彻底切除病灶。对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CIN 3级患者行子宫颈锥切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并发症通过提高手术技巧可以预防。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亲和围生儿的影响28-29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亲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功能Ⅰ-Ⅱ级者妊娠结局良好,心功能Ⅲ-Ⅳ级者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早产率、孕妇心衰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母婴预后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心功能Ⅰ-Ⅱ级者可以在密切监护下经阴道分娩,心功能Ⅲ-Ⅳ级者要加强监测,定期产前检查,及时终止妊娠,改善母儿预后。

乙酰肝素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30-32

摘要: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在14例乳腺纤维腺瘤和8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Hpa的阳性表达率为72.96%,显著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组中的表达(P〈0.005);Hpa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Hpa可能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并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32-33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显微镜下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初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270例(286眼),术后随访6~42个月。结果:259眼痊愈,27眼复发,其中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9.0%,复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11.4%。结论: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简单易行,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行之有效的方法。

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34-36

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180例ASAⅠ-Ⅱ级LC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60例,A组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C组术前分别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地塞米松10mg和氟哌利多20μg/kg,观察术后48 h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68.3%,B组、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6.7%和8.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小剂量氟哌利多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的关系36-37

摘要: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标法检查45例RA组、31例骨关节炎(OA)组患者和32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ICTP水平及RA组的血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PR)水平。结果:RA组中ICT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OA组(P〈0.01)。ICTP与ESR和CRP均有相关关系(P〈0.01)。ICTP与RA患者X线分期无相关关系。结论:ICTP检测对RA诊断和判断病情活动情况有一定意义。

医院感染2058例调查分析38-39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 288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 058例,感染率4.8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33.47%),以ICU感染率为最高(39.45%)。病原体共检出485株,其中G-杆菌占42.89%,G+球菌占25.98%,真菌占31.13%。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水肿的手术治疗探讨40-4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并急性脑水肿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3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水肿患者。结果:32例早期手术27例中恢复良好9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病死9例,病死率33.3%。保守治疗失败后5例手术恢复良好1例,重残1例,病死3例。结论: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对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水肿较为有效,并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