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实向虚背景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益的重新定位

作者:江海洋

摘要:近年来,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罪与非罪,理论上存在众多争议,就本罪法益而言,学界缺乏关注。以往学界对本罪法益流于形式的界定都不具有说服力。当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模式颠覆了传统金融模式,使得普惠金融成为可能,同时,互联网金融模式也使得传统金融风险加剧、异化。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益界定为“信用”,忽视了互联网时代金融变革以及风险异化的现实,且难以解释“信用”的不明确性以及累积犯证立的问题。将本罪法益界定为对非正常金融风险的防控与消解具有合理性,既与金融本质相契合,有利于量化金融风险,与司法实践相呼应,又与司法解释以及相关法规原意相一致,有利于司法实务。金融监管的内在逻辑就是风险防范,在前置法没有规定时,刑法先行并不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具有合理性。凭借大数据技术以及金融学相关风险监测模型判断行为类型风险,实现司法解释科学的可视化说理,应是司法机关未来努力的方向。

分类:
  • 期刊
  • >
  • 人文社会科学
  • >
  • 社会科学I
  • >
  • 政治军事法律综合
收录:
  • 维普收录(中)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 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
  • 知网收录(中)
  • 万方收录(中)
  •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关键词:
  • 互联网金融
  • 信用
  • 风险
  • 风险预测模型
  • 大数据技术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政治与法律

期刊级别:CSSCI南大期刊

期刊人气:9132

杂志介绍:
主管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上海
快捷分类:政法
国际刊号:1005-9512
国内刊号:31-1106/D
邮发代号:4-375
创刊时间:1982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3个月
复合影响因子:4.1
综合影响因子: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