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律杂志社
分享到:
《政治与法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评论、市场经济与法制、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专题论文、立法工作探索、司法实务研究、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争鸣园地等。
  • 主管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5-9512
  • 国内刊号:31-1106/D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75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4.1
  • 综合影响因子:3.25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政治与法律 2012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政治与法律杂志特稿

关于《行政强制法》意义上的“行政强制措施”之认定——对20种特殊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评判和甄别

摘要:〈行政强制法》第2条关于“行政强制措施”的定义和第9条对行政强制措施“种类”的列举式规定,无疑为认定行政强制措施提供了依据。但其仍未消除(《行政强制法》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不少在立法上和实践中出现的特殊行为,无法轻松地对它们作出是否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判断。通过对法律和实践中存在的20种特殊行为的评判和甄别,可以推进对“行政强制措施”标准和范围的研究。
2-13

试论董必武法制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以“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为视角

摘要:56年前,作为革命家和法学家的董必武,提出了依法办事和增强法制观念的法制观。董必武的法制思想具有正确性、重要性、预见性、科学性及超越时空的有效性。董必武法制思想是邓小平法制思想借以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基础,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表现。它丰富与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宝库,对当前法治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4-22
政治与法律杂志主题研讨

口头劳动合同的效力研判——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草案中的口头形式变更书面合同

摘要: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已实际履行的1:1头劳动合同,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纳入可撤销合同的范畴,劳动者可以行使撤销权。在“口头合同”、“可撤销合同”、“单方撤销”这三种制度设计背后可以看到观念逻辑与现实逻辑的某种博弈。劳动合同立法应当警惕极端思维的干扰。
23-32

试论程序瑕疵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效力判定

摘要:在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的禁止性、效力性强制规范的条件下,仅未经《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民主程序或者公示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并不当然无效。法律制度是理性构建的产物,也是利益平衡的产物。用人单位仅未履行法律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有效,需要结合法律规范本身特性和潜藏在法律规定背后的制度利益作出判定。另外,根据劳动关系具有的继续性和人身性特质,规章制度无效不宜适用自始无效的效力处理原则。
33-41

调整离职竞业限制协议的现行法研究——质疑有关司法解释草案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摘要: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9条的规定,若将其理解为授予了劳动者离职竞业限制协议撤销权,则属于作出合同法定生效要件的规定,违反了旺法法》等法律明确的合同法定生效要件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规作出规定的规则;若将其解释为对当事人离职竞业限制协议“自劳动关系终止后生效”的约定生效条件的规范,则又与现行法律对附生效条件合同的有关规定相冲突。事实上,现行法已经能够实现对离职竞业限制协议的有效规范,上述规定既因与现行法相冲突而缺乏正当性,且因没有实际效用而不具有合理性。
42-51
政治与法律杂志经济刑法

规避著作权技术措施行为刑法规制的比较与思考

摘要:规避著作权技术措施的行为应否以及如何适用刑法目前在我国存在诸多疑问。域外刑法对于直接规避行为与间接规避行为是否一概入罪有两种不同的立法模式,但在限定主观要件以及承认犯罪排除性事由方面大体做法较为一致。基于风险刑法的理念,著作权的保护时点必须适当提前,所以无论何种规避行为都有入罪的必要。但直接规避行为侵犯的法益并非传统著作权,所以必须为其设置独立罪名。而帮助性质的间接规避行为因其在网络数字化环境下发生异化,也有独立设罪的必要。结合我国实际,需要进一步从犯罪的主观要件、对象要件、数额情节要件以及犯罪的例外等方面限制犯罪的成立范围。
52-61

贿赂犯罪“预防型”刑法规制策略构建研究

摘要:贿赂犯罪治理由“打击型”策略向“预防型”治理策略的转型,是国际腐败犯罪治理经验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预防型”贿赂犯罪治理策略要求:在确立对贿赂犯罪实行“均衡性”治理理念的前提下,调整贿赂犯罪罪刑规范内容,慎重处理贿赂犯罪罪量因素的功能,删除行贿罪犯罪阻却事由;修正贿赂犯罪特别自首制度;增设企业预防行贿失职罪,科学设计其罪刑规范的基本内容,由此整体提升中国贿赂犯罪惩治的科学性。
62-70
政治与法律杂志专论

公民图像:基本权利立法保障的返视、反思与展望——纪念我国1982年宪法颁布30年

摘要:宪法中的公民图像包含了政治性、社会性、自然性三种属性,三者之间的消长变化在引领基本权利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宪法变迁。我国宪法对公民图像的反映,经历了突出政治性、兼顾社会性,降低政治性、提升社会性,弱化政治性、突出社会性且关注自然性三个阶段。公民图像在基本权利中的反映,展示了基本权利立法保障的进步与缺失,同时也昭示了基本权利立法保障的文化价值与发展方向。
71-79

多人居间行为共同原因性研究——从“指导案例1号”切入

摘要:多人居间以及与之关联的共同原因性问题是“指导案例1号”的一处理论关键,或因理论准备不足,其裁判论证虽触及这一重点却终又错过,给未来研究提出了挑战。应借鉴比较法上成熟的判例学说,分别考察多人报告、媒介或报告和媒介杂糅时,多人居间行为之共同原因性的认定及其相互影响;明了“先知”在不同情形下对中断原因性的不同意义;明了一次报酬(分割)支付义务和多次支付义务的配置标准;把握保留委托人决定自由与维护居间人利益的衡平思想。
80-88

论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诉讼和解”——比较法的观察与我国的实践

摘要:允许原告股东与被告之间进行诉讼和解,有助于发挥诉讼和解制度及时解决纠纷的功能,是民诉法中的处分原则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亦是美、日等国的普遍做法。由于原告股东对诉讼标的并无完全的处分权,基于程序公正等原因,公司应对诉讼和解享有异议权,并应设置相应的程序来保障和规范该权利的行使。为了避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功能被弱化,公司不应享有单独与被告进行诉讼和解的权利。
89-96

二元法益观新论——以利益与法律的关系为视角

摘要:二元法益观以法益发生的流程与环节为视角证明了以下几点:法益的基本要素——利益要素与规范要素,法益的基本性质——法益的利益性质与法益的规范性质,法益的基体类型——物质利益与精神价值,法益的基本标准——法益判断基准的社会客观性与法益的可侵害性,刑法法益概念的实质——基于国民普遍认可的利益具有可侵害性,法律通过对侵害行为的禁止性规定来保护利益的目的与方式之结合。这一新法益观推导出实质违法性乃在于满足构成要件的行为具有利益侵害性与行为规范违反性,行为不具有行为规范违反性时,则利益侵害不归责于禁止行为而不具有实质违法性。
97-109
政治与法律杂志争鸣园地

论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完善——以城市居民自治发展新要求为视角

摘要:相对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和新的发展要求,我国城市基层居民自治组织不独立、自治活动的自主性程度低,应从确立居民委员会真正的自治地位、明确居民会议在居民自治组织中的地位、完善居民个体的自治权利与义务等方面推进居民自治。针对居民委员会行政化问题,应明确居民委员会的职权,变政府指导居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关系为引导和平等协商关系,强化居民委员会的自我决定权,增加居民委员会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接受工作成效评议等具体的义务和责任;针对居民会议组织主体地位不明确的问题,应明确其城市社区全体居民自治组织的独立主体的身份,并配置相应的职权;针对现行法律对社区居民个体的自治权利义务规定得过于粗糙、模糊的问题,应在居民自治法律中对个人居民自治权利和义务作出抽象的概括性规定,也要对相对具体的个人居民自治权利作出列举式规定。
110-118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抑或“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之辨——行为人对他人承担侵权责任条件的称谓

摘要:在侵权法上,行为人对他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条件不得被称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而仅能称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因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的称谓既不符合两大法系国家的民法学者对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条件的称谓,也违反了我国的明确规定,还混淆了行为人实施的致害行为是不是侵权行为的问题和行为人是不是应当就其实施的侵权行为对他人承担侵权责任的问题,容易导致法学研究思维的混乱。
119-133
政治与法律杂志域外视野

西方国家行政性ADR的经验及其借鉴

摘要:行政性ADR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准行政机关所设或附设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包括行政调解、行政申诉、行政裁决等基本形式。行政性ADR在功能和程序上具有诸多优势,无论在解决纠纷的效率和成本上,程序的规范性与灵活性上,还是在对纠纷双方友好关系的恢复和维持上,乃至在纠纷解决协议的权威性和履行上,都是诉讼判决难以达到的。其蕴含着实质正义和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理念不仅契合中国人传统的心理取向,而且正为全球性的司法改革和法制现代化所推崇,成为现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西方各主要国家,行政性ADR不仅有理论上的肯认、观念上的基础、实践中的认同,而且还有制度上的支撑。其在行政法中的贯彻与适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充分表明了行政调解方式在行政纠纷解决中适用的普遍性、广泛性,其经验对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134-140

美国医药专利诉讼中“反向支付”的反垄断规制及其启示

摘要:反向支付是美国医药专利诉讼中的一种常见行为,是美国《药品价格竞争和专利期修正法》的特殊产物。其由于阻碍了仿制药参与医药市场竞争,受到美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关注。反向支付约定的进入日期、支付形式以及是否以结束诉讼为目的,会导致不同的竞争效果。美国的反托拉斯判例,对反向支付适用了本身违法、专利排他权测试方法、合理原则。考虑到医药专利的创新性和专利诉讼的复杂性,合理原则才是最合适的规制原则,而“专利排他权测试方法”只是合理原则分析的一部分。专利背景不能为反向支付提供反托拉斯豁免,适当的反向支付能对创新和竞争都起到激励作用,而公众偏好、政府政策偏向也会影响反托拉斯的执法。’
141-149
政治与法律杂志实务研究

检察机关贯彻实施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若干思考

摘要: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检察工作意义重大,具体包括完善刑事司法制度、彰显人权保降理念、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拓展检察机关的社会管理职能。检察机关要围绕执法理念、工作机制、执法能力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转变更新执法理念、完善配套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执法能力、加强配套保障措施,确保新刑诉法全面正确实施。
150-155

论远程诉讼——以能动司法为视角

摘要:远程诉讼是一种新兴的诉讼方式,实现了方便快捷、低耗高效及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诉讼价值。远程诉讼是司法机关把握时代气息和特点,积极发挥司法能动性的产物。但由于受现有立法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远程诉讼也暴露出低法律保障、低程序保障、低物质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远程诉讼的正当适用也需要能动司法予以保障,通过相应司法解释明确其适用范围、确立适用规则;通过司法行为的能动以及提高技术、设备和法官自身素盾等来确保远程诉讼适用的程序保障和安全保障。
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