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导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医药导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 43-1446/R 国内刊号
  • 1672-951X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医药导报是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医药导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实验、中药、临床、综述、规律、理论、医案、医史、教育、翻译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医药导报杂志海外中医
管窥美国中医教育与中医师在美执业——采访美国纽约中医学院院长陈业孟1-3

摘要:本访谈采访对象系纽约中医学院院长陈业孟博士。该访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美国纽约中医学院的中医教育,包括学校成立的背景,教学特色,师资配备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二部分就准备赴美的中医师在美国执业应当注意的多方面问题展开了讨论,重点探讨了执业相关法律问题。

精准针灸钩玄提要——巩昌镇与李灿辉对话录(一)4-8

摘要:记录李灿辉在美国中医学院博士班授课期间与巩昌镇就精准针灸进行的系列对话。李灿辉认为《黄帝内经》中针灸包含了精准的思想和技术,应探索符合针灸自身临床实践规律的精准化模式,结合现代医学提高治疗精准度和重复性。奚永江的经典针灸、黄玉声的神经解剖针灸、董福慧的中医微创技术,明显提高了针灸精准化和疗效。筋膜是针灸对多种疾病的治疗部位,是针灸治疗迈向精准化的一个突破口。全身各部位皮神经出口(穿出点)及其体表分布规律为临床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依据。皮神经出口与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病理机制密切相关,与经典穴位在位置上有70%~80%的吻合,是精准针灸临床诊断和治疗优先考虑的靶标。红外热成像为疼痛临床评估提供了新的科学的可视工具,将显示的体表局部温度变化融入中医思维,有利于临床诊断和辨证。

中医药导报杂志理论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名病位源流探析9-12

摘要:通过深入中医典籍,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病名、病位进行探源溯流,分类整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古代名称有瘫风、偏枯、拘挛、挛急等,现代名称“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为简便起见,可简称为“中风痉挛”。中风痉挛的病位在于筋、肝以及肝之经、阳明经、机关等,以筋与肝为主。

《千金方》养胎防病思想研究13-15

摘要:通过整理《千金方》卷二养胎的相关文献记载,对其养胎防病思想进行分析及探讨,可归纳为5个方面:胎教方法、饮食禁忌、逐月养胎、药疗安胎、临月易产。孙思邈对养胎防病的见解全面而独特,对后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千金要方》中的胸痹辨治分析16-18

摘要:《千金要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通过分析书中对胸痹的论治,认为其宗仲景之遗法,在病因病机,遣方用药方面多有继承,并在仲景学术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脏腑辨证以心、肺、脾胃、肝、肾为主论治胸痹,对临证辨治产生深远的影响;孙思邈在对胸痹内治法创新的同时,开创了熨法、针灸等外治法治疗胸痹,启迪后世。

明清时期社会因素对中医时间医学发展的影响19-22

摘要:明清时期社会方面发生了许多变革,对中医时间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挖掘明清时期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发展变动,发现无论是政治的变革、战争的弥漫,还是经济重心的转移与发展、思想的碰撞与交融等,都从不同方面对时间医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使得中医时间医学在针灸、医药理论及临床实践许多方面都有了更全面深入的发展。

中医药导报杂志文化
基于《中医药法》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对策研究23-26

摘要:通过分析《中医药法》对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意义,探讨《中医药法》实施可以帮助中医药文化传播解决的相关问题,并在《中医药法》视角下提出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对策,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导报杂志默认
《中医药导报》特约编委单位及特约编委名单26-26

中医药导报杂志文化
中医学与篆刻学历史文化源流特点比较27-30

摘要: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医学以及篆刻学的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进行比较。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起源于实用而有先后、经方与汉印的共同命运、学术与艺术的不同命运、儒医与文人刻印现象、流派纷呈与百家争鸣、对外传播与捆绑宣传。中医学与篆刻学虽为两门不同学科,但同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捆绑宣传,有利于中医药学的国内外传播。

中医药导报杂志规律
清代医家治疗温病的三焦用药特点探研31-33

摘要:目的:探究清代温病医案三焦用药特点。方法:收集清代治温医案,并按照入选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建立温热、湿热类医案三焦证候药物数据库,统计各类药物的频数,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讨清代医家在各类、各阶段温病证候治疗中所体现的用药特点和规律。结果:温热类上焦用药频数最多,湿热类中焦医案及药物频数较多,但三焦兼顾。结论:清代医家治疗温病用药注重三焦脏腑功能和气机通畅,温热类主要在肺,湿热类主要在脾胃。

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用药规律分析34-37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用药特点及药对配伍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1997—2017年间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相关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所用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收入基本处方45首,涉及中药132种,用药累计频次为542次;频次≥10的高频药物有红花、威灵仙、草乌、川乌、独活、没药等17种,多为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较多的药性为温、平、热,药味为辛、苦、甘,药物归经为肝、肾、脾、心,高频药对组合为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温里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止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间的配伍。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对组合以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为主。

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选穴规律38-42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选穴规律。方法:对近15年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梳理,采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选穴及配伍规律。结果:统计35篇文献组方62组,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治疗UC的RCT文献呈逐年增多趋势;治疗方法主要是穴位埋线配合中西药、灌肠;腧穴使用频次依次为足三里、天枢、大肠俞;选取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和膀胱经居多;证型以脾胃气虚、脾肾阳虚和血瘀肠结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好的是足三里-中脘-天枢;聚类分析出4个聚类群,从中总结出穴位埋线治疗UC的常用腧穴组合规律。结论:穴位埋线治疗UC时多以调理肠腑为基本治法,同时辨证配伍及随症选穴。

中医药导报杂志中药
复方金银花颗粒UPLC指纹图谱研究及3种成分含量测定43-48

摘要:目的:建立复方金银花颗粒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3种主要成分含量,为复方金银花颗粒质量控制提供部分参考。方法:采用AcquityUPLCBEHC18柱(2.1mm×100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建立了复方金银花颗粒专属性的U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6个共有峰并测定了其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3种成分含量,15批复方金银花颗粒制剂相似度均大于0.97;聚类分析可将15批产品分为2类;绿原酸、栀子苷和黄芩苷分别在18~180、10~100、21~21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7.95%~99.26%。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复方金银花颗粒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中医药导报杂志访谈
国医大师包金山——蒙医正骨术的特色优势48-48

摘要:【受访专家】包金山,国医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医药蒙医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医正骨医院副院长,现受聘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他救治的患者数量,一次达到过几千人。他救治的患者年龄,上至九十八,下到刚出生。他使用独到的包氏蒙医正骨治疗技术,产生了非凡疗效。扫描二维码,点击视频,领略国医大师包金山的大医风采。本视频由《中医药导报》杂志社、中医在线联合出品。

中医药导报杂志中药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与12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考察49-52

摘要:目的:考察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与临床常用的12种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将12种注射液与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按比例混合,分别在0、1、2、3、6h5个时间点观察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与12种注射液分别配伍后的溶液外观变化,测定pH值;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0、1、3、6h分别测定配伍后理化性质未发生明显改变的混合液中的青藤碱含量。结果:双氯芬酸钠注射液与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配伍后产生白色沉淀,无法测定pH值及青藤碱含量;其余11种注射液与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配伍后性状、pH值及青藤碱含量在6h内均保持稳定。结论:除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外,其余11种注射液与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混合后的溶液均在6h内比较稳定。

ICP-MS测定布渣叶无机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53-55

摘要:目的:研究布渣叶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10批布渣叶样品中28个无机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因子,得出布渣叶的特征元素为56Fe、57Fe、Ti、Be、Ba、Ga;聚类分析将10批布渣叶样品聚为3大类,无机元素在不同布渣叶样品中存在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布渣叶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是分析布渣叶中无机元素含量的有效方法。

七子白美白成分筛选及提取工艺研究56-58

摘要:目的:比较七子白不同提取方法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法进行提取,再作用于酪氨酸酶,筛选出对酪氨酸酶抑制率高的提取物所采用的提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最终得率的影响。结果:七子白水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最高。在影响因素中,影响水平依次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优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提取3次、提取2h。结论:七子白水提取物具有较强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可以作为天然的美白化妆品添加剂。

中药机器煎煮过程中加水量的研究59-62

摘要:目的:探索中药机器煎煮过程中加水量的衡量方法。方法:通过实验测得饮片吸水率,函数线性分析得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以公式的形式呈现出加水量的多少,通过后期实践得到有效数据。结论:加水量这一不定因素,可以通过实验数据使其成为可定性因素,为完善中药机器煎煮质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