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导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医药导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 43-1446/R 国内刊号
  • 1672-951X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医药导报是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医药导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实验、中药、临床、综述、规律、理论、医案、医史、教育、翻译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医本科教育的比较研究——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为例1-4

摘要:目的:比较中国和澳大利亚中医本科教育的异同。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定性访谈,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为例,从生源、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临床实习4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澳大利亚中医本科专业忽视了对学生汉语和中医文化的教育,目前中医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不足,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国内中医临床教育西化,对学生英语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结论:中澳两国应加强中医药教育的合作,建立更多中医孔子学院,互派交换生,以期促进两国中医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国家药监局:4周岁及以下儿童禁用双黄连注射剂4-4

摘要: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药监局11日关于修订双黄连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在【禁忌】项中明确说明,4周岁及以下儿童、孕妇禁用。在公布的《双黄连注射剂说明书修订要求》中,【禁忌】项包括:1.对本品或黄芩、金银花、连翘制剂及成份中所列辅料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2.4周岁及以下儿童、孕妇禁用。

现代与传统的整合:反映点针灸学的崛起5-14

摘要:通过访谈金观源教授,明确了反映点的概念,反映点揽括了所有针灸刺激部位(穴位)的特征,可以用于"收编"(解释与归纳)在传统针灸与现代针灸中应用的所有新、老穴位、有效点或刺激点(包括西方近年来流行的干针采用的激痛点);介绍了针灸反射区的来源及发展,阐述了经典针灸学、现代针灸学的关系。

中医药导报杂志科研报告
益智仁盐炙品缩泉丸对肾阳虚模型小鼠血清Bun、Crea等组分及肾脏形态的影响15-18

摘要:目的:考察盐炙益智仁配方缩泉丸对肾阳虚小鼠血清Bun、Crea、K+、Na+、Cl-及肾脏形态的影响,探讨缩泉丸中益智仁不同炮制方法对模型小鼠疗效的影响。方法:分别以生品益智仁和盐炙益智仁配方制备缩泉丸。取昆明种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益智仁缩泉丸组、盐益智仁缩泉丸组,每组15只;空白组给予纯水,模型组给予腺嘌呤;两个缩泉丸药物组在给予腺嘌呤的同时分别给予生益智仁缩泉丸和盐益智仁缩泉丸,最后一次给药/给水1 h后于小鼠眼眶静脉取血,测其血清中Bun、Crea、K+、Na+、Cl-的含量;将小鼠处死,取其肾脏制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组织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Bun、Crea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肾脏生理学形态有损伤;盐益智仁缩泉丸组能显著降低肾阳虚模型小鼠血清Bun、Crea的含量,同时对模型小鼠肾脏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生益智仁缩泉丸组小鼠血清Bun、Cre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益智仁缩泉丸组对模型小鼠肾脏损伤的修复程度低于盐炙组。结论:根据"盐炙入肾"这一传统中医药炮制理论,使用盐炙品益智仁而非生品配方缩泉丸具有科学性和正确性,提示在生产/制备缩泉丸时切不可使用益智仁生品替代盐炙品,以确保其治疗作用。

针刀干预对PD大鼠纹状体DA、HVA、DOPAC的影响19-2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PD大鼠行为学及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太阳";针刀组松解C1、C2横突后结节处。采用APO诱导的旋转实验观察行为学变化,HE染色法观察中脑黑质形态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纹状体DA、HVA、DOPAC含量。结果:电针组和针刀组干预后转圈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电针组和针刀组转圈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DA、HVA、DOPAC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针刀组DA、HVA、DOPAC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针刀可减轻PD大鼠的行为学症状,调节脑神经递质DA、HVA、DOPAC含量。

止咳定喘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表达的影响23-27

摘要:目的:探讨止咳定喘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止咳定喘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建立CVA大鼠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止咳定喘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7、3.4、6.8 g/kg的止咳定喘汤。比较对照组与模型组一般生理指标,比较对照组、模型组、止咳定喘汤低、中、高剂量组肺表面活性蛋白表达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水平。结果:对照组、模型组用药前后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与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模型组、止咳定喘汤低、中、高剂量组SP-A与SP-B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止咳定喘汤低、中、高剂量组SP-A与SP-B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止咳定喘汤中剂量组增加幅度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咳定喘汤低、中、高剂量组用药1、3、5 d后,血清SOD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MDA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组SOD与MDA水平均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均明显升高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咳定喘汤可明显增加CVA模型大鼠表面活性蛋白表达,避免肺泡塌陷,促进肺组织修复,维持肺脏正常功能。

中医药导报杂志学术探讨
中医的科学性与现代化发展之分析28-31

摘要:探讨了中医的科学性与现代化发展之关联,认为系统整体性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认为中医学必须不断创新,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保持传统中医的诊疗特色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创新发展,是中医现代化发展的科学方向。

从《黄帝内经》谈喘病辨证辨治32-34

摘要:《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出了喘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其证候特点,成为后世对喘病辨治的理论依据。喘病病因涉及外因、内因、不内外因3种,病位多在肺、肾、肝、心、大肠诸脏腑,六经辨证多在足三阴、足三阳经,病性有虚实之分。

从脾胃论治脊髓损伤34-36

摘要:从脾胃与脊柱脊髓相关性、脊髓损伤后脾胃虚弱的病机特点、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主身之肌肉等方面,结合临证实践经验,探讨从脾胃诊治脊髓损伤,运用补益脾胃法治疗脊髓损伤。

中医药导报杂志调查报告
北京市报纸中医药传播的现状分析——基于慧科新闻数据库新闻检索结果37-41

摘要:目的:通过从慧科新闻数据库检索到的2,209,869篇中医药及其相关新闻报道量数据,描述并且分析北京市中医药在报纸上的传播现状。为北京市今后利用报纸对中医药的传播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中医"或"中药"或"养生"或"针灸"或"食疗"的检索式,对慧科新闻数据库检索到的17年间2,209,869篇中医药及其相关新闻报道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北京市中医药及其相关新闻报道量为376,409篇,占比约为17.03%,年平均报道量为22,142篇,负面报道量为101,954篇,均位于全国第一。但是其报道量的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却在4个直辖市中处于落后状态。结论:北京市报纸中医药及相关新闻报道量大,负面报道量高;但是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较低。今后北京市报纸报道的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有待加强。

社区居民药膳食疗认知度调查研究——以北京市市区为例42-45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药膳、食疗的认识及食用药膳情况,为更好地规范相关药膳、食疗产业提供支持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社区居民进行药膳、食疗相关内容认知度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食疗药膳养生保健功能认可度高,但药膳、食疗相关知识欠缺,特别是药膳制作、药食同源物品及是否加入有毒中药等方面。结论:社区居民对药膳食疗保健有较好的市场需求,但药膳食疗相关知识,特别是与药膳密切相关的知识仍处于缺乏科学教育阶段,相关机构团体应大力开展社区药膳食疗知识宣传活动,并引导药膳服务产业走上正轨。

中医药导报杂志中药与方剂研究
基于主成分与止咳祛痰功效比较研究平贝母、伊贝母和川贝母46-49

摘要:目的:比较平贝母、伊贝母和川贝母的主成分和止咳祛痰功效的差异,并建立同时测定西贝母碱、贝母素乙、贝母素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Hypersil Sino Chrom ODS-BP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03%二乙胺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为25℃,流速为1.0 m L/min,漂移管温度为105℃,载气流速为2.0 L/min;采用小鼠氨水引咳及酚红祛痰实验,比较3种贝母止咳祛痰作用的差异。结果:西贝母碱、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分别在0.440-4.400μg(r=0.999,8),0.264~2.640μg(r=0.999,2),0.442~4.420μg(r=0.999,8)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0%、98.26%和99.99%。川贝母与平贝母中可同时检出西贝母碱、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含量分别为0.169,5、0.062,3、0.124,9 mg/g,0.049,3、0.031,6、0.025,9 mg/g,而伊贝母只能检出西贝母碱、贝母素甲,含量为0.401,8、0.083,4 mg/g;平贝母、伊贝母及川贝母的醇提物止咳祛痰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评价3种贝母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检测比较,3种贝母生物碱类主成分在其数和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主要药效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尖尾风的质量标准研究50-53

摘要:目的:建立与完善尖尾风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毛蕊花糖苷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并对10批药材进行了测定。结果:10批药材在与毛蕊花糖苷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示出相同颜色的薄层色谱斑点;毛蕊花糖苷含量测定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试验中RSD〈3%,尖尾风10个批次药材毛蕊花糖苷含量在0.797-43.279 mg·g-1,按干燥品计算,拟定毛蕊花糖苷含量限度不得少于0.5 m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尖尾风药材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为其质量标准的进一步研究与提高提供了实验基础。

浅谈地连丸的用药及配伍特点54-56

摘要:阐述了中医对消渴的认识及药物配伍,总结了地连丸方中药物治疗消渴的研究,认为本方针对中消胃火过盛耗伤津液的病机而选药组方,其中黄连与生地黄的配伍更是临床治疗消渴之常用组合,故对本方用药及配伍规律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心脑通络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学指标及IL-6与TNF-α影响的研究57-59

摘要:目的:探讨心脑通络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学指标及IL-6与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5组:血脂康对照组(称为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称为高剂量组)8只、模型组8只和心脑通络液低剂量组(称为低剂量组)8只;除假手术组以外,其他4组使用球囊的受损方法结合高脂饲料的喂养方法来制作大鼠AS的模型;观察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情况、血浆黏度、红细胞的变形、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内TNF-α、IL-6水平及红细胞的变形、聚集指数均显著上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下降效果更佳,与对照组、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上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通络液可通过抑制血清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水平来延缓AS的形成。

HPLC法测定人工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60-61

摘要:目的:建立人工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人工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色谱柱:Acclaim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二氯甲烷-1%冰醋酸(60∶35∶2);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449 nm;柱温:30℃。结果:胆红素的回归方程为y=0.761,2x-5.246,1,R2=0.999,9,表明胆红素在15.68~783.6μg/m 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54%,RSD%为1.09%。结论:该含量检测方法灵敏、准确,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人工牛黄的质量控制。

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分析及相关药物管理方法的改进62-65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发生的不良反应并探讨相关药物管理的改进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因临床使用中药制剂而引发不良反应的194例病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方式、发生时间等,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60岁的老年患者及〈15岁的青少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0.2%和30.4%。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前5位的中药制剂为红花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33.5%)和静脉推注(37.6%)是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方式。79.9%的患者在用药1 h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器官是皮肤,占所有病例的50%。不良反应发生后,患者经相应处理,治愈率为79.4%,好转率为20.6%。结论: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临床在使用中药制剂时,需加强规范操作,提高管理和监控力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医药导报杂志体质研究
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66-68

摘要:目的:探讨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的血脂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开展老年人血脂异常中医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中山市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及血脂结果。结果:纳入分析的社区老年人1302例,其中血脂异常930例(占71.4%)。单因素分析中提示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和湿热质与血脂异常相关(P〈0.05),而气虚质和特禀质与血脂正常相关(P〈0.01)。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中医体质对血脂的影响,结果提示:气虚质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OR=0.386,95%CI(0.242,0.615),P〈0.001],血瘀质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8.485,95%CI(3.379,21.308),P〈0.001]。结论:中医体质类型与本地区老年人血脂异常存在一定相关性,在社区广大老年人群中开展血脂异常的中医药防治,中医体质学说比中医辨证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