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导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医药导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 43-1446/R 国内刊号
  • 1672-951X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医药导报是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医药导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实验、中药、临床、综述、规律、理论、医案、医史、教育、翻译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医药导报杂志海外中医
中医学国际化生存的优劣势分析及战略思考1-6

摘要:从中医学的优劣势入手,对中医学在国际上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剖析。中医疗效已被广泛接受认可,整体医学的复兴、自然医学的热捧,以及东方哲学的人性体贴更是给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受到疗效评判差异、中西医学哲学思想鸿沟、本土医学冲击等的影响,导致其发展传播面临一定的困难。提出要发挥中医优势,避免劣势,提高中医疗效,通过做好中医学的包装、强化组织管理等形式方法,铿锵有力地推动中医走向全世界。

中医药导报杂志学术探讨
杜思敬及《针经摘英集》的针法学术特色6-8

摘要:探讨杜思敬及《针经摘英集》的针法学术特色,其重视针法,尤重于毫针刺法,略于灸法;强调针效反应,认为得气是针刺有效的关键;认为针刺同时配合病灶刺激以“透气”则增效;秉承《内经》呼吸补泻手法和强调针灸亦需要辨证施治。杜氏虽非临床医家,但其以文人的角度总结收集医方;研读《针经摘英集》不仅可以学习针刺治病之法,并可跳出医者之角色,从其他角度体会针法之理。

《本草纲目》对妇科带下病的辨治8-10

摘要:以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为主线,参考《奇经八脉考》,围绕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分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3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李氏对妇科带下病的辨治经验,将书中有关妇科带下病的相关认识进行归纳汇总,供同道参考,以便作更系统、深入的研究。

《外科切要》纵览11-13

摘要:《外科切要》是明清时期三峡库区名医王文选传世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序言、痈疽证治歌诀、痈疽各部图、外科便读、外科金口诀和外科药方五部分。书中以歌诀形式描述了外科疾病300余种,形象地概括了疾病的症状、辨证要点,提出了治法方药。全书记载了外科常用药方182首,对当时中医外科证治经验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

中医药导报杂志科研报告
参榆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修复的影响13-15

摘要:目的:观察参榆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榆灌肠方组和SASP组,给药10 d后处死,取结肠组织,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变化,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7、TGF-β水平。结果:参榆灌肠方组大鼠体质量增加优于模型组(P〈0.05),结肠大体形态和病理组织学明显优于模型组;参榆灌肠方组大鼠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TGF-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榆灌肠方灌肠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道炎症反应,修复结肠黏膜。

蒙药蓝刺头对去卵巢大鼠离体骨骨密度及骨最大变形挠度的影响16-19

摘要:目的:研究蒙药蓝刺头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骨最大变形挠度的影响。方法:将8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12只,分别为蒙药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骨疏康组、假手术组、己烯雌酚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饲养90 d后灌胃90 d,检测离体骨骨密度及骨最大变形挠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己烯雌酚组、骨疏康组、蒙药蓝刺头3个剂量组大鼠离体股骨检测部位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1);蒙药蓝刺头3个剂量组、骨疏康组、己烯雌酚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做手术组(P〈0.05);己烯雌酚组、骨疏康组、蒙药蓝刺头3个剂量组大鼠骨密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其他6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大鼠左侧股骨变形挠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其中未给药干预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降低显著(P〈0.01)。给药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骨疏康组、蒙药蓝刺头3个剂量组、己烯雌酚组实验大鼠左侧股骨的最大变形挠度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蒙药蓝刺头可提高去卵巢大鼠骨最大变形挠度及离体骨骨密度,提高骨抵御外力冲击的能力,改善骨质量。

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yD88及NF-κB表达的影响19-22

摘要:目的:观察青藤碱(S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y D88/NF-κB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进行单核细胞的分离培养,并与健康志愿者做对照。分为健康对照组、RA对照组、RA+LPS组,SN低剂量组,SN高剂量组及TAK-242组进行观察。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TLR4、My D88及NF-κB 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RA对照组TLR4、My D88及NF-κB 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LPS组均明显高于RA对照组(P〈0.01);SN低剂量组、SN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RA+LPS组(P〈0.01),且SN不同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N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单核细胞TLR4、My D88及NF-κBm RNA及蛋白的表达,其对RA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中医药导报杂志肿瘤专题
黄芪解毒汤含药血清对乳腺癌细胞MCF-7中SHH、PTCH1、SMO、GLI1基因及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23-28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解毒汤体外干预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SHH、PTCH1、SMO及GLI1基因和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分为黄芪解毒汤血清组、阿霉素血清组、参一胶囊血清组、生理盐水血清组。常规培养细胞。分别以20%浓度不同含药血清干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HH、PTCH1、SMO及GLI1基因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CyclinD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血清组比较,含药血清组SHH、PTCH1、SMO及GLI1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阿霉素血清组抑制率最强(P〈0.01);黄芪解毒汤血清组与参一胶囊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药血清组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霉素血清组CyclinD1蛋白表达抑制率最强(P〈0.01),黄芪解毒汤血清组与参一胶囊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解毒汤可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显著降低SHH、PTCH1、SMO及GLI1基因和CyclinD1蛋白表达。

李航森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用药规律探索29-31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用药频次及规律。方法:收集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处方1200张,构建方剂库,统计分析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中药131种,其中清热、养阴、化痰、健脾、散结等几类药物多用;在高频药物的性味分析中,苦、甘、微寒、平类药物多用。结论:清热、化痰止咳、养阴、健脾等治法对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有较好疗效,能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参考。

抑木扶土法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32-34

摘要:目的:探讨抑木扶土法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均予GP方案治疗,治疗组再予抑木扶土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力状况(KPS)、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产生不同程度毒副反应,以损害患者WBC、N、PLT、HB、ALT、BUN、Cr为主;治疗后治疗组患者WBC、N、PLT、HB、ALT各指标损害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木扶土法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

扶脾养胃方治疗晚期胃癌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35-37

摘要:目的:观察扶脾养胃方治疗晚期胃癌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改良DCF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扶脾养胃方加减口服,化疗两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胃痛、纳少、嗳气、黄疸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疲乏、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丧失、便秘及整体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脾养胃方配合改良DCF方案化疗可有效缓解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诸症,提高生存质量。

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37-40

摘要:从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综述,其辨证当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补益是其基本治则,并从中医的中药、情志、艾灸及其他疗法方面总结了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现状。

中医药导报杂志中药制剂与药理研究
苏格木勒-3汤中白豆蔻-白苣胜挥发油部位体外GC-MS分析41-42

摘要:目的:建立苏格木勒-3汤中白豆蔻-白苣胜挥发油部位体外GC-MS图谱,分析其体外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苏格木勒-3汤中白豆蔻-白苣胜挥发油部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从白豆蔻-白苣胜挥发油各色谱峰中共鉴定出59个种化学成分,其中“表观丰度”最大的为10号峰桉油精(73.73%),2、5号α-蒎烯(2.30%、9.96%)、23号α-松油醇(6.46%)、4号峰α-水芹烯(1.00%)、6号峰α-月桂烯(0.82%)、12号峰γ-萜品烯(0.81%)、15号峰β-芳樟醇(0.72%)7个成分为白豆蔻-白苣胜挥发油中主要特征性成分。结论:苏格木勒-3汤中白豆蔻-白苣胜挥发油部位是主要药效组分,且分析得到的成分均为本方有效物质基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本方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均匀试验法优选玄参总环烯醚萜苷提取工艺43-46

摘要:目的:研究玄参中以哈帕俄苷、桃叶珊瑚苷、哈帕苷为代表的总环烯醚萜苷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含量,以玄参总环烯醚萜苷(STI)提取率为指标先通过单因素筛选对STI影响较大的因素,再进行均匀试验,确定最优工艺。结果:结合实际情况,STI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85℃,溶剂量1∶14,提取次数2次,第1次8倍量,第2次6倍量,每次1 h,STI提取率为1.88%。结论:此工艺基本可行,可为工业大生产提供参考。

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药血清抑菌活性研究47-49

摘要:目的:研究吴茱萸生物碱含药血清的抗菌活性。方法:以Dimonsil C18(2)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水-甲醇-乙腈(42∶20∶38)为流动相,流速为1 m L/min,在波长为240 nm时,用HPLC法对血清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进行定量;并用比浊法测定吴茱萸生物碱含药血清对8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吴茱萸生物碱含药血清对伤寒杆菌(MICEV为0.4329μg/m L,MICRU为0.3784μg/m L)、甲型副甲伤寒杆菌(MICEV为1.0824μg/m L,MICRU为0.9465μg/m L)、痢疾志贺菌(MICEV为2.1645μg/m L,MICRU为1.8921μg/m L)和福氏痢疾杆菌有抑菌(MICEV为1.0824μg/m L,MICRU为0.9465μg/m L)作用。结论:吴茱萸生物碱含药血清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薏苡仁油交联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50-53

摘要:目的:优选薏苡仁油交联环糊精包合物(CSO-CDP)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均质法,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方法优化薏苡仁油交联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镜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薏苡仁油(CSO)与CDP投料比为1∶10,包合温度25℃,溶解薏苡仁油的溶剂量为1.92%,在此条件下的包封率为72.76%。扫描电镜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均表明形成了包合物,且包合物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薏苡仁油交联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有显著提高,且重复性良好。

气血宁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54-57

摘要:目的:建立气血宁口服液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ilent HC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05%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随时间依时间变化设定,依次为313、258、250、277、230、321、255、35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时间90 min。结果:确定了15个共有峰,12批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3以上,指认了芍药苷、阿魏酸2个特征峰,并对其余各共有峰进行了药材归属鉴定。结论:该方法准确、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气血宁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指标。

中医药导报杂志针灸推拿
针灸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58-59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初发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接受脑卒中急性期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再接受12周的随访,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者Barthel指数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时,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治疗后、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抑郁分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