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医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Acta Chinese Medicine

  • 41-1411/R 国内刊号
  • 1674-8999 国际刊号
  • 1.7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医学报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医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肺炎中医防治研究、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实验研究、方药研究、临床研究、中医文献

中医学报 201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医学报杂志本刊特稿
正确理解卫气营血辨证需要掌握几个关键词227-229

摘要:卫气营血辨证是规律性很强的辨证论治体系。其临床一般演变规律可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是由其病机的浅深层次所决定的。4个阶段的划分以临床表现出的四大证候群为依据,大证候群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小证候群,也可出现相兼证候群,最后可区分为单个证候。证候既定,即可确定治则方药。因此,卫气营血辨证是理、法、方、药俱全的辨治体系。要正确理解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需要掌握规律、阶段、证候群、辨治体系这几个关键词的内在含义。

小儿推拿五指配属五脏的理论依据230-233

摘要:在临床小儿推拿治疗中,通过推五指(即五经: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及肾经)治疗相应的五脏疾病,疗效显著。综观古代相术、五行特性、八卦分区、经络循行、生物全息理论,都能一定程度上阐释五指配属五脏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都反映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上。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②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人体与自然界协调、统一、密不可分,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与自然界的协调性"通过推拿五指,经过经络气血的作用,就能相应地调节五脏的功能,使其所属的各有关脏腑气血流畅,人体机能得以恢复和增强。

中医学报杂志论著
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释义方法与特点研究234-237

摘要:余云岫所著《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内容丰富、考释词义严谨。其释义方法为解释一个医词时,不仅要查阅医书,还要参考其他类别的典籍及旧注。查阅同一个医词在不同古籍中的记载,使不同典籍中针对同一医词的训释互见,发现异同,辅助互证。旧注可以帮助后人理解词义,对有疑义的词义,旧注虽未得出最终结论,但可提供大量参考材料,供后人考证时使用。医学词汇在流传过程中不免产生误用、歧义,造成混讹,使词的本义不明。余云岫追本溯源,离析辨别词义,使相混用的医词词义明晰。有些疾病证候名涉医的义项并不是该词的本义,而是从本义推出的引申义。余云岫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阐释医词词义时,力求找到与该医词对应的西医病名。结合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说明病名,加之余云岫从医的经验,指明这些中国早期古籍中的病证名在中国医学典籍与西方医学中的所指,有利于近现代人理解古代医词所指的病证名。

《温病条辨》苦辛法治疗湿热类温病浅析238-241

摘要:吴鞠通《温病条辨》苦辛配伍法为治疗湿热类温病确立了一大法则。邪在上焦,以轻苦微辛法清泻热邪、轻开肺气,以三仁汤、银翘马勃散、宣痹汤治之。邪在中焦,多用苦辛寒法泻热燥湿、调畅气机,以黄芩滑石汤治之;苦辛温法燥湿温中、宣开中焦,加减正气散、加减小柴胡汤治之;苦辛通法通络开窍、清热利湿,以宣痹汤、新制橘皮竹茹汤治之;苦辛淡法清热宣气、淡渗利湿。邪在下焦,多用苦辛淡法宣湿清热、淡渗利湿,以宣清导浊汤、茵陈白芷汤治之;苦辛温法温阳散寒、下气除满,以术附汤、温脾汤治之;苦辛寒法辛开苦降、调气行血,以加减泻心汤治之。湿热在上、中焦多用轻苦微辛法,湿热在中、下焦或弥漫三焦均可用苦辛淡法分消上下,以杏仁石膏汤治之。

试论井穴补泻242-244

摘要:井穴皆位于四肢之末端,为经脉之根,脉气所发之处,亦为五腧穴之首。井穴的补泻效应建立在针刺疗法补泻效应的基础之上。井穴上可以运用的补泻手法有迎随补泻法、呼吸补泻法、放血法、艾灸法、开阖法、开周法、指按法等。一般病证,补虚时多采用轻刺激,泻实时多采用重刺激,由于井穴的特殊性,手法上宜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井穴位于手足指(趾)末端,皮肉浅薄,感觉异常敏锐,提插、捻转、烧山火、透天凉等复杂补泻针刺手法不适用于井穴。

浅析《金匮要略》特殊用水245-247

摘要:张仲景对煎药用水十分考究,他在《金匮要略》中精妙选择煎药用水,使药效发挥到最大:泉水具有清凉甘润之性,能清心润肺、引热下行、通利小便,主要用于治疗百合病;井花水性趋下,有助于滋阴潜阳、通窍解热,主要用于治疗阳热炽盛、血热上升所引起的中风偏瘫、癫痫、小儿惊风等病证;东流水具有顺流之性,能引药下行,治疗下焦的病证;甘澜水味甘温而性柔,用甘澜水煎煮药物,可不助水邪,主要用于治疗水饮上逆等病证;浆水具有清凉解毒、清热除湿、助消化、和胃气的功效,主要用于痈肿、呕吐等病证;苦酒可行药势于肌腠,具有和营卫、散水湿以及增加乌梅酸苦之性的功效,可安蛔止痛,治疗黄汗等病证。

浅析《伤寒论》之“泻心汤”与“心下痞”248-251

摘要:《伤寒论》所称"心下痞"即患者自觉心下痞满不舒,按之濡或硬,无疼痛症状。痞证之根本病机为中焦气机壅滞,脾胃升降失和。《伤寒论》中关于心下痞的"泻心汤"有五种,分别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附子泻心汤。五方均主治痞证,然各方所治主证之病机有所差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生姜泻心汤主治太阳少阳并病之胃虚不化水热痞;甘草泻心汤主治少阳阳明并病之胃虚痞;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寒郁化热,热邪壅聚之热痞;附子泻心汤主治热痞兼阳虚之证。五证虽均以痞为患,但病机不同,立法处方也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施治。

仲景黄疸证治探要252-254

摘要:黄疸的直接病因乃是湿邪、热邪、湿热或寒湿之邪侵袭,伤及血分,致血分出现"血气流溢",以致胆汁外泄,脾色外现,出现黄疸。湿邪为贯穿黄疸的主线,热为黄疸发病的关键,瘀为黄疸发病的要着。寒、虚、兼表证为黄疸发病的变证,寒没有附方,虚用小建中汤、猪膏发煎,表用桂枝加黄芪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黄疸病应早期积极治疗,若于10 d左右邪退正安,则病情好转,病当向愈,反之病情发展,治疗难痊。

薛己运用六味地黄丸规律新探255-258

摘要:钱乙最初创六味地黄丸一方,专治小儿五迟之证,后世鲜有发挥。直至明朝薛己大力赞赏推广,六味地黄丸才逐渐成为滋阴补肾的首要方剂。现在,医家主要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肾阴亏虚之证,然而六味地黄丸的功用远不止于此。薛己作为第一位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痰饮诸病及肝、脾、肺三阴经虚损的医家,临床使用六味地黄丸时,常根据患者的主证和兼证,灵活合并用药,且最常与补中益气汤等补益方合用,且根据患者的情况朝夕分补,以达到最佳疗效。治疗外科疮疡多由内疗外、攻补兼施,将六味地黄丸用于以虚损为病机的疡病。其临床运用六味地黄丸的方法,对后世的命门学说和温补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扶阳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259-262

摘要:阳气不足是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阳虚日久导致寒痰内凝,形成肿瘤扶阳固本为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早期肿瘤,邪实正虚,要攻邪扶阳,此时应用大辛大热之品开冰解冻;中期肿瘤,正气亏虚,当扶其正任邪自去;晚期肿瘤,脾肾亏虚,此时应峻补元阳,回阳救逆。同时,还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适当辅以清热解毒、化痰祛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气解郁等治法。如此,扶阳与祛邪相参,温通与消积并举,疗效方能显著。此外,近年来,扶阳导引与扶阳针灸等中医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也备受关注.

从阴阳浅谈肾性高血压263-265

摘要:阴阳者,万物对立统一之根本。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肾脏受损,精气内伤,脏腑阴阳失调,阴虚阳亢,虚阳上扰清窍。阴阳失衡为本病之根本,外邪、季节、昼夜等外界环境变化,脏腑阴损阳亢、气机不畅;因五脏生克相关,气血津液的变化以及风、火、痰、瘀等实邪均可使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而致肾性高血压。治疗上,应以调整阴阳盛衰合以去邪为主。肾性高血压以肾损为先,多脏同时受累,兼以邪气扰乱气机,故应以调节发病之始脏——肾的阴阳平衡为要,滋肝肾之阴,潜肝之阳,祛除实邪,最终达到机体之阴平阳秘。

从肾论治变应性鼻炎266-269

摘要:肾脏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为气之根,五脏阴阳之本,肾气充足、肾阳充盛,则鼻窍通利、嗅觉聪敏、呼吸顺畅。肾失温煦,纳气无权以及水液代谢功能障碍,则鼻失温养、清道壅塞、喷嚏频频、清涕量多,其关键在于肾阳亏虚。此外,足少阴肾经与鼻有着间接的经络联系,肾与变应性鼻炎在现代病理学和免疫学方面均有相关性。变应性鼻炎临床遣方用药当重视“补肾固本,益气通窍”之法.

从腹论治中风后遗症偏瘫270-273

摘要: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偏瘫作为此病后遗症中主要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偏瘫的传统治疗往往从作用于局部入手,疗效不显著。笔者提出中风后遗症偏瘫应先调脏腑、后调经脉,从腹部进行诊疗.腹部神经反射学说、脏腑经络学原理、生物全息学说、神阙布气学说都为中风后遗症偏瘫从腹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腹部脏腑集中、经脉聚集,为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聚合之地因脏腑气血亏损而造成的气虚络瘀之象,针灸推拿疗法具有独特优势。针灸可激发气血运行、调理脏腑;推拿可疏解痉挛、疏通经络以治标。因此,从腹论治偏瘫独具“内调脏腑,外络肢节”的双重调节作用,拓宽了诊疗思路,为临床提供了更具有靶向性的诊疗方法。

心病证治规律及配伍用药274-278

摘要:心系病证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脑,常用心病证治法主要有补益心气法、温补心阳法、补益心血法、滋补心阴法、滋补阴阳法、活血通脉法、通阳宽胸法、化痰安神法、镇心安神法、养心安神法、活血安神法、清心安神法、开窍醒神法、益心固脱法、清心除烦法、清心凉血法临证常配伍利水药、行气药、健脾消食药、平肝熄风药,常常能事半功倍,收效显著。

中医学报杂志述评
中医外治法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思考279-283

摘要: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有灸法(艾灸疗法、督灸疗法及艾灸联合刺血疗法)、中药贴敷疗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以及穴位埋线法「中医外治法通过局部操作和用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等优势。中医外治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外治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应用和疗效观察方面,基础研究相对薄弱;②中医外治法的理论基础有待于进一步加强;③如何结合患者病情及证型选择合适的外治方法尚无统一规范和标准二故今后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加强外治法相关的基础研究;加强外治法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加强外治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循证医学研究。

脾虚是大肠癌细胞自噬和能量代谢异常的关键病机284-288

摘要:自噬是细胞的基本生命现象,维持着细胞内环境稳态,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微观体现脾虚则气化功能受损,细胞自噬功能异常,脾与线粒体功能相似,脾虚则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受限,能量代谢障碍,促使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为肿瘤提供快速增殖的条件大肠癌细胞在缺氧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促使自噬体相关蛋白表达上调,自噬活性增强,通过对能量代谢相关物质或通路的调控进而影响细胞能量代谢,促使肿瘤发展和转移:自噬可诱导放化疗抵抗,引起大肠癌耐药通过健脾益气可调控大肠癌细胞自噬和能量代谢异常.

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评述289-293

摘要: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肿块期或脓肿形成之前,内服中药可促进肿块及脓肿消散,配合中药外敷则相得益彰。若患者失治误治,病情迁延至脓肿期或即将破溃,采用中医清创术配合祛腐药线引流,脓清后垫棉绑缚。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贯穿本病治疗的各个方面,对于皮瓣内卷、肤色瘀黑、水肿增厚、创面苍白的"阴性皮瓣",则不宜急于收口,治疗应刮除水肿肉芽及坏死皮缘,使其成为创面红活、血色鲜红的"阳性皮瓣"后,方可收口。对于瘘管期患者,虽然中医手术扩创配合术后换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但内服中药可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对于抵触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疏肝、健脾、补肾分期辨证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本病,可基本摒弃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虽然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一定优势,但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突破:①个体化诊治与规范化诊治相结合,优化外治方法,改进术式,兼顾美容效果;②明确并统一中医外治法的诊疗操作规范;③改进研究方法,例如建立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数据库;④拓展研究范围,关注中医疗法对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作用等。希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能使中医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中医学报杂志名医心法
周红运用“三辨模式”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294-298

摘要:“三辨模式”即“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其中辨病主要是辨病因、病位。肝癌多因肝气郁结或湿毒之邪阻遏肝脏,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木欲条达而不能,肝脏阴阳失调,横犯中焦脾胃,气血调摄失常,导致气血瘀滞、水液不化,久则逐渐形成顽痰、死血,正虚而不能奋起抗之,顽痰、死血积久不去,化火成“毒”,发为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肾相关。辨体是掌握患者体质特点,抓住疾病本质,提高辨证的准确度,且体质差异决定了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的不同,体质辨证是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辨证就是抓主证的过程,主证是反应机体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是疾病实时地表现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通过抓主证推理出疾病最内在的机制,以确立方证关系,达到辨证论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