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医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Acta Chinese Medicine

  • 41-1411/R 国内刊号
  • 1674-8999 国际刊号
  • 1.7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医学报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医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肺炎中医防治研究、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实验研究、方药研究、临床研究、中医文献

中医学报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医学报杂志肿瘤研究
益气通络解毒方调控食管鳞癌干细胞特性研究2279-2284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益气通络解毒方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干细胞特性的影响以及Notch/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益气通络解毒方调控食管鳞癌干细胞特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方法、流式细胞方法、电击损伤修复方法检测益气通络解毒方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检测侧群细胞比例、体外培养成球数目,评价益气通络解毒方对食管鳞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Western-blot方法检测Notch/NF-κB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益气通络解毒方可以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细胞凋亡,降低侧群细胞比例和成球数目,下调Oct-4、S0x2、Hes、P65、NICD的表达。结论:益气通络解毒方可能通过Notch/NF-κB通路的调控影响食管鳞癌的干细胞特性。

益气化痰方抗肺癌化疗多药耐药的作用2285-2289

益气健脾抗癌汤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指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2290-2294

基于中国分期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探析2295-2298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977年中国分期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以"肝癌"与"证候"为检索主题词,对中国知网1979年1月至2016年6月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结果:纳入7篇以1977年中国分期为分期标准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结论:血瘀证与脾虚证是原发性肝癌的两大基本证候;从Ⅰ期到Ⅲ期,呈现出从单纯气滞→气滞与血瘀相兼→以血瘀为主,从脾虚→湿热蕴结的演变趋势;Ⅲ期(晚期)表现为虚实夹杂,实证以血瘀证、湿热证为主,虚证则特异性地出现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毒邪内蕴作为兼证,贯穿始终。

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证候及用药规律分析2298-2303

摘要: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探讨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证候及用药规律分析。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相关文献,纳入文献63篇,分析文献涉及的主要证型、治法及用药规律,并对常用的单味药进行总结。结果:恶性腹水的辨证论治体系中以阳虚多见,脏腑关系最为密切的为肝、脾、肾,气血与腹水的发生关系亦很密切,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肾阳虚证最为多见,而所应用的中药处方中经典方相对较少,自拟方较多;所提及的中医治法,利水渗湿法、健脾益气法、温阳化气法、理气消胀法、活血利水法所占频次为前5位,出现频数> 6次的单味药前5位为利水渗湿药、补气药、理气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结论:通过文献整理为临床辨证论治恶性腹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橙皮苷及橙皮素抗肿瘤药理活性研究进展2304-2308

摘要:橙皮苷和橙皮素是两种来自于芸香科柑橘类物种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作用温和,抗癌谱较广,作用机制复杂。本文综述了有关橙皮苷和橙皮素在抗炎、抗氧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减少肿瘤细胞的物质代谢等抗肿瘤药理活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肯定了橙皮苷和橙皮素对恶性肿瘤的预防作用,提示其在肿瘤的预防及辅助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是,橙皮苷和橙皮素对黑色素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结果存在争议。同时,橙皮苷和橙皮素对肿瘤的抑制涉及复杂的机制,可能是多条信号通路相互交叉、信号之间"串扰"的综合结果,受肿瘤所处的微环境、肿瘤细胞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甚至生长发育的影响,需对此复杂的调节网络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中医学报杂志肺病研究
参芪补肺汤联合八段锦治疗稳定期气阴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09-2312

中医学报杂志糖尿病研究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伏邪探析2313-2315

摘要:遗传因素是伏邪伏藏于机体的前提,肥胖、脂代谢紊乱是伏邪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龄、病程是伏邪从量变到质变形成有证可循的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必要条件。故对于易患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高危人群,要提早进行教育,饮食有节,劳逸结合;若已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即使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只要抓住伏邪这一核心,治疗上便可提纲挈领,化繁为简。

中医学报杂志华佗论坛
瑶药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2316-2319

六合丹外敷治疗产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2319-2322

中西药外治机制和特点分析2323-2328

摘要:在药源性疾病高发的今天,药物外用以不良反应小、应用方便、疗效确切等优势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中西药外治疗法的应用现状,对中西药的外用机制、外用特点及异同点进行了总结和综述,提出了"双微调平衡"的中药外治机制观点,同时指出,中药外用以传统的中药配伍应用为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西药外用以作用机制清楚明确的成分为主,具有单成分、单靶点的特点。中西药外治疗法可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就目前而言,外治疗法存在研究方法不完善、用药方法不规范、用药剂量不精确、缺少规范的动物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等不足,尤其是中药,缺乏外用功能的确证,有必要对中西药外用机制和功能进行进一步地研究,使中西药外用疗效有证可循。

中医学报杂志名医研究
李发枝治疗白塞病经验2329-2332

摘要:白塞病多以湿热、热毒为患,湿热内扰,毒气熏蒸,扰乱神明,湿热化生虫毒,腐蚀人体,外发痈疡,故有咽喉、前后二阴溃疡。早期多为实证,中晚期多为本虚标实,病变涉及肝、脾、心、肾诸脏,重点在脾胃。脾胃是生湿之源,湿热贯穿本病始终。本病治疗初期清热利湿、解毒祛邪为主,中晚期则以补虚佐以祛邪解毒之法。湿热内蕴,治宜清热除湿,方用甘草泻心汤;湿热蕴蒸,日久化热,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方用金匮泻心汤;阴虚内热,病及于肾,治宜滋肝肾、清虚热,方用十味地黄丸。

陈明对《伤寒论》五苓散证的解读及运用2333-2336

摘要:五苓散在《伤寒论》中凡八见,为苓桂剂的代表方剂。本证核心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内停,核心症状为小便不利、口渴;方药配伍特点:茯苓、猪苓、泽泻利水于下,桂枝化水于外,白术防水于中。陈明教授认为,五苓散证水蓄于内,往往影响全身,上、中、下三焦证候皆可见。水蓄于下,则见小便不利、少腹满;水亏于上,则见消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水扰于中,脾胃升降紊乱,则可见心下痞、霍乱等病证。以五苓散治风水、消渴、干燥症、水痞、汗出异常、脑积水等均应收效。

张晓丹治疗崩漏经验2337-2340

摘要:张晓丹教授治疗崩漏,不离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治法,但也不拘泥于初期塞流,中期澄源,末期复旧的步骤,而是将其融会贯通。在塞流方面,重视瘀血为患,不一味见血止血,并根据不同出血阶段,将瘀血分为“死血”和“活血”,灵活处之;澄源大法始终贯穿诊疗之中,辨证论治,青春期崩漏者,注重脾肾调治,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崩漏者,尤以肝肾为重,兼顾心脾。其治法虽各不相同,但终不离肝、肾、脾三脏,随其病因而治之。复旧之法则根据患者情况,或调经,或种子,或善其后。

陈安民辨治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药组合规律分析2341-2345

摘要:目的:探讨陈安民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陈安民教授治疗AA的验方145首,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方法创建药物特征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技术分析验方的药物归类、用药频次和药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验方122首,涉及中药191味,其中位于前5位的分别是补虚药41味,清热药37味,活血化瘀药18味,止血药14味,解表药14味;191味中药的用药频次达3682次,黄芪、生地黄、丹参、仙鹤草和葛根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和解表药中用药频数最高的药物;含12味和10味中药的验方数量最多;包含8~15味中药的验方中,黄芪和当归的出现频率为62%,以此确定了补气养血、补肾壮阳、补肾滋阴、补肾填精、补气养血4个最基本药物组合。药物配伍最常见的2味和3味药组合分别是黄芪-当归和黄芪-当归-熟地黄。结论:陈安民教授治疗AA最主要的药物是黄芪和当归,最常见的配伍是这二者相互配伍,其用药经验的4个基本药物和6个组方原则与现代中医学对AA病机的认识相符。

曾斌芳辨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制方用药规律2346-2350

摘要:目的:建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医案数据库,挖掘曾斌芳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证遣方用药经验。方法:本研究利用复杂网络分析及点式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曾斌芳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特点、配伍规律、核心方等隐性知识进行挖掘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32例、277诊次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数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药物按节点度排序:药物组成以小柴胡汤合四物汤为基础方,配以疏肝健脾、滋阴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利湿之品。常用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特点:四气中以微寒、温、平为主;五味中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经、肺经、肝经为主;常用药物相关度配伍体现了疏肝理气和血的治疗思路。用药规律充分体现了"治未病"的防治思想,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治则,以甘味之药补脾和中、缓肝之急,防"肝病传脾"之变;"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为治则,以辛味之药疏肝理气和血;以苦味之药清热解毒利湿。点式互信息法分析显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药物中疏肝理气药与活血养血药配伍相关度最高,体现了疏肝理气和血的治疗思路。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显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核心方以小柴胡汤合四物汤为主,以和血柔肝健脾为法。结论:曾斌芳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制方用药特点体现了"和血柔肝健脾"的治疗原则,印证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病传脾、血络不和"的病机核心。

中医学报杂志理论研究
从时节物候角度解析“少阳病欲解时”2350-2354

摘要:张仲景非常重视天地间寒热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对六经各病证的描述,皆是以天地间阴气阳气的变化,来推演人体阴阳变化后出现的各种病证。《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的病变,总体上三阳病趋向于热,病位向外、向上;三阴病趋向于寒,病位向内、向下。以少阳病为例,不论一天中的寅时,还是一年中的寅时,阳气已经由内而萌生。对少阳病而言,既非表证,又非里证,少阳病是阳气少,而郁困于半表半里之间,进退不得,其本身阳气力量不足以透发。此时借助天地间阳气欲发的力量,顺势升发,对症下药,正好解少阳病阳气郁而不能发之急。可见张仲景治疗疾病,处处都遵循天地阴阳二气的动态变化之道,顺势而为,借势而发,遵循天地之道、自然之理。

李杲“补脾胃”思想治疗鼓胀临床应用2355-2357

摘要:酒食不节,情志失常,劳欲过度,可使人体阴阳升降运动失常,从而造成鼓胀,而"补脾胃"有利于调节人体阴阳升降。鼓胀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此病早期以标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后期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而"补脾胃"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补脾胃"对于鼓胀水肿、腹胀、纳差、厌油、体倦乏力、腹泻、发热、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