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肿瘤研究、肺病研究、华佗论坛、岐黄论坛、国医大师、名医研究、百家论坛、多学科等。
  •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4-8999
  • 国内刊号:41-1411/R
  • 出版地方:河南
  • 邮发代号:36-153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1
  • 综合影响因子:1.01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医学报 2013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医学报杂志艾滋病研究

从"怪病多痰"探讨艾滋病肺部感染的病因病机

摘要:目的:从"怪病多痰"理论研究艾滋病肺部感染的病因病机,为艾滋病肺部感染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探讨痰在艾滋病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和演变规律。结果:痰为艾滋病肺部感染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是疾病久稽不愈之源,然而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结论:从痰论述艾滋病肺部感染的病因病机,可进一步明确艾滋病肺部感染的发病机理和转归,深化理论研究,可为临床的辨证施治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1435-1437
中医学报杂志信息

《中医学报》采编平台作者投稿系统运行良好

摘要: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广大作者的支持下,《中医学报》采编平台作者投稿系统于2012年3月27日正式启用,到2013年3月已正常运行1年了,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中医学报》采编平台由作者投稿系统、专家审稿系统、编辑办公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学术期刊采编平台作者投稿系统是作者、专家、编者依托网络进行稿件审阅加工出版的工作平台,是作者投稿的又一种新方式。作者、编者、审稿专家将在这一平台上很方便地进行投稿查询、审阅修改、编辑加工等活动,为远程、无纸、低碳办公模式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1437-1437
中医学报杂志肿瘤研究

健脾解毒方联合双途径化疗治疗进展期大肠癌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联合双途径化疗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有明确病理诊断的60例进展期大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治疗第1天、第8天采用CPT-11100mg(m2d)1静脉滴注+第1天DDP40mg(m2d)1腹腔注入,3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解毒方(黄芪30g,半夏12g,陈皮12g,炒白术30g,太子参15g,红藤30g,败酱草30g)治疗。每日1剂,浓煎200mL。化疗及化疗期间继续服用,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分别从不良反应、近期有效率、PFS、mOS、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候改善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3%和8.6%;近期有效率(ORR)分别为33.3%和26.7%,受益率(DRR)分别为76.7%和73.3%;PFS分为6.2个月和4.1个月,mOS分别为14.5个月和8.2个月。治疗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评分上改善率为63.3%和53.3%,治疗组在上腹痛、腰骶疼痛、消瘦乏力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联合双途径化疗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疗效显著,且能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1443-1445

苦参注射液在食管癌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苦参注射液在食管癌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III期食管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健择联合顺铂方案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和3a生存率。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化疗后不良反应显著减轻、临床疗效高(P〈0.05);试验组化疗后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a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苦参注射液联合健择+顺铂术后化疗方案疗效确切,能够通过降低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抑制瘤株生长等作用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1449-1450
中医学报杂志肺病研究

从脾胃论治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中医理论如五行学说、宗气及卫气的生成和功能,以及COPD稳定期患者营养状态特点等方面,论述健脾、顾护中焦在本阶段治疗中的必要性。结果:COPD在稳定期中医病机特点以本虚为主,常兼有痰、瘀,以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等证候为常见。在稳定期标实表现不明显,针对本虚的特点,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指导,从脾胃论治。结论:从脾胃论治稳定期COPD疗效确切。
1457-1458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期小儿哮喘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急性期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炎抗过敏解痉平喘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麻杏甘石汤加味(儿童用药应注意比例:新生儿用成人的1/6,乳婴儿为成人的1/3~1/2,幼儿为2/3,学龄儿童与成人等量)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用7d。观察指标包括:平均病程、症状、体征、血氧、长远疗效、复发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在平均病程、症状、体征、血氧、长远疗效、复发率,临床疗效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起效快、病程短、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
1459-1461

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红参20g,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10g,射干12g,紫菀15g,款冬花15g,白果10g,沉香15g,海浮石30g,桑白皮15g,细辛10g,川贝母12g,炙甘草10g,瓜蒌15g,知母15g,鱼腥草20g,蛤蚧2个)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4%,对照组有效率为65.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级慢性组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
1464-1465

清胰汤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清胰汤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ANPLJ)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为28.6%,病死率为9.5%,对照组ARDS发生率为66.7%,病死率为23.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汤可显著降低ANPLI患者ARDS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466-1467
中医学报杂志仲景论坛

伤寒论评话 第22章 桂枝建中治表里,随经过经属传变——新传变方式—"经传"的提出

摘要:目的:通过对桂枝建中治表里,随经过经属传变机制的研究,提出新传变方式—"经传"。方法:对《伤寒论》第100条第109条原文进行分析。结果:①桂枝汤和小建中汤都具备表里同治的功能,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桂枝汤解表散风寒为主,兼有建中和阴阳的作用,侧重于表;而小建中汤以健补中气为主,兼有解肌散风寒的功能,侧重于里。两者补中解表的药理基本相同。所以中焦虚弱,外感风寒的表里同病,初期感邪,以表证为主者,用桂枝汤治疗,譬如太阴中风;中虚较重,又感外邪,以里证为主者,治疗用小建中汤,譬如小建中汤证。②历代医家和历版教材,对于《伤寒论》传经方式,比如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首尾传等,从一经病传为另一经病的情况,研究和介绍的比较清楚,而忽略了"随经"和"过经"这两种本经从经到腑的经传方式,"随经"是太阳经邪气由经到腑的传变,而"过经"则是阳明经邪气由经到腑的传变,由于二者都属于本经邪气由经到腑的传递,为区别与两经之间的传递,所以笔者不妨称之为"经传",传经和经传都属于伤寒的传变方式。③肝乘脾称之为"纵",肝乘肺称之为"横","纵"即是顺从,"横"即横逆。"肝乘脾"是顺从相克的次序,只是相克太过,所以称之为"纵";"肝乘肺"是与五行相克的次序相反,是一种反克,也就是"侮",属于反乘,所以称之为"横"。结论:新传变方式—"经传"的提出对临床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1468-1471
中医学报杂志华佗论坛

单侧椎体成形术配合补肾强筋胶囊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椎体成形术配合补肾强筋胶囊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观察组、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共三组。对照一组18例,采用基础治疗(常规抗骨质疏松和抗炎治疗)和经皮单侧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一组治疗基础上术后给予补肾强筋胶囊(杜仲、血竭、三七、骨碎补等),术后第2天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并戴腰围保护开始下地行走;对照二组14例,采用基础治疗及卧床垫枕治疗。对患者治疗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同时通过侧位X线片测量病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变化及12个月内腰背痛复发次数。结果:VAS评分观察组、对照一组,治疗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对照二组治疗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月与治疗前比较,降低不明显(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三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恢复三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后Cobb角比治疗前减少;观察组、对照一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治疗后1周比较,未见Cobb角明显丢失;再发腰背痛人次观察组、对照一组明显减少,对照二组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配合补肾强筋胶囊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缓解疼痛,维持病椎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再发腰背痛发生人次。
1472-1474
中医学报杂志国医大师

徐景藩教授治疗难治性嗳气验案

摘要:目的:探讨徐景藩教授治疗难治性嗳气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结合典型病案归纳、总结徐景藩教授对难治性嗳气的治疗经验。结果:徐景藩教授认为难治性嗳气病理性质虚实夹杂,脾气虚弱为本,湿热气滞血瘀为标,病机属气滞血瘀,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久病及血,其次肝胆湿热,肝气失于疏泄,木不疏土,以致胃气受损影响纳谷、腐熟功能,故治当清利肝胆、疏和肝胃。结论:徐景藩教授治疗难治性嗳气疗效显著。
1475-1476

班秀文教授从情志论治妇科病经验

摘要:目的:探讨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治疗妇科病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整理班秀文教授从情志论治妇科病的经验。结果:班秀文教授从情志论治妇科病主要归纳为五个方面:重视情志致病,提倡防治结合;调气和血,兼顾心、肝、脾三脏;选方用药平和为佳;情志久郁勿忘痰瘀;身心并治,综合调理。结论:班秀文教授从情志治疗妇科病辨证准确,疗效显著。
1476-1478
中医学报杂志名医研究

杨志旭教授用药特色

摘要:目的:总结杨志旭教授的临证用药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结合临床分析杨志旭教授的临床用药经验。结果:杨志旭教授对清疏相结合,渗敛相结合,温通相结合及生黄芪的妙用,临床效果显著。结论:杨志旭教授对中药的运用独具匠心,可为同道知而能习。
1479-1480
中医学报杂志理论研究

积聚病机考略

摘要:目的:考略历代医家对积聚病机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始至清代,历代医家对于积聚的病机的认识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积聚属本虚标实之证,病程中每见虚实夹杂,如脾虚兼湿热者有之,血瘀兼气血亏虚者亦有之等,故从肝郁气滞、食滞痰阻、瘀血内结、脾胃虚弱、脾肾阳虚、阴虚内热六证进行总结。结论:对于积聚病机的认识,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历代医家,都丰富了积聚的辨证论治,也为后世把握中肠道肿瘤的证治法则等方面,提供了颇为深刻的指导意义。
1481-1482

非处方中成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检索常用于呼吸系统的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安全使用此类非处方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检索《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和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收集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经上述数据库报道,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4种中成药分别是复方甘草片、西瓜霜润喉片、蛇胆川贝液、复方草珊瑚含片。结论:虽然非处方药的特点是药效确定、相对安全、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但药物安全性不容忽视,也需要考虑其不良反应并合理使用。
1483-1484

温病血分证辨证规律初探

摘要:目的:探讨温病血分证辨证规律。方法:对温病大师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理论进行学习,分析温病血分证的辨证规律。结果:温病血分证症状繁多,变证峰起,临床辨证时有一定难度,但也有规律可循。即把握先兆症状,首辨邪热入血;次辨血瘀程度,详审病理机制;再辨出血部位,慎察神志变化;最后还要关注正气盛衰,判明预后转归。结论:对温病血分证的辨证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血分证提供理论基础。
1487-1488

病机与证候探赜

摘要:目的:对病机与证候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从教材、辞典等对病机与证候的解读出发,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分析。结果:认为病机是对一种独立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特有本质的总结。证候是对患者患病过程中,某一阶段当下所有病变本质及所处状态的综括。病机与证候的内涵虽有差异,客观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临床应用上有互补性,基础病证则具有同一性。结论:病机是辨病论治的依据,证候是辨证论治的依据。厘清其间之症结而不混用,对中医临床和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489-1491

学习性评价在高等中医药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目的:探讨学习性评价在高等中医药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传统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存在的弊端以及学习性评价的内涵、优势和在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科学适用的多层面综合性、学习性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推进中医药院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结论:学习性评价在实践中收效良好,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出自信充实、协调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中医药人才。
1492-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