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肿瘤研究、肺病研究、华佗论坛、岐黄论坛、国医大师、名医研究、百家论坛、多学科等。
  •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4-8999
  • 国内刊号:41-1411/R
  • 出版地方:河南
  • 邮发代号:36-153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1
  • 综合影响因子:1.01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医学报 2011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医学报杂志肿瘤研究

胃肠安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p-AKT及Twist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胃肠安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p-AKT及Twist蛋白表达影响。方法:将30只人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生理盐水0.3 mL灌胃,1次/d;胃肠安组予胃肠安煎剂0.3 mL灌胃,1次/d;5-氟尿嘧啶(5-Fu)组予5-Fu注射液2 mg腹腔注射,1次/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p-AKT及Twis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肠安作用后,SGC-7901裸鼠移植瘤p-AKT及Twist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胃肠安可抑制SGC-7901裸鼠移植瘤AKT磷酸化以及下调Twist蛋白表达。
1409-1411

几种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开展马钱子、雄黄和半夏的化学成分、抗肿瘤机制及不良反应的进展研究,为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减毒增效、提高安全性和疗效提供参考。方法:综述近年来对马钱子、雄黄及半夏的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及不良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研究表明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既有确切的疗效,又具有较大的不良反应。结论:对马钱子、雄黄及半夏的不良反应,进行"量-效"和"量-毒"关系研究,观察其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提高其临床安全性和疗效仍将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1411-1414

中药脐疗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脐疗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0例以中药脐疗治疗,其中6例为数次皮下注射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难恢复者;对照1组20例口服地榆升白片,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4;对照2组20例口服药物同时皮下注射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10 d后检测外周血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1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脐疗治疗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有显著疗效,疗效可靠并优于口服药,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依从性。并且对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无效者仍有较好疗效。
1415-1416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对胰腺癌细胞NF-kB信号通路及其增殖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对胰腺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该组方的抗肿瘤机制。方法:40只胰腺癌移植瘤裸鼠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对移植瘤瘤重的影响,并计算抑瘤率,并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NF-κB的相对含量,比较各组对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的抑瘤率分别为36.29%、45.72%、57.53%,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NF-κB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1.64±0.39、1.14±0.41、0.62±0.38,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NF-κB表达具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下调NF-κB基因的表达是其抗肿瘤机制的主要途径之一。
1417-1418

中西医结合治疗鼓膜修补术后继发外耳道胆脂瘤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鼓膜修补术后外耳道胆脂瘤形成的病因及中西医治疗。方法:对5例鼓膜修补术后外耳道狭窄患者行肿物切除及外耳道成形术后服中药以防复发。结果:术中均发现外耳道有胆脂瘤样物,并经病理证实。切除肿物并行外耳道成形后服中药,观察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临床行鼓膜修补术时损伤外耳道壁可诱发外耳道胆脂瘤;行肿物切除及外耳道成形后服中药可防复发。
1419-1420
中医学报杂志肺病研究

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从对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以及益气活血化痰法的作用机制方面进行论述。结果: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属难治性疾病,现有的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中医药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临床症状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有利于提高免疫力,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活性,干扰小气道和肺组织的重塑,能提高治疗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1423-1425
中医学报杂志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颜德馨

摘要: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德馨学术人生。方法:从国医大师颜德馨学业、医业、传承等方面探讨国医大师颜德馨的成就。结果:颜德馨教授在临床、教育、科研和文化等诸方面均建树颇多,尤其创立"衡法",丰富了中医治则学,揭示了人体衰老奥秘,开拓疑难杂症治疗和养生长寿新途径,为中医药传承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结论:颜德馨教授是中医同仁学习的榜样。
1429-1431
中医学报杂志名医研究

毛德西教授的从医之路和治学经验

摘要:目的:总结毛德西教授的从医之路和治学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的从医历程及其"读经典,勤临床,拜名师,多总结"的从医之路和治学经验。结果:毛德西秉承医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之训,临证经验日渐丰富,学术思想日臻完善,对中医的认识日渐升华。"读经典,勤临床,拜名师,多总结",寥寥数语,见证了一代中医临床大家的成长历程,凝聚着中医名家的济世之心。结论:毛德西教授从50多年来从最初的被动接触中医到后来主动学习中医,再到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先生在学习中体会中医,在体会中思考中医,在思考中传承中医。
1432-1434

王自敏教授对慢性肾脏病(CKD)中医病机认识

摘要:目的:总结王自敏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脏病(CKD)经验。方法:根据CKD不同时期及征象,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归纳CKD纷繁复杂的中医病机。结果:将CKD分为肾功能正常与异常两个阶段、是否伴有水肿证两种临床特征。结论:CKD中医病机可概括为"虚、浊、瘀、毒",对临床辨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435-1436

秦月好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经验总结

摘要:目的:总结秦月好主任医师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采用辨证分型为主治疗,分为湿热瘀阻型、寒湿阻滞型、气滞血瘀型、痰浊瘀阻型加外用灌肠法。结果:选用活血化瘀、祛痰利湿、软坚散结、逐瘀荡胞、理气通络等方剂,标本兼用,与抗生素相比有一定的优势。结论:中医药的综合治疗,多途径给药,内外并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辨证、辨病、辨时、辨体质用药,治疗输卵管梗阻,恢复输卵管生理功能,提高受孕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1439-1440

唐宋教授辨证分型论治胃痛经验

摘要:目的:探讨唐宋教授治疗胃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唐宋教授临床对胃痛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结果:唐宋教授将胃痛辨证分为脾胃气虚、中焦气滞、中气下陷、瘀阻胃络、湿热中阻、气阴两虚、脾胃虚寒,常用香砂六君子汤、金铃子散、七味香苏饮、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丹参饮、失笑散、芩连温胆汤、四君子汤、沙参麦门冬汤及经方。结论:唐宋教授将胃痛辨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佳。
1441-1442

郑启仲辨体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经验

摘要:目的:总结郑启仲从体质分类入手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方法:将17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84例),治疗组参考王琦体质分类标准,根据郑启仲老师经验,把患儿分为气血两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实热质四类,针对四类体质选拟相应方药口服;对照组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两组疗程均1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56%,对照组有效率为8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辨体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1443-1444
中医学报杂志理论研究

宋代疫病病因病机认识浅探

摘要:目的:探究宋代对疫病病因、病机的新认识、新观点。方法:运用医史学方法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结果:宋代医家普遍认识到疫病发病与地理、气候和人之禀赋有关,而病因则主要有寒邪、异气、温气这三种,风、暑、湿、毒等病因也得到了一定阐述。医家们对病机认识较前代大为丰富,除传统的寒极生热和继承自晋唐而有所发挥的温毒为病说外,还提出了邪伏少阴、伏阳之说、伏寒遇时邪为变、气运郁发而为天行等新观点。结论:宋代医家对疫病发病的地理特征有了较多关注,对疫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较前代有所丰富,辨析更加清楚,并在疫病理论及临床方面有继承和创新,为后世疫病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1445-1447

抑郁证辨证分型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临床的辨证分型。方法:从循证医学角度把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与临床流行病学及医学统计学接轨,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专业知识,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分型研究。结果:抑郁症临床可分为肝气郁结、心神抑郁型;痰瘀交阻、阴虚神郁型;肝郁化火、心神被扰型;脾气亏虚、心神失养型;心阴不足,虚火内扰型;心血亏虚、气机郁结型6种主要证型。结论:6类主要证型的划分可使抑郁症辨证分型更客观、明了,临床实践也更有可操作性。
1448-1449

心身相关的中医学研究述评

摘要:目的:对心身相关的中医学研究进行述评,加强对心身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心身关系问题,分别从中医心身相关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预防学等多角度阐述讨论,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展现中医心身关系研究现状,并就其不足提出研究展望。结果:中医心身相关思想在其理论构成及临床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对心身关系的独特认识强调将心理现象置于心身整体联系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结论:中医心身相关思想贯穿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法,随着社会需求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医心身思想正不断地从大量临床新经验的积累中进行总结与升华,进而指导实践。
1450-1453

“同气相求”理论内涵及其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同气相求"理论内涵及其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影响。方法:借助《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明确"同气相求"的理论内涵,引述《易经》《尚书》等古代文献以探讨"同气相求"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影响。结果:"同气相求"对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完善,并推动了中医推理方法的形成和发展。结论:"同气相求"影响着中医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完善,使这些理论形成独特的体系而较全面的指导临床。
1454-1455

浅论“骨髓学”构架图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学"构架图的含义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中医学《内经图》《黄帝内经》以及西医学对"骨髓学"构架图的有关论述。结果:骨髓可以解释为先天之本,也是全身气血的最大枢纽和发源地,且与五脏六腑皆能相通。结论:"骨髓学"有待医学同仁进一步探究。
1458-1459
中医学报杂志多学科研究

CT与B超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CT与B超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19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对照组97例。治疗组服用中药颗粒剂,对照组服用易善复胶囊,疗程为3月,随访3月。观察治疗前后B超、肝/脾CT值的变化。结果:CT随访治疗组有效率为88.42%,对照组有效率为72.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随访治疗组有效率为81.05%,对照组有效率为76.2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在脂肪肝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优于B超。
1460-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