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社
分享到: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调查与研究、职业病防治、检测与评价、应急救援、法律法规、临床与护理、疾病控制、化学品与健康、案例剖析、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7-1326
  • 国内刊号:31-1719/R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8
  • 综合影响因子:0.5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论著

汽车制造业电焊烟尘对作业工人呼吸系统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业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电焊烟尘对作业工人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2011年两家汽车制造企业电焊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数据,评估危害程度;对2007—2011年某汽车制造企业参与健康体检的电焊工人、其他粉尘接触工人、无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焊作业场所日常监测结果显示,本次所调查的企业电焊作业场所中,电焊烟尘浓度2007—2009年度有超标点,二氧化锰浓度2007—2010年有超标点;2007—2011年电焊烟尘和二氧化锰浓度均值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暂未发现尘肺病患者,四组研究对象各年胸片检查异常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8年、2009年、2010年各年呼吸道自觉症状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10.97、11.31,P〈0.05);2008年、2009年、2011年各年肺功能异常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8.29、8.14,P〈0.05)。接尘组(包括焊工组和粉尘组)与非接尘对照组间检出率差距明显。肺功能损伤以限制型肺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肺功能异常与工龄存在一定关系,工龄长的异常较明显。结论研究企业存在低浓度电焊烟尘、二氧化锰的危害。呼吸道自觉症状和肺功能检查对早期发现粉尘对肺部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肺功能异常与工龄存在一定关系。
229-233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简讯

上海市安全生产协会关于招募职业安全健康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的通知

摘要:各有关单位:经上海市安全生产协会理事会研究决定,并报主管部门同意,拟于近期组建上海市安全生产协会职业安全健康专业委员会,现已正式进入筹备组建阶段。职业安全健康专业委员会主要由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组成,包括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社会团体、专业服务机构以及专家、学者等。
233-233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论著

不同途径汞中毒对机体影响的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接触途径所致汞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将33例患者按汞进入体内途径的不同分为3组,即呼吸道吸入中毒组、消化道摄入中毒组和皮肤吸收中毒组,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3种不同接触途径所致汞中毒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呼吸道吸入中毒组呼吸系统症状较突出,试排尿汞升高明显。皮肤吸收中毒组以亚急性中毒为主,无明显症状,多为肾病等,发病后检查发现尿汞升高;消化道摄入中毒者为急性起病,可伴有胃肠道症状,治疗后尿汞值最低。治疗前呼吸道吸入中毒组的平均尿汞值分别为消化道摄入中毒组、皮肤吸收中毒组的18.5倍和9.2倍;呼吸道吸入中毒组的试排平均尿汞水平高达5 838.2μg/g Cr。呼吸道吸入中毒组患者平均治疗3.91个疗程,其中58.3%患者超过5个疗程;消化道摄入中毒组患者平均治疗仅1.56个疗程,其中55.56%病例仅需治疗一个疗程;皮肤吸收中毒组患者平均治疗2.25个疗程,其中50%的患者超过5个疗程。3组患者治疗所用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8,P〈0.05)。结论 3种不同接触途径所致汞中毒临床表现不一,应强化汞中毒诊疗规范,以达到早期有效治疗,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
234-237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简讯

第十一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第一轮)

摘要:为活跃学术思想、拓展研究视野、鼓励创新意识、增进校际合作,由《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拟于2015年秋季在上海市举行。欢迎各位同道踊跃投稿,入选论文将编入大会论文集。
237-237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论著

滤膜中锡样品原子吸收测定法前处理方法改进研究

摘要:目的对《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T 160.22-2004)所使用的前处理方法进行调整改进,建立简便、准确的试验方法。方法参照GBZ/T 160.22-2004方法,测定、计算滤膜中锡的质量;取1.0 m L浓盐酸(优级纯)和采样后的滤膜置于具塞比色管中,置50℃水浴中消解滤膜,测定、计算滤膜中锡的质量。对两种试验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改进前,滤膜样品锡的回收率在50.0%以下,改进后回收率均在99.0%以上。结论经调整改良后的前处理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同时能减少对试验人员的伤害和酸污染的形成。
238-239

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期间核查的实施与结果评价

摘要:目的实施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并对相关结果数据进行评价。方法依据《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CNAS-GL02:2014)中统计处理原则,结合《基于质控数据环境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CNAS-GL34:2013)的评定、确认方式,开展对职业卫生使用频率低的应急快速检测仪器的期间核查、典型化学参数的标准物质期间核查并对相应数据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室使用频率低的应急快速检测仪器的期间核查、典型化学参数的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经计算、判定分析,氨-氮、汞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与标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0-242

深圳市某电子企业洁净车间职业紧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某电子企业洁净车间作业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洁净车间作业人员(研究组)297名和非洁净普通空调车间(对照组)301名,共计598名人员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组职业任务问卷、责任感、工作环境、躯体紧张反应、娱乐休闲、理性处事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责任感外,研究组上述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不同教育程度、工龄、婚姻状况的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问卷及各子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责任感和对工作环境要求高是躯体紧张反应的危险因素,自我保健是躯体紧张反应的保护因素。结论洁净车间特殊的工作环境是引起作业人员职业紧张的重要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洁净车间作业人员职业紧张反应,保护工人身心健康。
243-245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康复治疗临床路径构建与评价

摘要:目的建立、实施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康复治疗的临床路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设定2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在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施行以医学训练疗法(MTT)为主,结合低频脉冲、电脑中频理疗、电针疗法、手法牵伸及推拿等手段的综合康复治疗,同时设定未实施MTT,其他康复治疗相同的50例病例为对照组,分别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3个月后及6个月后患者小腿三头肌的疼痛评分(VAS动态评分)、四肢皮肤感觉、肌围度及主要关节肌肉力量、站立平衡能力、下肢功能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指标,并对两组治疗后相同时间节点的治疗效果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病例治疗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小腿三头肌疼痛,肢体远端皮肤感觉减退及肌肉萎缩,下肢运动功能受限或障碍,ADL下降等症状。2)分别治疗6周后,两组病例上述评价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病例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评价指标在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并实施以MTT为主康复治疗临床路径,对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46-251

某高尔夫球杆生产企业93例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调查报告

摘要:目的对某高尔夫球杆生产企业在投产期间出现的93例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进行分析,寻找发病原因,为该行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HAVD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查阅该企业日常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档案以及HAVD诊断和鉴定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对27个手传振动操作岗位进行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ahw(4)]检测,其中位数M50、M25和M75分别为7.68、3.09和15.6 m/s2。其中17个点(占62.96%)的ahw(4)超过GBZ 2.2-2007规定限值(5 m/s2)。3种作业ahw(4)的M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9.52,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3种岗位M50值大小依次为:细磨〉粗磨〉抛光。2010—2013年共检出观察对象和疑似HAVD 198例。其中107例次申请职业病诊断,诊断鉴定为HAVD的病例93例。接触人群发病率为32.07%(93/290)。病例诊断分级:轻度46例(49.46%)、中度42例(45.16%)、重度5例(5.38%);发病年龄为(37.6±4.7)岁,接触工龄(9.5±3.6)年。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接触振动工龄的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60,P〉0.05)。3种振动作业间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不同工种的发病率依次为:细磨〉粗磨〉抛光。结论该企业工作场所手传振动岗位超标严重。工人超标超时接触手传振动是导致职业病的主要原因。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该行业手传振动的危害,督促相关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并开展职业健康监护。
252-256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钾、钠离子浓度硝酸铯加入量讨论

摘要:目的探讨硝酸铯作为电离抑制剂对钾钠溶液的电离影响,寻求其在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中的最佳加入量。方法对比《水质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04-1989),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仪器最佳检测条件下,做出标准曲线,对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测试,并对其抑制作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取铯离子质量浓度为341 mg/L、682 mg/L时为工作场所空气中(钠、钾)及其化合物测定的最佳加入量。加入特定浓度的硝酸铯后,钠离子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6,线性范围为0.0~5.0μg/m L,检出限为0.007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mg/m3;钾离子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4,线性范围为0.0~10.0μg/m L,检出限为0.015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 mg/m3。结论与不加入电离抑制剂相比,加入适量硝酸铯后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更高。
257-259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综述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临床特征及救治现状

摘要:急性氨中毒是指在短期内吸入较大量氨气而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灼伤,严重的可造成死亡,个别患者还会遗留后遗症。从对氨中毒患者的跟踪随访发现:急性氨中毒患者的肺功能减退、呼吸道再感染率明显增高。为了了解职业性急性氨中毒临床特征,掌握关键救治技术,对职业性急性氨中毒临床特征及救治现状作了综述。
260-263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调查与研究

某汽车真皮座椅生产公司工人过敏性鼻炎患病情况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某汽车真皮座椅生产公司工人过敏性鼻炎患病情况。方法对广州市某公司汽车真皮座椅生产车间的所有工人(420名)和同公司所有行政后勤人员(716名)进行鼻和鼻窦疾病的健康检查并询问病史确诊过敏性鼻炎,对过敏性鼻炎患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公司过敏性鼻炎的检出率为20.5%,不同性别间的过敏性鼻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P〉0.05);〈30岁年龄组和30~39岁年龄组的过敏性鼻炎检出率均高于40~49岁年龄组(χ2=16.12,P〈0.05/3;χ2=16.12,P〈0.05/3);真皮座椅生产车间和行政后勤人员的过敏性鼻炎检出率(37.4%VS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3,P〈0.01)。结论该公司汽车真皮座椅生产车间工人的过敏性鼻炎检出率较高,应从职业防护、改善工作环境、岗位轮转制度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264-265

广州市接触生产性粉尘职工肺通气功能及胸片表现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广州市接触粉尘作业对劳动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肺通气功能与胸片在评估生产性粉尘对接触工人健康监护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700名接触粉尘工龄4年或以上工人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及胸片检查,同时抽取年龄、性别均与接触组匹配的不接尘工人70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作肺通气功能比较,并对接触组的肺通气功能及胸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触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pa检验,接触组FVC、FEV1两项肺通气功能检测结果和胸片检查结果的吻合系数分别为0.036、-0.042(P均〉0.05),经Mc Nemar检验,两种诊断方法吻合度弱,肺通气功能检测阳性率高于胸片;FVC与FEV1异常率具有一致性,吻合系数为0.623(P〈0.01)。结论接触粉尘者肺通气功能损伤的发生概率比未接触粉尘者大;肺通气功能检查更能在疾病早期发现异常,而胸片可对肺部实质性损害提供证据,两者可综合应用于粉尘作业的健康监护评价中。
266-268

广州市职业接尘工人健康状况及疾病分布情况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接尘工人的健康状况及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分布特点,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健康促进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2013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各类粉尘作业人群健康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选入的研究对象共15 678名,分析研究对象各类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各检查项目的异常检出情况。结果粉尘作业工人疾病患病中以脂肪肝最高,检出率为15.15%,其后依次为各类心律失常和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0.28%、9.99%;高血压、脂肪肝、消化性溃疡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而各类心律失常、甲亢、血液系统疾病检出率则是女性高于男性(P均〈0.05);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均〈0.05);接触电焊烟尘工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普遍高于其他几种粉尘。结论在职业接尘人群中除了重点关注尘肺病外,仍不能忽视该人群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问题,推进其职业健康促进工作有效开展。
269-271

同时接触噪声和高温造纸厂工人心血管系统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同时接触噪声和高温的造纸厂工人心血管系统状况。方法选取某造纸厂290名接触噪声和高温作业人员为接触组,同时选取250名其他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员2012—2014年连续3年的血压和心电图结果,以及造纸厂作业场所高温WBGT指数和噪声强度。结果造纸厂2012—2014年噪声检测超标率分别为44.83%、22.50%、18.18%,高温检测超标率分别为11.11%、7.69%、38.46%。接触组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27.640&14.446,P〈0.01),2014年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0.00%、14.8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3.963,P〈0.05),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趋势χ2=11.879、5.655,P〈0.05)。结论噪声和高温是造纸厂职业性有害因素关键控制点,长期噪声和高温作业对工人的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损伤。
276-277

罗格列酮辅助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辅助治疗对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3—2014年期间已确诊的肺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罗格列酮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罗格列酮;B组为常规治疗组。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胸部影像学、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等。结果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53.33%,B组总有效率为4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TCL、FVC和DLCO等肺功能指标,Pa CO2、Pa O2等动脉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和血气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80-281

发生铬酸雾接触性皮炎的某凹印制版车间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铬酸雾致接触性皮炎的职业性病因。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维生素C溶液确认致敏源的化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镀铬操作人员前臂前区、颊部、颈部均沾染的铬酸雾,在槽盖推开后吊入、吊出工件,操作镀铬机时手臂前区皮肤接触的铬酸雾质量浓度最高。降低镀铬车间内温度至28℃以下,镀铬槽盖增加条缝式吸气罩,调整操作方式后,未见新病例的发生。结论操作岗位空气中六价铬质量浓度超标,夏季出汗量大,铬酸雾接触时间长是造成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
282-284

某煤焦化企业2014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掌握某煤焦化企业职业人群健康状况,为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对该企业接触煤尘、噪声、苯、焦炉逸散物、高温、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醇、硫化氢等危害因素的在岗职工和电工、职业机动车驾驶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健康检查1 137人,检出相关职业禁忌证11例,占0.97%;未检出相关疑似职业病;检出其他疾病及异常结果 601例,占52.86%。男职工尿常规和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高于女职工(χ2=65.41、8.36,P〈0.05);各年龄组间脂肪肝的检查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趋势χ2=5.18,P〈0.05),血压和眼科异常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χ2=27.29、28.82,P〈0.05);脂肪肝以6~10年工龄的检出率最高;血压和眼科异常均以工龄大于15年的最高。结论该煤焦化企业必须及时调离职业禁忌证作业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职业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29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