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社
分享到: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调查与研究、职业病防治、检测与评价、应急救援、法律法规、临床与护理、疾病控制、化学品与健康、案例剖析、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7-1326
  • 国内刊号:31-1719/R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8
  • 综合影响因子:0.5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论著

低浓度丙烯酰胺对职业人群非神经毒性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摘要:目的对某丙烯酰胺生产车间工人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目前生产过程中丙烯酰胺对职业人群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生产车间丙烯酰胺浓度,选取该厂32名接触丙烯酰胺的工龄超过10年的工人为接触组,以工龄超过10年的不接触丙烯酰胺的32名工人为非接触组,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相关资料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生产车间5个生产点丙烯酰胺检测结果(cTWA)为0.15-0.28 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各项生化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酯(TG)的测量均值与非接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3、1.937、10.173、0.664,P〈0.05)。三大类生化指标中,接触组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异常率高于非接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90、5.497,P〈0.05)。结论低浓度长期接触丙烯酰胺对人体血清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可能导致车间工人的肝脏受损和血脂异常。应加强接触人群的保护措施,减少职业接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75-77

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急性砷化氢中毒住院病例的肝功能指标以及肝脏B超结果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间接胆红素(IB)四项肝功能指标均在中毒第一天即开始升高,其中ALT至第5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2周后基本正常;AST、TB、IB到达高峰时间约在中毒第3天,较ALT早,而恢复正常时间与ALT基本一致;急性轻度砷化氢中毒患者存在相当比例的肝功能或肝脏B超异常,15例重度中毒患者肝功能指标(除IB外)异常率较轻度中毒患者明显升高,两组各项指标(除IB外)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砷化氢中毒患者中有3例符合轻度中毒性肝病(占23.1%),1例符合中度中毒性肝病(占7.7%),重度中毒患者中有8例符合重度中毒性肝病(占53.3%),符合轻度和中度中毒性肝病的分别为2例(占13.3%)和4例(占26.7%)。结论急性砷化氢中毒早期即可出现肝脏损害,即使是轻度中毒患者中也有较多的肝脏损害症状,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基本一致,一般预后较好。
78-80

中毒严重度评分在预测氢氟酸灼伤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中毒严重度评分(PSS评分)与氢氟酸灼伤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氢氟酸灼伤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电子检索2005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同方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氢氟酸灼伤病例,按统一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数据提取。回顾性分析筛选后氢氟酸灼伤病例入院即刻PSS评分,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共有40篇文献(213例)收录。统计分析表明,PSS评分越高,氢氟酸灼伤患者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趋势χ^2=26.86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SS评分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PSS评分〉1是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时PSS评分可考虑作为评估患者氢氟酸灼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并可反映患者预后情况。
85-88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2例患者和52例正常人血清中IFN-γ、TNF-α、IL-4、IL-10水平,并比较其水平差异,同时分析患者各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中IFN-γ、TNF-α、IL-4、IL-10水平[中位值(范围)]分别为20.59(12.64-198.00)、53.46(26.14-306.60)、28.05(12.83-256.36)、12.77(4.48-245.05)ng/L,对照组分别为13.62(6.03-28.18)、19.97(11.72-43.81)、12.34(10.39-22.39)、5.63(2.77-18.77)ng/L,以上4种结果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649、-5.891、-5.416、-5.264,P〈0.01);病例组血清中IFN-γ、TNF-α、IL-4、IL-10四种细胞因子水平均相互呈正相关(P〈0.01)。结论 IFN-γ、TNF-α、IL-4、IL-10在TCE药疹样皮炎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预测工人发病倾向以及发病趋势。
89-91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调查与研究

新旧模式长途转诊516例急危重症患者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评价两种长途转诊模式对急危重症病例的临床效果,探讨专业化、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流程,以达到安全快捷的转诊目的。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由应城市人民医院单向转往武汉的516例病例为调查对象。原模式组转诊214例,由所属临床专科医生和护士负责途中转诊;新模式组转诊302例,由该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生和护士负责;对两组转诊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原模式组平均转诊时间(121±8)min,生命体征不稳定63例,窒息18例,死亡6例。新模式组的平均转诊时间(90±8)min,生命体征不稳定45例,窒息12例,死亡5例。两组平均转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P〈0.05);生命体征不平稳率、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7、4.504,P〈0.05),两组转诊途中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1,P〉0.05)。结论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专业化的院前急救队伍,制度化的院前急救流程,规范化的转诊临床路径,是基层医院安全快捷转诊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保证。
96-97

职业病患者对汞泄漏危害及其应对方法认知状况

摘要:目的了解职业病患者对体温计、血压计破损后汞泄漏危害及应对方法的认知状况。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住院的职业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03例职业病患者中,对体温计、血压计含汞的认知率分别为25.24%、37.86%。19.42%的患者不知道"汞对人体健康有害",对于汞进入人体的途径、汞对于人体的主要伤害知晓率仅为3.88%和2.91%。78.64%的患者采取或认同将外泄汞直接倒入生活垃圾桶(或下水道)的错误处理方法。结论职业病人群缺乏对于汞泄漏的危害性及其正确处理方法的认知。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汞泄漏危害及其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业病患者对汞危害的重视程度,降低汞中毒的风险。
98-99

某市职业人群3年口腔及面部基本检查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江门市职业人群2011—2013年来健康体检口腔面部基本检查结果,观察不同职业接触组的口腔面部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望诊、触诊、扪诊、叩诊等常规口腔检查方法,记录常见疾病及异常表现,不同岗位作业人员的观察组织有所侧重,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口腔面部病变有多种表现,检查人群中以面颈部皮肤病变、牙齿组织病变(龋齿、牙根尖炎、牙本质过敏、氟牙症)、牙周组织病变(牙龈充血、牙周炎)、舌根部小滤泡、口腔黏膜溃疡等常见,其中龋齿、舌根部小滤泡、牙周炎最多,三年间检出率分别为16.31‰-17.57‰、15.84‰-28.20‰、9.19‰-20.02‰。不同岗位作业人员面部口腔重点观察部位病变检出率高于总体人群,接触汞、锡及其化合物作业人员牙龈充血检出率56.00‰-65.09‰,接触粉尘或甲醛作业者舌根部小滤泡检出率26.82‰-48.99‰,颊黏膜红肿或增生见于接触镉、锰及其化合物作业人员,检出率为35.18‰-47.39‰,牙龈铅线仅见于接触铅及其化合物而且尿铅含量明显增高者。结论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组有不同的口腔发病部位、临床表现以及集中发作的特点。应采取适当的健康监护措施,让从业人员的口腔常见疾病和异常表现维持在较低水平内。
102-104

健康教育对尘肺病患者的作用

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加强尘肺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在住院初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三个阶段,对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前,78名住院患者对本次住院相关的信息,有关尘肺病、治疗药物、膳食营养与运动的知识,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方法等知识的知晓度不高。教育后,患者对每一阶段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教育前比较都有显著提高,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刚出院时比较,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除了对生活中注意事项的知晓率,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病人能有效掌握尘肺病的相关知识,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由此延缓病情进展,提高了生活质量。
105-107

江门市新会区石场矽尘与噪声职业危害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江门市新会区石场存在的矽尘、噪声危害程度。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对石场工作场所的矽尘、噪声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各石场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0%-39.4%之间,矽尘浓度在〈0.67-50 mg/m^3之间,矽尘超标率为84.3%-90.6%;噪声强度在68.2-101.4 d B(A)之间,噪声超标率为59.0%-90.5%;不同工作岗位矽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6,P〈0.05);疑似尘肺病和噪声聋检出率分别为3.76%和11.27%。结论江门市新会区石场的噪声、矽尘危害较为严重,应继续加大监督监测与健康教育。
108-109

湘潭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湘潭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管理和救助现状,为政府出台精神卫生管理办法,制订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资料、询问调查和现场查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013年,湘潭县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为2.53‰,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5);女性患病率(2.81‰)高于男性(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7,P〈0.01)。2010—2012年湘潭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住院人次和治疗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湘潭县重型精神疾病患病率较高。应按照《精神卫生法》的要求,结合湘潭县实际,加大投入,明确部门职责,协调开展各项治疗、管理和救助工作。
110-112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检测与评价

职业卫生检测中标准气体的配制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职业卫生日常检测及标准研制领域中常用的标准气体配制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尝试将专业标准化标准气体制备手段同有限条件下实验室日常简单标准气体配制技术相结合,保证标准气体制备量值的准确稳定和有效传递。方法使用不同标准物质及不同标准气体配制方法,配制氯乙烯混合标准气体,并对不同方法的配制结果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使用质量流量比动态配气法配制氯乙烯标准气体,该方法的日内精密度为3.8%-5.6%,日间精密度为8.5%-9.6%,合成不确定度〈1.6%。相同稀释比条件下,该方法日间精密度小于注射器配气法;两种配气法的合成不确定度相差不大。结论质量流量比动态配气法稳定性高于注射器配气法。使用将定值标准气体与质量流量比动态配气法相结合的标准气体配制技术,能够保证标准气体配制过程中量值的准确稳定和有效传递。
115-117

AA240Z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尿镉计算方式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AA240Z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尿镉的计算方式。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通过不同的计算方式测定2013年广东省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间比对尿镉样品,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尿、拟合方式以及扣除试剂空白的选取不同,对检测结果具有较大影响。使用软件线性拟合得到工作曲线方程为A=0.084 54C+0.015 15,相关系数r=0.999 4;在该拟合方式下,不扣除试剂空白得到考核样品浓度ZB值和ZW值分别为0.98、1.63,评价为满意。结论使用该仪器测定尿镉时,选择低空白值的试剂和正常人尿,运用软件线性拟合、不扣除试剂空白的方式对样品进行计算,可获得更趋近真实值的检测结果。
118-120

涉危化品物流仓储类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危险化学品运输仓储类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介绍相关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危险化学品运输仓储类行业的生产工艺介绍,结合典型案例的职业卫生调查,分析该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措施。结果危险化学品物流仓储项目运行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与振动、高温、工频电场等。进出厂区的各种物料、储运物料使用的多种设备、工人的作业环境与作业方式是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直接环节。结论为避免危险化学品运输仓储类行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应从工程防护、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方面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121-123

佛山市顺德区生活饮用水106项全分析监测和评价

摘要:目的统计佛山市顺德区2012—2013年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探索生活饮用水106项全分析的必要性,保证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方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分别对顺德区各水厂的生活饮用水进行106项全分析监测和评价。结果 2012—2013年顺德区生活饮用水106项全分析检测总合格率为88.89%,综合合格率为99.79%,其中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86.49%和100%,综合合格率为99.75%和100%。主要不合格项目为铝、细菌总数、游离余氯、铁、浑浊度、肉眼可见物以及总大肠菌群。结论顺德区生活饮用水总体卫生状况良好,但个别水厂的水质消毒措施、制水工艺以及管道维护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今后应重点加强42项常规指标和27项非常规指标的监测,以控制一般化学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超标现象,并加强重点项目的监测,保障供水水质安全卫生。
124-126

某石化公司油品储运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摘要:目的识别、检测某石化公司油品储运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及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职业卫生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中各单元的职业病危害控制设施分布较为合理,运行良好,苯、溶剂汽油的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油品储运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应以防治急性中毒和完善应急救援措施为重点,规范操作,加强安全管理,避免职业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127-128

某汽车试验场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某汽车试验场试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探讨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系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溶剂汽油、工频电场、噪声,各一线员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40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噪声等效声级均符合现行职业卫生标准。结论公司所采取的尾气集中吸收排放系统、岗位送风系统、隔声值班室、调整员工巡检时间等控制技术和防护措施,可有效从源头上降低职业病危害程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129-130

某汽车用仪表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某汽车用仪表生产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异丙醇、铅烟、二氧化锡、玻璃钢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检测点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131-132

某实验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识别、分析某实验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检查表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项目的总体布局、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项目实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醇、异丙醇、乙腈、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锑及其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全部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