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社
分享到: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调查与研究、职业病防治、检测与评价、应急救援、法律法规、临床与护理、疾病控制、化学品与健康、案例剖析、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7-1326
  • 国内刊号:31-1719/R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8
  • 综合影响因子:0.5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论著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为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双标法在流式细胞仪上对14例确诊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患者(其中9例为剥脱性皮炎、5例为多形红斑)在入院时及治疗2~3月后(停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肝功能指标检测,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参考值相比,治疗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肝损伤,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治疗前后的CD3+细胞、CD8+T细胞(CD3+CD8+)百分数均高于正常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3~6.841,P〈0.05或0.01);而CD4+T细胞(CD3+CD4+)、NK细胞[CD3-CD(16+56)+]、B淋巴细胞(CD3-CD19+)百分数、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Z=-14.49~-2.310,P〈0.05或0.01)。与治疗前比较,剥脱性皮炎患者治疗后的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百分数降低,趋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2.877,P〈0.05);其他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红斑患者各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入院时相比,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A(Ig 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6、2.293,P〈0.05);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3,P〉0.05)。治疗前谷酰转肽酶水平与成熟T淋巴细胞(CD3+)、CD8+T细胞百分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496、0.470,P〈0.05);胆碱酯酶、白蛋白等指标与成熟T淋巴细胞、CD8+T细胞百分数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0.567、-0.475、-0.501,-0.516,P〈0.05)。结论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可能为�
331-334

483家职业病危害企业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楚雄州483家职业病危害企业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签订情况,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楚雄州职业病危害调查的方案,对职业病危害企业的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楚雄州共有职业病危害企业483家,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398家,占82.40%;劳动合同签订人数33 227人,签订率为88.68%;合同中有职业病危害内容的企业数占63.82%,合同终止或解除后进行备案的企业数占59.80%,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数占39.45%。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391家,占80.95%,实际参保人数34 358人,参保率为96.18%。不同地区、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企业之间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 637.07、1 407.15、2 531.07、845.76,P〈0.01);不同地区、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企业之间工伤保险参保率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 154.05、334.04、615.87、416.77,P〈0.01)。结论 楚雄州职业病危害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和工伤保险参保状况不容乐观,建议加大对职业病危害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为工人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和购买工伤保险。
335-338

2009—2013年深圳某街道企业工作场所“三苯”监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街道企业苯、甲苯和二甲苯("三苯")污染情况,为"三苯"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3年深圳市某街道工作场所"三苯"检测结果及152份常见有机溶剂挥发性组分分析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五年间,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超标率最高为0.86%,检出率最低为1.26%,最高为5.94%,其超标率和检出率有逐年降低趋势(趋势χ^2=15.80、45.32,P〈0.01);甲苯的超标率最高为5.71%,检出率最低为21.34%,最高为69.01%,其超标率和检出率有逐年降低趋势(趋势χ^2=26.69、713.16,P〈0.01);二甲苯超标率最高为1.40%,检出率最低为9.17%,最高为35.14%,其检出率有逐年降低趋势(趋势χ^2=317.04,P〈0.05)。152份有机溶剂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检出率分别为2.63%、46.71%和37.50%。结论 工作场所"三苯"污染已基本得到了控制,但仍需继续加强对溶剂苯的监控。
339-341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调查与研究

异氰酸酯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异氰酸酯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并介绍相关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异氰酸酯光气化法生产工艺介绍,结合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分析异氰酸酯生产过程主要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结果 异氰酸酯生产过程存在光气、氯气、一氧化碳、异氰酸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风险较高。为避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各企业从工程防护、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方面采取了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结论 异氰酸酯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的分析可为该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345-347

某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家装备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某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家装备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企业的基本信息及各项制度和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结果 大型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占接害劳动者总数的70.2%。35家装备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各项指标的符合率在48.6%~100%之间,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总体较好。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管理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符合要求的企业只有48.6%和57.1%。大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总体情况优于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结论 该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优于其他区域;大型企业应作为监管焦点;监管部门应加强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管理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的监护。
348-350

低浓度苯致慢性重度苯中毒职业病鉴定一例

摘要:根据某表面材料有限公司操作工的血常规、外周血白血病、骨髓形态、染色体、融合基因等检测,结合职业病史、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鉴定该操作工为接触低浓度苯致慢性重度苯中毒,临床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提示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时,因个体差异,少部分劳动者仍可能会引发职业病。
350-351

上海市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监督抽检现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电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 对上海市194家企业电焊作业场所进行监督性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此次抽检电焊烟尘作业点699个,超标率为16.9%;不同类型电焊作业岗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9,P〈0.01);个体采样检测合格率低于定点采样,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P〈0.01);而电焊烟尘的个体采样浓度高于定点采样浓度,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1)。常见的电焊作业方式是地面固定作业,占90.6%;作业类型是CO2气体保护焊。结论 上海市电焊作业职业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和提高,应建立职业危害抽检的长效监管机制。
352-354

扬州市2006—2013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扬州市近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好该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 对全市2006—2013年的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年间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7大类32种246例,尘肺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中毒发病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42.3%、26.4%和19.5%。尘肺病以电焊工尘肺、矽肺、煤工尘肺为主,主要分布于机械、煤炭和石油行业。65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中有59例(90.8%)为职业性噪声聋,主要集中于化纤、机械和煤炭等行业。急性中毒10起13例,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苯中毒以及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为慢性中毒病例的主要类型,病例主要分布于机械和轻工行业。结论 尘肺病、噪声聋和苯、铅等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为扬州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机械、化纤、煤炭等行业应列为重点监管行业。
355-356

某县2012—2013年急性农药中毒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某县农药中毒的危害现状,为预防农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2013年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报告的该县农药中毒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2—2013年该县共发生农药中毒144例,其中生产性中毒7例,占4.9%,非生产性中毒137例,占95.1%;死亡7例,病死率为4.9%,全部为非生产性中毒。与2012年相比,2013年农药中毒的病死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85岁组高龄老人病死率最高(22.2%);15~59岁青壮年为农药中毒高发年龄段;在〈15岁组中毒病例中78.6%是1~6岁学龄前儿童。农药中毒主要发生在第2季度;有机磷农药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品种,占75.9%,尤以氧乐果(含乐果)、敌敌畏和甲胺磷为主。结论 有机磷类杀虫剂为该县致中毒的主要农药,该县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应引起重视。
357-359

某肠衣膜彩印企业有毒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对某肠衣膜印刷企业接毒工人和一般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该企业接毒工人的健康危害情况。方法 定期检测该企业近3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接毒工人和一般人群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乙酸乙酯、丁酮、异丙醇等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乙酸乙酯超标比较严重。接毒工人血常规、白细胞、肝功能、腹部B超、脂肪肝或肝内脂肪沉积异常率与一般人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3年内接触乙酸乙酯的工人未见明显慢性健康损害,腹部B超检出脂肪肝或肝内脂肪沉积可能与企业高脂饮食有关。应改善印刷车间通风条件,长期观察乙酸乙酯等化学毒物对人体的联合作用。
360-361

新乡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新乡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状况,为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能力建设,提高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新乡市取得《河南省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证书》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全市取得资质证书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共10家,开展项目覆盖了粉尘、生物、化学、物理、放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或对劳动者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全市从事职业健康检查人员共311名,其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60.8%,取得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到20%。常规医学检查项目所需仪器齐全,但缺乏针对职业健康检查所需的高千伏X线摄像装置、神经电生理等特殊仪器。结论 新乡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基本满足健康检查工作需要,但需加强职业健康检查专业人员培养,增加针对职业健康检查的特需仪器投入。
362-363

两家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及控制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对上海两家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特征和卫生防护效果进行调查与评价,为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确定其危害特点和危害性,并评价其防护效果。结果 两家企业业存在磷酸铁锂粉尘、活性炭粉尘、石墨粉尘、氧化铝烟(粉)尘、氧化铁粉尘、镍及其无机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聚偏氟乙烯树脂、N-甲基吡咯烷酮、乙醇、铜烟、六氟磷酸锂、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噪声、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所测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均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病人。结论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规定,该行业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行业,本次调查的两家企业各项防护措施基本达到防护效果,但需定期进行危险性评价,实行危险度管理。
364-367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检测与评价

某LED外延片及芯片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识别LED外延片及芯片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相应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 工作场所中氟化氢、氯化氢、氢氧化钠、氯气、硫化氢、环己酮、氨、硫酸、异丙醇、丙酮、噪声、电离辐射(X线)等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可起到相应的防护作用。
367-369

某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项目职业病危害预测及关键控制点分析

摘要:目的 预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并分析其关键控制点。方法 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硝酸、氢氟酸、盐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异丙醇、三氯氧磷、五氧化二磷、偏磷酸、氯气、氯化氢、四氟化碳、硅烷、氨气、噪声、高温、工频电磁场等。其关键控制点主要为清洗制绒、扩散刻蚀、沉积减反射膜、丝网印刷及清淤和疏通污水管道等岗位。结论 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是化学毒物,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370-371

大连某LED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LED灯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护建议,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煤尘、其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锡、铅烟、异丙醇、丙酮、丁醇、环己酮、异氟尔酮、高温、噪声及工频电场。现场检测结果显示丁醇、铅烟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其余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煤尘的超限倍数值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物理因素检测结果除1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外,其余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工频电场检测结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种类较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毒物、粉尘岗位。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应着力加强个人防护和严格制度化管理。
372-374

某公司扩建5万t精密铜管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了解某公司扩建5万t精密铜管项目运行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等方法,分析、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检测其浓度或强度;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 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铜烟、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抽余油和噪声,除部分岗位的生产性噪声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外,其余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此建设项目试运行阶段在正常生产时,已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毒设施基本可行,但防噪声设施有待加强。
383-384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应急救援

54例戴呼吸机长途转诊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多功能呼吸机在长途转诊危重症患者中的院前急救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54例长途转诊需要呼吸机患者的各个转运环节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转运患者中,成功转诊52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途中病情恶化,未能转送到达目的医院,转至途经最近医院抢救;1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途中死亡。成功转诊患者的呼吸频次、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在转诊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13、4.511、6.737、5.139,P〉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只有在转运获益大于风险时才是必要的。转运前应准确、细致评估患者,尤其是呼吸系统方面,应把握重要指标;设计合理的转运计划,与临床医师及家属有效沟通,严格执行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配备完善的药品和设备、畅通的通讯,建立完善的急救医疗体系,才能安全转运呼吸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
385-386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化学品与健康

化学品安全数据单(续6)

摘要:本期论文涉及化学品包括苯、二甲苯、1,6-己二异氰酸酯等;现选取部分化学物,进一步对其安全数据单做一简单介绍;本部分所有毒性相关数据均来自2005版《有毒物质数据库》(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HSDB)或《化学物质毒性效应登记数据库》(Registry of Toxic Effects of Chemical Substances,RTECS);危险性分类参照2011版《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ing of Chemicals,GHS),分类信息仅做参考。
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