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社
分享到: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调查与研究、职业病防治、检测与评价、应急救援、法律法规、临床与护理、疾病控制、化学品与健康、案例剖析、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7-1326
  • 国内刊号:31-1719/R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8
  • 综合影响因子:0.5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论著

我国核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建设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核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各级核应急组织在相关法规标准的指导下,具备了相应的核应急能力,但如何对各级组织的核应急能力进行有效评估,完善和优化各级应急能力建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在核应急能力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为了完善我国核应急能力建设,重点讨论了我国核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并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方式和评估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265-267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综述

双核微核的形成机制、结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外周血微核试验是检测染色体损伤和快速筛选环境化学物致突变的常用遗传毒理学方法,其中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assay,CBMN)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外周血微核率的方法,后者已经作为生物标志广泛应用到染色体损伤和基因稳定性的研究中。为更好地促进CB微核在职业和环境毒物接触人群健康监护中的研究和应用,对CB微核的形成机制、结局、影响因素和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268-27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中度或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假愈期后可能会并发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综述了关于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两者研究都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272-274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调查与研究

上海市电焊作业行业分布及职业病现状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电焊行业分布及新发职业病现状。方法搜集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0—2012年间,上海市申报电焊烟尘危害的企业有3547家,接触电焊烟尘危害因素67 030人,多集中在金属制品、机械设备、汽车、结构性金属制品、船舶等制造行业;上海市近3年电焊作业新发职业病均为电焊工尘肺,共83例,占新发尘肺病的36.9%。结论上海市电焊作业涉及行业范围广,电焊从业人员众多,行业分布特征明显,电焊工尘肺病呈高发态势,形势严峻。
275-277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科普知识

粉尘爆炸及其预防

摘要:凡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细粉状固体微粒均可称为粉尘,国际标准化组织则将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 长期吸入粉尘,能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尘肺病,这已经为人所知。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粉尘还会发生爆炸,知道的人就少了。粗略算来,具有爆炸性的粉尘有:金属(如镁粉、铝粉、钛粉);煤炭(如煤粉);粮食(如面粉、糖粉、玉米粉、土豆粉、干奶粉、淀粉);饲料(如血粉、鱼粉);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茶叶粉尘);林产品(如纸粉、木粉、纤维粉尘);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等。
281-281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调查与研究

上海市铅酸蓄电池行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铅酸蓄电池行业中铅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现状,评估铅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上海市铅酸蓄电池行业13家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并对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13家企业中,4家生产型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大,部分工序采用了自动化、密闭化生产,但也存在防护设施设计不合理、敞开作业等情况;8家组装型企业均为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产量差异较大,生产环境不理想,厂房设备简陋,主要采用手工工具进行生产;1家回收型企业生产环境恶劣,生产设备简陋,防护设施欠缺或不足,职业卫生管理不规范。5家企业作业环境空气中铅烟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率为26.5%,铅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率为21.2%。铅尘浓度超标率最高的是磨边岗位,其次是包板和涂板;铅烟浓度超标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精炼、熔铅、铸焊、浇铸和造粒岗位。结论改进生产工艺,合理设置防护设施,改善作业环境和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是防治铅中毒的重要手段;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个体防护也不容忽视。
282-284

上海市奉贤区职业病防治标准化建设初探

摘要:目的指导并帮助企业逐步建立科学的职业卫生管理机制,达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的目的。方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金属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家具制造、制鞋、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为试点对象,按照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标准化建设考评表内容进行考核评审。结果全区共申报55家企业,45家通过,其中一级达标企业9家、二级达标企业18家、三级达标企业18家。结论通过开展职业病防治标准化创建工作,能使企业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这一动态循环过程,建立职业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提升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285-287

2例非爆破所致职业性爆震聋的诊断及诊断标准商讨

摘要:通过对2例非爆破所致爆震聋的噪声源的来源和特点、听力损失过程和损失特点以及诊断过程的分析,提示在职业性爆震聋的诊断中,并非所有患者皆适用于现行国家诊断标准,故对非爆破所致爆震聋患者做诊断时应灵活应用相关标准,并对诊断标准的适用范围提出补充建议。
288-290

对一起职业病诊断案例的思考

摘要:随着《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及一系列职业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我国职业病诊断及鉴定工作正日趋规范和完善。拟通过总结一起三乙基锡中毒病例的诊断经过,探讨确立职业病诊断思路、得出正确诊断结果的有效方式。提示职业病诊断应以诊断标准为依据,明确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症,确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参考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
291-293

127例申请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病例的诊断体会

摘要:目的提高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水平,探讨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4年1月受理的127例申请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病例。结果 127例病例中,1例诊断为职业性重度噪声聋,7例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聋,19例诊断为职业性轻度噪声聋,71例诊断为职业性噪声接触观察对象。29例未被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病例中,24例为伪聋或夸大性耳聋,5例为其他疾患。结论在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劳动者作业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根据纯音听力测试并结合其他客观测听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准确性。
293-294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引起严重脓毒症致死亡一例

摘要:目的总结一例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引起脓毒症致死亡病例的临床经验教训。方法对一例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多形红斑可转为大疱表皮坏死松解症;表皮大面积脱落、创面渗出过多导致的血容量过低是诱发脓毒血症的主要原因,对不能解释的心率增快,血钠、血氯和血渗透压增高,再次发热、病情反复,血降钙原素、C反应蛋白和乳酸增高应进行补液试验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早期液体复苏应充分达标。结论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可致脓毒症,是该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遵循早监测、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的原则,及时有效纠正低血容量并进行强力抗感染治疗。
295-297

师宗县2013年职业健康体检率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师宗县职业人群健康状况,为进一步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师宗县2013年度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年师宗县参加职业健康检查企业34家。参检企业以煤矿行业最多,占检查行业的94.12%;不同行业企业员工体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5),其中其他行业体检率最高(97.63%);不同规模企业员工体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P〈0.05),其中中型企业体检率最高(100%);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员工体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7,P〈0.05),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员工体检率为高(96.39%)。结论大型企业、公有制企业、煤矿行业员工体检率不如其他企业高,可能与其他企业填报职业病应检人数时存在漏报、瞒报的现象有关。师宗县应加强中小型企业职业病防治的管理。
300-301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检测与评价

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开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摘要:目的识别、分析油田三次采油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数量,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岗位及分布情况,为油田三次采油职业病危害场所日常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产车间现场调查、生产工艺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生产车间进行布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确定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非甲烷总烃、甲醇、甲醛、聚丙烯酰胺粉尘、氢氧化钠和噪声。结论对于油田破乳剂中含有的甲醇、甲醛应加强监督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02-304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应急救援

江西省某钨矿采场垮塌事故的救援及分析

摘要:2012年4月12日,江西省某钨矿发生一起垮塌事故,造成1人被困。事故发生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矿山企业和救援队伍积极参与事故救援,救援人员通过灾区侦察、决策指挥、大量放矿和科学营救等措施,历时近30 h终于将被困人员成功救出。救援决策措施科学正确、救援装备得到充分发挥和情绪干预机制有效运用是本起事故救援成功的关键,值得借鉴。
311-312

急性失火烟雾吸入损伤2例报告

摘要:通过报道2例因失火而吸入大量烟雾致急性损伤与中毒的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提示急性失火烟雾吸入损伤以缺氧窒息和呼吸系统损伤为主,在抢救治疗中关键要抓住可能危及生命的主要症状进行积极处置;对于刺激性烟雾中毒引起的小气道病变及肺损伤,总结出待肺水肿控制后可以行高压氧治疗。
313-314

一起技术改造失败致人死亡事故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查明某骨粉厂技术改造失败致人死亡事故的原因。方法采用定点采样结合实验室分析测定现场空气中氨、硫化氢、磷酸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及水样中磷酸的浓度。结果该事故共造成2人中毒死亡。事故现场均存在上述四种气体,实测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较高,水样中含磷2.05~9.91 mg/L,大大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结论该起事故不排除是由硫酸二甲酯与磷化氢气体引起的窒息性中毒死亡事故。
315-316

一例急性二甲基乙酰胺中毒病例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一例二甲基乙酰胺所致的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方法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患者职业接触史询问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该病例为二甲基乙酰胺所致的职业性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结论该起事件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应采取综合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二甲基乙酰胺的职业危害,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317-318

某冶炼厂连续两年发生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调查

摘要:对某冶炼厂连续两年发生的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进行作业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分析这两起造成2人死亡、13人中毒事故的发生原因。企业未设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未对员工进行有效的上岗前培训,错误指挥、违章作业,忽视工人的个人防护措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1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