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 北大期刊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 61-1030/G4 国内刊号
  • 1002-2147 国际刊号
  • 0.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是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前沿视点_时势时话、前沿视点_理念精神、前沿视点_学术前沿、研究视界_立德铸魂、研究视界_理论源流、课程课改_课改论坛、课程课改_课程建设、课堂内外_教育研究、课堂内外_教学新视、课堂内外_教学样态、成长空间_为师之道、成长空间_学科研修、成长空间_学术书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卷首语藏
党啊,我想对您说……1-1

摘要:1921年,中国大地上升起了一轮红红的“太阳”。她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挺直腰杆站了起来!她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65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睡狮终于醒来,傲立于世界东方!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前沿视点
高考道德加分:新政?良政?——竞争链的顶端是品质的较量4-4

摘要:盘点2014年高考加分方案可以看到,多个省份在奥赛、科技竞赛、体育等项目上做了减法,将其剔出加分名单。但引人注目的是,有13个省份的高考加分项目中明确提及“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一些地区甚至可以加20分之多。这一政策甫一出台,可谓石子入湖面,立即引发热议。我们不妨听听来自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声音。(本文由本刊特约编委、江苏省盱眙中学骈昌贵老师整理)

为高考见义勇为加分政策点赞4-4

摘要: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为这一加分政策点赞。 有益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为思想品德优秀或者见义勇为学生高考加分的新政,将会鼓励广大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应该给高尚的品格加分4-5

摘要:“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孩子”的观念,在中国是众多家长心底最现实的声音,孩子的道德教育被挤到最小的角落。尽管这一切并不是孩子的错,但却让孩子对教师的品德教育感觉苍白无力。

“立德”之重重于“治学”5-5

摘要:我认为,虽然这一政策会带来对高考公平与否的质疑,甚至会将“见义勇为”功利化,但是利终究大于弊。

德育减分更适宜5-5

摘要: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高中教师,我反对高考德育加分。 “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无法衡量,无法具体实施。品德高尚是一个人的心灵与行为美丽的表现,但是无法用数据量化(谁来评价,到哪个层次来评价),如果实行品德加分,将为权贵者玩弄心术提供契机,有些心术不正的学生倒变成了道德模范,根本不能起到示范作用。

无法实现的公平5-6

摘要:作为学生,很多都还没有达到18周岁的成年人年龄,他们阅历不丰富,对事情的发展没有足够的预见能力,如果在见义勇为中处置不当,则会事与愿违,把事情弄糟,甚至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孩子是家庭的希望,10分和20分固然重要,但高考毕竟不是孩子的全部。

“思想品德加分”是对道德的亵渎6-6

摘要:在功利色彩日渐浓烈的世风下,在“重分数,轻品德”的教育体制下,给“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加分”这一政策,无疑体现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弘扬社会正气。

高考“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加分弊端6-6

摘要:于其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难操作性。如今,许多家庭为了孩子的前程,可以一掷千金以弥补分数的硬性差距,何况此等软实力?诚实守信,自信开朗,坚强勇敢……哪一项不是优秀品德?作为高考加分的“思想品德”该以哪项为标准?有好心助人反被讹,有收买路人给学校写感谢信,此类现象屡见不鲜,高考制度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应考虑且难以操作的问题。

以“分”酬“义”就成了悲哀6-7

摘要:“见义勇为”本是中国传统美德,“思想道德”的加强也是理所当然的。可现在多省市将其纳入加分政策之内,这一做法确实值得商榷。

为“正义”之举创造“正气”环境7-7

摘要:在物质横溢的现代社会,可以说,很多人对“见义勇为”等行善行为只是充当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我们该如何看待这股有碍正义的“寒流”?事实上,任何人都不想做“不义”之人,面对正义,人们常挣扎在“想为与不敢为”之间,因为社会上有着太多正义者“流血又流泪”的悲惨经历。因此,我们绝不能简单地责怪那些冷服旁观的市民,现实告诉他们:一旦“被讹”或为正义“而残”往往只能由自己吞食“苦果”,作为国家又不能有效“保护”他们的正义之举。在如此代价面前,人们往往只会选择“离开”。

顶层设计,追求“程序”也正义7-7

摘要:“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但丁睿智的话语提醒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机制里,一个人的道德品行状况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考核项目。因此,在高考中把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纳入加分项,是高考这道考题中的应有之义,实在是在情理之中,不存在该不该、要不要的问题,只能说早该这么做了。西方国家中,大学录取新生有对参加公益活动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思想品德要求的翻版,只是没有我们说得那么直白。

对政治课的认识应与时俱进8-10

摘要:2014年两会期间,某人大代表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提出:“应当将政治课改成公民常识课,不要喊那些空洞的理论。”该代表此言一出,就帮政治课赢得了无数关注。但该代表对政治课的认识恐怕不是就现行政治课而言,因为笔者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亲身实践的十余年课改经验与此不符。时代在变迁,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天关心教育的人们要评价政治课,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发展中的政治课。

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10-11

摘要:2014年5月4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总书记这一讲话,不仅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高中学生也同样适用。

以文“化”人刍议——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三思12-13

摘要:2014年3月底,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指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对中华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进行深入细致的引导,从而为学生提供无形的文化道德规范,并从内心认同和付诸行动。可见,以文“化”人,能够从内部塑造心灵,促成人向美好和谐变化,让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文而明之,明之以止。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的价值,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如下三个方面的引导。

核心价值观何以解公民教育之困?14-16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建设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之魂,破解了公民教育的困境。

把思想工作做到点子上17-19

摘要:早读铃还未响起,琅琅的读书声就已从各个教室传来,使人油然而生“良辰美景好读书”的感触。

关于“2015年期刊策划方案”的征集启事19-19

摘要:为了真实反映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切实提升刊物的实用性、可读性、引领性,本刊决定开门办刊、开放办刊,吸收新鲜力量参与办刊,特向广大读者、作者征集2015年期刊策划方案。具体要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