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 北大期刊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 61-1030/G4 国内刊号
  • 1002-2147 国际刊号
  • 0.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是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前沿视点_时势时话、前沿视点_理念精神、前沿视点_学术前沿、研究视界_立德铸魂、研究视界_理论源流、课程课改_课改论坛、课程课改_课程建设、课堂内外_教育研究、课堂内外_教学新视、课堂内外_教学样态、成长空间_为师之道、成长空间_学科研修、成长空间_学术书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卷首语藏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1-1

摘要:美国社会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不用怀疑一小群有想法有决心的人可以改变世界,因为历史证明这些人曾做到过。”我所认识的中政参人就是一群“有想法有决心的人”,他们身上透显的是曾国藩所言的“扎营寨、打死仗”“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前沿视点
“美丽中国”畅想曲4-6

摘要: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在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刊从1-2合期开始,拟对十八大报告的诸多重要精神作些分析、思考和归纳,并将涉及的高中政治教材相关主要知识简要糅合进去,以期对政治课教师教学和考生备考有所裨益。

小康社会 人民愿景6-8

摘要:“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即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提出了小康社会模式,强调社会生活稳定,国泰民安。小康,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如今,这梦想已经依稀可见。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建设“强盛中国”和“幸福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部署、新要求,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更应理性思考、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热点接轨。

创造条件让人民更加幸福9-10

摘要: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增加居民收入而言,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给狂热房价打针“冷静剂”11-12

摘要:过去10年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黄金期。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地产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住房关系国计民生,因此与这个行业有关的大情小事,也成为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随着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房地产投资激增,地方政府向开发商出售了大片土地。但现在,以大幅信贷扩张为背景的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城市的天际线上到处是未完工的建筑,过去的投资导致房地产供应过剩。近期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似乎为楼市风云变幻带来了变数。面对这样的热点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怎样应对?且看以下三篇文章如何条分缕析,带您一探究竟。

“楼闹闹”并非人间喜剧13-14

摘要:上海楼市“金九银十”俨然已变成“铜九铁十”,开发商要回笼资金,开始大幅度降价售楼,房屋资讯网站的新开楼盘中,随手可见“打折中”“促销活动”,等宣传字样,有的楼盘降价幅度高达40%以上。而这触动了老业主的神经,“自己血汗钱堆起”的房子贬值了,老业主的“维权”行动开始了。

“楼控”影响正在发酵15-16

摘要:中央政府的房控方向非常明确,坚决抑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房价上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同时满足市场上一些刚性的自住房需求。经过两年多调控,投机性需求基本上被挤出了市场,房价上涨幅度基本得到控制。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但依然不稳定,必须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明确了楼市调控政策一路向前的政策信号。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自住性需求、改善性需求的空间还比较大,但市场的增长速度一定是下降的。在土地的招拍挂市场上,土地增值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了,那些专业化能力强和品牌信誉好的企业,在今后的市场中将会逐渐占据优势。

没有教材又何妨17-18

摘要:教材是什么?教材是承载着一定知识和素材的教学辅助材料,与粉笔、黑板、多媒体一样,只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工具而已。但应试教育下的中学课堂教学,把教材当作师生共同膜拜的中心,成为教学领域无可置疑的“圣经”。所谓高考命题“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命题紧扣课程标准,紧扣教材,教材更加成为师生研读的对象,恐稍有偏差,导致高考滑铁卢,悔之晚矣。因此,教材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更加被神化了,其结果是教材在使用方式上也由“用”教材堕落为“教”教材,没有教材,师生就无法完成一节常规的课堂教学。

巧借孙子兵法教育转化学生18-19

摘要:曾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位班主任运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使教育对象发生神奇变化的真实故事:

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应然选择20-22

摘要:认同最初作为心理学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逐渐兴起后,在现代性的话语下不断凸显为一个热点概念。思想政治课认同是指主体对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能作出正确客观的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认可思想政治课意义重大,且用以指导自身的行为。可概括为两方面:第一,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显性知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及对课程潜在意义上的肯定;第二,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引导下,有转化为正确行为的现实态度与取向。

弘扬“民族品牌” 担当教育责任——兼谈《经济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23-25

摘要: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三维目标。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高考指挥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们对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落实非常重视,做得也比较扎实,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却普遍存在着有意无意的忽视。这样的做法不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质,既无法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地”,也无助于现代公民素养的养成。本文试图从《经济生活》模块教学中“民族品牌”教育的角度,谈谈高中政治课开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培养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的一些粗浅认识。

《文化生活》要讲好文化与实践的关系25-25

摘要:文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神创造的,而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人类实践,就不可能有文化的产生、发展。文化源于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归根到底,文化的作用在于服务人类的社会实践。

解读《文化生活》教材的文化韵味26-27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在处理《文化生活》内容时,往往只注重知识讲授,忽视三维整体目标的达成,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文化生活》的“文化味”缺失致使课程功能与效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如何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恰当处理《文化生活》的教学内容,是每位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材——高中政治教材的“调、增、改、简”方案构想28-30

摘要:一、高中政治课与政治教师的尴尬 现行教育体制下,小学至大学都开设了政治类课程。高中生处在由青春期向成年过渡的年龄,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向稳定的关键期。相比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高中阶段的政治教育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精致和谐:生态政治课堂的价值追求31-33

摘要:目前,“聚焦课堂,有效教学”已成为政治教学界的共识,但要追求教学的有效,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有意义。在当今“有效教学”的追求过程中有两种现象应予以正视:“一是成绩有效背后的兴趣缺失,二是教学有效背后的教育缺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与教师获取优异教学成绩所采用的手段和策略是直接相关的。反思思想政治课教学“粗放低效”的现象,“精致和谐”的生态政治教学将成为一种应然追求。

让思想政治课与探究同行33-35

摘要:拜读了覃遵君老师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策略》(《中政参》高中版2012年第1—2合期),收获颇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理念之一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探究性,以强化实践环节和探究环节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师生的主动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和课时之间的矛盾,教师存在重知识、技能,轻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传统观念;重应试成绩、轻素质养成的传统做法。长此以往,对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可见,如何让思想政治课与探究同行,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课堂内外
借文学艺术之叶 衬哲学教学之花36-38

摘要:哲学是一门理论性强、逻辑严谨的学科。教师普遍感觉哲学不好讲,学生则认为哲学最难学。笔者在多年的哲学教学实践中,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迁移诗词、谚语、成语、对联和文学名著等中国古典文学精髓来启迪学生的哲学思维,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把晦涩的理论形象化,让学生在欣赏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美的同时领悟深邃的哲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大大增强哲学课的艺术魅力。

巧设计·善突破·求高效——哲学教学三部曲38-39

摘要:哲学,是爱智之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然而由于内容思辨性强、抽象、深奥,学生普遍感觉晦涩难懂,难以接受。能否巧妙设计、成功突破重难点,对于实现高效课堂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具体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