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42-1021/G4 国内刊号
  • 1000-419X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语文是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学语文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_视点、教学_阅读教学、教学_写作教学、教材_文本解读、课改_课题选萃、课改_课改在线、拾贝_微论、拾贝_随笔

中学语文 201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试论“生成课堂”的文化自觉3-7

摘要:近年来.特级教师李仁甫以其“生成课堂”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异军突起,引起语文教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一种良好教学形态的形成,除外在的显著特征外。还有内在的文化基因。“生成课堂”的内在文化基因是什么?笔者以为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表现为对学科文化特质的深度认识,对语文规律的自信把握,对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下文不揣浅陋,试从三个方面分述之。

中学语文杂志名师研究
潘新和写作本位教育观献疑8-12

摘要:《语文教学通讯》(2015.05B)登载了李华平教授《阅读不是写作的附庸——兼评潘新和“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此文对潘新和教授的“写作本位语文教育观”进行了批评。潘教授在《语文教学通讯》(2015.09A)撰文对李氏的批判作了回应。两篇文章针锋相对,言辞激烈,似乎都有一些道理,令我等一线教师困惑重重。

蔡澄清语文点拨法教学13-16

摘要: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是我国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第一代名师蔡澄清在前人启发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语文点拨法”.首次将“点拨”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引入了语文教育中。点拨教学具有方法和思想有机统一的特点.具有统管语文各方面的整体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多向交流的特点。①}亥法在理论建构与实践运用中都有独特的巧妙之处。

中学语文杂志语文教育论著评析
“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进展——2016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八16-19

摘要:【评析样本】郑桂华.《整本书阅读:应为和可为》,《语文学习》,2016(7)曹勇军.《我们欠学生真正的阅读课》,《中国教育报》,2016.10.24胡春梅.《外国文学名著整本书阅读策略探析》,《语文建设》,2016(9)张媛.《和学生共读“整本书”:流程设计与策略使用》,《语文教学通讯》,2016(6B)徐小兵、倪峰.《走进操作层面的“整本书阅读”》,《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16(9)余党绪.《“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语文学习》,2016(7)

写作教学研究的新进展——2016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九20-22

摘要:【评析样本】陈新元.《高中议论文差异化写作教学与质量目标的实践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6刘中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培育策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16杨添淇.《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沈阳师范大学。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从学生视角探文本解读策略22-25

摘要:一、问题缘起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适度、合理的文本解读不仅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更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和行动有了较大改观。课程意识、生本意识在教学中逐步得到显现。

基于语言理解与建构的文本细读“三部曲”25-28

摘要: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他所提出的“能指”和“所指”概念.认为符号过程即能指通过心理联想意指其对立面所指的过程。“理解”的实质即以符号为媒介由能指回到所指的内化过程。换言之.语言理解就是在头脑中想象语言所描述的情境,通过期待、推理的活动去揭示语言的意义。而语言建构以陈述性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依赖程序性知识主动、积极地建构意义的过程。为此.语文教育应着力于语言的理解与意义的开掘。让学生从品读语言中发现意义,以“言”唤醒个体生命的在场感.从而实现文化的视域融合。

课堂提问:学生思维的孵化器28-31

摘要:语文教学应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富有智慧。学生变得聪明、富有智慧的表现是思维品质不断优化,即切实增强思维的敏锐性、缜密性、广阔性、深刻性与创新性。而优良思维不可能凭空生成。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切实培育、提升和优化。由于课堂结构的安排、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内容的衔接、学生思维的引发与深化.都要依靠课堂提问来串联、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必须在研究课堂提问上下功夫.要努力使课堂提问成为学生思维的孵化器。

语言表达与思维规律解构的阅读策略31-33

摘要:在阅读视域内,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素材.思维是语言表达的逻辑规则。我们知道,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自然界日月星辰的运转有了自己的运行规律和轨道:而语言呢?因为思维的逻辑力量,使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的表达有了自己的规则与特色。在听说读写中思维与语言表达是生命同体,相生相伴,一表一里,密不可分的。语言表达是思维的过程.思维呈现着语言表达的规则,而语言表达的力量在于思维。

按散文体式特征设计学习活动34-36

摘要:一、散文教学活动存在问题亟需破解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从重“教”转向重“学”.广大一线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尺。众多的公开课及常态课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历来受到重视。然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学习活动存在问题,主要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课堂上学生不会生成怎么办36-38

摘要: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尴尬现象:语文教师认真备课.满怀期待地进入课堂.总期望学生有精彩的表现.可实际上却恰恰相反,课堂启动不了或即使启动了.学生也只是迫于无奈.挤牙膏式地蹦出几个词:教师满腔热情地准备尝试一节生成语文课堂教学.可实际上学生却不会生成或者生成不了什么有价值的内容。课堂教学想有所突破却又不得其法.如果不想回到满堂灌的老路上来.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取精用弘:“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有效路径39-42

摘要:要使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中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笔者以为.不能仅仅凭借“跟着感觉走”,就天真地认为,语感之类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可以简单粗暴地替代“语言建构与运用”.也不能仅仅依靠“跟着本本走”,就想当然地以为.现当代语言理论体系之类的理性认识可以生吞活剥地取代“语言建构与运用”。

锻造咬合链条 铸就逻辑利器——基于读者认同度的议论文写作逻辑训练42-46

摘要:作家格非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来发现作者并与他们建立认同。在文学写作过程中.一个作家采取怎样的叙事姿态,使用怎样的技巧和语言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对自己读者的想象与设定。”止番议论指出了技巧和语言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读者认同度在文学作品被认可程度中的决定地位。

理牲·思辨·深度——高中写作审美取向及应对策略46-49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降.话题作文凭其宽限的文体要求.顺应了“有话可写”的普适性要求.长期强势占据着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但因其文体的模糊性和散文式的阐述不利于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广受诟病。而论述文崇理性,尚思辨。求深度的美学特性正成为新高考作文最为核心的审美价值取向。

泼冷任务驱动型作文——对材料型作文的再认识49-52

摘要: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有两个板块:其一是分析了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的特点.其二是谈谈作文题型和评价标准。

从广告营销到议论文教学52-55

摘要:一、议论文入门阶段教学现状 1.学情分析——以高一学生为主 在刚进入高中后.许多学生一是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还没写心里就“打了退堂鼓”。二是对写议论文不知所措。往往在布置了作文题后,许多同学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写”“不会写”等想法。三是学生初学议论文普遍比较混乱.具体的表现就是文体不明,论点不清,素材乱用等。由于缺少必要的指导,很多同学常常处于没头苍蝇乱撞的阶段.这样写出的作文往往分数不高。长此以往.这也容易打击学生的写作信心。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曹刿论战》:经典文本的文化精神取向教育(二)55-60

摘要:问战:穿透疑问见史官精神关于《曹刿论战》的第二项教学困惑其实早已有之。质疑者名声显赫,柳宗元也。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一中曾如此评说柳宗元:

《金色花》的两大解读“盲区”60-63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收录了泰戈尔的《金色花》。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似乎不存在解读的难点,更谈不上解读的盲区,“母子情深”“孩子俏皮”“母亲牵挂”……寥寥数语就能把文本主旨言尽,似乎再无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