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42-1021/G4 国内刊号
  • 1000-419X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语文是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学语文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_视点、教学_阅读教学、教学_写作教学、教材_文本解读、课改_课题选萃、课改_课改在线、拾贝_微论、拾贝_随笔

中学语文 2016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现代阅读解释学的本体论4-8

摘要:解释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代语文学科产生以后,既没有继承古代训诂学的传统,也没有借鉴和吸收西方解释学的成果,形成自己的解释学理论。在文本解读方面,几乎没有规范可循。语文学界亟需构建一套现代语文阅读解释学的理论体系。

高考语文大分时代前瞻8-12

摘要:引言 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在教育改革方面,将积极稳妥破解考试招生制度难题。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不久后,教育部宣布2017年将全面实行高考改革。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的语文又面临着怎样的改革呢?先来看一下一些省市相继出台的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语文美学视阈下的文本分析12-18

摘要:如果语文美学对真善美的研究是对语文教学的宏观研究,那么,对文本研究则是微观研究。文本分析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没有文本分析,语文美学会被架空。从哲学上说,语文真善美的研究是语文美学价值论研究,语文的文本分析研究则是语文美学方法论研究。真善美的研究是语文美学的灵魂,文本分析则是语文美学的肉体。

语文核心素养及其落实18-21

摘要:两年前,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这是"核心素养"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自此,"核心素养"概念体系成为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方向,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的指南,学校日常教学实施的准绳,各级各类教学评价的核心。

中学语文杂志语文教育论著评析
关注“炼字炼句处”:文言文教学“言文统一”的有效路径——2015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六22-26

摘要: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文言文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它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文言、文章、文学与文化的"四位一体"。近来,很多学者提倡基于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教学要回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上,从语言基础层面上升到文学鉴赏层面,做到"言文统一",但怎么有效地做到"言文统一"一直困扰着一些教师。

开明国语老课本:还需深入开掘的宝藏——2015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七26-30

摘要:【评议论著】 竺欢《〈开明国语课本〉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5 安娜《开明版国语课本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借鉴和启示》,青海师范大学,2015 丁晓琳《〈开明国语课本(初小)〉范文系统研究》,聊城大学硕士论文,2015 赵庆娟《〈开明国语课本〉选文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朱云《〈开明国语课本〉选文系统研究》,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15,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文言教学中的取舍之道——“三度语文”文言教学法例谈(一)31-34

摘要:长期以来,文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过度教学"的病症。具体表现为,不论何种类型的文言课文,总是从第一个字教到最后一个字,唯恐哪一个字、哪一句话没有解释到位,学生便无法理解。此种教法,如果撇开文本的课程属性,只将其视作一篇独立存在的文章,或许无可厚非。一旦将其纳入三年一贯制、甚至六年一贯制的学科课程知识体系中,便会发现,其中必然存在着太多的不合理性。

高中文言文阅读学理系统建构再探34-38

摘要:我曾从"理趣、理法、理念"三层面①浅探文言文阅读学理系统的构建。课标要求文言文教学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言"的问题,即读懂;二是"意"的问题,即读透。然而现实教学中二者依然轩轾分明,处于紧张和尴尬之中:从学生讲,惧怕读文言文,原因是读不懂,当然读不透,只好疲惫地奔波于肢解文本、死记硬背和不明就里、疯狂训练的道路上。

模糊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重要启示38-41

摘要:美国加尼福尼亚大学扎德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最先提出模糊理论,80年代由伍铁平教授介绍到我国。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人类的认识和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思维方式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把模糊理论运用到一些相关的学科,于是便相继出现了模糊数学、模糊逻辑学、模糊语言学等交叉学科。模糊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就产生了"模糊教学"。

导之得法,才能读之有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名著导读”板块的导读策略41-43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非典型性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落实——以《说书人》教学为例43-45

摘要:笔者最近听了一堂公开课《说书人》。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复述故事,梳理小说情节,把小说分成开端(叙述"我"第一次见到说书人的情景)、发展(叙述其不幸的命运)、高潮和结尾(说书人的死亡和"我"的心理活动),对小说人物进行简单的评价,然后归纳出社会黑暗、人性冷漠的结论和人性的陨落与升华的主题,最后拓展到现实中的人物如何在苦难中的坚守。课堂中老师说得最多的词语就是"情节"两个字。

贴合体式品读言语 移情入境体察阴晴——以《老王》课例为例45-48

摘要:杨绛的散文《老王》位于沪教版语文教材高一第二学期第一单元,该单元以"平民生活"为核心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时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命运,感受平凡人物的内心世界;在领略作品语言魅力的同时,感受作家的平民意识和情怀。

小说教学:以源头活水建半亩方塘——由《最后一课》教学说起48-50

摘要:小说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段阅读的目标与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小说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描写典型逼真的环境,安排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

有效教学在语境中蕴生51-54

摘要:在"教什么"与"怎么教"的探讨声中,我们的教学设计逐步开始重视有效性和高效化,一线教师有意识的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结合学生学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材分析和课堂流程。改变了传统的"教教材",实施新课改带来的新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实现"用教材教"。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54-58

摘要:2016年1月29日,《中学语文》读者群第15次专题研讨,就"如何评价课堂效率",特邀我和几位特级教师为嘉宾,作专题研讨。"如何评价课堂效率"的标准搞清楚了,"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我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各自的观点。第一位老师从概念辨析入手,简要阐述了"走进课堂前后学生的变化"的评价标准。第二位老师简要介绍了王荣生教授"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观点。我结合具体案例,以"案"说"法",简要汇报了我的构想。

浅谈阅读教学问题设置的梯度性58-60

摘要:一无所知的人不会怀疑任何事物。"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优秀的教师不仅体现在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和自身知识底蕴的深厚,更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和提问的技巧上;优质的课堂不仅需要知识的灌输、思想的熏陶,更讲究循序渐进的问题设置和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文本研究走向问题研究。提问可以直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问题”教学的几点思考61-62

摘要: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巧妙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问题教学给当前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缕新鲜的空气。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问题从何而来?问题设计如何优化?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抓住特质,教出小说的个性63-65

摘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在教学时,不少老师能抓住这三个要素进行,体现了小说的文体特征,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一遇到小说,都以这三个要素为教学内容,就必然千课一面。长期以往,教师厌倦,学生腻烦。"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教材中没有两篇完全一样的小说。教学小说,只有抓住文本的特质,才能教出"这一篇"小说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