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社
分享到:

中学语文杂志

《中学语文》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教学前沿、阅读教学、教学设计、鉴赏教学、作文教学、质疑问难、复习备考等。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 国际刊号:1000-419X
  • 国内刊号:42-1021/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学语文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教学视阈中文本解读的四个问题

摘要:一、怎样的文本解读才是教学所需:语文教学论的视角优秀的文本其解读的空间是很大的,读者的解读能力越强,解读结果就越有可能丰富而深刻,而选入语文教材的文本,绝大部分都可称为优秀的文本,这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这样的困难:丰富的解读可能性与课堂实际教学的矛盾,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上。怎样的文本解读才是教学所需?解答这个问题.需将问题放置在语文教学这个语境中.我们应该从语文教学论的视角加以分析,即文本解读应该符合语文教学的需要。凡是语文教学需要的。我们就应该紧紧抓住不放。非语文教学需要的.我们就应该“忍痛创爱”。
7-9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晚秋初冬》的中国尴尬——苏教版之《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审美(一)

摘要:德富芦花的《晚秋初冬》在日本中小学久负盛名,是散文经典中的经典。我接触过的日本教师朋友,他们能从头背诵到尾,令我油然而生景仰之情。当下,中国教育界不断增进国际教育理解,广泛开展国际教学合作。在这种背景下教学德富芦花的《晚秋初冬》,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开放心态,从而使他们懂得尊重国际文化差异性,为参与多元文化社会的建设作好铺垫。
10-13

试论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理据——以《合欢树》教学为例

摘要: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大。然而,长期以来,散文教学流于形式,"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诸如此类的概念术语屡屡见诸散文教学的课堂。散文教学长期处于钟摆状态,一直没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散文到底教什么?这成了一线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难题。李海林教授指出,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基本属性是审美。但是散文进入了教材,"即使是文学作品的审美教学,其重点也不在其文学审美属性,而在其语文审美属性"。结合自己的散文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散文《合欢树》教学内容的确定。
13-16

编者意义,让语文成为语文——文学类文本教学的五大抓手(五)

摘要:数年前,有人主张在零备课状态下直接进行课堂教学。持此主张者,称这样的教学为"现场化教学"。据说,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课堂生成的最大化。这样的主张与实践,我不认同。我始终坚信,语文是一门具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独立学科,任何一篇进入教材的课文,都是该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只有依照这一知识体系的内在结构规则,合理界定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才能让有限的教学资源,承担起尽可能丰富的知识信息。
16-20

刍议语文代入验证学习方式的价值——兼议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问题

摘要: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界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成为主流,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代入式和验证式学习多有诟病,甚至呼吁"让学生从代入式和验证式的学习中走出来"。作为一线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理应反思,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学习方式和方法?为此,我们要廓清课堂教学的本质,界定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倡导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
20-22

关于语文教材运用的两点建议

摘要:语文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及社会需要而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使用的材料,它是师生交流的凭借。正确运用教材是确保语文教学科学有效的前提和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教材却是语文教师面临的现实难题。特别是课改以来,教科书编写的"开放性和弹性"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以致有经验的教师都感叹: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教语文了。
22-27

读出文本的味 读出教学的道——结合教材文本谈谈文本的教学价值的解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应该包含两个方面:解读文本价值和解读教学价值。本文就第二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思考。日常教学中,大多数语文课的教学只停留在弄清楚这篇课文的内容上,有的教师只是将教师用书上的内容搬到学生的笔记上而已。语文教学不能只是满足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阅读的终极目的或最高目标,是对言语智慧的理解和掌握。
27-30

活动即为创造——对高中语文活动教学的思考

摘要:语文活动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的开放式教学。它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讨、思考、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学生群体性的学习实践活动。语文活动教学其功能和意义不可小觑。
30-32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写作教学:亟待系统规范的独立教程

摘要:批评容易,建设难。每年高考作文命题都会触发全民狂欢,三教九流齐上阵,作家学者同发声,形成围观之圈,发起围攻之势。然而,一阵热闹只不过形同街头卖艺的杂耍,一哄而散之后,什么也不曾留下,只待来年再啸聚,如此而已。映象式的观感,即兴式的评论,治标不治本的医诊,只类似庸僧论禅,隔靴搔痒,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处,也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就目前的命题模式而言。无论哪位高人出题,都必将自取其辱,因为整个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并没有一个独立而规范的系统。
33-35

小升初衔接段写作教学评价工具初构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写作衔接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曾撰文中指出,当前的中小学写作衔接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的割裂,特别是在评价方面,在现有课程标准无法给出详细而明确的评价标准的大背景下,各有各的标准,各有各的方法,于是乎,衔接过程中的写作教学评价乱象便应运而生。造成“评价大乱”的原因除了宏观层面的“课标”因素外.微观层面的评价工具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35-39

高中作文教学需要学生的合理想象

摘要:如标题所示的观点并不是一个新的观点,但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却有必要加以重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想象力要求有了一种分化或者说背离的倾向,合理的想象已经得不到支撑,穿越式的想象倒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作文教学导向有关,与学生所处的信息社会有关,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对这样的现象进行纠偏,以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正确的想象轨道上来。
39-40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

摘要:近来,语文教学一线众声喧哗,"任务驱动型作文"热力四射。从省市级学科会议,到普通的语文课堂,都在谈及这个话题,有人努力适应,寻找对策;有人莫名抵触,轻慢随意。借流行语说话,"此处信息量太大,我想静静",但"静静"并不是逃避与轻慢,"静静"的背后,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对高考作文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到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嬗变过程进行整体思考.并提出应对策略。
41-43

任务驱动型作文及其写作原则

摘要:一、任务驱动型作文定义语文高考是现实的反应,语文高考作文尤其如此。它总是跟随着时代现实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或快或慢。既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又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规律,所以就必须兼顾现实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十八大后,改革这一时代主旋律进一步强化,整个政府更加注重务实高效,教育领域的改革也逐步展开。因此,高考语文作文也相应地由原来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变为如今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现实的因素进一步加强。
43-45

课文为范,活用促写——让课文教学成为作文教学过程化有机的一部分

摘要:“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王荣生如是说,“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主要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写之前指导学生审题,或使学生进入写作的情景,或有构思的激发乃至‘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怎么写’只有原则性的引导或要求。二是在写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或展示好的作文,或做提升作文档次的修缮,有时是教师介绍批卷的感观,或解释本次作文打分的标准。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得怎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是怎么写的。则很少顾及。”
45-48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透视话剧文本的言语缝隙——从“谁把侍萍赶出周家”谈起

摘要:长期以来,戏剧冲突是话剧文本教学的出发点,寻找冲突,关注戏剧情节,并通过理解潜台词把握戏剧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已成为话剧文本教学的不二圭臬。我们发现,这种形式的话剧文本的教学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窠臼:它过于强调情节的完整而选择能够印证情节合理性的人物语言,将有丰富意蕴的潜在语言简单化、表面化,将丰满的人物形像平面化、概念化:过分地重视话剧文本的戏剧性。而消泯了话剧文本的言语缝隙所带来的多元解释的可能。
49-51

悲凉寒风里的隐忍与抗争——刘亮程《寒风吹彻》中的生命哲学再探

摘要: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收录了刘亮程的散文《寒风吹彻》。林贤治曾赞誉其作品"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西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选文秉承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着眼于寻常生活场景,以质朴的文字和诗性的叙述,深刻诠释了生命的本质特征和个体的生存方式。在此,笔者试从文本呈现的生命色彩入手,解读其中蕴含的生命哲学。
53-56

《淮阴侯列传》的开篇故事:韩信性格与命运的表征

摘要:《史记·淮阴侯列传》以韩信的三个精彩短小的故事开篇: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56-59
中学语文杂志争鸣园地

韩李之争,分歧何在?

摘要:2014年10月李华平教授在《语文教学通讯》发表了《迷失在学科丛林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接着,韩军老师在同一刊物上发表《〈背影〉课七说》予以回应。此事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线教师看韩军老师上课,心潮澎湃;读李教授文章,字字在理。剩下许多困惑,谁对谁错,何去何从?仔细看这两篇文章,我们发现:李教授的评论对像在语文课和韩军老师的《背影》课之间徘徊;韩老师的“七说”着力于对李教授等的个别语句辩驳,各“说”自成一体。
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