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社
分享到:

中学语文杂志

《中学语文》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教学前沿、阅读教学、教学设计、鉴赏教学、作文教学、质疑问难、复习备考等。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 国际刊号:1000-419X
  • 国内刊号:42-1021/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学语文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语文味影响深广的主客观原因

摘要:名师魏振廷认为:“语文味是本世纪最初十年,对我国语文界影响最大的教学理念。”也有老师认为:“语文味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教学理念。”我们认为。在本世纪最初十五年的中国语文界.语文味是影响最大的教学理念之一。
3-6
中学语文杂志名师研究

董一菲唯美诗意的课堂表征

摘要:黑龙江特级教师董~菲倡导并践行“诗意语文”.意在发掘“文学气息”、感受“浪漫情怀”.用“缤纷的语言”,对“文化的膜拜”及“智慧与幽默”来构建一个诗意的课堂。她坚持给学生一个文学的世界、一个悲天悯人的情怀、最美的母语、一个善感的心、一个爱的信念、一个理性的世界、一个内儒外道的人生智慧.努力让学生诗意地生活。“诗意语文”是一种大语文、高境界,它立足于心性的修炼。追求文学的诗意和唯美.注重情感与语言的交织.感悟人生智蔫.充满文化和理性.
11-14
中学语文杂志语文教育论著评析

关于“语用”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2014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三

摘要:【评议文章】刘仁增《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6期;温儒敏《语文课要“聚焦语用”——在济南明湖中学的讲话》。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3A期;王元华《语文教学中语用的核心和层次》,原载《语文建设)2014年第2期;王敏《“语用热”:从虚浮走向理性建构》,原载《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3年第11C期。
15-16

语文教材编制的思考与探索——2014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四

摘要:一、以古鉴今:古代语文教材编制对当今的启示 【评议文章】胡根林、李可《浅谈我国古代语文教材的编制经验》,原载《语文建设》2014年第5期。
17-19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是分享,不是占有——由《土地的誓言》的一个教学片段说开去

摘要:在一堂市级公开课上我执教了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因为是一篇抒情散文,我把“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体察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作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整堂课我抓住“泛滥”一词.以“体味作者精准的语言”为核心。从“为何泛滥:切入土地”、“如何泛滥:细读情感”、“泛滥之极:发出誓言”几个板块展开教学.几个板块都是围绕着“走进课文.感受情思”来进行的.也就是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
20-22

高中语文经典文学作品背景导入对文本审美的影响

摘要: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典范性.它们是经过了历史选择的、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们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具有原创性、传承性,富有鲜活的生命力,蕴含丰富的人文启示.得到后世普遍认同。同时,它们在启迪人们对人生价值意义的思索.充实人的灵魂,涵养人的素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经典文学作品教学中,背景导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背景导入的适当把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5-27

饶美红《孔乙己》教学设计的“沙漏”艺术

摘要:“沙漏”.亦名沙钟.通过充满沙子的玻璃球从上面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除了作为时间的测量工具外.“沙漏”封闭的外部构造还可以隐喻为地域局限的语文课堂,而其丝丝入扣.灵动自如的运转艺术和语文教学的技巧有着极大的可比点。通过对饶美红老师《孔乙己》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探究。发现不论从结构特征上。或是运行规则上.饶老师的设计都与“沙漏”有着异曲同工的艺术美感。
27-29

“学的话动”应关注言语活动和情感流动——七年级散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选录了较高比例的散文,从散文所关涉的人情、伦理、自然等主题来看,以上主题类目出现的篇目有36篇。散文约占所有课文的一半以上。进入初中,阅读学习与散文密不可分,在“学的活动”视野下研究七年级散文教学的策略.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29-32

以“教学文体”为起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斑纹》为例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文体意识.不同文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别.这一点已达成共识。中学语文教材中.某些文体特征不是非常明显的文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却不是十分明朗。比如,周晓枫的《斑纹》自选人到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必修五)以来,人们对其是散文还是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之争一直没有停止。在教学处理上也因文体认识的模糊不清出现很大不同。有的当成散文来教,有的当成科学小品文来教。
32-34

以《(史记)选读》为例再谈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对话栏的使用

摘要: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和之前的教材相比。除了一些课文的改动之外.我觉得很大的不同是“对话栏”的增设。教材中的对话栏。应该是侧重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如何更好地运用对话栏。不使其形同虚设?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但是对于学生更好地自主阅读并理解文本并没能提供可操作性的帮助。
35-36

谈《荷塘月色》的审美赏读

摘要:《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也是诸多读者十分喜爱的名篇。笔者虽教学过多遍。但未能成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文本赏读。近来拜读余映潮先生的著作。深受启迪,笔者对《荷塘月色》的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和设计,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的审美赏读。
36-37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聚焦时事热点,激活写作思维

摘要:研究表明.高中生的智力接近成人水平.其观察社会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是由于社会阅历尚浅,高中生对社会舆论缺乏客观、理性的辨别能力,因为长期的灌输又使我们习惯于单一思维,缺乏独立思考和多元思维能力。看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偏激,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看法有失偏颇。而时评正是引导我们学会多元思考形成理性判断的参考文本。每当现实社会发生重大新闻事件,不少新闻媒体、
38-41

巧用课文教作文——以《夏》为例

摘要:现行课时安排一般是每周上两节作文课.教师多是安排一周一次作文。形式固定,不能适时安排写作,不能使用好课本上的范文,不能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
42-43

挖掘课本资源 训练写作思维

摘要:平时,我们为了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常常对学生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错.但问题的根本在于怎么让学生会“想”?学生不是不会“想”.而是“想”得太简单、太表面。学生写作中思维的表面化、简单化,已成为提高作文水平的瓶颈。叶圣陶说过:“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那么.如何进行写作思维训练呢?毫无疑问,课本就是实现目标的载体之一.
43-45

以日记开启写作之窗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表达情感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以微博发文或在QQ空间中写日志的方式最为流行。细读其博文,我们也确实可以读出作者的一些独特感受。但当布置作文时。他们还是抵触,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对此。我甚感困惑:同样是写作。为何前者大受欢迎,而后者却让学生望而生畏呢?
46-46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安塞腰鼓》的诗性语言解读

摘要:《安塞腰鼓》是刘成章的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作者采用诗性语言的形式,通过对安塞腰鼓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展现了人生的力量和生命的价值;并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越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强烈的节奏.展现了气势雄伟的独特民族文化,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生命活力。因而,学习这篇文章.我们需要品读好文章的语言,并深刻感悟这种语言中所体现出来的奇特的画面感、强劲的情感冲击以及语言的美感。
47-49

《归园田居·其一》中“乐”的内涵

摘要:《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 全诗以“归”字为着眼点。抒写了作者告别官场.回归田园的欢乐之情。如果说“归”字是外显诗眼的话,那么“乐”字便是回萦其中、耐人品味的情感基调。它充盈于每一个诗行.浸润着每一个词语。
50-52

“边缘”处的幽独自怜——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解读

摘要:边缘,一个幽僻、冷落的处所。其地理意义的风景也许并不美丽;然而。在中国的古典诗歌里,“边缘”的人文风景又常常是崇高、壮美的所在,因为它饱含着作者的孤独和愤懑。是高标独立、落落不同凡俗的人格象征。屈原的《离骚》,曹植的《杂诗》(其四)《美女篇》,李白的《美人出南国》,杜甫的《佳人》,凡此等等,皆遭遇边缘情境的幽怨发愤之作。他们被逐出政治中心。身处边缘.躬自反思生存的意义,不得不重新认识自我,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