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社
分享到:

中学语文杂志

《中学语文》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教学前沿、阅读教学、教学设计、鉴赏教学、作文教学、质疑问难、复习备考等。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 国际刊号:1000-419X
  • 国内刊号:42-1021/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学语文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论媒介素养核心评论能力及其培养——基于新闻评论课的实践

摘要: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关于媒介基本知识、对媒介信息运用等综合知能,核心是主体人认知、搜集、选择和评价信息的能力。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界定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人们面对媒体提供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和反应能力(ability to response and thoughtfully)。
3-6

认知心理学视阈下的写作教学目标动词思考

摘要:我国21世纪初的新课程改革在各个学科领域强调学习目标,并重点通过一系列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动词"来标识不同的"学习领域""学习水平"。这一思路源于对当代认知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的积极吸收。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目标是预期学习结果的表达。学习结果必须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这一形态特征必须在学习目标陈述时清晰地体现出来。
6-10

基于语文的本质属性对语文教育再思考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理念已经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得到确认。不过,从这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看,有关语文学科本质的理论认识还是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指导效果:大多数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什么原因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还没有进一步认清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因为"语文"与"语文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虽有密切联系,但是不能够简单画等号。
10-12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穿插艺术运用的原则

摘要:穿插艺术,是指以某一事件为轴枢,为了某种需要而有意断开,插入某一非主要事件后再接续原事件,形成一种明断暗续,似断实连,形断而意接效果的艺术手法。而插入的内容必须与主要事件有密切联系,需要精心设计。通过创造性地断开、穿插、接续可获得"笙箫夹鼓,琴瑟间钟"的艺术效果。
13-15

依托小说文本 体验生成课堂——例谈外国小说阅读教学之生成

摘要: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狄尔泰认为只有通过体验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生命之流,融入他人的生命之中,才能领悟生命的意义,把握人的本质。体验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尤为重要。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在通往语言的道路上必须靠"亲身体验"和直观的把握。因为语言是诗性的而不是僵死的符号,对文学的理解不能仅靠技能和告知的方式,对文学的理解必须靠自身生命经验的全部投入。
16-18

高效课堂的动情与启智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它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关注怎么"教",更要研究学生怎么"学"。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真正称为高效课堂。高效的课堂,除了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精心的课前准备、高超的语言技巧、游刃有余的课堂掌控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学习。
18-20

提纲意识引领下的多法破解——例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整体把握策略

摘要: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教师费心教,学生费力练,但往往收效甚微。问题的症结何在?我想,问题的症结很大程度在于:在语文教育淡化语法的总背景下,师生阅读整体意识和宏观视野的缺失。他们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急功近利地肢解文章,组出的答案往往流于片面;或方法僵化,大多采用传统的结构层次分析法,对文章少作动态而较为静止地解读,答案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22-25

现代诗歌教学应以品味言语为根本

摘要: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现代诗是真、善、美的艺术,它较其他文学样式语言更为精美隽永。闻一多曾说:"诗这东西的长处就在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现代诗歌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跳跃性、音乐性、多义性,言语品味应该成为现代诗歌教学的根本,让学生在言语的品味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自己的审美品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5-26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读写结合”中的课文作文例谈

摘要:读写结合,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我国作文教学中也是一条成功的主要经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阅读与写作相互脱节的现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更好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这是语文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27-30

教作文,要为学生搭“脚手架”

摘要:高中生的作文要向高一阶段发展,要让学生往高处爬一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他们搭建"脚手架",让他们能借助支架容易继续往上升。如何为学生搭建作文"脚手架"呢?
30-34

作文简约教学例谈

摘要:现在的语文教学有越来越繁的现象,本来很简单的问题,老师非要弄得很复杂,直到把学生搅糊涂才善罢甘休。这也难怪,现在语文老师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问题是他们掌握的多是陈述性知识,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要求,变成简单易行、可操作又行之有效的程序性知识,确实还需要一番"化"的功夫。金代诗人元好问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34-37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启迪与实践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有部分学校和老师,常常犯叶圣陶先生曾批评指出的毛病:"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1;也有不少的"作文教练",站在岸上教学生"游泳",自己就是不"下水";还有语文教育者,把学生关进书斋,埋头书堆,书本成了学生的唯一世界。这样悬在半空中的写作教学,不能脚踏实地,接不了地气,从而导致教师写作指导"底气"的虚乏和学生习作"才气"的短匮以及"灵气"的寡缺。
38-40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林奶奶的不幸人生是谁造成的?——解读杨绛《林奶奶》

摘要:《林奶奶》是杨绛于1984年4月写的一篇散文。文中的林奶奶是一位给人洗衣为业处于社会低层的小人物。她干着最累的活,吃着最差的食物,穿破烂的衣物,为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辛苦攒钱,精打细算,处处防备,最终未能过上设想中的晚年生活,落个累死的结局。
41-42

李清照诗词中的意象解读与生发

摘要:意象,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升华思想、加强印象的一种基本艺术方式。意象是一个先抽象后具象的复合名词,意(诗人主观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感情)与象(作为审美客观的现实生活景物、事物与场景)借语言文字为媒介,进行感应、契合、和谐、融合。可以通过这些特定的意象来学习和分析诗歌。本文以李清照的诗词意象为点,带出诗词意象这个面。
42-44

一阕悲歌向斜阳——解读《说书人》

摘要:苏教版必修二新选了《说书人》一文。这是现代作家师陀194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叙述了一个说书艺人说书及其离世的故事。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对这篇小说诠释的文章,或过于专业,或失于粗疏,或流于简约。下面笔者不揣浅陋,从五个角度对小说进行一番梳理,以期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45-47

《背影》的末段怎样包容着全章的内容和意义——用“语文”的方式再读《背影》

摘要:在我看来,《背影》的主题表述,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样的一篇人人都能读,人人都可能有不同感受,人人在自己的不同人生阶段都可能有不同感受的作品,到底给了人人怎样的启示和共鸣,并由此激发我们思考、追问和认定:人生不同的生存生活状态,该有怎样合理的面对。
47-50

吞吐·温馨·冷峻——《像山那样思考》的表达特色

摘要:《像山那样思考》作为一篇写于上个世纪中期的生态伦理随笔,其观点在互联网发达的21世纪已经很难说有多新鲜了。但在课堂上,高中生们依然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读得投入,读得动情,个中原因恐怕主要是利奥波德表达的魅力。其中"像山那样思考"的诗意表述已被多家提及,这里笔者从其他几个角度谈一谈文章表达的特色。
50-51

孤独者韧性的抗争——鲁迅《野草·希望》解读

摘要:《希望》写于1925年1月1日,发表于1925年1月19日《语丝(周刊)》第10期。 关于《希望》的创作动因,鲁迅在《〈野草〉英译本序》中写道:"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鲁迅这样说,透出两层意思:一是当时青年非常消沉;二是鲁迅希望青年走出消沉,追求希望。而《野草》研究者们只看到了这首散文诗所表现的鲁迅思想消极阴暗之一面,而忽视了鲁迅创作本诗的积极意义,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缺憾。
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