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社
分享到:

中学语文杂志

《中学语文》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教学前沿、阅读教学、教学设计、鉴赏教学、作文教学、质疑问难、复习备考等。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 国际刊号:1000-419X
  • 国内刊号:42-1021/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学语文 2014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互文性阅读教学的辨析与正解

摘要:近几年有教师将互文性这一西方理论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革新带来了新的思路。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对互文性阅读教学进行了亲身的实践和探索。如干国祥执教的《斑羚飞度》,郭初阳执教的《项链》《珍珠鸟》《愚公移山》,王开东执教的《药》等等,他们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都在教学中引入了大量互文性文本,通过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实现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通过互文性阅读构建的课堂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了冲击。
3-5

大众文化与语文教育

摘要:20世纪末,中国进入大变革时代,社会文化急剧转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大众文化迅速占领文化市场。
5-7

语文教育的责任担当

摘要: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经越来越成为核心竞争力,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因为只有占据文化竞争中的制高点,才能捍卫并推广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竞争虽然不像战争那样惨烈,但是文化竞争成败所产生的后果如同战争的后果一样严重。
8-9
中学语文杂志语文教育论著评析

“真语文”的特质、品质和标准--2013年度语文论著评析之十一

摘要:自2012年11月,《语言文字报》推出“真语文”大讨论,并联合全国14省市32校《聚龙宣言》,到2013年末《语文建设》杂志和《语言文字报》联合推出为期一年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已有不少语文教师、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参与到“真语文”大讨论的活动中。
10-13
中学语文杂志语言万象

广告语中的语文

摘要:留意身边,常常会耳闻目睹到一些广告语,这些广告语有优有劣,优者欣赏之,劣者揣摩之修改之,或许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兹举几例如下。
13-13
中学语文杂志名师研究

“生成课堂”教学思想评述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在对传统教学中因过度强调预设而导致的封闭、单向灌输和教学过程的确定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新课程提出了“生成”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关注学生的成长,主张把生命的活力还给课堂。但是,很多教师对“生成”这一教学理念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导致“生成”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处于缺失的状态,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无法显现。江苏特级教师李仁甫经过自己从教多年的实践研究和探索,终于形成其独特的“生成课堂”教学理念。
14-16

“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谈“双主体性”在生成课堂上的有效发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成教学”这个词语逐渐走进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并得到理论界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短短几年间,“生成”、“动态生成”、“生成教学”等一系列概念,一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但几年课改实践下来,我们在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教学生成性的道路上依然步履蹒跚。确实,语文课堂比起其他学科的课堂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但问题是课堂一旦放开,任其自然生成,如何实现有效收官,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并凸显课堂教学重点,就成了一大难题。
16-18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语用型”教学实施的难点和对策

摘要:随着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中小学语文老师关注的焦点。《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①在“课程性质”中更是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②可以说,《课程标准》突出语文课程“语言文字运用”培养的核心目标,这是对多年来语文教学效益低下、脱离应用教学方向的纠偏,是对语文教学扎根语言、着眼于运用呼求的回应,也是落实语文学科性质、适应语文教学特点的有力举措。然而指向“语用型”的语文教学思想说起来很有道理,真正落实起来难度却很大。
19-22

从“长胡子的杨二嫂”到深度阅读

摘要:笔者在检查毕业班学生初读鲁迅《故乡》一文的预习作业时,赫然见到这样的句子:长胡子的杨二嫂,一看就不是好女人。讶然之余,笔者问其这么说的依据,居然是“我”回乡时杨二嫂的第一句话“哈,胡子都这么长了!”,令人不由感叹学生阅读的走马观花。
22-24

文化经典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摘要:近年来,多个省份将文化经典著作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反映出语文学科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要求,符合新课改重视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精神哺育功能的理念,也是顺应社会弘扬传统文化呼声日高的表现。文化经典热持续升温,既是国家实力大增后必然的文化回归现象,也是对极左文化思潮的一个反拨,这对繁荣民族文化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课题中的应有之义。
24-26

人教版与鄂教版初中教材古诗词的选编比较

摘要:不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还是鄂教版语文教材,都将古诗词作为了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套教材中古诗词的选编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完善两套教材中的不足,促进语文教材编写的改进。
26-29

勾连积累学《史记》

摘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其本身与白话文相去甚远,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不高,要求背诵和记忆的东西特别多等原因,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敬而远之,望而生畏。特别是《史记》选文,篇幅长、阅读量大、人物繁多、事件复杂、文言词语积累量大等使学生经常感到兴味索然,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老师的课堂教学、教学理念关系很大,如果老师过于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以考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那么语文课堂就会变成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重要实词虚词等的讲解,必然会使学生畏惧生厌。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有效组织学生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无趣为有趣,文言文教学才会更加生动活泼、效果明显。
29-31

教法求变摭谈

摘要:高中语文必修课部分,是全体高中生必须参与学习的部分;新课改要求必须突出必修课程的基础性,使全体高中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今后进入高等学府进一步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文化积淀底蕴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笔者依托新课标,立足现行教材努力钻研教学方法,努力求新求变。
31-32

提高语文课堂讨论实效性刍议

摘要: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高中语文课堂讨论这一常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适时参与和引导对于达成高质量高效益的讨论成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随意地让学生自由讨论,那么学生的讨论最终不排除会流于形式,思维能力、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教师的指导要充分体现在整个课堂讨论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反应,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思考与交流,要有意识地对讨论活动的各个阶段步骤进行监控引导,让学生的活动始终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推进。
33-34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守望传统,直面现实,着眼未来--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综合评议

摘要: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也是社会各界人士一向关注的焦点。在被视为“指挥棒”的高考中,作文命题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高考作文是最为直观、综合地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高考作文是高考学生在中学阶段最后一次接受的“人文”教育,折射出社会对未来“人才”素养的要求,意义重大。目前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综观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的整体趋向,可以较好地把握其中折射出来的对语文教学及作文教学的“导向”,从而促进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提升。
35-37

深究意蕴透析题意--意蕴探究法在叙述类材料作文审题中的运用

摘要:综观2014年全国高考18道作文试题,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材料型作文这种命题形式。读写结合的考查方式加大了思维力度,更加注重材料文字表述内容及含意的广度与深度。这无疑也加大了作文审题的难度。材料型作文审题的关键就是正确解读材料。而作文材料从形式上有文字类和图画类(图表类、漫画类等)两种类型,按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张开的说法,文字表述类作文目前基本形成了三种较为固定的类型--社会时事型、文学作品型和理论观点型。根据这种分类法,笔者上了一节“叙述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的公开课,尝试着用意蕴探究法来打通文学作品阅读和社会时事型、文学作品型材料作文写作之间的通道。
37-39

基于形成性评价开发写作教学目标连续体的探索

摘要:评价,是为做决策而对资料进行的收集和分析,①在教学领域,它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为此,新一轮课程改革重点强调了评价的功能和意义,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专门分章列条对语文课程评价进行了阐释,总览其中的论述,尤其是写作部分,虽然涉及了评价的方式、主体、功能等诸多方面,但却没有提及评价对教学目标开发的指导。而在日常教学中,无视评价与教学目标开发的关联同样屡见不鲜,因此,引入评价开发教学目标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39-42

写作过程与学生生命成长过程的双重关注

摘要:写作是学生增强语言运用能力,继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需要,又是回忆生活,体味快乐,放飞心灵,思考人生的重要途径。写作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小学生处于受教育的阶段,是走向人生的准备阶段,他们的写作其实是一种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的学习与训练,是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发展的一种训练。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提出了三个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基本概念,即“对话”、“发现”与“引导”,希望能够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与写作过程的良性循环有所帮助。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