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社
分享到:

中学语文杂志

《中学语文》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教学前沿、阅读教学、教学设计、鉴赏教学、作文教学、质疑问难、复习备考等。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 国际刊号:1000-419X
  • 国内刊号:42-1021/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学语文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语文审美的逻辑

摘要:语文审美有其自足的审美空间.也有其自足的审美逻辑。在现代语文及其教学中,语文教材往往被看作是静态的——虽然从现代解释学角度来看它是动态的。如果我们姑且将其看作是静态的、稳定的,那么在语文审美循环中将只剩下两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和学生,但后者往往被看作是受动者。这样一来,在语文审美循环中就只剩下一个极为灵活的环节——教师。因此.我们从中可以粗略看出.语文教师在语文审美中是至关紧要的:他是联结点和出发点、也是反馈点和激发点。
3-4

新形势下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21世纪.随着社会向纵深发展.口语交际作为社会交际最基本最便捷的形态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语交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高社会化、高效益化、高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口语交际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具有准确、敏捷、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将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识字写字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新课标顺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总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把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然而.现实中的口语交际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即目前口语交际教学仍被边缘化。没有被真正地重视起来。
5-6

高中学生语言发展与教学促进

摘要:在学生发展的众多主题中.语言发展是语文课程独立承担的发展主题。准确描述学生语言发展的先后次序和发展过程.探讨顺应并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教学策略.可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基于经验思辨的感悟状态.使人文学科的语文教学具备必要的理性品格。
7-11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如何有效组织、引导学生体验和反思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无非是促进学生对语文工具的掌握和人文素养的养成。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是听说读写工具的掌握.还是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都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的“接受”过程所能奏效的。语文工具的掌握需要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体验与感悟.所谓“熟能生巧”的“巧”,就是体验与感悟的结果。人文素养的形成.要靠熏陶、感染,是学生自己体验与感悟的结果。毫无疑问.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由讲授性教学转向体验性教学。
12-14

在高一年级开展语法与修辞专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作为指导一线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最高的(也应是最权威的)纲领性文件.理应对语法知识与修辞知识这样重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目标。但事实并非如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均未直接提出语法知识与修辞知识的地位及教学要求。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造成了广大一线教师对语法与修辞知识重要性的误解。
14-16

“知行式”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从主体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尝试构建了“知行式”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其操作过程如下(以余秋雨的《都江堰》为例说明):
17-18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对作文知识韵再认识——关于走出作文玄虚化困境的思考

摘要:新课程实施至今。带来理念普遍更新的同时.也带给老师许多新的困惑。作文教学的玄虚化令许多老师手足无措,纷纷感叹:“以前教作文,还有知识可教:现在教作文,不知道教学生什么.只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写,这样怎么能提高作文能力呢?”诚然.新课程实施之前,教作文就等同于教作文知识;新课程实施之后.作文知识从作文教学中隐退.教作文等同于“教师不作为”。新课程实施前后。中学作文教学为什么同样地陷于困境呢?
19-22

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低效行为及不作为现象探析——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而关于作文、作文教学,我们探索研究得也比较多.但正如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蔡伟所说:“写作教学依然是语文界公认的教学难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学生害怕写作.教师怕教写作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变。大面积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依然是水中月,镜中花。”作文教学为什么一直举步维艰,低迷不振,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什么一直原地踏步.提升较慢?
22-25

作文教学贵在有度

摘要: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但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具体操作上还是进入了传统的模式化教学,导致教学“多、慢、费、差”现象比比皆是,使新课程的实施有名无实。新课程背景下.虽然也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尝试写作教学的变革,但综观全局,不少依然是新瓶装老酒,还是借别人的舌头唱自己的歌。
25-26

努力培养学生写作的深刻思维

摘要:学生在作文中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即浅性思维,或流于表面,浅尝辄止;或简单想象,不顾真实;或兼而有之。
26-27
中学语文杂志名师典例

人性的绞索与祥林嫂的死——《祝福》与《绳子》的比较阅读(课堂实录)

摘要:文勇的这堂课有许多亮点.我只能拣其中比较突出的点到为止。首先,他对《祝福》有深刻的研究,不像某些教参那样.把祥林嫂的死仅仅归结为封建势力.而是尖锐地指出,祥林嫂之被虐杀是没有刽子手的.是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一种传统观念杀死的。这种观念。并不仅仅存在于鲁四老爷头脑里.而且存在于鲁镇所有人的思想深处.寡妇有罪,歧视有理,是天经地义的准则。文勇特别聪明的地方是.引用了丁玲的话“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
28-32

兴趣与习惯

摘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只适于知识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随着对知识技能不断深入的了解.那种“好玩”的阶段就会过去.一种高深技能.一个有深度的知识.早晚会挑战到我们既有的能力.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种痛苦。学习、进步、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么,使我们走向更高境界的动力是什么呢?
32-3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与评点

摘要: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33-36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谈谈文本的多元探究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新课改将“多元,,作为现代教育的追求目标,主张文本解读主体(学生、作者、编者、教师等)的多元,文本意义或主题解读的多元。专家将课堂教学表述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指向多元目标的、学生自己的、生动活泼的丰动的学习活动。
37-38

细微的角色宏大的主旨——从《孔乙己》中小伙计的隐匿主旨说起

摘要:《孔乙己》是鲁迅最满意的一篇小说,“在《呐喊》集中.这可说是呐喊的火气最弱,作者的内心隐痛却表现得最饱满的一篇,鲁迅如此偏爱它.正显出了他创作的真正的兴趣所在。”一般认为。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只看到了海面上巨大冰山的一角.多数人只看到了被旧科举摧残毒害的孔乙己.却很少关注一个被社会逐渐染黑毒害的小伙计.笔者认为。这正是巨匠鲁迅于文本中赋予在小伙计身上的重要隐匿意蕴.
38-40

品一品那些有意味的语言——对《我与地坛》几个语句的理解

摘要:《我与地坛》第一、二部分选人教材,一般的教学关注文章的主题——第一部分的“重生”与第二部分的“母爱”。但在最近的重读中,发现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什么机巧的比喻,但是妥贴异常,独具匠心。试举几例探讨。
40-41
中学语文杂志语言万象

从艺术思维的角度看喻代之别

摘要:借喻metaphor与借代metonymy的区别.尤其是关于鲁迅《故乡》中“圆规”和夏衍《包身工》中“芦柴棒”的喻代界定,语文教学界已有不少讨论文章.大家都从修辞学的角度作了深入有益的探索。笔者在此旧话重提。是想从艺术思维的角度重新梳理一下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所有的修辞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作家的艺术思维问题。因此,研究修辞中的喻代之别.必须站在艺术思维的角度进行审美分析。
42-44
中学语文杂志教学反思

闲笔不闲巧夺天工——《安恩与奶牛》教学片段

摘要:师:两位买牛人都向安恩问了奶牛的价钱.安恩也都回答了。孩子们,赶快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的.并且想想应该如何读?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