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社
分享到:

中学语文杂志

《中学语文》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教学前沿、阅读教学、教学设计、鉴赏教学、作文教学、质疑问难、复习备考等。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 国际刊号:1000-419X
  • 国内刊号:42-1021/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学语文 2008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名家论坛

胡杨树精魂的写照

摘要:2007年岁末,从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寄来一本洋洋68万字的书稿,原来是包头师范学院韩雪屏教授从教50周年的纪念品——《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嘱我为名家专著作序,这实为一种荣幸!作者与我同于1958年大学毕业,同在高师执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同在语文教育学、阅读学、文章学三个学会共事近30年,积有扯不断的学术情缘。拜读同行知己的作品,亲切感、新鲜感、理智感、审美感丛生,最易享受高峰体验,这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3-5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构建问题驱动机制 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升教学质量自然成为学校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努力改革和优化课堂结构,准确定位和实现教学目标就显得十分必要。在众多学科中,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尤为突出。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如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成了语文教师最为关注、最感困惑的问题。随着语文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和课程改革的努力推进,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总结中寻觅到了走出语文教学困境的新途径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新办法:构建语文教学问题驱动机制。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并实施问题驱动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形成与实现,大大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6-7
中学语文杂志语文教育论著评析

教学情境中的文学教育——2007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六

摘要:按庄文中先生的看法,50年来,中学语文学科的文学教育所走过的是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50年代肯定,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60~70年代否定,立下“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戒律:80~90年代又肯定,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见《论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如果把这条道路进一步延伸,我们看到,新课改以来中学语文学科的文学教育不仅受到肯定,而且得到空前重视。这一方面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字里行间,另一方面也体现为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高度关注。
8-11

在语文世界里持守一颗“教学的大心

摘要: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发问:何谓教育家?谁可称为教育家?中国有没有在世的教育家?对此,好像没有人来作明确的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有大批的正在成长的教育家。应该说。高万祥老师就是被视为有着教育大情怀和大智慧的正在成长的教育家。长期以来,他在语文的诗意世界里守护着一颗“教学大心”,勇于创新超越,不拘泥于规矩和权威,对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育和课程改革以生命的激情和理性的智慧,把自己的一颗“教学大心”交给课堂,把人格的自由发展还给学生。
12-15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聚焦式”提问,彰显教学智慧

摘要:问题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与教学同步。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则是阅读教学中最直接、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呢?“聚焦式”提问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环节,而且能提升教学智慧,启迪学生发现文本之真、探究文本之善、欣赏文本之美。
16-18

如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教’都是为达到用不着‘教’”,“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要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怎样才能完成使命呢?促进学生元阅读能力的生成至关重要。
18-20

用“关键词”提炼法来解读文本

摘要:特级教师黄厚江说过:阅读教学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教师对文本缺少深入的解读有着紧密的关联:而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为基础的。的确,许多一线教师更多地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而忽视对文本的正确、深入的解读。于是出现了解读文本的种种误区:不读文本的有之,背诵教参上的话就行了:浅读文本的有之,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错读文本的有之,不深入思考,随意阅读,错误百出。
20-21

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性

摘要:语言本身具有很强的审美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性指教师娴熟地运用语言的机智、出神入化的演说、完美严密的推导等。形成一种引人入胜的优美意境,给学生带来浓郁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性不仅体现在语言内容包含着积极的思想教育和健康的情感滋润上,而且体现在语言本身的美育作用上。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艺术化地运用启迪语、诱导语、讲授语、阐释语、鼓励语、批评语、表扬语等教学语言,可以促使学生自信、自强、自悟、自得。增强语言的教育效果。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流程中融洽畅达的沟通美、新鲜有趣的导入美、天衣无缝的衔接美、动静交错的起伏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以及耐人寻味的结语美等形式贯穿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和理智美的形态之中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的美,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言语与美学的特殊关系。
22-24

与文本智慧地对话——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潜在能力”,“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是人类与文本的对话。且是智慧地对话。即在对话中有选择地获取和加工信息。因此,用“对话”的理念来关注人类的阅读活动,是实现与文本智慧地对话,且是提高阅读学习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24-26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语文能力的突破口和生长点:口语表达

摘要:众所周知,“作文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养的重要尺度”,分析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的分值呈不断上升趋势,题型干变万化,但考查的重点集中在语言的两端:思维和表达。作文考查更是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维深度、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全面提高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语言发展的规律和元认知的角度来说,必须从根本上建构人的智能素质结构,开发大脑语言功能区中人的说话潜能,以说促思,以说,通过说话训练来促进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把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作为作文训练乃至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生长点,其理论依据及策略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7-28

横向开拓妙境生——谈谈横向展开议论

摘要:所谓横向展开议论,就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横向展开议论的主要好处是论证全面、有条有理,使读者一目了然。
29-30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诗与真:《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征候式解读

摘要:钱钟书说:“杜及人工,李纯是气化。”这话是否可以解作杜甫是属于人世间的。其诗之工,登峰造极,一般诗家难以望其项背,尽管如此,杜甫还是人间的一份子,杜诗关注的是人间烟火,炉火纯青的艺术不但无碍于人们对杜诗的理解,而且正是诗这一艺术介质消除了读者与诗人之间的时空隔膜和情感障壁。李白是凡尘之外的,仿佛是天上一团气化后的东西。李白的好些诗似乎不仅全无人间烟火气息,而且有反物质的特性。出神入化的艺术造境除了唤起后世读者叹为观止的鬼斧神工的艺术魅力之外,更为读者进入诗人的世界和诗歌表现的艺术世界增加了几分扑朔迷离的色彩,给人只可激赏,不可玩实的想象。
31-35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

摘要:1.思想性。于漪老师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
35-35

真情出妙词——谈《虞美人》中的“真我”

摘要:宗教界对“我”有三个层次的划分:阴我(邪见邪念)、阳我(正觉正念)和真我(先天无为,赤子状态)。江南自古就有信佛之风,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唐自中主始。就与佛教结缘,流风所及,李煜也未能免。从幼年时起,他就生活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帝王之家,深受佛教思想的熏陶和浸润,佛教对其人生思想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和作用。李煜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颅泻,而较少有理性的制约。
36-36
中学语文杂志教研课题研究

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中学语文经典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评价研究

摘要:一、研究背景 作为基础教育主要课程之一的语文学科,以它特有的人文色彩、民族特性和审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理想信念、人格操守、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7-38
中学语文杂志教例反思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实录和评点

摘要:课间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清新、愉悦的歌曲,是经典儿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呢?今天正值清明节,烟雨霏霏、诗绪万干……这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寻觅春天的踪迹(大屏幕显示课题)。我们今天的旅程将分三段完成。(大屏幕显活动步骤)
39-43
中学语文杂志教海拾贝

我教语文的“四破四立”

摘要:教语文多年,总觉不大顺手,教学效果难以如愿,正如许多教育家对语文教学的评价——时间多,收效微。我试图找一把万能钥匙,找一个点石成金的办法,却总找不到。现在,语文教材编得好,既有必修本,又有阅读本,文章多,内容丰富,利于学生多读多写。我再次认识到,干法万法,只有捉到“老鼠”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才是好法。我坚持四条“破立”方针,大胆而小心地摸索前行。
44-44

状物写景中的“移觉传神”

摘要:齐白石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国画大师。有一次,作家老舍请他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一幅画。“蛙声”乃是听觉形象,要用视觉艺术的绘画来表现。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规定的背景又是“山泉”,只能借“山泉”来表现“蛙声十里”,就更难乎其难了。几天以后,老舍收到了一幅诗意盎然的国画。但见白石老人没有着意去画那些鼓腮噪鸣的青蛙,而是作一片急流从山涧乱石之中飞泻而出,水中夹着几只活蹦乱跳、极富生命力的蝌蚪;高处则是一抹远山。这山涧、乱石、急流、蝌蚪、远山浑然一体,使人隐隐如闻十里蛙声。老舍一看之下赞不绝口。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