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42-1021/G4 国内刊号
  • 1000-419X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语文是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学语文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_视点、教学_阅读教学、教学_写作教学、教材_文本解读、课改_课题选萃、课改_课改在线、拾贝_微论、拾贝_随笔

中学语文 200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纪念叶圣陶为本刊题词30周年
重读叶圣陶——为纪念叶圣陶1977年重要题词作3-4

摘要:前几天,从电话里传来《中学语文》编辑部的信息.说他们准备组织一次“双庆”活动:一庆创刊50周年.二庆叶老1978年为《中学语文》复刊题词30周年。这一构想相当不错,有气魄,也有战略眼光;特别是后一“庆”。非有点胆识不可。

愤悱“达到不需要教”的基本规律——为纪念叶圣陶给《中学语文》题词30周年而作4-7

摘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它从1912年起经历了结胎、发育、形成、完善四个阶段。1977年给《中学语文》的题词,正好是完善阶段中第一次对这一学术观点所作的完整而科学的阐释。这以后的两次谈话中否定了诸如“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等的不严密、不科学的提法.明确指出“达到”“需要”两个词不能少。对于到底如何落实“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目标.叶圣陶先生毕生以此为研究课题.力图找到“可循的规律”.也期盼教育工作者能够共同协力把规律一条一条精确地归纳出来。

敬告读者7-7

科学精神 人文情怀——重读叶圣陶8-11

摘要:现代阐释学认为,任何理解都是历史的,一切理解永远只是相对的。因此,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本文,在过去的文化语境里,我们对它是熟悉的:而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它对我们又有些显得陌生。哪里有陌生的东西.哪里就需要阐释,是谓重读。

一堂好课的两个发展性含义——重读叶老给《中学语文》的题词12-15

摘要:当重新读了30年前叶老给《中学语文》复刊的题词后,我认识到,一堂好课应该从发展性上进行观察思考,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发展性、落实发展性含义上的功夫。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执两用中”思维方式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15-15

摘要:“执两用中”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离开两端而执中道.不偏不倚、执中适度的思维方式.它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特殊性。这一思维方式又称中庸、中行、中道,始为孔子哲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后来又成为儒家的世界观和方法以论。

语文知识系统的重构与阐释16-18

摘要:以“八字宪法”(即所谓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为主体的既有语文课程知识系统.它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自身特性.不能顺应语文教育的应有规律.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无法自给自足——狭隘的理性主义知识观、传统封闭的课程理念、过激的工具价值主义.是其不可逾越的三重障碍。

两个先于语文课程的语文19-20

摘要:先有语文,然后才有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源于语文的客观存在而不是相反。因此,要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究竟是教育学生熟练掌握什么对象的课程.就必须认清先于语文课程的语文究竟是什么。

文本语言,拨动生命乐章的琴弦——试论语文教学的生命特质21-22

摘要: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我们批评过去的应试教育有很多问题,知识一大堆,文本不着边’,这是一种遮蔽。而我们现在有另一种形态的遮蔽,我们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说难听点。就是各种各样的‘表演’。恰好这种‘表演’使学生不能直面文本。……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生命。把人的内在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把学生内在的生命美好的情思发掘出来,提升起来.就是善于直面自我、直面自己的生命。”只有直面文本.直面语言.才能直面人的心灵.直面人的生命。

中学语文杂志语文教育论著评析
综合性学习活动:边界与准则——2006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五23-25

摘要:【评议论文】黄伟《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边界问题的思考》,原载《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9期。 【原文提要】本文从语文的原点出发,分析了综合性学习“泛语文”产生的内在根源:第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展开的广度导源于对“语文”的认识:第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的理解.影响综合的深度和力度:第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中重形式不重实质。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浅谈视野融合对阅读教学的启示26-27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重在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然而。这在解释学看来,理解就是一种“视野融合”。用这样的观点来把握文本.文本也就自然进入了理解的范畴。理解文本不是师生对外在的客体的把握,而是师生视野与文本视野的整合,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对话中.文本向师生开放,即文本要面对师生的追问不断提供新的答案;师生向文本开放.也就是师生在文本中理解自己、扩展自己、提升自己。

“文本多元解读”的解读28-29

摘要:“文本多元解读”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热点问题。随着这一理念的倡导和推行,语文阅读教学吹起了一阵清新之风。与此同时,“文本多元解读”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的混乱现象。一开始学生觉得轻松自由了,甚至可以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了,似乎进入到了“自由王国”。而最后是学无所得.肚子空空。

文学作品意义的课堂解读30-31

摘要:文学作品的意义常常借助形象性画面、哲理性意蕴和虚拟性想象来显现.对文学作品的意义的课堂解读必然呈现出气象万千的风貌。笔者就文学作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的复杂解读过程展开论述,不当处恳请同仁专家指正。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林语堂的作文观32-33

摘要:林语堂对写作颇有发挥,虽主要是针对散文而言的,但有些说法对作文写作也不无参照之义,这里略为解说。

材料作文写作内容四病33-35

摘要:近两年高考,材料作文在沉寂数年后,出现在全国Ⅰ、Ⅱ卷中。根据高考命题保持稳定、三年一小变的规律.各地加强了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但是.由于写惯了话题作文,考生对材料作文写作适应较慢,内容上呈现了很多问题.成为制约学生作文成绩的瓶颈。在材料作文训练中,认真分析内容上的失误.诊断病因.对症下药,对于考生提高作文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下面结合一道材料作文命题.对写作时内容上的四种常见病作简要分析,以引起注意。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一幅铺展于大自然的美丽巨画——读梭罗的散文经典《瓦尔登湖》36-37

摘要:说来有些惭愧,梭罗的《瓦尔登湖》,笔者并不比许多青年学生阅读得更早.对它的关注也是在作品入选袁行霈先生主编、人教社出版的《普高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之后。据笔者了解,这篇诞生于150年前的佳作,当时似乎并没有为作者赢得多少声望,可是1862年梭罗去世以后。人们却逐渐重视甚至热衷起来了。

《鸿门宴》中项羽形象新鲜38-39

摘要: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理解.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课文主旨和人物心理。但是.在尊重学生独特理解的同时.教师也要对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做出问答,并简要阐述产生这种观点的缘由,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习《鸿门宴》这篇课文时,对项羽形象的理解是难点。客观、辩证地分析和评价项羽的形象。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把握。

谁是主角——《藤野先生》的主题之争与教学体系的紊乱39-41

摘要:“文学研究中的‘解构’主义倾向,即妄议历史人物.无根据地怀疑一切。这种倾向在‘鲁迅与仙台’研究中虽然比较轻微.但也应该警惕。我们应该提倡对历史人物的温情和善意.而不以臆测或以时事政治需要来衡量人物。”这种以某种功利为目的的所谓的研究,一方面强加了鲁迅思想及其文章意义太多的政治成分.扭曲了作者灵魂和文章意图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