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42-1021/G4 国内刊号
  • 1000-419X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语文是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学语文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_视点、教学_阅读教学、教学_写作教学、教材_文本解读、课改_课题选萃、课改_课改在线、拾贝_微论、拾贝_随笔

中学语文 200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名家论坛
我对经典作品教学的一些看法3-3

摘要:我一直主张经典作品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据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所谓“经典”.就是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因此,阅读经典,就是“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新语文读本)编者的话》)。而“让作为民族精神源泉的思想与文学在孩子心上扎根”.这更是民族精神建设的基础性的工作。我因此建议在中学选修课程里.应以经典作品的阅读作为一个重点。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数学整合的冷思考8-9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了中学语文教学,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深化,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的现象,多媒体用“过了头”,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从“心”开始 快乐高效学语文——语文学习心理探研10-12

摘要:据笔者与部分高中生谈心了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学生原以为语文学习可谓是“吹糠见米”、“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但他们很快发现与理科学习相比.语文学习规律难寻.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这使学生感到眼前一片迷茫.内心产生学习无助感、无成就感。语文学科的学与教是一项双边活动.这个活动过程既是学与教双方互相适应的过程.又是使学习主体将知识向能力进行转化的过程。语文教学效率主要取决于这样的“适应值”及“转化率”。要提高这种“适应值”和“转化率”,教师必须吃透两头.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轻松快乐高效地学习语文。

中学语文杂志质疑问难
“青鸟”新义12-12

摘要:“青鸟”在中国古已有之,有三种解释:(1)青色的小鸟。《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沃之野有三青鸟”。(2)传说中西王母降凡,必使青鸟报信,故以寓使者。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3)羊的别名。在现代社会“青鸟”的这些意思似乎都“消亡”了。

中学语文杂志专题
深入中学语文教育第一线,乐做草根博导——记孙绍振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13-14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和母语教育的学术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收获了不少新成果。福建师范大学以孙绍振教授为核心的学术团队积极参与了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肯定。在这个背景之下,经过半年多的认真筹备.2007年8月15日.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福建师范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母语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孙绍振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福州隆重召开。

教材改革:突破与创新——2006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三15-17

摘要:[评议论文]何永生《语文教科书频动及争议背后的制度与课程观透视》,原载《中学语文》2005年第12期。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情”到深处不错“理”——由《端午的鸭蛋》谈文学语言的一条潜规则18-20

摘要:文学作品解读的最大弊病是止于文字表层,隔靴搔痒。深入不到文字的底层,导致作品解读的肤浅和低迷。久而久之,阅读教学丧失了生机。

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敏感性及其训练摭谈20-22

摘要:中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文学作品占较大比重.阅读文学作品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而时下由于快餐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学生面对文字时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退化了.他们对文字的刺激不那么敏感甚至有些迟钝。因此.讨论一下阅读时的语言敏感性问题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或许有所裨益。

设“专题”探讨,促深化理解——《变色龙》专题课探究实录与心得22-23

摘要:依照常规教学的思路.语文教师总是依据教参大纲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布局完成课堂任务。因课时有限.教师需在一定课时内完成授课任务。为此,常常使部分学生乃至于好学生对一些时代遥远、民族背景文化不甚了解的文章很难领会吃透.更谈不上全方位掌握。笔者认为对于此类作品(如《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除上课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外,均应添加一节“专题课”.以便于组织学生精心探讨正课不易深入的问题及学生难于细化内化的问题。

反思教学找对策,提高学生阅读能力23-24

摘要:阅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到了初三依然有绝大部分同学一碰到阅读题就犯难。对这个问题.必须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我们有必要对阅读教学作一次认真反思并寻找对策。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尊重伦理生命 升华作文品格25-25

摘要:“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这种伦理否定这些分别。因为评判生物中何者较有普遍妥当性所根据的标准,是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的。”史怀哲深邃的思想与振聋发聩的呼喊的确能激荡同学们。可是就语文课而言.如果仅仅是激发了同学们的思索.仍还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思索是否能持续.思索能不能变成行动,行动是否能提高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

也谈中学生“作文生活化”26-28

摘要:“文学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文艺理论界不争的概念。别林斯基说:“把艺术设想成活在自己特殊的小天地里、和生活的别的方面毫无共通之点的纯粹的、排他的东西,这种想法是抽象而空幻的。这样的艺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存在的。”事实也是如此,作家甚至需要刻意去体验某领域的生活方式.以获得特定的审美感受.增加作品的生活真实性和可读性。

作文访谈录之实用技巧篇29-30

摘要:蒙B:(自信地)赵老师.我们是校广播站的记者蒙B和曾美美.听说您刚刚从中考阅卷场上回来.您辛苦了。

高考作文 “每语”写作失误倒谈31-31

摘要:2007年.湖北省高考考了这样一道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谈谈《秦晋殽之战》的节选及叙述艺术32-33

摘要:《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受后人称道。它一般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人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如《秦晋殽之战》一文,对战前双方的政治形式、将帅的谋略、战士的斗志及战后双方的矛盾转化,写得很详细、很生动,具有深刻的意义,耐人寻味。但是由于开头的一段文字过去被认为带有“神魂不灭论”的思想,是《左传》中的糟粕,一直未被选人教材,而现在的大多数通行的语文教材与读本均人选此段.可以看出语文教材的编者渐渐关注了此段文字在全篇中的地位和作用。

亲情的礼赞,生命的高歌——赏析莫怀戚的《散步》33-34

摘要:莫怀戚写于1985年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内涵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读完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可以说.阅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心灵在亲情、生命、使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

《孔雀东南飞》九悲35-36

摘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全诗按主人公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描写了聪慧、勤劳、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忠贞不渝的主人公刘兰芝的悲剧命运。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孔雀东南飞》有意识将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突出表现。将美的有价值的东西从多方面强化.又以此的毁灭来让人感到悲伤。越是突出其美的价值,这种悲伤之情对人的冲击力就越大.悲剧的效果就越强。诗中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从九个方面来衬托并渲染悲剧气氛.叙述人物的悲剧命运.揭示了产生悲剧的社会根源。

同为“秋声”赋,寄托大不同——两篇《秋声赋》比较谈37-38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咏秋之作遍及各代,不计其数。其中虽然诗歌、散文数量众多,异彩纷呈,而赋体作品亦为数不少,且多为佳作。在这些咏秋佳赋中,有两篇名家同题之作格外引入注目.它们在文学的星空中交相辉映.光彩夺目.为绚丽多姿的文学园地增添了色彩。它们就是《秋声赋》,作者分别为中唐的刘禹锡和北宋的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