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42-1021/G4 国内刊号
  • 1000-419X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语文是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学语文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_视点、教学_阅读教学、教学_写作教学、教材_文本解读、课改_课题选萃、课改_课改在线、拾贝_微论、拾贝_随笔

中学语文 200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论语文教材编制的现代化3-6

摘要:“我们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现代化,即宏观历史学的角度.这就是把现代化视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范畴.研究它的发展总进程。现代化一般包括物质生产、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层面,教育现代化属于思想文化层面.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学生的发现敏感6-6

摘要:要确立主体地位.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而要这样,就必须时时关注学生的发现敏感。这反映了教育的本质性要求。“发现”是创造的先导,是创造品格的外在体现。是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优良的最闪光的标志。

现代化视阈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依托7-9

摘要:一、现代化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现代化理论指出: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现代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适应、切合现代化对语文教育的需求.即要适应社会现代化对人才的需要,促进入的现代化。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更要适应社会现代化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在21世纪,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的研究10-12

摘要:社会已进入了合作化时代.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传递信息、交换意见、交流情感;在学校里.有了问题要讨论。有了误会要解释.同学遇到喜事要祝贺,朋友遇到不幸要安慰——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当代信息社会里,它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应用的范围更广。

梁启超语文审美教育思想浅析13-15

摘要:梁启超曾感叹:“在今日学校各项课程之中。最为重要者固属国文.而同时教授最感困难。教师最感缺乏。学生除有生性特别嗜好外.最感觉干燥而无生趣者,亦惟国文。”语文学科之所以会令人“最感觉干燥而无生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审美教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关注美育问题的一位学者.对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问题也作过积极的探索。他的“人格主义”教育理念下的审美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敬告读者15-15

中学语文杂志“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专栏
语文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前瞻——2006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一16-18

摘要:学术是一个不断累进的过程。“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专栏选取近年在语文教育研究诸领域有创新价值的代表性论文、论著.放置在语文教育研究发展历史和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予以评析。评析跟论文、论著构成对话关系。目的是传播语文教育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构筑语文教育研究的学术平台。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语文学习的阅读品质刍议19-21

摘要:我们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困于应试教育之中,阅读教学主要围绕考试转,围绕分数转。课外阅读少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阅读教学的目标过于狭隘.一直定位在所谓阅读能力的培养上。以考纲为纲,孜孜不倦地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学生多半蹙眉读文解题,正确则喜,错误则忧,而从中收获阅读快乐的甚少。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一种品质,而不单是技能。

语文阅读技能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1-23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从阅读的终极追求来看.语文阅读技能的培养应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对阅读技能的培养应有科学而清醒的认识,它需要一定的训练。当然.训练和练习并不是一回事.叶圣陶认为.

自读课教学的四点思考——以《散步》教学设计为例23-25

摘要:自读课文该如何教,本不是一个问题。自读。自然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适时点拨为辅。这样的安排,按理说,是最有利于体现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然而。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的自读课,要么被当成精读课进行研磨.要么蜻蜒点水般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凡此种种.自然是课程定位不准确所导致的。

从阅读鉴赏到鉴赏表达——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困惑与求解25-27

摘要:古代诗词鉴赏从内容到形式、从技巧到表达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最近,与学生一起进行语文划块复习中的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走了不少弯路,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学生从阅读鉴赏顺利走到鉴赏表达。

语文书,学生记住了什么?27-30

摘要:教书近30年.有一个问题总是让我感到很迷惑,即面对新一年级的学生.你若问他上一册语文书还记得哪些东西.许多同学都会一脸茫然,个别记性好的同学也只能回忆起几篇课文的题目,其他东西则所剩无几。呜呼悲哉,一册语文书,近百节的语文课,最后只让学生记住几篇课文的题目.我们的语文课还有什么意义?

个性化阅读的底线30-32

摘要: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上述论断已经成为当下个性化阅读理论依据。充斥于各语文教学刊物的所谓个性化阅读的课例。却昭示出语文教师对这一论断缺乏理性评判。

关于“多元解读”的解读33-34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对我国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盛行的“标准化”的强大冲击。确实.多元解读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进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具的生命意识。

走出“前理解”的尴尬 凸显文本之美34-37

摘要:一、“前理解”是理解的通道 所谓“前理解”。通俗地说.就是“理解前的理解”,即主体理解文本前所已有的价值观念、经验、知识、思维方式等等。人们在阅读作品时.实际上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许多“先入之见”甚至“传统偏见”。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要设法让学生克服这种“先入之见”.从而进行所谓“清白的阅读”。在传统解释学中.受18世纪理性主义的影响,先见、偏见、传统等“前理解”确实曾被看作是影响正确理解的因素.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38-39

摘要:“人一结婚.不出5年。男的就不大敢仔细地完整地看自己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然而.我找男朋友。是大大的有标准的。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周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里奥纳多)。”不要以为这是成人间的对话,更不要将它误作电影台词.这是湖北一个十来岁的女“神童”为她的“巨著”《正在发育》写的一段自序。

怎样分析和感悟材料39-41

摘要:不少同学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写,或者虽然写了很多.但缺乏内涵和深度。这是不会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感悟.或分析不透彻、感悟不深刻的缘故。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谈谈几种常用的分析和感悟的方法:

让学生尽情“倾吐”的教学艺术41-43

摘要:写作应该是主体乐意的一种表达心灵的方式。因此,想要让学生能写出自己的作文.就必须要让他们能够将心中所想“倾吐”出来。那么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引。以使其“不吐不快”呢?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