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42-1021/G4 国内刊号
  • 1000-419X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语文是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学语文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_视点、教学_阅读教学、教学_写作教学、教材_文本解读、课改_课题选萃、课改_课改在线、拾贝_微论、拾贝_随笔

中学语文 200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本刊特稿
审视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教材的编写思路3-6

摘要:目前.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已经有五套,有的按主题组建单元(如鲁教版、苏教版),有的按文体和文学史的发展顺序组建单元(如人教版、粤教版),有的兼顾文体、主题(如语文版)。五个版本的教材,从必修一到必修五.五册内部都采取同一标准。编写思路各有干秋.但哪种编排方式有利于促进语文学科的学科体系建构.哪种编排方式更适合教学实际,还有待于教学实践的检验。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内隐学习理论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7-9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的低实效一直是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寻找一个突破口,不失为一条新的探索途径。心理学界提出在外显学习的同时.还存在着内隐学习的方式。前者是人们有意识地学习知识,掌握规律,并利用这些知识规律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内隐学习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实践提供了许多新的启示.

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突破口的忧思——从解读《卖油翁》说起9-11

摘要:越是优秀的经典.越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解读空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有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卖油翁》,对这篇短文的解读,传统的阐释长期囿于单一的定论——本文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酌油事例的描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笔者重读此文.认为这还只是滑行于文字表面得出的结论.是孤立的解读文本得出的结论.是以现成社会价值观念去套蕴含着丰富的联想空间文本所得出的结论。孙绍振先生说:“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解读,

中学语文杂志名师风采
古典诗歌与中学语文教学12-14

摘要:诗可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人格品位。有效的、科学的古典诗歌教学,可以实现乐感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生观。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让阅读的枝头绽放个性的花朵——《丑小鸭》教学构想15-16

摘要:教学本课我打算安排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即走进文本.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走出文本,阐释教者的价值取向:超越文本,绽放读者的阅读个性。

非常态〉常态——浅谈品味语言的基本思路17-18

摘要:古人云“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一篇文章中要作惊人之语.“见他人之未见”固然可行。但难之又难;最常见的则是“见他人之所见”却能“语他人之未语”——通过独特精妙、耐人寻昧的遣词造句,容纳更多的有效甚至非常重要的信息.让读者不时有“?……!”,即“生疑——思考——共鸣”的思路历程.让读者感受到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所忽略的或未能深刻领悟的美或哲理。

文本细读:让阅读弥漫语文的芬芳——摭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18-20

摘要:最近市青年教师大比武语文赛课活动在我校举办.执教课文为‘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展示了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崭新面貌。但其中不少教师往往热衷于教学形式的创新,重视拓展延伸,在课件设计上下的工夫往往较多,忽视了对文本的仔细研读.对于文本的解读显得粗糙肤浅。甚至误解。使得课堂的“语文味”不浓,学生的有效学习因素不高。相反。其中特别“出彩”的几节课.正是源于教师文本细读的能力较强.其个性化的解读加上巧妙的教学策略,使得课堂精彩纷呈,魅力无穷,耐人寻味。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按写作出发点对作文教学法分类的探究21-22

摘要:国内外学者通过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完善,建立了众多各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法。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法。由于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同.作文教学法可以进行多种分类。按照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教学法,这是较传统的分类法;按体裁。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应用文教学法:按年龄段,可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作文教学法:根据当作教学改革内容可分为模仿类、思维类、过程类、趣味类、动力类、非构思类等。

作文评价应有可操作性22-23

摘要:作文是学生语言运用技巧、词汇积累、思想层次、逻辑思维发展的综合体现。它是语文教学中最能考查学生能力层次的部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的。高考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有文采的文章。在这个要求的影响下,我们在给学生的作文下评语时也常出现诸如:内容充实或欠充实.感情真挚或欠真挚.有文采或欠文采等评语。可现实中,学生看了这些评语提高并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评语的可操作性不大。在确立了作文题之后,指导学生的写作技能包括思想内容的处理、表达等方面.我主张将作文的评语放在技能上.突出评价语言的可操作性。

因为真实,所以生动23-24

摘要:某次考试后.教师去分析试卷,因为答卷还没有批改完。所以学生手上只有试卷。没有答卷。并不知道自己的得分情况,正因此.在分析试卷过程中学生的心情随着答题的正误而跌宕起伏。在分析到一个题目的时候,因为题目有点问题。教师也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只是按照ABCD四个选项依次进行分析.当然这也是教师有意而为之.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与神态变化十分丰富。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阿Q正传》对于人的生存的启示——从存在主义角度看阿Q悲剧命运的必然性25-26

摘要:存在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对人的存在(即“个人存在”)的关心。雅斯贝尔斯说:“一切事物在其中和通过它完全成为真实的那种东西,……排除了人的存在,这对我们就意味着陷入虚无。”(《回忆与展望》)存在主义伦理学社会学说的中心论题是个人自由。“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里所说的“自由”,绝对不是天马行空式、漫无目的的、无任何约束的所谓绝对自由,而是人对“外在场”(周围世界)的觉悟.是“我在”的强化与追寻。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W·考夫曼《存在主义》),

生命的欢娱与悲伤——谈《兰亭集序》表达的生命意识27-28

摘要:魏晋时期的文人士子.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两个鲜明的群体特征:一是重生命的感性体验,从人的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风花雪夜.无不令他们充满兴趣地去关注、赏评和体验;二是对生命执着的珍爱、眷恋,因而他们对人事无常、人生短暂极敏感、极易兴发悲慨。魏晋文人士子的这种心理型构、精神气质.在魏晋时期的诗歌、散文及志人记事小说《世说新语》中都有鲜明的表现。有了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作参照,再去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关这篇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就容易把握了。

由“十年”叠加追问“四十七年”——解读柳宗元《愚溪诗序》29-30

摘要:文字是充满生命力的。因为穿越这些记录历史、承载生命的语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历史长河中生命个体挥洒过的生存轨迹。它或是鲜活生命的全程,或是剪辑出的某一个驿站。

“玩世”态度掩盖下的苍凉抒写——论《最后的长春藤叶》的情感基调31-32

摘要: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参对于《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参对欧·亨利的主要艺术特色如情节曲折和结尾的出人意料都给予了应有的关注。但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学习作者的艺术特色之外。还应对其情感基调及其创作心态作相当程度的剖析.以期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主观情感与艺术特色的对应关系。《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作者在“玩世”态度掩盖下的苍凉抒写.其情感基调是凄凉的.我们在认同作者对于人间真情的热情讴歌与赞美的前提下。亦不应忽略这种苍凉的背景。

中学语文杂志课例展评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33-35

摘要:时间:2006年10月26日 地点:沙市实验中学 班级:七(4)班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散步》。 师:请翻开课文,接着老师的话来说话:让我们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 生1:浓浓的亲情。

中学语文杂志教海拾贝
故事新编的四种形式例谈36-37

摘要:故事新编是近年来逐渐升温的考场小说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在话题作文中根据名家名著中的情节或人物,重新演绎故事,反映社会生活。新编的故事可借古说今,可歌颂社会进步,批判丑恶现实等等,选材独到,方式灵活,令人耳目一新,受到师生们的青睐。但故事新编是一种很难写好的文体,同学们在写作前应通读原著,熟悉原著的情节或人物.保持新编的故事中人物性格、言行和语言风格与原著一致,才能让人信服。其次,还要联系现实,暗扣主旨。故事新编其实就是用旧瓶装新酒,表面上写古人,实际上是折射现实,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明确这两点之后.同学们才可运用故事新编法写作。下面.笔者介绍故事新编法的四种形式,供同学们写作时参考:

从《春》的教学看语文课的“抓人”和“放人”之道38-40

摘要:语文课要“抓人”——要把学生的注意力抓得住.智慧抓得牢,情感抓得紧。不“抓人”的语文课,没有凝聚力。

甩智慧点燃激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后反思40-41

摘要:《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通过鲁提辖酒楼遇金氏父女,寻问啼哭的缘由,救助父女脱脸,并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场面的描绘.生动而鲜活地向读者展现了鲁达的侠义性格.塑造出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