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42-1021/G4 国内刊号
  • 1000-419X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语文是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学语文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_视点、教学_阅读教学、教学_写作教学、教材_文本解读、课改_课题选萃、课改_课改在线、拾贝_微论、拾贝_随笔

中学语文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论语言知识系统重构的原则3-5

摘要:新课程标准鉴于语文知识系统本身存有诸多问题.提出要淡化它以诉诸感悟式学习,这是一种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回归:在学校语文知识状况未有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这也许是一种以退求进的法子,但是从课程本身的长久建设来看.这终不是良策。

文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及策略6-8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语文课堂文学教育的缺失 我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和一个初中二年级学生.同时读一篇他们都还没有学过的文章——人教社八年级上册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台阶》。之所以选这篇文章。是由于这篇现代文新字生词极少。甚至可以说写得十分浅白,可以“照顾”到那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全文除了“尴尬”一词外。几乎没有十分出彩的字句。不到20分钟。他们都读完了。我问:读懂了没有?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读懂了。,我逐一地问他们:这篇文章说些什么?小学四年级学生回答:讲一个父亲把一座三级台阶的房子改为了九级台阶的房子。初中生显然嫌小学生的回答太简陋.补充道:主要是他家乡有一种观念,房子的台阶越多,房主人的地位就显得越高。初中生为他比小学生读出的东西要多一些而显得尤为得意。

语文的激情与激情语文9-11

摘要:一、文本,一个岁月与激情交织的生灵 语文的激情.是生长于文本之中的。即使从最狭隘的观念出发来理解语文.我们也可以在撇开考试的功利目的后.欣赏到课文选文中那一篇篇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波澜。

中学语文杂志语言万象
“国语”探源11-11

摘要:“国语”一词最早使用于战国初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的名字,主要用于记言,为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国家大事言论的记录。在《报任安书》里,司马迁认为,《国语》是左丘明写的。其实该书作于战国初年.作者不详。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学习12-14

摘要: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和情境。让学习者参与其中,去观察、感受、思考,以认识事物,体会感情,养成习惯,形成观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感受。首先,有对学习活动的体验。例如,阅读和写作是两项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这里充满了艰辛,经常是久思不明。久虑不得,山重水复疑无路;而一旦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洋溢着无比的快乐。过程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品尝得到。第二.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语文知识主要是传承,大量的是间接学习;但也有直接的创造性学习.如收集、分析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已经入住汉语大家庭的外来词语,归纳其特点。即使是学习前入创造的语文知识,也可以使用归纳法.让学生感受某些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在积累众多例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条规律。进行这样的学习,就是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第三.对作品情境的体验。中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以文章(作品)的形式呈现的。那些文质兼美的佳作,尤其是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来表现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主题。学生学习这些作品,由于时间、空间、阅历等等的局限,阅读障碍较多,难以走进作品,只有引导学生去体验作品中人物生活的情境。才有可能真正感受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在这方面,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很突出。而一般文章又论及较少,所以本文主要谈一谈这一话题。

中学语文杂志名师风采
说说“探究梳理”教学14-15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是“探究与梳理”。在人教版的五个语文模块教学中。它占有相当的份量,共有15个专题。这些专题。有的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熟悉基础上的陌生——试论阅读教学的陌生化理论16-18

摘要:“陌生化”.是19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提出的艺术原则。他指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陌生化技巧就是将习惯了的客观物象、既定的符号“陌生化”。是重视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质疑。陌生是相对于习惯、传统而言.其主张是通过加工把人们熟悉的东西变得不熟悉。使读者产生陌生、新鲜、奇特感。从而对它发生兴趣.产生去进一步了解的强烈愿望。本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学“陌生化阅读”的基本意思就是:使语文阅读教学变得陌生一些。因此。语文教学的陌生化阅读,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对阅读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所作的让学生产生一定足巨离感和新鲜感的教学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18-20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于漪语)。在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下呈现了一些新气象。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课堂讨论热烈了。但琅琅的读书声少了;所谓独立的、个性化的解读多了,但合理化的推演少了;创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多元解读多了。但误读也泛滥成灾了。阅读活动成为了一种随心所欲的“对话”.课堂成了众声喧哗的“自由论坛”。

善用教学契机 构筑灵性课堂21-22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作为一种呼应,高中语文课堂产生了一些颇为可喜的变化,比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逐渐淡出课堂.无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现象有了改善.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弊端一直存在.大致有如下表现:

例谈消息类文本的阅读教学22-23

摘要:消息类文本.它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文采斐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不像议论文那样,启发人思考,显示出强大的逻辑力量;也不像说明文那样。虽然平实,却有丰富的内容。具有条分缕析的价值。它篇幅短小.结构过于程式化。更缺乏经典的魅力。一旦编进课本.实际上便意味着已经失去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度,成为“明日黄花”。这样,学生也好,教师也好,一般不大喜欢阅读消息类文本。于是,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对这类文本很不重视.十几分钟甚至更少时间一略带过.根本没有把消息当作一种。文本”.一种同样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的语言矿藏和意义宝库。下面以《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苏教版,必修二)为例,谈谈消息类文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请跟我来——引导初中生课外阅读初探24-25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语文强化课外阅读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很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相比较有其不足之处。其一。课内阅读量是有限的。其二。课内阅读极少有泛读指导.而课外阅读正好在以上方面可以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呢?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我想象的翅膀在这里起飞——在语言与思维的还原与比较中运用想象26-27

摘要:(一)课堂设计背量 想象是中学生作文中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因为想象使得作者表现生活有了主观上的极大差异与个性色彩.而这正是作文生命力的所在。但问题是我们如何进行想象作文教学呢?学生在想象时思维上有途径吗?想象需要的思维运作有轨迹可寻吗?除了少数悟性较高的同学。有许多学生会有一个困惑——我们不知道如何想象。

握住你的手——例谈高考作文主题表现手法28-29

摘要:立骨:使主题集中的“点睛之手” 立骨.就是用一字或一词或一句话概括全文要旨。用它作为纵贯整个布局的中心.是一只“点睛之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立骨于“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蕴藉着一个“乐”字。高考作文也不例外,譬如2006年全国卷满分作文《阅读是一种孤独》,立骨于“阅读是一种孤独”,采用段首亮出论点的形式组构全文: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全文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概括.既首尾圆合,不枝不蔓;又一目了然。集中鲜明。古人作文爱讲文眼,就是认取全文之“眼”.而“眼”即是作者对笔下事物的特有发现或独特感受;今人作文所说“立骨”。就是深究材料内蕴。抓取核心意义.并将它一贯到底。掌握“立骨”的主题表现手法有助于考生提炼素材.集中主题,在考场作文上,这种手法大有作为。

中学语文杂志语言万象
说“快闪族”29-29

摘要:目前“快闪族”成为网上一个十分活跃的新词。“快闪族”一词来源于英文词组“FlashMob”,其中“Fish”即“Flash Crowd”,指一群人为一个目的.同时进入一个网站;“Mob”即“SmartMob”,指一群有梧同见解但并不相识的人,利用互联网或手机等,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聚集。他们聚集后会共同完成某些事先约定好的任务,然后迅速消失.其行为有点类似于行为艺术,其活动一般只是为了自娱。不过有的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或者不良影响。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再谈高考作文命题的科学性30-31

摘要:高考作文命题的科学性。是大家关心、讨论的问题.是命题者的追求目标。但纵观20多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科学性还得做得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命题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作文育人 相得益彰32-32

摘要: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思想就是写作的生命。写作就是灵魂的燃烧.是生命意义的语言外化.是思想趋向成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格等各个方面。作文训练.可以说就是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史怀泽告诉了我们什么?——《我的呼吁》教学心得33-35

摘要:1875年,阿尔贝特·史怀泽(又译阿尔贝特.施韦泽)诞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在二十世纪,此地数易其主。史怀泽前半生持德国护照,现在人们称其为法国思想家。阿尔萨斯人素操德法双语,因此,他惠益于德、法两种文化。史怀泽出身于牧师家庭,他的父亲、外祖父、舅舅都是基督教新教的牧师,在宗教环境中长大,童年时代。父亲每天晚上真诚朴实的祈祷,给予他终生的精神支持.使他毕生坚持基督教道德信仰。

中学语文杂志质疑问难
“君子好逑”的“好”应该怎样读?35-35

摘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经》中的名句出自《诗经》的首篇《关雎》。《关雎》曾多次编入中学教材,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也选入了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其中有闺垫先生陈最良吟诵并讲解《关雎》前四句的情节。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在教材中,有的注为“hào”,有的没加注。各类练习册和教学辅导用书有的说念“hào”,有的说念“hǎo”,让人莫衷一是。时下的电视剧也经常引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剧中人物有的将“好”读着“hǎo”,有的读着“hào”.读法也很不统一。“君子好逑”的“好”到底该怎样读.有必要进行一番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