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42-1021/G4 国内刊号
  • 1000-419X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语文是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学语文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_视点、教学_阅读教学、教学_写作教学、教材_文本解读、课改_课题选萃、课改_课改在线、拾贝_微论、拾贝_随笔

中学语文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用语文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灯3-5

摘要:近年来.大家都在追问语文是什么?直到现在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其实,说的简单些,语文就是人们所说的话和所写的文。人们所说的话。所写的文。本质上就是人的心灵之声、生命之声,是人的愿望、情感、思想、意识的直接表达,是人的追求、理想、思维判断的直接体现。所以。语文学习并非是单纯的语言技巧学习和语言技术训练。不能仅仅关注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感悟学习和体验学习。即感悟、体验语文的文化内蕴和它所包含的文化精神.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建构、文化精神的涵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精神的底子,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做人的基本信念和准则.给学生构出一道生命的底线.筑起一座巍巍的精神长城。即用语文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灯。

中学语文杂志语言万象
两种特殊的文言复词例释5-5

摘要:文言词汇中大多数是单音词。也有一定数量的双音词。有些文言单音词在特定语境下连用,可以构成一个同义复词或偏义复词,这两种实词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出现的较多。先看以下几个例子: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研究简论6-7

摘要:教学目标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之后,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较早提出语文教学目标研究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王荣生博士.他在2001年12月发表于《教育探索》的《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中认为,分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在我国主要有三种框架.一是借用我国传统的文章评价“文与道”的对举法.引申为“人文性”与“工具性”:二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构建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三足鼎立的目标体系:三是沿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教学目标切分为态度、技能与知识三个领域。王荣生认为.作为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能否成为有效途径.可用三个标准来衡量:清晰的概念内涵:框架的中义性和框架的解释力。依照这三个标准.上述三种框架都有较大局限性.他提议分析语文教学的框架由同一级别的平摊分割模式改为两个级别的层叠蕴涵模式.自此拉开了语文教学目标研究的序幕。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很多。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研究在数量上大丰收的同时.也呈现出了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让生成因预设而丰富8-9

摘要:新课程改革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主张和倡导“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全国各实验区的同仁.尤其是青年朋友们.对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不容否定的成绩。在很多竞赛课.甚至是常规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及活力。但是.在翻检课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进行了理性的反思.发现在实施新课标的课堂上仍存在着以下常见病:

中学语文杂志名师风采
作文教学研究与创造性思维的培育——我的教科研经历10-11

摘要:钱梦龙先生曾经把语文教学从低到高,分为四种境界: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此第一境也。这一境属于实践操作的层次。处于这一层次的老师能够踏踏实实地备好课、上好课,能够组织有效的训练。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他们也不怕吃苦。因此,他们所教的学生一般都成绩优良。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语文文本阅读之探讨12-13

摘要: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新课标根据教学对话论把阅读教学过程界定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对话的本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及建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考核的束缚.教学过程固定于“照本宣科”、“满堂灌”.一些经典作品被解剖得肢离破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发挥.学生失去品味,涵泳领悟的工夫。老师的讲读则完全替代了学生.像这种缺乏学生个体真正参与的阅读活动,其实是一种伪阅读。而且对于文本的解读,不能囿于一家的权威定论。因此.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同时.又能超越文本。

应该把阅读当作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计14-15

摘要:要把阅读当作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计.首先必须把课内课外放到同等地位来规划。孙绍振教授近期谈到阅读教学的问题时.认为要“求实”必先“去蔽”。过去的阅读教学,不仅封闭内敛,死抠课本,造成了学生在阅读总量上的严重不足.而且僵化保守.死搬教条。造成了学生在阅读质量上的严重滑坡.现在要来检讨学生的读书生活,一是要检讨我们的阅读教学方式.二是要检讨我们的阅读指导方法。一个侧重于课内。一个偏重于课外,改革应该同步启动.

摭谈语文扩展教学的价值16-17

摘要:一般而言.扩展教学是自新世纪课程改革以来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起初称“扩展性阅读”。所谓“扩展性阅读.是以语文教材为核心.辐射到阅读相关作品的一种阅读。它要解决的是语文学习中的多读的问题.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误区——谈泛化对话与虚化对话18-19

摘要:巴西的保罗弗莱雷在著名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性.这就是教学的对话原理。”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须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渐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重观点、解释的碰撞、消解、转化,走向融合和升华,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生命智慧与创造潜能。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以写促学——把写作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20-22

摘要:把写作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即通过写作以带动语文课程的学习(以写促学)是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学,然后知不足”;写,然后知困矣。写作中的疑惑如何解决?从所学课文中寻找答案。以写作教学为主导的文章分析.既有学习的指向性又有目标的集中性,既提高了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又节省了时间,将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

三不知22-22

作文拟题教学设计23-24

摘要: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作文拟题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拟题的方式和技巧。

新课标下高中新诗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24-26

摘要:校园是孕育诗歌的肥沃土壤.青春是创作诗歌的黄金时光。高中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他们血气方刚.豪情万丈,想象丰富,敢于创新。写诗,合乎他们的天性。笔者担任校报文学版编辑,在大量的学生来稿中,新诗数量要占到稿件总数的2/3.尽管这些诗作水平参差不齐.但足见校园里存在一个阵容庞大的新诗写作群.他们对新诗写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开展新诗写作教学,既是对我国延续数千年的诗教传统的继承,又是对新诗这一当代文化艺术的必要关注:既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又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阅历层次。遗憾的是.当前高中阶段的新诗写作教学在大多数学校并未被摆到适当的位置.有先行者搞了一些尝试也似乎仍未找到出路.新诗写作教学的整体状况可谓一片荒芜,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梁实秋的作文观26-27

摘要:梁实秋在《国文与国语》中说:“讲到国文教学,在教材教法方面。均应随时研究改良。最要紧的是,要认清国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以为其目的是在训练学生使用本国的语言文字以求有效的表达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教学观也是着眼于能力的。又如在《中国语文的三个阶段》中说:“语文训练便是教人一面怎样说话,一面怎样作文。话要说得明白清楚,文要写得干净利落。”语文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之分。其中听与说是属于口语训练.读与写则是书面语方面的能力。这里就写作方面。谈一谈梁实秋的作文观。在一篇叫《“岂有文章惊海内”》的访问记中,粱实秋这样说:“我在学校上国文课,老师教我们读古文,大部分选自《古文观止》、《古文释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法的要义.体会了摅词练句的奥妙。”

中学语文杂志教海拾贝
贤臣善谏良君——《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人文教学感受27-27

摘要:《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美文,除了注意知识性外,我还有意识地挖掘其人文性。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文学解读的四重天28-30

摘要:文学解读是文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正确、科学的阅读观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正确科学地解读一篇文本呢?我们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解读景物就是解读生命——《我与地坛》里的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心路历程30-31

摘要:相信每个人读了史铁生的《豫与地坛》之后,都会感到一种全身的震颤,为他的人生坎坷,为他在苦难中的不屈抗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史铁生之所以选择了坐在轮椅上顽强活下去.在某种程度上讲得益于“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更确切地说是园子里的那些卑微的生命体给予了作者有关生命价值的启迪。肉体与精神“伤残”的史铁生冥冥之中走进了地坛.地坛里触目所及的景物又走进了作者的心中,给了他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解读这些景物实际上就是在解读作者生命的心路历程。

爱的不等式——《纸船》和《金色花》感受性阅读32-33

摘要:已经读了不知多少关于母爱的文章,可当自己欣赏的眼波流淌在《纸船》和《金色花》的字里行间时,感动的航母还是淹没在了冰心打造的情感海洋里.文字中那富有生命质感的线条深深浅浅地牵扯着那不设防的心灵之网,此时.无所适从的思绪如漫天飞雪,纷纷扬扬裹卷了整个意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