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42-1021/G4 国内刊号
  • 1000-419X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语文是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学语文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_视点、教学_阅读教学、教学_写作教学、教材_文本解读、课改_课题选萃、课改_课改在线、拾贝_微论、拾贝_随笔

中学语文 2004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阅读体验生成的目标、方法与原则3-5

摘要:强调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与感悟,是《课标》的一个突出的新理念。我们通过“内容分析法”统计发现,义务教育《课标》和高中《课标》出现“体验”、“感受”、“感悟”之类的关键词共有80余次之多.足以见出其重视的程度。在施教过程中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并认真贯彻,切实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生成与发展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悟。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中学语文杂志名师风采
永远的在水一方——浅谈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6-7

摘要:山羊说:我是哲学家。袋鼠说:我是拳王。斑马说:我是英国皇家水兵。狮子说:我是狮子。

中学语文杂志教海拾贝
用知识引领理解——由两个语段教学所想到的8-10

摘要:一个时期以来.淡化语法知识、淡化修辞知识等观点影响了一大批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语法,不讲修辞,不传授方法。只强调感悟。致使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无所适从.读了大量的文章,却只知其“好”而不知其“所以好”,影响了阅读效率的提高。笔者以为,应该淡化的,

新课标观照下《再别康桥》教学构想10-11

曲问:激发情趣的催化剂12-12

摘要:游览园林,人们都追求曲径通幽之妙:临江而望,大都惊异于波峰浪谷之美;欣赏作品,读者都有“文似看山喜不平”之感。这种审美情趣反映到课堂提问上,学生总喜欢迂回灵活、引人人胜的提问.希望进入充满美感与活力的教学境界,激起心智与情感的浪花。

中学语文杂志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13-14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再次教到《荷花淀》——“非指示性”教学例说15-17

摘要:2000年,笔者以《荷花淀》为“开篇之作”,开始了“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再次教到《荷花淀》,是2004年2月13口。这时候,笔者对“非指示性”教学的探索和认识已经有所加深,“非指示性”教学的核心精神被概括为“二不”: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非指示性”教学的实质被提炼为:让学生在“三开放”(开放的学习目标、

中学语文杂志质疑问难
《种树郭橐驼传》中“传”的读音献疑17-17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变形记》教学设计18-19

摘要:《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是作者卡夫卡用荒诞、变形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文学作品,理解上有不少难度,加上课文较长,语言平淡冷漠,文中有静止的大段心理描写,这些都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学上.一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二要找到切入口,提纲挈领理解课文;三要抓住语言,突破重点难点:四要联系实际,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和意义。

对话与交流:在倾听的层次上“接受”——谈新课标下现代文阅读19-20

摘要: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艺术品尽管自成一种协调的完整世界.它作为现实的个别现象,却不是为它自己而是为我们而存在,为观赏它的听众而存在。每件艺术品也都是和观念中的每一个人所进行的对话。”这段话的宗旨很明确。即阅读目的不是发现文本中的确定意义。而是要使阅读作品成为一种“自我发现”、“自我确认”、“自我体验”的过程。

“召唤结构”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21-22

摘要:“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德国美学理论家伊瑟尔在英伽登的“不确定之域”理论的启发下,在其著名的论文《文学的召唤结构》中提出的。该理论的要点是:(1)文学作品中包含着许多“不确定点”和“空白”,它是沟通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的桥梁,是前者转换为后者必不可少的“中间站”。(2)文学作品由于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存在而产生一种“活力性”(张力),

中学语文杂志质疑问难
《鱼我所欲也》两处质疑22-22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错误》之新课程目标教学设计23-23

在诗海中畅游——加强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24-24

摘要:加强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符合学生的阅读发展特点。人从婴幼儿起似乎就能领略到诗歌的魅力。那韵语形式的歌谣、谜语,有意义的、没意义的,孩子们能倒背如流!及至进了学校后,“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口念心记着这些美丽的诗句,同样兴趣盎然。

中学语文杂志教材新解
小说《药》中的反常现象品读24-25

摘要:小说艺术本来就是一种虚构性很强的艺术,故事情节中本身就有许多的偶然与巧合。而用不大合乎生活常情的反常情形来吸引读者,同时通过强化“言外之意”来使小说更富含审美情趣.往往是小说家构思过程中用心追求的一种手法。鲁迅先生在其小说《药》中就特意设置下好几处这类细节,初看很是让人不以为意,然而细加品味,方知作者构思上是何等地用心。

千年幽灵的困惑——《祝福》主题的另一种解读26-27

摘要:无论从作家的生活经历、创作题旨还是从被反映世界的特定历史、特殊现实.鲁迅创作的著名小说《祝福》无疑是站在反封建反礼教的社会批判的立场上的。但是,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包含作家、世界、作品、读者四大因素的整体有机活动,仅仅从创作主体鲁迅和客体世界两个方面去解读,而忽视或贬低了读者再创造的能动性以及文本丰富意义的蕴藉性,

中学语文杂志质疑问难
对《怀疑与学问》中戴震一例的质疑27-27

摘要: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怀疑与学问》中告诉我们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顾先生先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了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接下来的3、4两段论述怎样对待传说;第5段论述怎样对待书本和学问: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中学语文杂志教材新解
微言见大义——“独立寒秋”解读28-29

摘要:《沁园春·长沙》是显示青年博大情怀、革命壮志和艺术才华的最佳词作之一,一直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教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但对该词开篇“独立寒秋”四字的理解,历来都是见仁见智。大致有三种看法:开篇四字点明诗人独自秋游,为下文“携来百侣重游”作好铺垫;一人独游,虽没有呼朋唤友的热闹,却能更好地欣赏风景并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