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42-1021/G4 国内刊号
  • 1000-419X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语文是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学语文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_视点、教学_阅读教学、教学_写作教学、教材_文本解读、课改_课题选萃、课改_课改在线、拾贝_微论、拾贝_随笔

中学语文 2004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本刊特稿
警惕语文教育目标的错误定位3-4

摘要:笔者最近听了几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应聘时上的几节课。本以为年轻人身上会少些迂腐之气,多些灵性与见识,不料有些年轻的高学历学生身上仍然烙上了太多的“规矩”,还没正式踏上讲台,就已经败坏了听者胃口。试讲的课文是孙犁的《黄鹂》,好好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诗要用形象思维”的追踪5-8

摘要:诗人相当讲究诗词的意味与创作手法。他号人谈诗词时不是提到“主题虽好,诗意无多”(《致胡乔木》,1959年9月7日)、“再则诗味不多,没什么特色”(《致臧克家》,1957年1月12日),就是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致》,1965年7月21日)。下面摘引《致》中的一段:

中学语文杂志大师风采
我的教育理念与语文教学实践9-10

摘要: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不实事求县,要求太高,功利性太强。要求高,做不到.就必然搞形式主义.典型的表现就是做表面文章。说到创新,求时髦、贴标签、喊口号的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很少,甚至没有。真正的创新应该有独立的人格、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想像、理性的怀疑、科学的批判和刻苦的精

中学语文杂志教海拾贝
我们为什么迷信权威11-11

摘要:一日检查作业,看某生抄写《故都的秋》开头一节文字,看到“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一句.发觉有语病,我断定是学生粗心抄错了。为慎重起见,我翻开原文对照,结果却一字不差。教学《故都的秋》已有十多年了,我却一直没有发现这个语病。如今只因这句话是学生所抄,我才恍然惊觉。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对权威的迷信,已经到了近乎盲目的地步了。

处理节选的课文应顾及全篇、知人论世——从对《我与地坛》第二节主旨的误读谈起12-13

摘要:《我与地坛》全文共七节,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材(人教版)选取了其中第一、二节。第一节写地坛,从自己与古园的缘分写到古园景致,写自己在这里的思考及所得到的对生命的感悟,对这一部分内容争议较少。但对其第二节内容,一些教学案例(如《焚情“地坛”——我与(我与地坛)》,见《语文学习》2003年第11期)和一些

增强鲁迅作品教学的现实性13-14

摘要:一、教鲁迅要有“立体感” 鲁迅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样,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以及国内外的思想潮流、文学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与同时代作家作品更是密不可分。我们教他的作品,首先要注意上下左右的纵横观,即有一定宏观微观相结合的立体感。

为思维杠杆巧设支点15-16

摘要: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用杠杆把地球翻过来。可见杠杆原理的巨大力量。语文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本身的资源.结合教学的具体过程,给学生思维的杠杆,设计适宜的支点,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度、多层次拓展.从已知区域进入未知区域.从局部区域进入新的发展区域。

中学语文杂志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16-18

摘要:态度决定人生。不同的人生观下有不同的人生之路,但积极的人生观下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尝到更多的生活乐趣。本单元一组体裁丰富、内容精美的文章.就对理想、奉献、财富、不幸、事业、名利、环境、信念、学习、个人修养等方面应取的生活态度作了阐释.篇篇引人深思,给人启迪。教学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应多维化19-20

摘要: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案例.一数学教师出了一道题:一口井深6米,井底青蛙,每天向上跳2米.又下滑1米,问这只蛙几天方可跳出此井。大多数学生答曰5天。可有两位学生却无动于衷.教者问.其一说:“我在思考给青蛙装上助跳装置,也许它就不用跳这么久了。”教者有点恼火,但

中学语文杂志多媒体教学
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呈现方式20-21

摘要:近几年,经过多方的努力.不少地区中小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已经得到较为成熟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的整合。那么.在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呈现怎样的操作方式?本文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中学语文杂志课文探胜
困惑与超越的美丽——读《滕王阁序》22-23

摘要:《滕王阁序》辞采华丽,文气畅然,气势恢宏,千古流传。深究其内蕴,是在洒脱的笔触之下跌宕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仕宦情结”。这种情结在诗人王勃的笔下则幻化成一曲华美的乐章——华丽典雅的辞采里律动着困惑中超越的美丽。这种情结根植于古代上层文化的土壤之中.流淌在一脉相承的儒家学子的血液中.所以历代文人学士读此文无不产生感情的共鸣.无不达到会心的契合。

观海则意溢于海——说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23-23

摘要:“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两句话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的。用它来概括曹操名作《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尤为恰当。

“花间美人”美在何处?——谈《长亭送别》的文采美24-25

摘要:明初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里曾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这个评论,历来为《西厢记》研究者所首肯。曹雪芹也在《红楼梦》第23回里通过描写宝、黛看《西厢记》,形象生动地给我们展示了《西厢记》的文采动人之情景:“宝玉道:‘……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

中学语文杂志教材新解
真实而非真诚——也谈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26-28

摘要:《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剧本通过周、鲁两家的血缘关系和爱情纠葛,写出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而这悲剧和罪恶的制造者,正是那些像周朴园一样威严体面、道貌岸然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剧本中周朴园对侍萍怀念的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117页)中说:“应

国画与漫画——《荷花淀》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之比较28-29

摘要:《装在套子里的人》(下称《套》文)与《荷花淀》(下称《荷》文)经常被并排选人同一套书里,这被认为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做法。或许这不单缘于文字上的一中一洋,也缘于审美倾向方面的大异其趣。两篇小说一淡一浓,一歌一贬,一用中国画技法点染出诗意盎然,一用漫画

批判精神奴役 张扬个体自由——《风筝》深层思想意蕴探幽30-31

摘要: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本选人了鲁迅的《风筝》这篇文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意蕴,实非易事。众所周知,鲁迅的思想是极为深刻而复杂的。他的散文集《野草》中的所有篇目.可以说集中了鲁迅深邃而复杂的全部哲学思想,的确不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世不少学

追寻真正的生话——《墙上的斑点》悟读31-32

摘要: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主张:文学应转向人的精神和心灵.力图揭示出“隐密的深处”、“生命的模式”和“真正的真实”。《墙上的斑点》是她这一文学主张的实验之作,也是成功之作,从而成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中学语文杂志争鸣园地
《我的空中楼阁》厌弃社会现实吗?33-33

摘要:《教师教学用书》(试验修订本)在分析《我的空中楼阁》的思想内容时有以下一段文字:“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所写的是远离都市喧嚣与拥塞的山野中的生活处所,对现代文明全无评价之词,但从这种不置一词中.从对远离喧嚣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讴歌中隐约地可以感觉到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对现代文明束缚人自由、隔离人与大自然交融的消极一面的批判。”这个判断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