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小学数学杂志 部级期刊

中小学数学是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8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小学数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与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教学设计研究、高三复习研究、课堂教学研究、解题教学研究、数学建模教学、信息技术融合、编后漫笔

中小学数学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小学数学杂志傅学顺谈数学思维方法
逐次逼近的前进型分析(续一)——暂降条件的波利亚、拉格朗日模式1-6

摘要:在《逐次逼近前进型分析一在"导"字上大做文章的分析》(本刊2016年1—2期)中,我们叙述了一类逐次逼近的前进型分析.下面,我们将叙述其他类型的逐次逼近的前进型分析,一句话.逐次逼近的方式改了:从假设或已知条款入手,把隐藏的已知条件挖出来,一起重新细分成条款组,象方程组一般……例1自然数n被3除余1,被5除余2,被7除余3,求最小的n和一般的n.

中小学数学杂志课堂教学研究
类比“解惑”,凸显“自然”——再谈“弧度制”教学7-8

摘要:弧度制的产生历史以及教材(人教A版)中弧度制的呈现方式决定了"弧度制"必为教学难点.当然,对于"弧度制"教学探索一直没有停息.比如,文[1]的做法是直接给出"1弧度"的定义,然后阐述该定义的合理性;文[2]的做法是类比角度制的定义引出弧度制,再比较角度制与弧度制,进而凸显弧度制的优越性;文[3]的做法是依托数学史,详细阐述角度制向弧度制演变历史.

数学教学要重视教材例习题功能的挖掘9-11

摘要:例题、习题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方法、思想的主要载体,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能弱化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要带领学生共同对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实施"二度开发",挖掘其示范功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思和创新意识.一、重视对教材例习题蕴涵知识的提炼,发挥其知识拓展功能教材上的例题、习题都是编辑老师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数学课堂:要得到已知,更要启迪未知12-14

摘要:数学教育是以其独有的研究内容为载体,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理性精神与质疑的自觉意识.纵观我们很多的数学课堂,或是教师的"一言堂"展示偌大的课堂容量、或是师生互动的"你一句我一言"的没有教学指向、毫无目标达成的全开放式探究.课堂是我们的主战场,甚至是绝大多学生进行数学系统学习的最后一次历练.我们要阶段性战果,更要提高作战水平,以奠基后阶段的胜局.

深化教材习题教学的两个视角14-16

摘要:教学现实中,一些教师不重视教材习题(教材每一大节后面的"习题"和每一章小结后面的"复习参考题",统称"教材习题")的教学,认为这些习题过于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作用有限.事实上,同教材正文(包括概念、定理、公式和性质等数学知识和例题)一样,教材习题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心血和智慧,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价值.为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做好教材习题本身,还要努力深化教材习题的教学,追求教材习题教学价值最大化.

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思考17-19

摘要: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堂,用心雕琢每一个细节,努力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的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精心打造魅力优质课堂.下面以"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体会.一、备课前的思考"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本节课内容简单,公式的推导之后便是公式的使用,一不小心,新授课可能会变成习题课,课堂就陷入了重数量、重知识、重方法、重结果而轻质量、轻能力、轻过程、轻思想的泥潭.

中小学数学杂志教材研究
浅谈合情推理在数列教与学中的运用20-21

摘要:合情推理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实验、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这些思维形式正是课标中要求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及直觉探索和发现能力.根据课标要求,各版本教材在编写时也非常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下面以北师版必修5第一章"数列"教与学为例来谈谈其中所蕴涵合情推理思想.

抽象函数关系式的性质探求22-23

摘要:抽象函数,因为没有函数解析式,理解上会有一定困难,故对于其关系式中所蕴含的性质(对称性、周期性),更是函数中的一个难点.抽象函数关系式中所蕴含的对称性,源于函数奇偶性的拓展;所蕴含的周期性即是常规周期关系式的拓展.一、抽象函数关系式的对称性1.对称性的关系式原型——奇偶性.

平面向量“思维反应块”清单——傅学顺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研究之“思维反应块理论”24-27

摘要:1.引言向量既是代数的对象,又是几何的对象,它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不仅如此,向量还是一个重要的运算对象,向量运算涉及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数量积,向量运算极大丰富了运算的内涵.与数的运算相比,从运算的对象、运算的性质、运算的结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是对传统运算观念的改造和拓展.从数的运算到向量的运算,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中小学数学杂志高考复习研究
谈高考第二轮复习中“微专题”复习的几个抓手28-31

摘要:在高考第一轮梳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解题技能的复习基础上,进入第二轮复习中,有必要引入专题复习,以求突破.笔者认为"微专题"在复习中扮演重要角色."微专题"是指为了强化某个重点知识,突破其难点,指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解题规律并以问题串的形式组织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这里的"微"不是指十几分钟就讲清的内容,也不是仅在一节课中必定完成的教学任务,而是相对众所周知的"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数学方法技巧”等大专题来说的.

高三数学复习的三步曲32-35

摘要:高考考试大纲指出: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高考二轮复习应该关注些什么38-40

摘要:高三数学复习中,第一轮要从基础抓起,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基本的解题方法与策略,当然还要随时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二轮复习表面看似乎只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巩固、熟练,或者在综合性以及难度上有所拓展,但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比较还应存在较大差异,因为二轮复习的总体目标是要使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体系有更全面的理解、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增强自信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高考.

中小学数学杂志解题研究
解析几何中一类动态问题运算链的比较40-42

摘要:1.问题的提出我们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与复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定点、定值、最值、范围等这一类动态问题,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对于动态问题的动因,究竟如何来选择变量,到底是"设点好"还是"设直线斜率"好,不能抉择.所谓的哪种方法好,主要体现在运算的繁简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典型题目的几种解法的运算链比较来找到答案,以下是研究过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

挖掘几何特征对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性43-46

摘要:解析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几何图形,既强调用代数的方法刻画几何图形,也强调用几何特征来引导代数的运算和证明.这就是"先用几何眼光观察,再用坐标法解决",这是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一种基本思想.下面结合近年高考解析几何试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奇思妙想速解几类典型的导数压轴题47-49

摘要:导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好大学的微积分的重要基石,因此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纵观近十年的高考试题,笔者发现,全国各省市的高考数学卷往往以导数的综合解答题作为压轴题居多.这类试题,由于其综合性高,方法多姿多彩,技巧性强,所以难度往往很大,因此,如何突破这方面的内容变成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又发现,近十年的高考及各类考试,形成了好几类热门题型,如恒成立问题,导数零点不可求题型,对数平均不等式题型等等.

极点与极线背景下高考圆锥曲线试题研究50-52

摘要:如果将历年的高考解析几何解答题放在一起进行研究,不难发现,虽然在试题的呈现手段、材料组织、设问方式等方面不断变化创新,但以极点极线作为背景命制的试题屡见不鲜,这既是高考考查潜能的需要,也是命题者学术背景使然.本文首先介绍射影几何的极点、极线概念,并引用射影几何中的3个定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高考解析几何题所蕴涵的射影几何背景,"识破"试题中蕴含的有关极点与极线的知识背景,进而把握命题规律.

基于设而不求的导函数零点构设52-53

摘要:在求解函数导数综合问题中,我们经常遇到因导函数是超越函数形式,而造成导函数的零点无法确定,进而导致原函数的单调区间、极点、极值、最值等相应受阻,更谈不上以此研究函数的图像性质、方程根的分布、不等式成立等一系列经典问题.为此,笔者提出构设导函数的辅助零点,突破导函数"无法求解"这一瓶颈,打通原函数研究的常规思路,巧妙利用导函数零点存在的等量关系进行代换,从而实现导函数零点的“设而不求”.

中小学数学杂志观点与争鸣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是几何问题54-56

摘要:一、一个教学案例近期观摩一节习题课.授课的夏老师以教材的课后习题"已知△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且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为m(m≠0),试探究顶点C的轨迹"为题源,拓展推广到一般情形,得出椭圆、双曲线的重要性质k_(CA)k_(CB)=b^2/a^2(或b^2/a^2),然后让学生自主完成下面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