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s

  • 11-3996/S 国内刊号
  • 1008-505X 国际刊号
  • 3.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述、研究简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连续施用生物炭对棕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1451-1460

摘要:[目的]土壤磷有效性差、磷肥利用率低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生物炭作为新型土壤改良剂,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会影响磷素形态及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分析连续施用不同用量生物炭对棕壤不同形态磷素含量及变化规律,探讨各形态磷对棕壤磷素有效性的贡献,以期明确生物炭对棕壤磷素有效性的作用,为其合理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研究对象为连续 5 年增施生物炭的玉米连作棕壤,共设 5 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氮磷钾(NPK )、1.5 t/hm^2 生物炭+氮磷钾(C1NPK)、3 t/hm^2 生物炭+氮磷钾(C2NPK)和 6t/hm^2 生物炭+氮磷钾(C3NPK),采用蒋柏藩、顾益初土壤无机磷分级、Bowman-Cole 土壤有机磷分级方法测定不同形态磷含量,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配施化肥对棕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连续 5 年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提高棕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及磷活化系数;明显提高了棕壤 Ca2-P、Ca8-P、Al-P、Fe-P、LOP(活性有机磷)、MLOP(中活性有机磷)含量,降低了 MROP(中稳性有机磷)含量;在磷组分中,MLOP、O-P 分别占棕壤有机磷、无机磷比例最大,为 64.32%、28.43%。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 Ca2-P、Ca8-P 占无机磷比例;Al-P 与有效磷含量相关系数最大为 0.945,LOP、Al-P、MROP 对有效磷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大,分别为 0.318、0.285、 0.261;Al-P、HROP(高稳性有机磷)对有效磷的决策系数分别为 0.295 和 0.130,是棕壤有效磷的主要决策因子和主要限制因子。[结论]施用生物炭可以促进棕壤磷素积累并提高其活性;施用生物炭条件下,Al-P、LOP 是棕壤磷素的活跃组分,提高 Al-P 含量、限制 HROP 含量是生物炭提高棕壤磷素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亚表层培肥结合覆膜提高干旱区盐碱地土壤肥力及优势菌群丰度的机理1461-1472

长期有机培肥黑土有机碳、全氮及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变化特征1473-1481

摘要:[目的]探讨东北黑土区长期有机培肥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为优化黑土培肥技术及玉米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以 38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择 6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NPK),常量有机肥(有机肥 30 t/hm^2,折纯 N15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45 kg/hm^2,m^2),常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2NPK),高量有机肥(有机肥 60t/hm^2,M4),高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4NPK)。测定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玉米籽粒产量。[结果]玉米籽粒产量以 M4NPK 处理最高,平均产量为 9637 kg/hm^2,其次是 m^2NPK 处理,平均产量为 9422 kg/hm^2,CK 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产量为 3551 kg/hm^2,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前 10 年试验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土壤基础地力,降低玉米籽粒产量对化肥的依赖,m^2 与 M4 处理的籽粒产量与 NPK 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之后至2017 年,单施有机肥处理玉米产量较 NPK 处理平均提高 3.8%。拟合方程表明,地力产量每增加 1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 9.2%~12.2%。在培肥 30 年后,肥料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开始下降。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下,玉米产量变异系数较低,平均为 19.3%,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SYI 为 0.58,达到稳定水平。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施肥年限在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逐步变大,且在 10 年后出现显著差异,增施有机肥后,土壤有机碳显著增加,以M4NPK 和 M4 处理最高;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r = 0.826**),土壤有机碳每升高 1 g/kg,土壤全氮含量增加 0.086 g/kg。施用有机肥,玉米籽粒产量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长期有机培肥对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贡献。[结论]在供试黑土条件下,单施有机肥在一段时间内主要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可以提高产量。有机肥配合氮磷钾化�

连续三年减施氮肥对潮土玉米生长及根际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1482-1494

摘要:[目的]我国北方农业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现象较普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是当地主要种植方式。研究轮作体系氮肥减施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根系形态及根际中无机氮特征的影响,为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中氮肥合理施用提供支持。[方法]选择河北衡水潮土试验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连续开展了三年田间试验,小麦收获后免耕播种夏玉米。冬小麦季设置 N 0、180、225、300 kg/hm^2 四个氮肥用量处理,其夏玉米季相应氮肥用量依次设置为 N 0、144、180 和 240 kg/hm^2,为不施氮肥、减施 40%、减施 25%和习惯施氮量处理。分别在玉米生育期的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及收获期在处理小区随机选植株 5 株,测定玉米籽粒产量、地上部氮含量、氮累积量及根际土壤中无机氮等指标,利用 WinRHIZO 根系分析系统分析获取根长、直径等数据。[结果]与 N240 处理相比,N144、N180 处理连续三年的玉米籽粒产量、地上部含氮量与氮累积量、根系长度与直径、根际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均未受到明显影响,而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农田氮素表观损失降低。三季 N0、N144 和 N180 处理的夏玉米籽粒产量、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出现下降。除2008 年大喇叭口期之外,三季玉米所有生育时期中,施用氮肥处理的夏玉米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非根际土壤。2008 年玉米抽雄期,根际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而在收获期,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比非根际土壤明显降低。同一生育期,氮肥减施未明显降低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2008 和 2009 年两季玉米籽粒产量均与大喇叭口期以后地上部氮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而 2010 年只与苗期和成熟期显著相关。2009 年玉米根际硝态氮含量均与玉米产量呈正相关,生育后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除大喇叭口期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

氧化/磺化腐殖酸对潮土中 Cu、Zn、Fe、Mn 有效性的影响1495-1503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改性腐殖酸对潮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开发提高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专用腐殖酸功能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壤培养法,将腐殖酸(HA)、氧化腐殖酸(YHA)和磺化腐殖酸(SHA)分别按 30、100、300 mg/kg 用量与干土混匀装入培养瓶中,调节含水量至田间持水量的60%,置于 25℃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并保持土壤湿度恒定。分别在培养第 3、7、15、30、60 天取样,测定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结果]三种腐殖酸对土壤 Cu、Zn、Fe、Mn 有效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HA>YHA>SHA。施用 30~300 mg/kg 腐殖酸(HA)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铜含量,特别是在 15~30 天内,土壤有效铜含量提升幅度可达 51.3%,明显优于氧化腐殖酸和磺化腐殖酸;施用三种腐殖酸 30~300 mg/kg 可在15 天内增加土壤有效锌含量,其中以腐殖酸(HA)效果最好,土壤有效锌含量增幅可达 11.8%~20.3%,优于氧化腐殖酸、磺化腐殖酸;30~100 mg/kg 用量下,施用腐殖酸(HA)可在 15 天内使土壤有效锰含量提升 5.6%,效果优于氧化腐殖酸和磺化腐殖酸,300 mg/kg 用量下,磺化腐殖酸可使土壤有效锰含量提升 13.6%;施用30~300 mg/kg 的腐殖酸(HA)一周后,土壤有效铁含量提高 4.3%~7.2%,磺化腐殖酸或氧化腐殖酸用量分别在 30 mg/kg 和 300 mg/kg 时可提高土壤铁有效性。[结论]施用腐殖酸可显著提升潮土铜的有效性,但对潮土锌、锰、铁有效性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变化,不同结构腐殖酸对潮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差异较大,以HA 对元素有效性的影响最大。因此,腐殖酸应用于提升微量元素有效性时,需考虑腐殖酸本身性质及施用时期等因素。

我国柑橘氮磷钾肥用量及减施潜力1504-1513

摘要:[目的]明确我国柑橘主产区氮、磷、钾肥施用现状,为评估化肥减施潜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采用问卷调查结合实地走访,调查湖南、江西、湖北、广西、福建、浙江、重庆、四川、广东共 9 个省份2458 户柑橘园单产水平及肥料施用现状。[结果]调查区柑橘权重平均单产为 26480 kg/hm^2,总体属于偏低水平。柑橘园氮、磷、钾肥年平均用量分别为 494、364 和 397 kg/hm^2,比例为 1∶0.74∶0.80;99.2%的柑橘园施用化肥,仅 47.8%的柑橘园施用有机肥,年均有机氮、磷、钾养分仅占总施用量的 9.58%、19.6%和 6.24%,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根据文献统计得出的柑橘建议施肥量推算,我国柑橘氮、磷、钾肥过量施用面积占比分别为 57.3%、76.6%、69.1%,氮、磷、钾肥纯养分量分别过量 36.2 万吨、42.5 万吨、35.5 万吨,减施潜力分别为28.3%、48.2%和 29.0%,其中以磷肥过量比例最高、减施潜力最大,以福建产区和柚类氮、磷、钾过量施用面积比例、过量投入量和减施潜力最大。[结论]我国柑橘平均单产水平偏低,氮、磷、钾肥过量施用严重,减施潜力大。

广西柑橘叶片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状况研究1514-1522

摘要:[目的]研究广西柑橘主产区树体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状况,为柑橘平衡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17 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15 个柑橘主产县(区)选择 207 个代表性果园采集叶片样品,对 5 种必需微量营养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柑橘叶片的 Fe、Mn、Zn、Cu 和 B 含量分别为 37.9~278.5 mg/kg (均值 99.6 mg/kg)、13.5~588.6 mg/kg (均值 79.4 mg/kg)、5.4~68.2 mg/kg (均值 20.1 mg/kg)、1.2~196.1 mg/kg (均值 18.8 mg/kg)和32.9~281.1 mg/kg (均值 111.3 mg/kg)。叶片 Fe、Mn、Zn、Cu 和 B 不足(缺乏或低量)的比例分别占 11.6%、5.3%、84.1%、33.3%和 0.5%,处于适量水平的比例分别占 67.6%、72.5%、15.9%、34.8%和 41.5%,处于超标(高量或过量)水平的比例分别占 20.8%、22.2%、0.0%、31.9%和 58.0%。叶片 Fe 含量大部分果园处于适量水平,全州县、德保县、阳朔县和兴安县 Fe 含量不足的程度较严重,而永福县、来宾市、西乡塘区、隆安县、马山县 Fe 含量超标的比例较高。叶片 Mn 含量大部分果园为适量水平,仅荔浦县、灵川县、德保县、隆安县和马山县存在 Mn 含量不足的果园;除兴安县和上林县外,其他县(区)都存在 Mn 含量超标的果园,其中永福县、阳朔县、富川县、钟山县、灵川县、来宾市、隆安县和马山县 Mn 超标程度较为严重,均超过 25%。Zn 不足的果园多且普遍,每个采样县(区)的柑橘叶片 Zn 含量不足的比例均很高,全州县、富川县、兴安县、灵川县、德保县、隆安县、马山县和上林县的叶片 Zn 含量处于不足的比例均达到 100%。叶片 Cu 含量波动大,不足、适量、超标的样本数约各占 1/3,全州县、荔浦县、灵川县和德保县叶片 Cu 含量主要处于不足水平;永福县、阳朔县、兴安县、钟山县和马山县叶片 Cu 含量主要处于适量水平;富川县、武鸣县、来宾市、西乡塘区、隆安县和上林县叶片 Cu 含量主要处于超标水平,超标果园种植的�

基于15N 示踪的库尔勒香梨园氮素去向研究1523-1531

摘要:[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对15N 肥料的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在土壤和树体之间的氮素循环过程。[方法]采用15N 同位素示踪技术,以 6 年生库尔勒香梨为供试材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下和什巴格村 5 队进行田间微区试验,每株均匀施入普通尿素 N 667 g 与 15N-尿素 N 10 g,其中 60%在果树萌芽前施用,剩余 40%在膨果前期追施。分析库尔勒香梨从萌芽前期至果实成熟期氮素利用、土壤氮素残留及氮素气态损失特征。[结果]1)随着生育时期推移,库尔勒香梨树体的生长中心不断变换,盛花期至新梢旺长期,树体的生长由根转换为叶和根两个中心;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则转化为根、果实和叶三个中心。库尔勒香梨氮肥利用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不断提高,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为 18.5%。2) 0 120 cm 土壤剖面中 NO3 -N 和 NH4+-N 残留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0 60 cm 土层残留量显著高于 60 120 cm 土层。随着生育期推移,土壤剖面中 NO3^-N 和 NH4^+-N 残留率不断减小,在果实成熟期残留率最低,分别为 13.9%和8.41%,无机氮残留率为 22.31%。3)土壤氮素损失中,氨挥发和 N2O 排放量仅为总损失量的 4.19%,其中主要以氨挥发为主。[结论]氮肥回收率随生育期的推进(除果实膨大期)不断减小,于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小为41.0%;损失率与回收率趋势相反,在果实成熟期损失率高达 59.0%。萌芽前期至果实成熟期氮肥去向表现为氮肥损失>土壤残留>树体吸收。

基于杂交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最优养分用量和施肥位置研究1532-1541

摘要:[目的]探讨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和基施位置对杂交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杂交谷子生产减肥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化施肥方案。[方法]试验于 2016 2017 年在山西中部太谷县的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园区进行,以张杂谷 10 号为试验材料,选择氮、磷、钾施用量和施肥水平距离及施肥深度 5 个因素,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地膜覆盖田间小区试验。所有肥料全部作为底肥,氮肥为尿素,磷肥为过磷酸钙,钾肥为硫酸钾。收获前各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 10 穴植株用于考种,测定千粒重和单穗粒数。谷子成熟后,在各试验小区内均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 3 m × 3 行测定最终成穗数。10 月上旬收获,脱粒风干后称重、计产,用以研究施肥量和施肥位置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粒数、千粒重等)的影响。[结果]产量与单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氮、磷、钾、施肥水平距离和施肥深度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为氮>磷>钾>施肥水平距离>施肥深度。氮对单穗粒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磷对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千粒重的影响达显著水平,钾对单位面积成穗数和单穗粒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千粒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施肥水平距离和施肥深度对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粒数有显著影响。氮和磷的互作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氮和钾的互作对单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磷和钾的互作对单位面积穗数有显著影响。5 个因素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结论]对于张杂谷 10 号,施肥量对其产量的影响大于施肥位置,氮肥提高穗粒数,磷肥提高单位面积成穗数和千粒重,而钾肥对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接种根内球囊霉提高氮素向甘薯块根转移和再分配的机理1542-1549

干旱胁迫下钾素对甘薯碳水化合物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1550-1559

摘要:[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施钾量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薯碳水化合物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甘薯的抗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 6 号’为材料,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水分处理设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60%~70%和 30%~40%,依次代表正常供水(W1)和干旱胁迫(W0);钾肥设 K0、K1、K2、K3 四个水平,K2O 用量分别为 0、120、240 和 360 kg/hm^2。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甘薯干物质含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内源激素含量及收获期块根产量。[结果]干旱胁迫下甘薯植株干物质含量、块根和淀粉产量显著降低,施钾有利于甘薯植株干物质含量的提高、块根的膨大和淀粉的生成和积累,甘薯植株和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淀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均为 K2 处理,较 K0 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达到 31.7%、43.6%、10.6%和 50.6%。相同钾用量条件下,干旱胁迫下块根单薯重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单株结薯数显著低于正常灌水。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后甘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干旱胁迫下施钾使甘薯叶片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增大,较 K0 提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 31.4%和 36.0%。干旱胁迫下施钾后甘薯叶片和块根 IAA、ABA、ZR 和 GA 含量显著增大,较 K0 提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 12.7%、15.7%、12.0%、10.4%和21.4%、15.6%、65.7%、13.0%,促进了甘薯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干重的提高,块根淀粉积累速率增大。[结论]干旱胁迫下施钾促进了干物质向块根的分配,提高了甘薯块根单薯重,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甘薯块根产量。干旱胁迫下钾素提高甘薯块根和叶片内源激素(ABA、IAA、ZR、GA)含量,块根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块根淀粉的合成和积累,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地上部茎叶生长、茎叶干物质积累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增强了甘薯的抗旱性。

外源硝普钠与 EDTA 强化黑麦草耐镉性及镉积累1560-1568

摘要:[目的]黑麦草常用作土壤镉污染修复植物,本文研究外源添加硝普钠(一氧化氮供体,SNP)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提高黑麦草耐镉性和镉积累量的效应,以期明确外源 SNP 和 EDTA 强化黑麦草修复土壤 Cd 污染的效应与机制。[方法]以黑麦草品种‘绅士’为试验材料,SNP 和 EDTA 作为调控物质进行了液培试验。试验以 Hoagland 营养液为基础,设定正常营养液(CK)和含 CdCl2 100 μmol/L 的胁迫营养液(Cd),并在两种营养液中分别加入 100 μmol/L SNP、0.5 mmol/L EDTA、0.25 mmol/L EDTA + 50 μmol/L SNP,共 8 个处理。幼苗处理 18 天后,调查了黑麦草生长指标、镉含量、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O2^-·产生速率、H2O2 含量、丙二醛含量、电解质渗出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非镉胁迫下,外源添加 EDTA 和 SNP 均显著降低黑麦草株高、根长及根系活力,同时显著提高了黑麦草地上、地下部O2^-·产生速率、H2O2 和 MDA 含量。100 μmol/L Cd 严重抑制了黑麦草的生长。添加 SNP 与 EDTA 可缓解镉胁迫对黑麦草的伤害,二者复合处理效果明显。与 Cd 处理相比,Cd + EDTA + SNP 处理的株高、根长分别增加了 68.8%和 59.6%,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了 62.6%和60.0%;地上与地下部 SOD 活性分别提高了 32.5%、67.6%,POD 活性分别提高了 49.8%、67.6%,APX 酶活性分别提高了 134%、102%,MDA 含量分别降低了 30.4%、21.8%,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了 29.0%、26.1%;同时,地上部与地下部镉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 89.7%和 30.2%。[结论]非镉胁迫下添加 100 μmol/L SNP、0.5mmol/L EDTA、0.25 mmol/L EDTA + 50 μmol/L SNP 均对黑麦草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镉胁迫下,外源添加SNP 与 EDTA 能够在促进黑麦草镉吸收、提高其地上部镉积累量的同时增强其耐镉性,有效缓解镉胁迫对黑麦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中,在提高黑麦草抗 Cd 胁迫能力和积累 Cd 量方面以同时添加 0.25 mmol/LEDTA 和 50 μm

3 种作物幼嫩茎叶干粉对连作辣椒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1569-1576

摘要:[目的]探究 3 种作物幼嫩茎叶干粉施入对连作辣椒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辣椒连作障碍的方式。[方法]以线椒‘辛香 8 号’为供试作物,在江西农业大学生态园蔬菜试验基地进行了盆栽试验。供试土壤取自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辣椒连作 5 年的土壤,将芥菜、大麦苗和芹菜的幼嫩茎叶烘干粉碎后,用于处理连作土壤。设置 4 个处理,以不加任何作物幼嫩茎叶干粉的连作土为对照(CK),按 1∶50 (干重)添加芥菜粉(M)、大麦苗粉(B)和芹菜粉(C)。定植 30 天后,测定辣椒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测量植株生长状况及生物量,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结果]与 CK 相比,3 个处理均能够促进辣椒幼苗的生长发育。其中以 M 和 B 处理效果最好,定植 30 天时辣椒株高、茎粗、生物量以及壮苗指数均高于对照;同时 3 个处理可以促进辣椒根系生长,与对照相比,辣椒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以及根系体积存在显著差异。处理后辣椒叶片 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量子产量[Y (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有所提高,但 3 个处理对非化学淬灭系数(NQP)影响不大。M 处理的辣椒叶片叶绿素 a、叶绿素 b 和叶绿素a + b 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分别增加了 25.3%、45.4%和 30.6%。3 个处理均能够提高辣椒土壤 pH 值,分别比 CK 提高了 27.6%、24.5%和 25.4%。3 个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放线菌、细菌和总菌数量,其中放线菌数量比 CK 增加了 71.9%、73.8%和 67.5%,细菌数量比 CK 增加了 1.18%、55.5%和 30.4%,总菌数量比 CK 增加了 4.55%、57.1%、33.9%。3 个处理均能降低土壤真菌数量,降幅分别为 69.8%、68.1%和 75.8%。3 个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分别比 CK 降低了 44.2%、35.1%和 48.0%。处理后的辣椒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但土壤脲酶活性要显�

石灰、绿肥和生物有机肥协同改良酸性土壤并提高烟草生产效益1577-1587

摘要:[目的]石灰、绿肥和生物有机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需要的养分,也是常用的土壤改良剂。研究其协同修复酸性土壤效应,以期为酸性土壤可持续改良提供有效技术措施。[方法]2017 和 2018 年,以‘云烟87’为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包括无改良剂对照(CK)、单施石灰、石灰+绿肥、石灰+绿肥+生物有机肥4 个处理。石灰、绿肥、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 2250、7500、450 kg/hm^2,改良剂与化肥均全部底施,4 个处理的氮、磷、钾总用量一致。于移栽后 30 d、60 d 取植株样,调查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烟草收获后,取 0 20 cm 表土样品,测定了土壤物理特性、主要养分含量和酸度指标。[结果]与 CK 相比,石灰、石灰+绿肥、石灰+绿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了 25.7%、17.9%、17.1%,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 5.76%、15.0%、34.2%,土壤 pH 值分别增加了 0.22、0.80、1.07 个单位,水解性酸分别降低了 58.0%、66.7%、77.0%,交换性酸分别降低了 75.8%、77.8%、80.8%,交换性 H+分别降低了 94.6%、96.6%、97.7%,交换性 Al3+分别降低了 64.3%、65.4%、69.9%,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提高了 15.5%、16.3%、16.5%,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了 13.2%、15.5%、17.6%;石灰+绿肥、石灰+绿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 5.73%、6.56%,土壤孔隙度分别增加了 5.72%、6.72%,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27.0%、35.2%。添加改良剂处理减缓了烤烟前期生长,但促进了烤烟中期生长。与 CK 相比,石灰、石灰+绿肥、石灰+绿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了 20.4%、23.2%、28.4%,烟叶产量分别增加了3.71%、17.8%、21.1%,烟叶产值分别增加了 0.59%、11.0%、14.6%。改良剂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烟叶评吸质量。与 CK 相比,石灰、石灰+绿肥、石灰+绿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上部烟叶物理特性指数分�

杉木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分析1588-1599

摘要:[目的]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Lamb.) Hook]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为其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供试林分 7 年生时,在林内设立了 4 块固定观测样地,并在林分 7、11、16、20、25 年生 5 个林龄时,测定林分生物量,测定树木中 K、Ca、Mg、N 和 P 含量。根据枝叶枯死前后养分浓度差异和枝叶枯死量,估算枝叶枯死前的养分转移量。用某林龄段首尾两次测定的养分浓度差值,估算某林龄段以前生长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新补充或转移出的养分量。将这些养分与从土壤吸收的养分结合一起,综合分析林分物质生产中的养分利用特征。[结果]林分物质生产利用的总养分中,土壤养分比例占 79.3%~96.5%,随林龄增加持续下降;枝叶枯死前转移的养分占 3.52%~17.6%,随林龄增加持续上升;林分 12 年生后,积累在某林龄段开始前林分生产的,在某林龄段结朿时仍存活的器官物质中迁移出的养分再利用占 3.11%~3.40%,随林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前,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下降,进入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后,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上升。[结论]林分用于物质生产的养分来自土壤、枝叶枯死前转移和植物活组织转移 3 个方面的养分。只要有枝叶枯死发生,枝叶枯死前就有养分迁移出来用于物质再生产。只有杉木林郁闭后,才发生某林龄段以前林分生产的,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有部分养分被迁移出来再利用。林分养分利用的年变化受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量的制约,同时杉木体内养分再分配及贮备机制、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等共同调控着养分利用过程。

不同营养复配剂叶面喷施对冬小麦干热风抗性及产量的影响1600-1606

摘要:[目的]干热风在我国冬麦区灌浆期频发,对小麦生产造成危害。本试验配制不同新型营养复配剂在小麦灌浆前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其对冬小麦干热风抗性的影响,旨在确立减轻干热风灾害高效实用的方法。[方法]以冬小麦品种‘豫农 186’和‘国麦 301’为供试材料,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进行田间试验。花后第 14 天在叶面喷施 5 种营养复配剂,即 CK (10 mg/kg 吐温 80)、A (0.2%硫酸锌、0.3%磷酸二氢钾、1%尿素和 10 mg/kg 吐温 80)、B (A + 0.02%壳寡糖)、C (A + 0.1%海洋多糖)和 D (0.3%磷酸二氢钾和 10 mg/kg 吐温80)。灌浆期内 5 月 9 28 日,每隔 3 天,取样测定旗叶 SPAD 值、旗叶甜菜碱含量、籽粒灌浆速率、根系活力,收获后测产并考种。[结果]干热风胁迫下,与喷施 A 相比,喷施 B 和 C 能显著提高小麦灌浆期绿色功能叶数量,显著提高旗叶 SPAD 值和甜菜碱含量,B 处理效果优于 C 处理。相比于 CK,喷施 A、B 和 C 营养复配剂均能提高小麦根系活力,三个处理在灌浆期变化不一。喷施其它营养复配剂均能有效提高灌浆速率,B 处理效果最显著;喷施 B 营养总配剂对强势粒灌浆速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喷施 C 营养总配剂对弱势粒灌浆速率的提升效果最好。4 个营养复配剂均能增加‘豫农 186’和‘国麦 301’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3.24%~15.0%和 3.11%~31.4%,具体表现均为 B > C > A > D > CK,其中 B、C 与 A 三处理间均差异显著。[结论]干热风危害下,在常规磷酸二氢钾、硫酸锌、尿素等组成的营养复配制剂中添加壳寡糖和海洋多糖能有效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旗叶 SPAD 值和甜菜碱含量,延缓叶片衰老,促进籽粒灌浆,增加千粒重,提高收获指数,实现减害稳产的目的,添加海洋多糖的效果不如壳寡糖。

肥料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1607-1614

摘要:[目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并能促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与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提高肥料的增产效果、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6 和 2017 年以登海 605(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CK)、单施化肥(N)、单施牛粪(M)、牛粪+枯草芽孢杆菌(MB)、化肥+枯草芽孢杆菌(NB) 5 个处理,分析了夏玉米产量和肥料吸收利用状况。[结果]牛粪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籽粒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最高,显著高于单施牛粪处理。与单施牛粪相比,牛粪配施枯草芽孢杆菌两年产量平均增幅为 20.2%,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平均增幅分别为 30.8%、63.5%、30.8%,肥料偏生产力平均提高 20.7%;化肥配施枯草芽孢杆菌两年产量平均值比单施化肥提高 2.55%,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平均增幅分别为 12.5%、10.6%、3.84%,肥料偏生产力平均提高 3.18%。牛粪配施枯草芽孢杆菌的经济效益比单施牛粪提高 16.9%,化肥配施枯草芽孢杆菌的经济效益与单施化肥基本相同。分析表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尤其是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增加是增产增效的主要原因。其中牛粪配施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要优于化肥配施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肥料配施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增加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促进肥料的吸收利用。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配施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不仅能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还能提高玉米的经济效益。有机肥配施枯草芽孢杆菌是实现夏玉米节肥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党参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最优施肥量研究1615-1622

摘要:[目的]利用数学模型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党参产量以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确定试验区党参的施肥模式和最优的氮磷钾配比,为党参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 D-饱和最优设计,进行了田间试验,建立了氮、磷、钾的施肥量编码值与党参根产量、党参炔苷含量以及党参多糖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氮、磷、钾肥对党参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钾>磷;氮、磷、钾肥对党参炔苷含量的影响为磷>氮>钾;氮、磷、钾肥对党参多糖含量的影响为磷>钾>氮。寻优结果表明,目标产量在2100~2500 kg/hm^2 范围内,95%的置信区间所对应的优化施肥量为 N 128.4~174.1 kg/hm^2、P2O5 49.26~80.41kg/hm^2、K2O 45.31~70.42 kg/hm^2;炔苷含量高于 0.75 mg/g,95%的置信区间所对应的优化施肥量为 N128.5~196.6 kg/hm^2、P2O5 77.09~118.0 kg/hm^2、K2O 41.34~53.72 kg/hm^2;多糖含量高于 22.50%,95%的置信区间所对应的优化施肥量为 N 96.04~141.6 kg/hm^2、P2O5 61.53~88.33 kg/hm^2、K2O 40.22~75.83 kg/hm^2。[结论]党参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最优施肥量为 N 128.5~141.6 kg/hm^2、P2O5 77.09~80.41 kg/hm^2、K2O45.31~53.72 kg/hm^2,N、P2O5、K2O 的最优施肥量配比为 1∶0.54~0.63∶0.32~0.42。